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钰其人

      刑事鉴定>__< 2004-11-26 14:21
访谈一
“我并不是福尔摩斯”——专访神探李昌钰
——有人说我是现代福尔摩斯,是一个让全世界凶手睡不着觉的人,其实我做的事情,只是为无辜的人洗雪冤屈,晚上睡觉能做一个好梦而已


2004年8月30日下午2点半,当一位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的中年人走进北京华大方瑞司法物证鉴定中心的会议室,满面微笑地向等候的各位记者打招呼时,大家都有一丝诧异:眼前这位温文儒雅的男子,看上去更像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大学教授,而非全世界公认的国际刑事鉴识科学界的顶尖权威李昌钰博士。

  美国东部时间8月28日上午11时(北京时间28日晚间11时)李昌钰在美国纽约喜来登饭店举行记者会,公布台湾“3·19枪击案”的最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表明,3·19枪击案并非政治谋杀。

  第二天,8月29日,李昌钰应中国公安部的邀请,抵达北京。李向北京知会了他刚刚完成的枪击案调查结果,随后到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华大方瑞司法物证鉴定中心,与北京同行学术交流。

  在美国,李昌钰的工作,就像乔丹的球衣、泰森的拳套一样吸引孩子

  在美国,李博士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40年来,李昌钰在美国各州和全球17个国家、地区参与调查6000多起重大刑案,以精湛独到的刑事侦查与鉴识技术,屡破奇案。

  在美国,许多儿童被问及长大后的理想时,他们的回答都是“我要做Dr.Lee(李博士)。”李的工作,就像乔丹的球衣、泰森的拳套一样吸引孩子。

  李昌钰经手的案件包括辛普森案件、波斯尼亚和克罗地亚战犯、克林顿总统前任白宫律师自杀案、肯尼迪被暗杀案的重审、9·11世贸大楼事件后的法医勘查、华盛顿地区狙击案件和2004年3月陈水扁和吕秀莲中枪之案。

  新闻周刊:您选择这个行业的时候是您小时候就有这个梦想,还是阴差阳错的选择?

  李昌钰:机遇很重要,我在这个方面也有兴趣。我因为有机会到美国去深造,深造完后,正好鉴识科学变成很重要的一个学科,所以最近几年做了很多研究。我是破了很多大案件,很多人以为我生下来就想做这个,其实并不是。

  新闻周刊:您对“神探”的封号怎么看?

  李昌钰:我已经做了这么多年,你说我能够下包票案子能破吗?不能的。外面传说我是“神探”,那是因为只听到我破了的案,没有听到我没破的案。

  新闻周刊: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神探?

  李昌钰:中国人都有这个特长,就是做事都很认真,这是第一点优点。这些老美没有我们认真的精神(笑)。

  第二个要有逻辑的思维,思考一定要很周密,任何小的细节都不要放过,不要一开始就带着主观意见,尤其破案的时候,刑警绝对不能有主观意见。

  第三,要有很好的记忆力。

  第四,要有广博的知识,因为我们牵涉的学科太多了,像今天我们讨论DNA,但除了DNA还要懂化学、物理、生物——什么都要懂,有点像博物学家,什么都要知道一点,然后知道怎么应用到实际中。

  第五,要有团队精神。任何案件都不是一个人能破的,怎么跟大家合作很重要。

  第六,是知道怎样运用信息。比如报纸用的字体,我们只要看一个字就知道它来自哪个报纸,因为常常有恐吓案件,是剪报纸上的字贴起的,我们要找笔迹,所以印刷啊什么都要知道一点。

  新闻周刊:这么说您旁边应该有很多华生了?

  李昌钰(笑):每个人都说是我的华生。(李拍了拍坐在他身边的康州警署首席法鉴牙医Gus Karazulas的肩膀,笑着说,)他也自称是我的华生。(头发花白的Gus,已经跟随李博士27年了。这次他推掉了很多事情陪李昌钰来中国,在演讲的时候,不停地被李拿来举例开玩笑。记者问他为什么跟随了李这么多年,他回答说:我为他工作了27年,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他是一个好的忠实的朋友,他待我就像家人一样。无论我们去哪里,见他的中国朋友,他都会介绍说,这是我的兄弟。)

  “我就告诉你子弹形状,射击人的位置,至于是哪个人(开枪),那是政治的事情”

  李昌钰1938年生于江苏省如皋县,幼年随母亲举家迁到台湾。由于父亲在海上遇难,全家13个孩子需要其母一人抚养,家境甚为贫寒。

  1957年,18岁的李昌钰考入台湾“中央警官学校”。他自己的解释是:因为这所学校不要学费,并提供津贴。警官学校毕业,他以第二名的骄人成绩成为台北市的一名巡官。后李昌钰与来自马来西亚的宋妙娟相爱成婚,便随妻子到马来西亚生活,曾担任当地华文报纸的记者、编辑。

  1965年李昌钰身揣50美元到美国留学,这是他一生重大的转折点。

  新闻周刊:能谈一谈台湾枪击案的调查细节吗?

