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5年工作总结 (报名:4月5日至4月25日) [2006-1-26] ghostcn 发表在 会计
|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5年工作总结(考试:9月16日至18日)
2005年,在财政部党组和理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以及各级协会和广大会员的积极参与下,中注协以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履行《注册会计师法》和协会章程赋予的职责,继续坚持以诚信建设为主线,紧紧围绕金人庆部长代表财政部在中注协"四代会"上提出的未来五年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以大力实施行业人才战略、积极推进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深入开展行业执业质量检查工作为重点,努力改善行业执业环境,坚持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不断提高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全面推进行业发展和协会建设的各项工作。今年以来,中注协开展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组织学习和宣传"四代会"精神,进一步明确协会工作思路
"四代会"是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行业面临大发展的背景下,胜利召开的一次承上启下的重要会议,为新形势下行业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2005年,中注协把组织学习和宣传"四代会"精神,统一行业思想,振奋行业士气,作为贯彻落实"四代会"精神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全行业掀起了学习、宣传和贯彻"四代会"精神的热潮。
(一)全面布置"四代会"精神的学习宣传工作
积极取得财政部办公厅的支持,向财政系统印发了《关于认真学习和贯彻华建敏国务委员在中注协"四代会"上的讲话的通知》,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组织学习讨论,并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工作,为"四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和支持。同时,中注协也向全行业发出了大力宣传和学习贯彻"四代会"精神的通知,号召地方协会和广大从业人员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四代会"精神。
(二)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四代会"精神的宣传工作
积极借助全国性新闻媒体、中注协网站和会刊、举办展览、制作专题片、印制宣传册等方式,对"四代会"精神进行全面宣传,先后在全国性新闻媒体发表新闻报道20余篇次;"两会"期间,在《人民政协报》和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进一步对"四代会"精神进行深入宣传;与《中国财经报》联合举办学习、贯彻"四代会"精神有奖征文活动,半年左右时间收到投稿2000多篇;组织京津冀地区行业代表在京召开注册会计师行业学习贯彻"四代会"精神座谈会,推动全国的学习宣传工作。
在中注协的组织和号召下,各地方协会积极通过理事会会议、事务所负责人会议、行业培训班等方式,通报和学习"四代会"精神,并通过协会网站、会刊等渠道向业内和社会各界通报、宣传"四代会"精神。有的地区还专门召开研讨会,就贯彻落实"四代会"精神进行学习、讨论和交流。
(三)深化中注协秘书处的学习贯彻工作
中注协在全面布置、组织和推动"四代会"精神的学习和宣传工作的同时,深化中注协秘书处的学习和贯彻工作,分别召开协会全体员工大会、部门负责人会议、团员青年座谈会以及分部门会议,进行学习和讨论,认真研究贯彻"四代会"精神的各项措施,明确了长远目标和近期工作相结合、宏观思路和具体措施相结合、整体规划和分步推进相结合的工作原则,提出了中注协各部门落实行业未来五年发展目标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协会工作思路和年度工作重点,切实把"四代会"精神作为协会工作的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去。
二、以制定贯彻落实行业人才培养"三十条"为中心,大力实施人才战略
金人庆部长在"四代会"上提出的行业未来五年发展"三大"目标之一,就是基本打造出一支在质量和数量上能够满足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战略,以及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的执业队伍。在王军副部长和刘仲藜会长的直接指导下,中注协深入研究行业人才队伍现状和未来发展要求,制定发布了行业人才培养"三十条",系统提出了行业人才建设发展战略,并在贯彻落实上取得重大进展。
(一)制定了我国专业化市场中介组织第一个系统化人才培养战略
2005年6月8日,中注协制定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加强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即行业人才培养"三十条",系统提出了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立足制度创新、手段创新和机制创新,在行业后续教育、高级人才培养和后备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指导性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办法和措施。其中明确,用五至十年的时间,全面提升注册会计师从业队伍的专业素质、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着力培养能够承担国际业务、符合行业国际化发展要求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和会计师事务所管理人才。就行业人才建设提出全面系统的发展战略,这在我国专业化市场中介组织中还是首次。
