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独立>的思考

      222锁记 2004-10-5 21:1
在宿友桌面上看到封面华丽的<独立>杂志时,我的心咯噔了一下,毫无疑问,这是免费赠阅广告的新成员.记得在2004年5月有了高校直递报纸的想法并施之实践---创办<大学生新周刊>---以来,我的直觉告诉我在不远的将来,这样形式的读物会越来越多,逐鹿高校这块庞大的读者市场和消费者市场。
《大学生新周刊》首刊发行5000份,在珠海六大高校派发,反响良好,并在第一期就吸引了不少的读者,纷纷询问下一期的发行时间和内容。继续发行在这个时候却面临发行资金难续的困难,而即将期末也使周刊的支撑点---商家---望而却步。8-9月份,我在珠海尝试融资,但不并顺利,对于大学生独立办报,他们显然并不看好,而我在初期的一些错误决策也使周刊融资面临困难。当时的想法是通过和广告公司合作,通过买断代理权或者注入资金形成股权的方式吸引他们的参与。而问题就在于《大学生新周刊》并没有获得广东省广告经营许可证、穗临广登字等文件。而对于正式注册的资金困境和延误也增加了周刊对外融资的难度。
现在员工们,读者们还在询问《大学生新周刊》新学期的发行情况,每次见到这样的问题,心里总有丝丝的痛。想起创办时的辛与乐,这样的过程是难以忘记的。激情是创业的必须,可我们要好好善待激情。我是有教训的。经验告诉我,启动一个项目时千万别意气用事,可是你一定要有自信。
广州地区有过一份《大学生之友》,是在《大学生之前》就发行的,发行量估计是1万份左右,其定位与栏目和《大学生新周刊》比较类似,他们发行到60多期了,但是我们的栏目,我们的编排做的比他们好。我们总是在尝试一些新的栏目策划,这也是我招聘一个专门的栏目策划的缘故。栏目是与读者交流的平台,是周刊的第一印象,好的栏目,新鲜的栏目可以给读者浓厚的兴趣,从而增加周刊阅读率,而阅读率是广告直递?(DM)的生命源。
象《大学生新周刊》、《大学生之友》、现在的〈独立〉其实质是DM受众市场细分的体现。现在越来越庞大的大学生,越来越高的大学生消费潜在的显现的消费市场,都是让企业青睐而想尽办法赚取注意力的区域。但是和一般的DM有很大的区别,就在于它面对的读者变窄了,变聪明了,变的有品位了。家庭DM直接把商品广告打上去,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家庭主妇愿意化一点时间让自己少化点钱,哪里有打折是她们乐意看到的。但是大学生不一样。这也是我在融资时反反复复跟投资者说的,我并不掩饰我大学生的身份,以使自己看起来更让人信服,因为没有人并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我知道现在的同学们在想些什么,在做些什么,想做些什么,比起社会上的专家说话,我们更乐意阅读我们同伴的困惑。而这些才是〈大学生新周刊〉的魅力,也是我在编辑部会议上反反复复强调的。
〈独立〉在这点上做的也不错,可是依然不够,内容少是它的一大缺陷,话题陈旧则是另一缺陷。我们可以开发很多很多的话题领域,而且这些话题领域才是我们大学生感兴趣而却却忘记了的。把握好自由、个性、奋斗、激情、了解、沟通这些策划原则,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当然,亮丽的封面和杂志式的编排也是吸引人的,这和我当初杂志化报纸的想法不谋而合。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