  李昌钰:昨天我上飞机前已经发表了(报告),你可以看报纸。这是很简单的问题,我一生不牵涉政治问题。所以在美国民主党喜欢我,共和党也喜欢我。我可以到以色列,也可以到阿拉伯,像以前台湾跟大陆还没有太多关系的时候,我就常常到台湾常常到大陆(李说他第一次到大陆是1983年,当时北京的街上还有牛车呢),也没有被拒绝,因为我们只是做科学。(李举起桌上的一瓶水)我在美国讲这是水,到中国还是讲这是水,我到俄罗斯也如此,没有变。那个子弹是什么子弹我就告诉你是什么子弹,是自制的还是外面买的,枪支是什么样子,子弹什么形状,射击人的位置,这些都是我做的事情。至于是哪个人(开枪),那是另外的事情,是政治的事情。所以做法庭科学跟政治要分开来。

  新闻周刊:您怎么看您的职业对政治的影响?

  李昌钰:白水门案件、克林顿总统的桃色案件、肯尼迪总统被杀案件都是我处理的,很多人说我的鉴定结果会影响世界的历史。我认为,你只要鉴定公正就没有任何问题,是总统的精虫我总不能说是副总统的精虫啊(笑),所以发现是总统的精虫那也没有办法,翻案也翻不掉。我也不会说他是总统我就怕了不敢讲。

  新闻周刊:那您本人是支持民主党还是支持共和党?

  李昌钰:民主党认我是民主党,共和党认我是共和党。我两边都是。我工作的时候不讲政治。谁好我就投谁的票。我投过布什的票,因为克林顿做的不好。

  “技术能走多远,得看你这个运用技术的人有多少想象的空间”

  李昌钰以“微物证据”侦破的轰动全美的康州第一起没有尸体的“碎木机杀妻案”;仅用两块白色手帕就使前总统肯尼迪的外甥威廉·肯尼迪摆脱了牢狱之灾。特别是在有着“世纪大审判”之称的“辛普森杀害前妻及男友”的案件中,李昌钰排除外界干扰和舆论压力,以尊重科学鉴定结果的态度指出控方提供的证据薄弱,不足以证实辛普森有罪,促使陪审团对其作出了无罪的宣判。

  新闻周刊:现在这个行业跟上个世纪60年代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了,在判案当中,技术究竟能走多远?

  李昌钰:技术能走多远,得看你这个运用技术的人有多少想象的空间,当然要证据,你有想象的空间以后就可以做化验了。

  新闻周刊:你觉得参与侦查的那么多案子里面最难的是哪一件?

  李昌钰:每一件案子刚开始的时候都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开始的时候没有什么头绪,如果头绪已经理出来了就不太困难了。当然一些大一点的案件牵扯到名人,牵扯到百万富翁,但是我们通常不管他是名人还是没有名的人,有钱还是没有钱的人,一律公正处理。


李昌钰和夫人



背景资料
李昌钰:美国“当代福尔摩斯”
2001年04月

“我时常勉励自己,做事要言而有信,对人要以诚相待。”--李昌钰

  以精湛独到的刑事侦查与鉴识技术享誉国际的李昌钰博士(Dr. Henry Lee),因屡破奇案而被美国新闻媒体冠上“当代福尔摩斯”“物证鉴识大师”“科学神探”与“犯罪克星”等封号,他在美国家喻户晓,也是各国争相聘请前往讲学的专家。迄今已获八百多个荣誉奖项。是一位贫穷的赤脚小子走向全球的传奇人物。

  几年前美国总统克林顿性丑闻掀起轩然大波,其中更涉及白宫前助理福斯特的自杀案。李昌钰博士,恰在这场关系到克林顿命运的错综复杂的攻防战中,无畏地揭示了事实真相,从而捍卫了司法的尊严。

  李昌钰表示:“有人说,我是一个让全世界凶手睡不着觉的人。其实,我同时想做的事情,是让无辜的涉案者能够洗雪冤曲,入夜做一个安宁的梦。”

  一家媒体出价一百万美元,欲购买李昌钰对此案件的监家报告独家刊登权,但李昌钰拒绝了。在李昌钰的办公室中悬挂了一个条副,上有“至诚信义”四个大字。他说:“我这辈子,将金钱看得很淡。”