"三十条"的发布在行业内和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十余家全国性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大量报道和转载,也得到财政部领导的充分肯定。6月17日,金人庆部长对行业人才培养工作作出"坚持不懈,抓住不放,几年努力,必有成果"的重要批示,体现了财政部领导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殷切期望和坚定支持。
在"三十条"制定过程中,中注协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先后召开20多次行业座谈会、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院校师生座谈会和小组工作会,听取意见和研究起草,并提交中注协教育培训委员会和常务理事会进行讨论和审议。经过近半年的广泛调研、反复修改,八易其稿,最终形成了行业人才培养"三十条"。
(二)快速启动行业人才培养"三十条"的实施工作
根据"三十条"提出的措施和目标,中注协快速启动了相关贯彻落实工作。
1.按照行业高端人才的培养目标,组织完成首期会计师事务所高层管理人员境外培训班。经过遴选,国内14家会计师事务所的17名高层管理人员参加了为期3周的赴澳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合伙文化建设、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环境下的应对措施等,旨在提升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目前,正在对首次境外培训班进行全面总结,为今后高端人才的境外培训提供经验和借鉴。
2.与三所国家会计学院和西安交通大学进行合作试点,启动了行业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班的招生工作。在满足MPAcc教学一般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设置、培养方式、授课时间等方面充分体现行业特点,进行合理安排。
3.与22所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院校合作,启动了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学生境外实习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办学质量,将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办成品牌专业,扩大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社会影响力,使注册会计师职业成为人心向往、更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不断为行业培养和输送优秀后备人才。2005年11月,来自全国22所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院校的174名学生参加了实习选拔测试。目前已经完成学生选拔测试、实习接收单位确定等工作,计划于2006年上半年分两批组织学生到境外会计公司实习。
4.举办行业英语及综合能力测试,选拔行业领军人才后备队伍。为选拔一批职业道德好、专业技能精的注册会计师优秀人才,实行系统培养,造就行业领军人才,2005年,中注协举办了首次行业英语及综合能力测试。测试工作得到业内和社会广泛关注,全国共有754名注册会计师报名并分别在北京、上海、成都和厦门四个考区参加了笔试。对笔试通过人员组织进行面试,优中选优最终确定重点培养对象。为确保本次测试顺利实施和方便考生,中注协采用网上预报名和现场确认相结合方式组织报名,通过网上直接下载方式发放准考证,开展网上咨询,提供多项便利服务。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培训方案,对测试成绩优异者,将实行重点培训和跟踪培养,提供学历提升和境外实习培训等机会,系统提高其专业和综合能力。
(三)与贯彻落实"三十条"相结合,继续做好会员常规培训工作
2005年,中注协在对"三十条"有关新的人才培养措施进行重点攻关的同时,继续抓好年初培训计划的落实,完成了28个地方协会远程教育教室的建设,成功举办远程教育面授培训班11期,培训学员约2万人次;开通远程教育网站,制作和发布课件200多学时;在三所国家会计学院举办培训班78期(其中包括3期今年首次举办的中长期培训班),合计培训学员约1万人次;支持西部13个省市培训师资建设,全年合计培训西部师资2443人;继续委托西南财经大学为西藏定向培养注册会计师专业本科生,做好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区藏区注册会计师培训;指导、推动地方协会非执业会员培训工作。
三、积极推动与国际审计准则的趋同,全面修订和完善审计准则体系
按照财政部领导关于加快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步伐的要求,本着尽力趋同、允许差异、保持互动、积极创新的趋同原则,中注协认真分析总结了我国审计准则建设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积极借鉴国际准则建设成果,努力推动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相关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并得到国际审计准则制定机构的高度赞扬。
(一)开展审计准则国际趋同专题研究,制定趋同计划
