午夜黑帮

      魔界空明原创 2004-10-4 5:11
我喜欢在午夜闲逛,一个一个博客,一个一个链接,点击,跳转,然后页面死掉。

先是等待页面刷新,等得烦了,就看电影。

多少个夜下来,我最大的发现是,blogbus里一半左右的博客是空的。

另一半的一半里,是郁闷、彷徨、无奈、发泄……

那么多人心情不好?那么多人刚刚失恋?那么多人生活在悬崖边上?那么多人想象着死亡?

我像《碎片》里看着满墙监视器的莎朗·斯通,每个屏幕上都有一两个小人儿在动,动得我头晕目眩。


今夜是感觉相当不错的一夜,本想写点小说,但还是决定看《美国往事》。

黯淡的色彩,悠长的电话铃声,慢悠悠的节奏,如同雨中在街上漫步……

天台上做爱,厕所里偷窥,灵车里的赤裸“女尸”,一切看来都并不惊讶,如同旧留声机放着老唱片,偶尔的几声跑调,也是意料中事。

关于一个人的经历,我想很难用文字彻底表述,那需要大量的画面。

当然,不是《十面埋伏》那种。


说到一个人的经历,最好还是看传记片,印象最深的是《黑潮》。

Malcolm X,一个生活在60年代美国的黑人,父辈几乎全部死于白人的迫害,母亲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他生活在黑人社会最底层,彻头彻尾的一个街头混混,无知、傲慢、轻浮,贩毒、吸毒、滥交、抢劫、杀人……

终于,他自食恶果,被抓入监狱。

入狱后,他居然从看字典开始,学习了世界历史,哲学,政治,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并信奉了“黑穆斯林教”。

出狱后,他投身黑人运动,成为声望仅次于马丁·路德·金的黑人运动领袖。

宗教的力量有时不可思议。

最值得深思的是,由于种种分歧和矛盾,Malcolm X最后死在演讲台上,死在自己黑人兄弟的枪下。

丹泽尔·华盛顿的表演非常出色。

Malcolm X的名言是:“一个人如果需要思考,除了学校以外最好的地方就是监狱。如果他有目标,监狱可以改变他的人生。”

“我其实是和你一样的人,你想知道我会怎么做?先想想你会怎么做,我也会做同样的事,只不过会比你做得更多。”

印象里类似的人有“大富豪”张子强,据说他也是在监狱里学习英语等等。

张子强的名言是:“我天生就是来坐牢的。”

张子强的经历是否印证了Malcolm X的某些话呢?


《黑潮》让我想起了《低俗小说》。

《低俗小说》里那个喜欢在杀人之前长篇大论,不断的引用《圣经》的黑人,和Malcolm X所指出的:“金发碧眼的白人耶稣基督实际上只可能是除了白色以外的任何颜色;黑人在膜拜这个白色皮肤耶稣的时候也被白人深深的毒害了”的观点相映成趣。

《低俗小说》的结尾确实令人费解,我不知那个黑人杀手究竟从《圣经》里得到了什么:似乎并非是简单的弃恶从善。

而我从这个电影里学习到了什么呢?那就是,假如你要去杀一个人,就千万别坐在那个人的马桶上看低俗小说,更别把枪留在厕所外面。


《美国往事》也算是个黑帮片了,却完全不同于《kill bill》。

《kill bill》相当精彩,很难想象《低俗小说》里那个颓废的、舞跳得不错的乌玛·瑟曼会和杀手“新娘”是同一个人。

若非我不经意间扫了一下演员表,还真看不出来。

当一针肾上腺素被约翰·屈伏塔准确地刺入她的心脏,她突然跳起来吓了我一跳,随后我大笑。

我欣赏暴力美学,而暴力本就是血腥加残忍。

《十面埋伏》这种片子,相比之下简直就成了小儿科,打斗,杀人,居然给拍成了跳舞一样的东西。

章子怡每次出招前的闷喊简直就是叫床。

没有“暴力”,哪来的“暴力美学”呢?

杀人如割草的石井御莲,17岁的冷艳女生GOGO,“疯狂八十八人组”……啥叫黑社会?这就叫黑社会。

GOGO镜头不多,但确实令人难忘:“冷艳加冷酷”的典型。

实在想不出这种“美少女”除了杀人之外,还能用啥发泄性欲?和她做爱,谁敢?不过,她死得可真惨。

《kill bill》音乐与画面的配合简直天衣无缝,尤其“决战青叶屋”一场戏。

从石井御莲一行走入青叶屋开始,在音乐的衬托下,黑帮风范尽显。

听着那音乐,我就知道,好戏才刚开始。

之后的打斗,血流成河,残肢遍地,然而由于音乐的配合,整场戏如行云流水,正是:手脚虽断,画面不断;音乐虽断,气脉不断。

直到石井御莲的长发连着头皮和雪花一起飞舞,我才长出了一口气。


《无间道》也是黑帮片,三集我只记住了三句话。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没人埋。”

“出来跑,迟早要还。”

“我只想做个好人。”

你最欣赏哪句呢?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