  从江苏省走来的赤脚小子

  李昌钰1938年生于江苏省如皋县,幼年随母亲举家迁到台湾。由于父亲在海上遇难,全家13个孩子需要其母一人抚养,家境甚为贫寒。

  1957年,18岁的李昌钰考入台湾“中央警官学校”。他自己的解释是:因为这所学校不要学费,并提供津贴。警官学校毕业,他以第二名的骄人成绩成为台北市的一名巡官。后李昌钰与来自马来西亚的宋妙娟小姐相爱成婚,便随妻子到马来西亚生活,曾担任当地华文报纸的记者、编辑。

  1965年是李昌钰一生重大的转折点。他身揣50美元到美国留学。这区区50美元,逼他在纽约半工半读持续了10年。他靠在餐厅端盘子,在证券公司当跑腿,教中国功夫等支付自己的学费、生活费用。当他终于在刑事、生化、法律领域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并得到了博士学位,他已成为一个能用流利的英语办案,以教授身份讲课,并用英文著书(他的刑事科学专著已出版了20多本)立说的专业人才。

  出身贫寒志存高远

  1978年,李昌钰受聘到康州警方的鉴识科学实验室工作。他一开始就下定决心,要用勤奋的工作和卓越的成绩证明自己。

  他的确做到了。勤奋的李昌钰,20年来,参与并处理近6000宗案件,每年平均出庭100多次。他每天的日程安排是:清晨4点半起床,阅读专业材料,7点到实验室,工作12个小时,分析罪证,与检察官、侦查员、律师开会讨论案情或出庭作证,下班后回到他在康州市莱福特靠海边的家,晚上如果没有演讲就一头扎进三楼的工作室直至深夜。也许难以置信,他几乎不看电视节目,如果问他当今美国的体坛明星是谁,他很可能是一问三不知。

  捉紧时间,一年顶三年

  李昌钰常说:“上天是很公平的,不管你是富人或贫民,是达官显贵,还是凡夫俗子,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成功的关键在于你是否善用这24小时。”

  他李昌钰的时间哲学是:每天少睡2个小时,吃喝则只用1.5个小时,一年就能节省3285个小时。如果将这些节省下来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你一年就能比别人多做3年的工作。

  李昌钰深知大学教育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作用。他所以花10年时间半工半读,先后拿到学士、硕士和博士,就是基于这一认知。他常对年轻人说:“人生就如搭乘火车,经过大学的训练,就等于取得进入火车月台的门票,当然最终上哪一班火车,往哪一个方向走,今后的发展,都需要自己作决定,但是如果没有大学的教育,你连上车的机会都没有。”

  至诚信义不忘故园

  在李昌钰的家里,挂着一幅“至诚信义”4个字。这幅字的选择,从一个侧面衬托出他的人生观。

  他说:“我时常勉励自己,做事要言而有信,对人要以诚相待。”有趣的是,他的以诚待人感动了他的白人司机兼保镖,这位跟随他多年的美国白人说:“我终身的遗憾是没有变成中国人。”

  在他的事业领域,他的态度是:“要建立很好的信誉,必须具备刑事科学家的职业道德。我时常教育学生,刑事鉴识工作者首先是一位科学工作者,不能抱有任何预设立场,不能偏袒任何一方,要实事求是地让证据来决定,不冤枉好人,也不让坏人逍遥法外。除了搜集对被告不利的证据外,如发现对被告有利的反证据,也要如实报告。”

  更难能可贵的是,李昌钰享誉国际,却始终以身为中国人而自豪。他说:“我虽然入了美国国籍,但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身上流着的血,在许多国际性会议及各种专业工作的场合,我常为中国人的形象着想。每遇到有人歧视或贬低中国人时,我都义不容辞的反驳,据理力争。”

  李昌钰还出钱出力资助一些中国学生到美国学习刑事科学,已有数百位台湾及中国内地的刑事侦查人员到他的实验室实习,用他的话来说:“为提升海峡两岸的刑事侦查能力,尽一份力。”

  李昌钰的名气如日中天,因此,出版商希望出版他的传记,影片公司想拍他的故事,甚至想请他来主演。但他绝不被金钱牵着鼻子走。不久前,康州一家电话公司请他为移动电话做一则30秒的广告,其内容是:细雨朦朦的深夜,波士顿港口漂上一具尸体,岸边警车、救护车的红灯闪个不停,尸体抬上岸边,一辆警车开过来,李昌钰推门下车,胸有成竹,手指一弹说:“我的电话在哪里?(Whereismyphone?)”只说这一句话,亮一个镜头,厂商会马上奉送5万美元。最后,电话公司失望了。李昌钰考虑到自己是个公职人员而加以拒绝:“我这一生,公私分得很清楚。”

  60岁的李昌钰原准备在1998年退休,但由于康州州长罗兰亲自登门“恳请”他出任康州警政厅厅长兼刑事实验室主任,而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亚裔出任这一警界高级职务,李昌钰才同意了。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