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饲养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水产03:李节营 学号:03131025
一:鱼不摄食时如何让其摄食?
1.如果是长期不换水,水质恶化所造成的先将鱼池底层水抽去1/2-2/3后,及时注入新鲜水。放足饲料鱼后,用水体消毒剂(如二氧化氯、强氯精、溴氯海因、二溴海因、络合碘等)将水体消毒一次。一般即能恢复食欲。如2-3天后食欲再次减退,则再换水一次即可。。
2.如果是养殖过程中多次用药、盲目和超标用药引起的,在药害病害防治过程中,一定要对症下药,按标准用药。同时,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
3.如果是由于外界条件影响造成的,应及时的分析原因,及时解决。
二:影响鱼饲料系数的原因有那些?
1.饲料配方的合理饲料本身的营养成份,对饲料的系数影响很大。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是饲料的两个主要营养指标,而且其含量越高饲料系数就越低,鱼类的消化吸收就越好。
2.饲料原料的质量与加工调制性饲料原料的品种、产地、等级、异物含量、贮存条件以及贮存期的不同,其营养成分的差别很大。因而,饲料原料对配合饲料的营养成份和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3.投喂技术
投喂技术对饲料系数的影响也很大,其关键是投饵次数和投饵率
4.水环境因子 水环境因子中对饲料系数影响最大的是水温和水质。
三:鱼池,鱼塘氨氮的来源,危害及解决措施?
1.来源,在池塘精养中,鱼体排除及粪便、饲料残饵分解产生的氨氮无法被浮游植物完全吸收,导致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超标。
2.危害:氨氮偏高使水中铵离子转化为具毒性的非离子氨浓度加大,轻者抑制鱼类生长、重者引起鱼类死亡,从而影响养殖整体产量。
3.解决措施:对于这类水在泼洒酸性物质降低PH值的同时要采取措施转化氨氮亚硝酸盐。一是晴天中午开增氧机充分暴气;二是泼洒增氧剂,增进水体硝化作用,使水中氨氮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三是偏瘦水体增施磷肥以磷酸二氢钙为最佳,促使浮游植物对氮的吸收;四是偏肥水体用沸石粉或明矾+食盐全池泼洒。
四:鱼大量死亡该如何控制?
1.改善养殖环境,进行生态防治(1)改良水质(2)调节温度。
2.控制病原体传播,进行生物防治低应激反应。(一)建立检疫系统(二)进行生态环境控制。(三)采用消毒剂控制(四)进行生物防治。四)进行生态防治
3.应用微生态学原理,进行病害防治(一)微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二)慎用抗菌素药物。(三)施用微生物制剂。
4.消灭敌害生物,保护养殖对象
(一) 对症下药
(二)提高药效、施用生长物质,提高养殖对象的生理机能
(三)合理施药
(四)提高药效 病原生物的抗药性问题,已引起了水产养殖界的广泛重视,解决病虫害的抗药性问题,一是轮换用药,切断病原体抗药种群的形成;二是开展药用增效剂的研制,通过复配,捉高药效。
《参考文献: www.5dblog.com/user2/lixiao/》 水产03:李节营 4/7/2005
水产03:李节营 学号:03131025
一:鱼不摄食时如何让其摄食?
1.如果是长期不换水,水质恶化所造成的先将鱼池底层水抽去1/2-2/3后,及时注入新鲜水。放足饲料鱼后,用水体消毒剂(如二氧化氯、强氯精、溴氯海因、二溴海因、络合碘等)将水体消毒一次。一般即能恢复食欲。如2-3天后食欲再次减退,则再换水一次即可。。
2.如果是养殖过程中多次用药、盲目和超标用药引起的,在药害病害防治过程中,一定要对症下药,按标准用药。同时,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
3.如果是由于外界条件影响造成的,应及时的分析原因,及时解决。
二:影响鱼饲料系数的原因有那些?
1.饲料配方的合理饲料本身的营养成份,对饲料的系数影响很大。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是饲料的两个主要营养指标,而且其含量越高饲料系数就越低,鱼类的消化吸收就越好。
2.饲料原料的质量与加工调制性饲料原料的品种、产地、等级、异物含量、贮存条件以及贮存期的不同,其营养成分的差别很大。因而,饲料原料对配合饲料的营养成份和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3.投喂技术
投喂技术对饲料系数的影响也很大,其关键是投饵次数和投饵率
4.水环境因子 水环境因子中对饲料系数影响最大的是水温和水质。
三:鱼池,鱼塘氨氮的来源,危害及解决措施?
1.来源,在池塘精养中,鱼体排除及粪便、饲料残饵分解产生的氨氮无法被浮游植物完全吸收,导致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超标。
2.危害:氨氮偏高使水中铵离子转化为具毒性的非离子氨浓度加大,轻者抑制鱼类生长、重者引起鱼类死亡,从而影响养殖整体产量。
3.解决措施:对于这类水在泼洒酸性物质降低PH值的同时要采取措施转化氨氮亚硝酸盐。一是晴天中午开增氧机充分暴气;二是泼洒增氧剂,增进水体硝化作用,使水中氨氮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三是偏瘦水体增施磷肥以磷酸二氢钙为最佳,促使浮游植物对氮的吸收;四是偏肥水体用沸石粉或明矾+食盐全池泼洒。
四:鱼大量死亡该如何控制?
1.改善养殖环境,进行生态防治(1)改良水质(2)调节温度。
2.控制病原体传播,进行生物防治低应激反应。(一)建立检疫系统(二)进行生态环境控制。(三)采用消毒剂控制(四)进行生物防治。四)进行生态防治
3.应用微生态学原理,进行病害防治(一)微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二)慎用抗菌素药物。(三)施用微生物制剂。
4.消灭敌害生物,保护养殖对象
(一) 对症下药
(二)提高药效、施用生长物质,提高养殖对象的生理机能
(三)合理施药
(四)提高药效 病原生物的抗药性问题,已引起了水产养殖界的广泛重视,解决病虫害的抗药性问题,一是轮换用药,切断病原体抗药种群的形成;二是开展药用增效剂的研制,通过复配,捉高药效。
《参考文献: www.5dblog.com/user2/lixiao/》 水产03:李节营 4/7/2005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