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晖父子完美演绎读书无用论

      文学小品 2005-4-6 11:55
丁俊晖父子完美演绎读书无用论(原创)
作者: 杨建

我每天上网,可以看见浩如烟海的文章和消息,但是从没眼晕过。我有一个自己的土办法,可以让我去伪存真删繁就简。这个办法就是以文章的题目决定取舍。如果文章的题目足够吸引我触动我,我才会点击开来,浏览浏览。一个不会为自己的文章起名字的作者,一定不会是个优秀的作者。本着这个原则,我自信没太浪费时间和精力。

今天,我看了新华网发展论坛一个置顶的帖子,题目是“谁来告诉丁俊晖读书竟有啥用?”。我立刻打了个机灵——妙题!点击开来,才知道没有内容!只不过转发了《南方体育》一篇对丁俊晖的采访文字。这篇文章在网上的题目是:丁俊晖不愿上学只想挣钱,声称:读书有啥用。

——读了这篇文章,又接连看了几篇相关文章,大概知道了丁俊晖的成长轨迹。

我对台球不太了解,甚至还有些鄙视。盖因我眼里看到街头路边那些打台球的人,不是獐头鼠目,就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那天,偶尔看了丁俊晖和香港的傅家俊的四分之一决赛,竟被吸引住。才开始关注这次北京的比赛和这个修长的脸上长满粉刺的男生!

我感受到了斯诺克台球的魅力。这种魅力与其说是斯诺克台球竞技,倒不如说是这个神奇的男孩,让我眼前亮光闪闪!

昨晚决赛第二段的比赛我全看了。我看得很紧张也很激动。是电视转播的气氛,让我窒息,让我心跳加快。丁俊晖的顽强,丁俊晖坚韧和优雅,更让我对天才和神奇有了深切的感受!

丁俊晖最后胜利了!在他刚刚过了十八岁生日的第二天!有媒体把他的成就和刘翔的成就相提并论。

有一个人应该认真地讨论。他就是丁俊晖事业的领路人,他的爸爸——丁文钧。

关于他,《南方体育》是这样介绍的:丁文均是江苏宜兴人,今年48岁,以前是个生意人。穿着一套没有牌子的西服,打着领带,戴着一块梅花表,喜欢抽广东梅州产的五叶神。1993年,丁俊晖六岁时第一次触摸台球,全家还在江苏宜兴。此后几年,他打遍当地无敌手,据说方圆十里只要打台球,都是给他送钱的对象。

丁俊晖得到的第一笔奖金是1000元,那是他在10岁时在南京拿到的一个斯诺克比赛冠军。就此丁文钧看出斯诺克的钱途,作为一项绅士运动,虽不普及,可是有着不错的资金支持。他问儿子:“你喜欢打台球吗?”“喜欢!”丁俊晖回答说。丁文钧于是倾家荡产,将房子也卖了,举家搬到了广东东莞,因为这里靠近香港,打球的氛围好。此时的丁俊晖小学还未毕业。到东莞后学习了几年,2001年,丁俊晖初一还未读完时,他就彻底辍学了,因为“上课影响训练和比赛”。

丁俊晖很可爱,可惜我和他没有什么血缘。但是,假如——8年前,我有个儿子,他在某一方面有比同年孩子更高的天分和才能,我能像老丁一样,倾家荡产,不仅牺牲自己的事业,而且牺牲孩子的必需正常的义务教育,去拼,去赌吗?

我想我没这个勇气,绝大多数人没有这个勇气!所以,我们身边绝少诞生天才!所以,我们只配仰视英雄!

听听老丁怎么说:“对运动员来说,如果不大胆,就不会成材,特殊人才自然会有特殊教育方法,庸人只能培养出庸材,我只能说那些人的看法太庸俗了。”丁文钧本人也只读完小学,初中时正值文化大革命,但他自有他的理解,“缺少文化丝毫未对我以后的生活造成多大影响,人活在世上,文化是基础,是要有点文化,但文化不是惟一出路。不能让文化束缚你的其他想法,我文化水平不高,以前做生意还不是照样一年赚个十一二万?”

老丁有气魄啊。老丁也幸运。

很难简单的判断老丁的对错。但是,没有8年前老丁的破釜沉舟当机立断,今天,我们就看不见斯诺克台球那一捧绚烂的,点亮夜空的东方神火!也不会有无数人的欢呼和激动。

老丁的思想也深深的影响着丁俊晖,丁俊晖获得冠军以后,在接受《南方体育》记者采访的时候说得更加直接——“读书有什么用?将来毕业了还不是要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就会待在家里让父母担心。我觉得人活着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现在我打球有钱挣,挺好的。”

——丁俊晖父子,完美的演绎了新时代的读书无用论。老丁父子有与众不同的境界。他们走在自己的大路上。可以不同意他们,甚至批判他们的观点。但你却无法鄙薄他们的成就!老丁父子从我做起,用实际行动叫板时下的社会教育体制!他们的勇气和实践值得尊重。他们的意义在于,人才的培养需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不要急着教育丁俊晖,告诉他读书有多少好处。还是先反省反省我们自己吧。

2005年4月4日,济南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