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纹鉴别

      刑事鉴定>__< 2004-11-26 14:23
以指纹鉴别身份最早始于我国的唐代,当时所有重要的文件如契约等都以指纹作为签字或签名画押的证据。后来经法医界证实每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人有相同的指纹、掌纹或脚纹,在十九世纪末,指纹开始应用在刑事鉴识上。

  当嫌犯作案时,除非戴上手套,否则很难不在现场留下指纹。嫌犯用手拿住东西,或抓住物品,都会留下指纹。指纹的产生是因为手掌接触物品留下油脂或汗液所致。当手指接触过尘埃、血液或墨水,再摸到一些物品时,都会留下转移性指纹。

  指纹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明显纹,就是目视即可见的纹路。如手沾油漆、血液、墨水等物品转印而成,通常都是印在指纹卡上成为基本资料;

  第二类是成型纹,这是指在柔软物质,如手接触压印在蜡烛、黏土上发现的指纹;

  第三类是潜伏指纹,这类指纹是经身体自然分泌物如汗液,转移形成的指纹纹路,目视不易发现,是案发现场中最常见的指纹。潜伏指纹往往是手指先接触到油脂、汗液或尘埃后,再接触到干净的表面而留下,虽然肉眼无法看到这些指纹,但是经过特别的方法及使用一些特别的化学试剂加以处理,即能显现出这些潜伏的指纹。

  鉴识人员最常接触到的指纹是潜伏纹。如果指纹是留在金属、塑胶、玻璃、磁砖等非吸水性物品的表面,检验方法就比较容易。通常可以用粉末法,选择颜色对比大的粉末,撒在物品表面提取出完整的指纹;另一方法是磁粉法,以微细的铁粉颗粒,用磁铁作为刷子,来回刷扫,显现指纹。

  如果指纹留在纸张、卡片、皮革、木头等吸水性物品的表面,必须经过化学处理才能在化验室显形。常用的化学法有:

  碘熏法——即使用碘晶体加温产生蒸气,它与指纹残留物的油脂产生反应后,便会出现黄棕色的指纹,必须立即拍照或用化学方法固定;

  宁海得林(Ninhydrin)法——将试剂喷在检体上,与身体分泌物的氨基酸产生反应后,会呈现出紫色的指纹;

  硝酸银法——硝酸银溶液与潜伏指纹中的氨化钠产生反应后,在阳光下会产生黑色的指纹;

  萤光试剂法——萤光氨与邻苯二醛几乎马上与指纹残留物的蛋白质或氨基酸作用,产生高萤光性指纹,此试剂可以用在彩色物品的表面。

  采集证据还可以使用其他的方法,如三秒胶法,即利用氰丙烯酸酯的气体与水和氨基酸分子反应而产生指纹。

  如果要采取人体皮肤上的指纹,可以使用碘熏—银板转印法:经过碘处理过的指纹,在接触到银板时,会显现出黑色的指纹;或可以先用三秒胶法进行处理,再用雷射或多波域光源侦检。

此外,近年来也有一些新进的指纹采取技术,这些新方法逐渐得到法庭的认可。如氩离子雷射法,利用适当的光学设计,将一些指纹残留物的成分呈现萤光而拍摄下来,又如使用萤光粉末或染料,可以加强雷射效果;X光法,在指纹上撒上铅粉以X光照射后,会产生明显的指纹,此法可用于皮肤上;真空镀膜法,在真空槽内,利用高压电生成细微金属蒸气,附着于指纹纹路上,在纸张、纺织品及塑胶上均可使用此技术;多波域光源法,使用不同的滤色镜来改变照在潜伏指纹上的光线波长,可以加强指纹反差,或使背景变暗,以凸显指纹。

采取到指纹只是第一步,接着要对指纹进行分析及比对。指纹的基本纹形可分成三大类,其中第一类是箕形类,其指纹纹路形成像畚箕状纹路,又分为反箕形纹及正箕形纹;第二类是弧形类,其纹线从一端流向另一端,且中央拱起,又分成弧形纹及帐形纹两种;第三类是斗形类,至少有两个三角外端,中间为回旋纹线,又分为斗形纹、囊形纹、双箕形纹及杂形纹等四种,斗形纹约占全部指纹的29%。

  在1972年,联邦调查局的指纹中心开始以电脑进行指纹鉴识,到了1980年,指纹中心开始将联邦及州政府执法部门的指纹卡全部输入了电脑,而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指纹资料库。执法部门除搜集曾被警察逮捕的嫌犯或在监服役的犯人的指纹外,民众凡是申请政府或军警工作,或是申请美国公民等都要打印指纹。1989年6月5日联邦调查局开始向各层级的执法部门提供全美电脑连网指纹比对服务,所需的时间从过去的一周缩减到一天,目前美国许多执法单位都设有自动化指纹辨识系统。

另:微量物质转换定律——在刑事科学上,当两个物体的表面在运动中接触的时候,总会产生一定的微量物质转换,一个物体表面的微量物质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去。例如,当一个人的手指接触到某一个物体表面时,这个人的手指上的汗液等微量物质就会转移到另一物体的表面,该表面就会留下人的指纹;当两辆汽车发生碰撞时,一辆汽车的油漆和油污等微量物质也可能转移到另外一辆汽车的表面上,于是就会留下碰撞的痕迹。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