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4:看北京地铁广告 猜06年谁是网络招聘赢家?

      职场生涯 2005-11-1 15:19
  跨国资本的相继注入让人意识到中国网络招聘市场正在进入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同时也让我们期待:2006年,谁会成为中国网络招聘市场的赢家?

  2005年2月2日,全球第一招聘网Monster环球公司以5000万美元收购了中华英才网40%的股份。而此前,前程无忧(51job.com)于2004年9月29日以开盘价18.98美元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募集资金8453万美元。跨国资本的相继注入不仅让我们意识到中国网络招聘市场正在进入一个相对成熟、高速发展的阶段,同时也让我们期待:2006年,谁会成为中国网络招聘市场的赢家?

  关于中国网络招聘市场

  从1999 年人才招聘网站迅速切入人才市场,拥有了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短短5年,我国已建立人才站点几千家,页面点击率达6 亿人次,人才网站的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

  但是目前,由于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别,人才素质的差别,人才观念的差别,使得中国人才市场对人才服务的需求很不相同,报纸、招聘会、网站、猎头以及人才中介等人才招聘形式中,报纸仍然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2004年,报纸招聘市场份额达到50.7%,其次是人才交流市场达30%,网上招聘只占13.2%。

  中国的前100强企业只有42%建立起了自己的网站并进行网上招聘,甚至有15%的企业根本没有自己的网站。目前网上招聘主要集中在IT行业,计算机硬件、网络行业等新兴服务行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率不断上升,而且由于网上招聘便捷、方便,为企业节省人力、物力等优点,必然会越来越深受企业的欢迎。

  根据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所做的《2004年中国网络招聘研究报告》的研究数据显示,2003 年中国网上招聘市场规模为3.1 亿元人民币,占整体招聘市场的8.1%,2004年网上招聘收入上升到5.5 亿元人民币,占总招聘市场的13.2%,预计到2006年网上招聘收入将增长到16.9 亿元人民币,占整体招聘市场收入的33%,平均增长率为73.9%。

  中国网络招聘市场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选择网络招聘服务的企业和求职者数量持续增加,各种不同新的招聘网站不断涌现,而原有的各个大型招聘网站为了扩大优势、巩固地位则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中国网络招聘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中国招聘网站的市场竞争态势

  根据互联网实验室2005年3月1日发布的中国招聘网站CISI人气榜,最早进入中国网络招聘领域的专业招聘网站: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居于人气榜前列,而且优势十分明显。

  中国三大招聘网站凭借其网站知名度、人力资源服务的专业化、注册的人才和企业的数量和庞大的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赢得了多数选择在网上招聘企业的青睐,令其他各类人才网站均不能望其项背。三大招聘网站高额的收入不仅可以使其有足够的实力笼络最优秀的网络人才拓展服务网络,而且不断推出的人力资源新产品吸引了更多的企业把三大网站作为其招聘及增值服务的提供商。规模优势使三大网站的霸主地位无后来竞争者可以轻易动摇。

  然而,三大招聘网站之间的激烈竞争和它们在网络人才市场的持久地位一样,不仅由来已久,而且愈演愈烈。

  三大招聘网站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而且背景接近,运营模式相似,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三者的市场竞争地位不相上下。

以下是1999-2003年各人才网站获得的各种评选结果:

1999年,中国招聘网在亚洲最佳50个网上招聘网站中名列第十,成为中国大陆最佳网上招聘站点。

1999年,美国《时代周刊》记者报道中国招聘网是“中国最有发展前途的人力资源网站”。

2000年,中华英才网凭借优质的服务,在21世纪首届中国百佳品牌网站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中国最佳人才网站。

2000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大赛组委会在中国大饭店召开了“爱立信杯”中国优秀网站评选揭晓仪式,中国招聘网荣获“中国优秀网站”称号。

2000年1月,中国人才盟网被评为中国优秀网站。

2000年6月,中国互联网调查研究机构评选51job.com为中国招聘类网站第一名。

2000年7月24日出版的美国《福布斯》(Forbes)杂志报道了阿里巴巴网站并列出目前中国居于领先位置的互联网公司名单,招聘网名列其中。

2000年7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调查报告显示51job.com为中国人才网站第一名,招聘网为第二名。

2003年中旬,由国内著名IT杂志《互联网周刊》发起的2003年“最具商业价值的中国网站100强”专业服务类网站:前程无忧列第二位,智联招聘列第七位,中华英才网列第八位。

2004年1月份根据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所做的《2003年中国网络招聘研究报告》的研究数据显示,这次主要是针对前程无忧网,中国人才热线网,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四大网站的用户进行分析,通过用户对网站求职信息是否全面的满意度分析,前程无忧网站的满意度要高于其它网站,而在猎头服务中,中国人才热线的满意度较高。前程无忧网的老网民比例最多,求职用户个人平均月收入也为最高。

