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看中国:这里的人喝酒时让人触目惊心

      文学小品 2005-3-30 15:4
青年参考   Josh(美国)/文 于章涛 编译

  只见酒从他们的手指、杯子甚至袖子上滴下来,滴在那些美味的菜肴上。几分钟的工夫,酒就在桌子上四处流淌。我们一下子没了食欲。  

  在美国的大城市随处可见中国餐馆,可见中国菜肴有多么招人喜欢。我来中国之前,从未料想中国的食文化和酒文化之间会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在中国生活了多年,中国餐馆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饭菜美妙的色香味,而是那触目惊心的喝酒方式。

  西方人也有好喝酒的,但酒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像在中国一样发挥着巨大作用。

  “酒文化”破坏了整个宴会

  美国人很少在午餐时喝酒,因为一小时后必须工作。但在中国,中午的餐桌上摆满了啤酒瓶。午饭后,他们一个个面红耳赤走出餐馆,甚至还能开车去上班。

  在西方,人们常常在家里或酒吧里喝酒——如果需要喝很多酒的话,常常是由于兴奋、沮丧或沉迷于酒精,而餐馆只是填饱肚子或浪漫约会的地方——这时候只需要一点点红酒就行了。中国人喜欢大声讲话,尤其是他们喝了酒以后,摔瓶声、干杯声、笑声、划拳声不绝于耳。外国人常常无法适应这样的进餐环境,他们抱怨:“中国餐馆太吵了”、“中国人喝酒太多”、“中国人喝酒太快”。

  我在中国南方教过英语。那时我和一位女老师常被邀请一同吃饭。女老师只参加过第一次就再也不去了,她觉得“酒文化”破坏了整个宴会。宴会上,人们就纷纷站起来互相祝酒。然后,其他桌的人们也过来了,边叫喊着“干杯”边使劲碰酒杯,白酒洒得到处都是,只见酒从他们的手指、杯子甚至袖子上滴下来,滴在那些美味的菜肴上。几分钟的工夫,酒就在桌子上四处流淌,菜盘里也都沾上了酒。我们一下子没了食欲。

  “集体主义”让人一醉方休

  中国人的酒文化中,让我实在费解的是,喝酒成了“拉关系”的工具。美国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尊重他人,喝酒完全是个人的事,他们不会勉强别人喝酒。但在中国,人们在餐桌上的任务就是劝别人喝酒,这似乎比吃饭还重要。有一点我始终不明白:到底中国人认为喝酒是有益还是有害呢?如果有益,为什么他们自己总是避免多喝呢?要是有害,他们为什么要拼命给朋友或领导劝酒,非把他们灌醉,直到呕吐为止呢?无数次我听到人们说“我们也很讨厌这样,但这是文化”。文化是什么?词典里对“文化”的解释是“智力、情感、兴趣、举止和品位的发展、进步或提高”。

  一个中国朋友告诉我,要是在桌上不喝酒的话,别人就会觉得你孤僻、冷漠,就不喜欢你。在我看来,这正是中国式的“集体主义”思维模式的影响。

  另一个朋友告诉我,正是喝酒加速了经济的发展——为酒厂和餐馆提供了无数个就业机会,它们还给政府交纳了巨额税收。从这个角度来说的确如此,但同时它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它浪费了人们大量的时间。

  我知道我的看法不符合中国文化。但我觉得人们应当捍卫自己的权益,每个人都应当学会说“不”。如果我们不愿培养“小皇帝”,家长们必须学会说“不”;如果我们想制止腐败,我们必须学会说“不”;如果我们不想继续忍受喝酒的痛苦,我们必须说“不”。(作者系北京新东方学校外教)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