中注协充分借鉴国际上广泛使用或认同的高质量的国际审计标准,开展了审计准则国际趋同分析研究,完成了《独立审计准则建设情况专题报告》和《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整体构想》等研究报告,制定了未来三年审计准则建设的工作计划,提出了到2006年初,基本构建一个与中国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相适应,顺应国际准则趋同化要求的中国审计准则体系的建设目标。
(二)创新审计准则体系
适应我国注册会计师业务多元化和国际趋同的需要,借鉴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公告业务类型,提出了创新审计准则体系的构想。一是提出了将"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体系"改进为"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具体包括鉴证业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和质量控制准则,其中鉴证业务准则又细分为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和其他鉴证业务准则。二是为便于理解,按照会计科目编号原理对审计准则进行重新分类编号。三是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将非审计业务准则从独立审计准则体系中分离出来,按照其业务特性冠以适当的名称。四是按照中国法律的规范性、中国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要求对准则体例、格式、文字表述进行了相应改变,使准则内容更加符合我国注册会计师的阅读和使用要求。
(三)起草完成22项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并对继续有效的26项准则进行修订
根据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整体构想,我们吸纳各方人才组成了高水平的起草队伍,充分发挥中国审计准则委员会的作用,争取国际审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技术支持,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全力以赴,做好审计准则的建设工作。到目前,完成22项准则起草工作,同时对继续生效的26个准则进行必要完善和修改。以上准则的发布,将构建起一套与中国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相适应,顺应国际趋同要求的中国审计准则体系。
(四)建立科学机制和程序,保证审计准则质量
为了保证准则的科学、严谨和适用,我们确定并遵循了科学的制定程序。为便于准则的理解,我们对起草的准则多做铺垫、衔接、补充和说明工作;针对起草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和难以理解的条款,我们及时与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中国工作小组联系;针对国际审计准则中可能存在的难以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条款,我们聘请国内外资深专家就有关条款进行论证;此外,为力求文字表述中国化,我们聘请中文语言专家对准则文字进行把关和润色。
在准则制定过程中,我们征求了国务院有关部门、中注协审计准则委员会、会计师事务所、专家学者、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等方面的意见,并多次召开港澳台和外国专家咨询组会议对征求意见稿进行论证。对所有反馈意见,我们都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分析,并对社会公布了采纳情况。
(五)加强与国际准则制定机构的沟通,积极利用国际资源,取得认同和支持
就审计准则国际趋同问题,中注协与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及其下属的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进行了一系列沟通,并就中国政府和行业组织对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基本方针和策略、中国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度自我评估及国际趋同计划与时间表、中国审计准则国际趋同面临的若干技术与非技术困难、中国审计准则项目与国际审计准则的详细比较和差异原因,以及重点未决问题等专题,精心准备会谈材料,对17个项目征求意见稿与国际审计准则逐条比较和差异梳理,与IAASB就中国审计准则国际趋同主张和基本原则、趋同计划、差异比较等问题举行工作会谈,探讨存在的差异,解释我们的主张,并得到他们的充分肯定和赞赏。会谈后,双方共同签署发表了联合声明,阐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重要性以及双方的共同主张。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在联合声明中高度赞赏中国在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重大进展,认为这种努力和进展为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在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方面树立了典范。联合声明发布后,在行业内和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许多媒体进行了宣传和报道。
四、加强监管工作,开展执业质量检查
搞好行业监管向来是协会的一项中心工作。在认真总结2004年监管工作的基础上,2005年中注协进一步围绕做好执业质量检查和年报审计监管,加强行业监管力度。尤其是在执业质量检查方面,按照王军副部长"严格检查、严格惩戒,树立行业检查权威性"的指示精神,全面组织推动地方协会开展执业质量检查工作,加强对执业质量检查工作的督导,重点关注新设事务所和小所,执业质量检查工作成效显著。