  显然,自2000年以后,三大招聘网站的领先地位虽然改变,但前程无忧网却逐渐与两个竞争对手拉开了距离。这一点无论是从网站的知名度、用户满意度还是公司规模、总体收入来讲都可以得到验证。

  2004年,前程无忧已在全国开设了20个分公司,全国用人增加约40%,雇佣新员工接近1000人,其中北京分公司人员更是增长了一倍,从原来的130人增加到了260人。总营业收入比2003年的3亿人民币增长超过60%,市场份额和公司规模都明显优于对手。

  事实上,做为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的人才网站,智联招聘在中国网络人才市场的培育方面做了很多基础的工作,开拓了整个中国的网上招聘市场,影响了一代中国企业利用网络招聘的意识,而且历史较长,有着品牌优势,有许多人了解网络招聘就是从招聘网开始的。中华英才网也算得上老牌人才网站,一直以来市场推广做得很好,人们总会在媒体上看到他们,他们也是国内最早推广校园招聘的人才网站,做得也非常有特色。

  然而从2002年开始,前程无忧网的一系列市场动作改变了原有的竞争格局。前程无忧悄悄开始在全国各地进行布局,先后设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西安、杭州、成都、昆明、南京、济南、大连、沈阳、青岛、重庆、哈尔滨、长沙、合肥、宁波、长春等20家分支机构。在全国各地,前程无忧通过在驻入的城市里与当地媒体、媒介强势的合作,大面积在邮政报摊、公交车站和高中档写字楼传播免费的招聘信息报刊,使得在某种范围内,各地单打独斗的招聘机构越来越难在客户那里从前程无忧手里抢得订单。这种线上和线下相互配合的经营模式在大规模的理性扩张中得以不断成功复制,这不仅使前程无忧的知名度得以维持和提升,来自纸媒体的巨额招聘广告收入更是让智联招聘和中华英才望尘莫及。2004年9月29日,前程无忧在纳斯达克上市,成功募集8453万美元资金。更加雄厚的资金使前程无忧网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开发更多新的人力资源产品,在网络招聘领域的领先地位得以进一步巩固。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作为前程无忧最大对手的中华英才网和智联招聘网似乎已经明显处于下风,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它们必须要寻求赢得竞争的突破点。除了在各自优势的领域里继续扩大优势以外,中华英才网和智联招聘网还必须在全国范围进行扩张来与前程无忧进行抗衡。寻求资本的投入势在必行。

  就在前程无忧上市仅仅105天之后,已在中国寻找并购目标两年时间的美国最大招聘网站Monster环球公司出资5000万美元取得中华英才网40%股份,其在亚太地区扩张的步伐又向前迈进了一步。Monster选择中华英才网的原因是后者以网络招聘为主的模式更加符合Monster的战略。对于中华英才网来说,更加雄厚的资本,不仅可以使之进一步在全国抢点布局与前程无忧进行抗衡,更可以使自己在IT人才招聘领域和校园招聘方面继续扩大优势。目前,中华英才网已在全国设立了10家分支机构,员工总数已达480人。而同为三大网站之一的智联招聘网不仅继续加大与央视合作制作招聘节目的力度,而且2005年也计划在全国建立6-8家分公司。

  中国网络招聘市场的竞争已经呈现出更加白热化的态势。

  谁将成为最终的赢家?

  2005年3月、10月,北京地铁相继出现了中华英才网的两版车门广告,这不禁让人们联想起2004年贴在同一位置淘宝网的地铁广告。淘宝网在投资方阿里巴巴的鼎力支持下,在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内依靠包括地铁广告在内的铺天盖地的宣传轰炸就使自己变得家喻户晓,而且让易趣网的绝对优势成为昨日黄花,这不仅验证了市场爆破的巨大威力,同时也让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电子商务模式在中国有着巨大的潜力。

  中华英才网地铁广告的出现似乎预示着什么。虽然,纸质媒体招聘广告在招聘市场中的优势使前程无忧网处于市场领先地位,但是Monster对以网络招聘为主的中华英才网的资本介入不可小觑。最近,除了抢点布局,加大宣传力度,中华英才网又适时地推出了适合网络招聘的更加先进的视频在线招聘系统,为在线招聘的企业和求职者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服务。

  现在看来,一年以后的2006年,谁将成为中国网络招聘行业的赢家还是个未知数。

  事实上,对于整个网络招聘市场来说,谁成为最后的赢家并不重要。激烈竞争的必然结果将是招聘网站带给用户更加全面的专业服务和更加宜于接受的价格,使招聘网站自身竞争力的不断增强,使整个网络招聘市场得到进一步的健康发展。

  2006年,网络招聘市场的真正赢家将是选择网络招聘服务的企业和广大的求职者。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