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央台节目的一个小小细节有感

      我笔我心 2005-2-20 14:44
昨天晚间,中央台有一个《新闻调查》节目,本期讲的是珠三角为什么出现了“民工荒”,这个话题已经在媒体上讲了许多时间了,原因无非是民工本不缺,只因太受气,民工主动炒东家云云,当然有专家侃侃而谈,当然还有官员细说原委。访谈中记者选取了一对父子作为模特。

老薛、小薛,老薛50开外,当过兵,务过农,10年前来到东莞,当了5、6年酒店保安,因工资待遇数年如一日,愤而走人,现在东莞街头靠修单车谋生;小薛20来岁,初中毕业,从农村来东莞半年,数度跳槽,对肮脏的工作环境、冷漠的管理、恶劣的生活待遇、12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间无法接受,如今还徘徊在东莞街头,想找一份“有发展”的工作。

采访的内容不计,一个小小的细节引起了几分感想,镜头是老薛从街上收工回租住的小屋,接受记者采访,推着挂满旧自行车胎的旧单车,显现出其生活的忙碌与艰辛。在老薛对着干镜头有些局促的谈话,镜头稳定的侯,可以看到小屋内摆满了讨生活者的杂物,我注意到在小窗与双层床头之间,贴着一张画像,看的出来,贴的很工整,仔细一辨认,原来是已故毛泽东主席的画像。

毛泽东故去近30年了,30年来,对毛泽东的评价由过去年代的一边倒变得五花八门,可能正因为如此,才显出人们认知的分野。在多年来的主流话语中,有正面理性的如“要摆脱朴素感情”呀、“反对个人崇拜”呀、“要讲错误”呀、“三七开”呀;有诅咒的如“封建”呀、“专制”呀、“暴君”呀、“阳谋”呀、“罪恶”呀、“愚昧”呀、“奴才”呀;哭嚎的如“苦难”呀、“饿”呀、“贫穷”呀云云云云。

可是,30年过去了,任凭理性们、诅咒们、哭嚎们不懈的“教化”,在老薛般的普普通通的农民、转业兵、民工们的墙上,毛泽东的画像还是长久地、甚至是固执地贴着。也许正因为老薛们没有到主流平台上去“理性”、去诅咒、去哭嚎的机会,甚至去了也缺乏 “理性”、诅咒、哭嚎的“素质”,他们才在这默默的一贴之中,表达了什么。

老薛们是“卑微”的,他们在微不足道的地位,在微不足道的地方,从事着微不足道的劳作,在山区农家的堂屋、在东莞的出租屋这样微不足道的墙上,贴上了毛泽东的画像,“于无声处听惊雷”,正因其微不足道,才展现出那份真挚。

算来老薛也是饱经风霜了,以他的年龄,以他的出身,错误、饿、贫穷都经历过,还应该是最切肤的经历,当然,“改革的春天”也经历了还正在经历,也拜时代之恩,“赐”给了他一个进城打工的人生经历,老薛在某些人看来,应该“知足”了,应该“感恩”了,可是,老薛还是执著地把毛泽东的画像贴在床头。

在老薛们的长久与固执中,仿佛有一座丰碑在屹立着,尽管有诅咒的刀劈,有哭嚎的斧凿,这碑的铭文,却如最具渗透力的漆,把一种印象深深地植根于他们的心中。30年来,狂风暴雨般的张扬,热烈的颂赞,刻意的罗列,这些,老薛们都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去领受,他们只是在每一次轻轻的一贴中,表达出全部的爱。

再过30年。这碑是否依然无形,依然长久,我们不知道,至少在目前,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度。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