(一)进一步明确检查工作思路,加大执业质量检查惩戒力度
针对当前行业存在的新问题和新特点,2005年,中注协把新设事务所和小所列为重点检查对象。在历时5个月的检查中,共投入检查人员1029人,检查事务所1457家,占全国事务所总数的26.18%,抽查审计报告7682份,抽查验资报告6141份。对问题突出的103家事务所和138名注册会计师,分别给予社会公开谴责或行业通报批评;将73家不符合设立条件的事务所移交有关部门建议予以撤销。
为认真组织好今年的执业质量检查工作,中注协根据《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要求,发布检查通知,召开检查工作布置会,要求各地协会配备适当的检查人员,提供必要的检查条件,严格检查,严厉惩处。检查工作进行前,中注协要求各地方协会将检查方案和检查名单进行了报备。
检查期间,中注协做好协调沟通工作,加强对检查过程的督促指导。一是及时收集各地信息,编发《执业质量检查工作动态》22期,通报情况,交流经验;二是选择部分地区进行调查和巡查,具体指导各地检查工作;三是组织召开部分地方协会主管监管工作的秘书长座谈会,结合检查工作的实施,分析《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手册》存在的不足,协调解决检查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检查工作后期,以执业质量检查结果的处理为契机,督促地方协会做好会员诚信档案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认真开展查办、处理有关投诉举报工作。
(二)继续做好对上市公司2004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情况的监管
关注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情况,提高上市公司年报审计质量,是中注协日常监管的一项重要工作。2005年,中注协继续严格按照《年报审计监管工作规程》的要求,加强对上市公司2004年度会计报表审计工作的监管。
1.提示审计风险,及时反映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情况。年报审计开始前,中注协发布通知,要求事务所特别关注和认真研究近期发布的有关会计、审计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规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承接业务,在审计过程中,特别关注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关联交易的非关联化、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以及委托理财等情形。年报审计期间,密切跟踪年报审计情况,共编写《年报审计情况快报》14期和特刊1期,及时反映上市公司年报审计情况,为事务所做好年报审计提供重要参考。
2.针对"炒鱿鱼、接下家"等年报审计中的异常情况,及时与有关事务所联系,警示风险。2005年,共对发生审计变更的108家上市公司涉及的事务所予以提醒,并在《年报审计情况快报》中进行披露。
3.继续做好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业务报备及分析工作。按照业务报备的有关规定,中注协通过多种方式指导、督促事务所通过网络报备年报审计资料,及时整理、归纳、分析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业务报备资料。报备资料分析显示,2004年度72家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会计师事务所报备的1376家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中,通过注册会计师审计,共调整利润总额641亿元,占审计前利润总额的21.66%;调整资产总额2645亿元,占审计前资产总额的4.03%;调整应交税金52亿元,占审计前应交税金总额的10%。这表明注册会计师审计在过滤不实会计信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注册会计师在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中的工作成果,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并得到财政部领导的充分肯定。财政部楼继伟副部长对此作出批示:"这是可喜的变化趋势,要继续培育、监督、教育,保持好的势头。"
五、加强理事会制度建设,完善协会运行机制
(一)完善常务理事会运行机制
根据修订后的协会章程,制定了常务理事会工作暂行规则。2005年5月,召开常务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听取了中注协秘书处"四代会"以来的工作汇报,审议通过了中注协2004年度会费收支报告、常务理事会工作规则和行业人才培养"三十条"。此外,就行业工作相关事项,先后4次以通讯方式提请常务理事进行审议或征求意见。
(二)积极发挥专门(专业)委员会作用
制定了专门(专业)委员会支持和服务暂行办法、委员薪酬支付办法,明确秘书处对口支持联系部门及其职责,保证委员会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委员会的功能作用。
在审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中,充分听取审计准则委员会的意见,并就委员反馈意见及其采纳情况,专门编发简报17期,较好实现了协会工作与审计准则委员会活动的良好互动;顺利完成原技术援助小组向专业技术咨询委员会的过渡,组织召开6次会议,为50余家事务所提供技术援助;先后召开2次教育培训委员会会议,就"三十条"和行业英语及综合能力测试等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提请财务委员会审议确定协会2004年度会费收支报告的审计机构,并召开财务委员会会议对中注协2004年度会费收支报告及审计报告进行审查。此外,秘书处与惩戒委员会、申诉委员会、维权委员会、《中国注册会计师》编辑委员会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和联系机制。
