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见得很多,现在有许多文章里都用这个软件作图,试了试大概知道如何用了知识还画不好。
相关文章: 文章来自http://www.qiusir.com/bbs/printpage.asp?BoardID=43&id=3310
黎加厚:思维导图的说法来自近年企业界的培训活动中,指运用图示的方法来帮助企业管理者思考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决策,国外教育界称之为“概念图”(Concept mapping),国内也有译为“概念地图”的,我们一般使用“概念图”的说法。所谓“概念图”,是指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人脑中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和表达。可以想到,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便有概念图的交流传播方式,如远古的象形文字与符号、古代的周易八卦图、人们使用地图表达地形和方位以及儿童自发的用涂鸦来传达自己的想法等。可以认为,人类使用的一切用来表达自己思想的图示方法都是“概念图”。“思维导图”的称呼直接说明这是引导人们思维的图,把这种图示方法的意义挑明了,我认为这个说法也很好。
事实上,我们广大中小学教师在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中早就自然地使用了概念图的方法,例如,历史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历史事件的实践线、生物老师用框图来表示生物分类、语文老师画出作品人物的相互关系和文章的结构等。但是,把概念图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测率,主动自觉地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概念图来帮助教师和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目前比较公认的是美国Cornell University教育系的Josehp D.Novak教授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
Novak教授一直从事元认知工具用于促进有意义学习和知识创新的研究,概念图作为元认知工具的提出是基于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有意义的学习是将新的概念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Novak教授认为,概念图对学习者和教师同样重要,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师生的认知活动。他提出,概念图是一种表达知识的网络图形化技术,知识图有概念网络构成,网络包括节点和连线,节点代表概念,连线代表概念之间的联系。概念图将某个主题的概念及其关系用网络状的图形表示,将主题的不同级别的概念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在用各种连线将它们链接起来。一个概念图包括节点、链接、层次和命题四个要素。“节点”表示概念,概念指同类事件的共同属性。“连接”表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层次”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同一知识领域内的结构,即同一知识领域中的概念依据其概括性程度不同来排布,概括性最强、最一般的概念处于图的最上层,从属的放在其下,具体的事例位于图的最下层;二是不同知识领域间的结构,即不同知识领域的概念图之间可以分层超链接。“命题”是两个概念通过连接形成的意义关系。
概念图作为帮助学生认知的工具,在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美国对中小学教师要求掌握概念图的使用,从《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中所提供的教案范例和软件资源目录中可以看到许多优秀教案都使用了概念图。在网上,你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教师和学生的概念图作品。在英国和美国来华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专家学者的报告中,也可以看到他们自如的运用概念图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我国中小学已经比较广泛地使用概念图,特别是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如Inspiration和MindMan等概念图软件逐步流行起来,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概念图提供了方便。北京、上海等省市都有中小学教师在学习和使用概念图。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等师范院校的教育技术专业的研究生也在研究概念图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好几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就是研究概念图的运动的。我国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学校也在推广和研究概念图。
相关文章: 文章来自http://www.qiusir.com/bbs/printpage.asp?BoardID=43&id=3310
黎加厚:思维导图的说法来自近年企业界的培训活动中,指运用图示的方法来帮助企业管理者思考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决策,国外教育界称之为“概念图”(Concept mapping),国内也有译为“概念地图”的,我们一般使用“概念图”的说法。所谓“概念图”,是指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人脑中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和表达。可以想到,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便有概念图的交流传播方式,如远古的象形文字与符号、古代的周易八卦图、人们使用地图表达地形和方位以及儿童自发的用涂鸦来传达自己的想法等。可以认为,人类使用的一切用来表达自己思想的图示方法都是“概念图”。“思维导图”的称呼直接说明这是引导人们思维的图,把这种图示方法的意义挑明了,我认为这个说法也很好。
事实上,我们广大中小学教师在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中早就自然地使用了概念图的方法,例如,历史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历史事件的实践线、生物老师用框图来表示生物分类、语文老师画出作品人物的相互关系和文章的结构等。但是,把概念图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测率,主动自觉地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概念图来帮助教师和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目前比较公认的是美国Cornell University教育系的Josehp D.Novak教授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
Novak教授一直从事元认知工具用于促进有意义学习和知识创新的研究,概念图作为元认知工具的提出是基于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有意义的学习是将新的概念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Novak教授认为,概念图对学习者和教师同样重要,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师生的认知活动。他提出,概念图是一种表达知识的网络图形化技术,知识图有概念网络构成,网络包括节点和连线,节点代表概念,连线代表概念之间的联系。概念图将某个主题的概念及其关系用网络状的图形表示,将主题的不同级别的概念置于方框或圆圈中,在用各种连线将它们链接起来。一个概念图包括节点、链接、层次和命题四个要素。“节点”表示概念,概念指同类事件的共同属性。“连接”表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层次”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同一知识领域内的结构,即同一知识领域中的概念依据其概括性程度不同来排布,概括性最强、最一般的概念处于图的最上层,从属的放在其下,具体的事例位于图的最下层;二是不同知识领域间的结构,即不同知识领域的概念图之间可以分层超链接。“命题”是两个概念通过连接形成的意义关系。
概念图作为帮助学生认知的工具,在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美国对中小学教师要求掌握概念图的使用,从《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中所提供的教案范例和软件资源目录中可以看到许多优秀教案都使用了概念图。在网上,你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教师和学生的概念图作品。在英国和美国来华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专家学者的报告中,也可以看到他们自如的运用概念图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我国中小学已经比较广泛地使用概念图,特别是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如Inspiration和MindMan等概念图软件逐步流行起来,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概念图提供了方便。北京、上海等省市都有中小学教师在学习和使用概念图。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等师范院校的教育技术专业的研究生也在研究概念图在教学中的运用,有好几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就是研究概念图的运动的。我国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学校也在推广和研究概念图。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