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看水浒

      魔界空明原创 2004-9-26 4:57
《闲看水浒》,十年砍柴著。

在北戴河的三天,只看了这一本书。

现而今拿古典名著开涮是个时髦的事情,第一本被炒起来的大概是《水煮三国》。随后麻辣三国、麻辣水浒、水煮西游之类的东西大量跟上。这些书良莠不齐,基本是跟风炒作的商业行为,大有把四大名著用八大菜系的手法各炒一遍的架势。

忽然明白“炒做”这个“炒”字的妙处:古典名著就是一堆一堆的原料,加油添醋下锅一炒,立即就是新鲜热辣的一道菜。可无论水煮麻辣还是清蒸芫爆,总得做得像那么回事才成,否则吃客们可就倒了胃口。随便用一些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思路往名著上一套,再一二三四地罗列一大堆基本原理,就好象简单地把作料和原料放一盘子里给端上来,实际上根本没入味儿。

赶明儿个谁要能把《红楼梦》给煮了,我肯定第一时间去开开眼——记得红楼梦里只一道茄鯗就大费工夫,能煮红楼梦的人必定是非同小可。反正我是没这个本事,除了探春兴利除弊这一节能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上套套之外,目前我还想不出有其他可煮的地方。

《闲看水浒》与上述比起来,有其可读之处。一则是作者平时读书的积累,下过一番工夫,并非为赶这个时髦攒出来的。二来全书的分析基本从中国古代历史着笔,并非拿一些现代的东西生搬硬套。三来作者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从水浒里总结了一些东西出来。

阅读中可以发现,作者解析水浒的思路,参考了吴思的《血酬定律》,即“血酬”“血本”以及“生命与生存资源交换”。具体到对水浒人物刻画、笔法、关节的分析,则参考了金圣叹批第五才子书。

本书看点有几个。

1、梁山的“山头”,也就是梁山上的小团体。比如征方腊时为什么第一个阵亡的是宋万,而最后活着回来的是吴用、花荣、李逵等几个人。三个人可以整出一台戏,何况一百八人?老毛当年都有过“党外有党,党内有派”的感慨,何况梁山盗匪?

2、对“吏”这个群体的分析。“吏”是中国封建制度下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和“官”的地位相差悬殊,却又是实际的办事人员,历史上很多小吏可以在黑白两道呼风唤雨。宋江、朱仝、雷横、戴宗是吏,高阳在《胡雪岩》里描写的郁四等人也属于此类。这种现象甚至一直延续到今天,只是改头换面地出现而已。

3、水浒一百单八将的座次问题。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排名,道理颇深。各个朝代册封大臣,和梁山上的盗匪排座次也是相通的。

4、古典小说里只有奸情、没有爱情的原因。

当然本书在很多问题上的分析都还很浅,但它至少提出了一些方向性的东西,有兴趣者自可往深了去琢磨。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