(三)制定实施评比办法,促进地方协会建设
为调动和鼓励地方协会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协会管理服务水平和执行能力,2005年中注协制定了《地方协会年度工作评比奖励暂行办法》和《地方协会年度工作评分细则(试行)》,按照注重实绩、鼓励创新原则,从地方协会建设、考试、注册、培训、监管、财务,以及诚信档案建设、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创新等方面通过相应的评价标准对地方协会进行全面考核。
六、积极改善执业环境,强化会员服务
中注协积极响应财政部领导提出的构建"和谐会计"的主张,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开展协调与沟通工作,推动政策的调整完善,改善行业执业环境。
(一)强化行业维权意识
在日常维权工作方面,中注协积极研究行业维权工作政策,设立会员投诉电话,明确处理投诉职责,畅通会员反映、协会受理、跟踪维权的渠道和机制。全年共接听咨询电话5000余次,来信来函60余件,接待人民来访近100人次,跟踪有关典型案件多起。针对某媒体不当进行的会计师事务所信任度排名,中注协及时组织研究,提出对策,在相关媒体和网站发表声明,并发函地方协会和相关事务所予以通报,有效地消除了不当排名的负面影响,维护了行业的声誉和形象,中注协在行业维权方面的敏感性、及时性和坚定性,得到相关事务所和会员的好评。
(二)指导事务所加强内部治理机制建设
1.发布《合伙会计师事务所协议范本》和《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章程范本》。这是中注协首次针对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问题,从章程、协议文本规范角度发布规范性指南,为推动事务所章程、协议规范,引导会计师事务所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机制,建立"人合"特征的高效运行机制提供了指引。与此同时,组织业内外专家编写了102个问题解答。
2.开展调研,摸清情况,推动范本落实。刘仲藜会长亲自带队,先后在天津、北京、江苏等地,并利用访问香港的机会,考察事务所内部治理情况,调查了解《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机制建设指导意见》落实情况,并就事务所章程及内部管理制度的制订、完善,事务所的议事规则、决策规则、分配规则,以及事务所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中存在的内在掣肘因素进行调研。此次调研为研究制定落实范本的具体方案,推动事务所内部治理结构的改善和规范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在中注协网站开办"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专栏",提供有关事务所内部治理的信息资料。
3.成功举办海峡两岸注册会计师"合伙文化与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研讨会。来自海峡两岸的130多名注册会计师参加了研讨会,7位演讲嘉宾先后发表演讲,分别从历史、法律、文化和管理等不同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阐述了合伙文化与事务所内部治理的丰富内涵,并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建设思路和经验借鉴。
(三)积极开展对外协调工作
2005年,中注协积极开展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安部、国家税务总局、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总行、监察部等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工作,积极争取,反映诉求,推动政策调整,努力改善外部环境,并取得积极进展。
1.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协调,正式印发《外汇收支情况表审核指导意见》。针对外汇审核业务中,有些部门要求注册会计师代为编制外汇收支情况表并予以审核,混淆了管理当局责任和注册会计师责任,以及缺乏外汇收支情况表审核标准等问题,中注协与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进行多次沟通,反映行业的意见,并进一步了解其监管目的和对注册会计师的服务需求。经多方沟通协调和征求意见,中注协印发了《外汇收支情况表审核指导意见》,国家外汇管理局予以转发,要求地方分局、外汇管理部认真组织学习并切实保障实施,不得在《外汇收支情况表审核指导意见》之外另行制定外汇收支情况表审核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外汇收支情况表审核指导意见》的发布,既满足了外汇监管需要,也满足了会员执业的需要,有效解决了外汇管理特殊要求与行业执业规范之间的矛盾,受到广大注册会计师的普遍欢迎和赞扬。
2.与公安部协调,起草并促成公安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在查处经济犯罪案件工作中加强协作的通知》。2002年以来,公安机关加大了对经济犯罪案件的侦查和打击力度,各地公安机关对有关注册会计师等中介机构人员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日渐增多,强制措施手段运用过多或不当,对事务所开展业务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部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中注协紧急组织专题调研,多次走访公安机关经济犯罪侦查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反映情况和行业意见。在中注协的积极推动下,公安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在查处经济犯罪案件工作中加强协作的通知》,为财政部门、注册会计师协会与公安机关经济犯罪侦查部门加强协作,建立相应的协作机制,严格依法办案,慎用强制措施,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宏观指导,从而既有效打击犯罪,又保护有关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
