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秀丽老师的这篇文章我还是放上来

      教育技术 2004-10-28 17:36

社会性软件与教师的自我更新

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
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
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
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1.教师的自我更新
基于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发展,在对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全新要求的同时,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要素——教师队伍也提出了要求。二十一世纪,教育呼唤创新,教育要围绕“四大学习支柱”的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设计和规划。作为承载新世纪教书育人重大使命的教师来说,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自身首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其次才能成为教育者。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教师要具备自我更新的能力,向着教师专业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教师的自我更新一方面将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作为实践和反思对象,一方面又使得教师能够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只有自我更新,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保持知识结构的鲜活度,才能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才能承载职业使命。教师进行自我更新,做新时代的终身学习者和教育者,首先要了解知识经济时代学习的变迁。

2.学习的变迁
知识经济的特征是,知识的开发利用不会象开发土地等有形资源越用越少,相反,知识的开发利用不但会产生增值,而且会导致知识自身的创新,会产生滚雪球的效应,知识越积越多。那么,进行知识生产、传播和创造过程的学习,就如同工业社会的劳动工具一样,属于知识经济社会的生产力范畴,学习被认为是一种生产活动,是一种创造活动。这是知识经济时代学习从原先认识论范畴向生产力范畴的变迁。另外学习的变迁还有很多的表现形式,比如从教学的角度来说,从原先关注教师的教变迁到关注学生的学;从时间的角度来说,从认为原先学校教育阶段才是学习变迁到终身学习;从发生的正式程度来说,从原来只关注正式学习变迁到越来越关注非正式的学习;从学习内容来说,从原来只重视内容的识记变迁到关注学会学习能力的习得;从学习的社会性来说,从原来关注独立竞争学习变迁到协同合作学习等。

3.社会性软件
基于知识经济的信息社会,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几乎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络的发展,变革了传统的计算、阅读和写作的方式。如果说互联网络的发展使得学习的发生能够跨越时空、无时无处的发生成为可能,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能接触到世界上最优秀的资源内容;那么,基于互联网络的社会性软件则重构了网络空间的学习组织模式,将原先置于网络之外的人和置于网络之上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和优化配置,形成了一个个由“小实体大网络”组成的学习社会生态环境。如下图所示:



图片如下:






社会性软件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即软件中人的身份的标识(who)、软件中人的知识的沉淀(who know what)、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功能、以及由此构成的小实体大网络社会关系。典型社会性软件有BLOG、WIKI等。简单地说,社会性软件构建了“you know who , who know what ”的学习生态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生态环境中,一方面在“信息内容”生态链存在着信息源内容的不断被丰富、内涵发生变化并进一步演化为新的信息内容源的演化过程;另一生态链表现为该学习生态环境中“人”的成长变化上,从单纯的信息内容的吸纳者逐步演化为信息知识和吸纳和创造者。另外从功能来说,各种不同社会性软件的具体功能不同,但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不同社会网络规模的生态系统,将呈现不同的整体涌现性。

4.社会性软件与教师的自我更新
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对知识的关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热切和矛盾过,一方面知识的大爆炸,使得我们无法穷尽所有知识,另一方面传统纸介书作为最主要知识传播载体和渠道的范式被打破,网络使得知识的获取越来越走向民主化,还有知识分类本身理论发展,隐性知识的作用越来越备受关注。作为教师,如何才能不断实现自我更新?



由于社会性软件所构建的学习生态系统将人、知识内容、软件平台工具整合配置在一起,不但能够共享显性知识,同时具有挖掘隐性知识的功能,因此,根据学习的变迁现象,我们力图构建一个促进教师自我更新的学习生态实践社团。



在这样的一个学习生态实践社团中,参与的人的共同的身份就是教师,共同的特点就是实践教师的自我更新,向教师专业化方向发展。按照实践社团CoP理论,这样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和目标就构建了实践社团的领域要素。在这样的学习生态实践社团中,通过社会性软件构建了基于信任的社会关系,教师之间互相分享知识和经验,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和传递。从某种程度上说,社会性软件将教师与个人的知识经验关联在一起,构建了一个有利于个体或某一小群体实现自我更新的学习环境。



在基于社会性软件所构建的促进教师自我更新的实践社团学习生态环境中,教师学习发生的特点是在不经意的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发生在非正式的沟通和交流中;而教师个体或小群体学习能力的强弱则表现为其对知识管理能力的强弱。因为很多非编码的信息内容,只有经过编码外化,才能形成个人或群体的记忆路径,才能易于保存和提取。



另外,在基于社会性软件构建的促进教师自我更新的实践社团学习生态环境中,存在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一个层次是教师个体的学习。教师个体充分利用这样的一个社团环境,不断进行知识的内化活动,同时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形成对社团的身份认同感,从而能够不断贡献知识和探索领域的前沿问题;第二个层次的社团群体的发展学习,表现为整个群体知识积累沉淀,组织的共同学习,从一定程度来说社团建设的目标迈向学习型组织的方向。第三个层次的学习发展在社团与外界环境之间,实际上是同质社团之间的交流,在互联网络空间构建了具有一定特质的大环境,如具有分享、积极的特质,另外也表现出网络上社团所需的有效资源的增加。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