3.与部税政司协调,设法解决会计师事务所税负过重问题。中注协就行业反映较多的会计师事务所计税工资过低、部分收入重复缴纳营业税、内外资事务所税负不公平等问题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形成相关研究报告,并积极与财政部税政司进行沟通,取得理解和支持。税政司表示,事务所在企业所得税方面的内外不平等问题,将随着《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两法"合并而得到解决;由于外国人的生活费用支出的确要大于国内居民,而且全国人大目前已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税前扣除标准的修改,内外扣除标准的差距有所缩小,因此这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将得以缓解;目前国家正在酝酿增值税方面的政策,业务协作中重复征税问题,将在增值税和营业税改革时,一并解决。
4.与最高人民法院协调,研究协调会计师事务所民事责任问题。与最高人民法院联合举办会计师事务所民事责任审理司法解释研讨会,就注册会计师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责任鉴定、诉讼时效、比例责任等重大原则问题进行讨论;多次就《会计师事务所民事责任审理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向最高人民法院和部条法司提出修改意见,同时送国务院法制办参阅。司法解释的研究过程,加深了司法机关对注册会计师责任的理解,为下一步通过司法解释解决长期以来行业法律责任中不公平、不完善问题,改善执业法律环境,奠定了基础。
此外,中注协完成了《我国审计服务市场对外开放政策的综合研究报告》,配合部会计司就商务部WTO专业服务承诺提出修改意见;就《财政部门全面推行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实施意见》提出书面修改意见,重点就加强财政部门职能转换中更多利用注册会计师的社会中介监督功能,提供发展空间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中注协与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国家税务总局就税务服务市场向注册会计师开放问题进行了多次沟通,国家税务总局2005年第13号令中明确,对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经济鉴证证明或鉴证意见书可以作为证据;关于事务所参与招投标问题,在与国资委沟通的基础上,中注协起草了《会计师事务所以投标方式承接审计业务指导意见》,已在业内征求意见,即将发布。
(四)加强技术援助,提高专业技术服务水平
顺利完成原技术援助小组向专业技术咨询委员会的过渡,制定会员咨询注意事项和咨询意见说明,规范会员咨询活动;在协会网站设立专业技术咨询专栏,公布有关咨询意见;先后组织召开6次专业技术咨询委员会会议,就担保事项、抵押贷款等咨询问题发布咨询意见2期,为50余家事务所提供会计、审计、验资等方面的技术援助。
(五)发布2005年度会计师事务所全国百家信息,满足社会公众信息需求
中注协根据行业信息系统采集的2004年行业统计数据,正式发布了2005年度会计师事务所全国百家信息。在2004年度会计师事务所全国百家信息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审计收入、兼营资产评估收入等分类指标,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相关利益者和社会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相关信息的权威渠道。
七、加强会员注册管理工作,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一)指导地方协会注册年检工作,修订完善注册管理制度
2005年度中注协共办理3516名注册会计师注册备案工作,4446人的非执业会员入会审核确认工作,同时,组织开展了注册会计师年检工作,共有63102名注册会计师通过了年检,1913名注册会计师未通过年检。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共有会计师事务所5350多家,注册会计师6.9万余人,非执业会员7万余人。
针对注册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注协主持了注册办法的修订工作,财政部以部长令形式发布了该办法,深化了协会注册管理的权威性,同时还制定和修订相关会员管理制度5项,以规范会员注册登记、转所、任职资格,以及注册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二)改进扩展会员管理软件
进一步完善注册管理软件,改进注册管理数据库模块,组织地方协会统一修订原系统中的错误信息,完善注册管理数据库中的非执业会员信息。支持并参与财政部组织实施的《财政会计行业管理系统》建设,提交有关注册管理需求,并积极承担项目招标、需求分析、系统开发和系统测试等环节具体工作。
(三)积极探索非执业会员服务方式
2005年,中注协采取多种方式探索非执业会员服务方式。研究并开展了联络员制度的试点工作,以联络员为纽带,定期向会员通报协会重要事项、工作动态、教育培训、办理年检等有关信息。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在中注协网站开辟非执业会员远程教育专栏,提供在线培训、信息查询等服务。
八、完成注册会计师年度考试工作,研究推进考试制度改革
(一)严密组织,突出服务,顺利完成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工作
2005年度,共有56.8万人次报名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其中1089名港澳台地区及外国籍公民报名参加考试。各科成绩合格率分别为:会计11.22%、审计10.93%、财务成本管理13.92%、经济法12.47%、税法18.19%。
在2005年考试组织工作中,全国考办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相关工作程序,制发有防伪功能的准考证;适当推迟考试报名时间,在部分地区试行网上预报名,细化考试大纲,设置值班传真电话、考试专用邮箱,解答考生提问,并通过《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和协会网站,系统公布考生在复习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及解答,方便考生报考和复习备考。
(二)提出考试大纲修订思路,完成考试舞弊处理的立法申请
根据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精神,在深入研究国内外相似大纲的基础上,提出了现行考试大纲的修订思路。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完成了《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违纪作弊行为处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并正式提交部有关司局,列入2006年立法计划。
此外,在充分协商基础上,与香港会计师公会签署并实施了《内地与香港注册会计师部分考试科目相互豁免实施协议》。
九、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推动宏观政策协调
2005年,中注协组织开展了相关立法的研究和建议工作,直接向立法机关反映行业意见,在推动宏观政策协调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一)对《公司法》、《合伙企业法》、《证券法》相关条款展开研究,积极进行立法协调,并取得重大成果
先后成立了4个立法研究工作小组,开展行业相关法律立法建议研究。在《公司法》修订研究中,提出了公司法审计制度的一揽子建议报告,并得到立法机关的充分肯定和采纳。其中包括,明确公司年报由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设定审计师提名权、会计师事务所聘用批准程序,明晰委托代理关系,保持注册会计师独立性;明确注册会计师资料取得、解聘陈述等权利,限制随意解聘、更换审计师;加强监事会等内部监督机构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的会计责任。上述修订对会计师事务所拓展业务范围,保证执业权利,提高职业法律地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召开《证券法》修订专题论证会,就《证券法(征求意见稿)》中有关注册会计师行业证券资格审批、业务规则制定机制、监管体制等方面提出综合研究意见,制定协调方案,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多次向立法机关反映行业意见,并取得一定成果。
组织开展《合伙企业法》修订研究工作,建议增加有限责任合伙(LLP)这一新的组织形式,并被纳入目前草案。在此基础上,跟踪《合伙企业法(修订草案)》进展,对LLP专章建议条款及其与普通合伙一般规定的协调,提出修改意见,就职业风险基金制度与LLP关系定位做了深入研究,为将来注册会计师法修订奠定基础。
(二)跟踪十多部法律法规的起草工作,提出大量研究意见,并被广泛采纳
密切关注、跟踪、研究《行业协会法》、《贷款规则》、《反腐败公约》、《反垄断法》、《银行业金融机构外部审计指引(征求意见稿)》、《物权法(草案)》、《关于对资产评估机构从事证券业务资格管理办法》等与行业相关的立法工作和规章制度的进展情况,重点对《反洗钱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审计法》进行了立法建议研究;就协会与政府关系、协会与政府机关脱钩问题、执业责任保险条款和职业风险基金等问题进行研究和协调。完成了近30项研究报告,送出60多份研究意见,得到立法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被广泛采纳。
(三)开展注册会计师行业立法的国别研究,为《注册会计师法》的修订进行充分准备
完成15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会计师法翻译文献专辑和国别研究报告,就注册会计师法立法框架和国外立法例研究计划提出设想,为下一步《注册会计师法》的修订作充分准备。
此外,加强行业发展研究和法规信息收集整理工作,组织编发《行业发展研究资料》10期、《行业法制动态》9期、《法规信息资料》24期,组织翻译出版4本译著,为促进注册会计师依法执业,推进行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十、加强国际交往,提高行业国际影响和地位
2005年,中注协积极开展与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亚太会计师联合会等国际及区域性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会计职业组织,以及注册会计师国际执业机构等的广泛交流与合作,增进了协会与国际同行的相互学习和了解,进一步扩大中注协在国际同行中的影响力。
2005年,协会共接待国际和境外注册会计师行业组织及国际会计公司来访团组50余个,接待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主席、亚太会计师联合会主席等高层领导来访,承办了亚太会计师联合会第65次理事会会议,与台湾地区会计师组织成功举办海峡两岸注册会计师研讨会,组织"内地、香港青年会计师座谈会"。派出出访、培训团组17个,其中11个为参加国际会议团组;受邀参加有关境外会计组织及国际会计公司在京召开的会议和相关活动10余次。
2005年,中注协继续担任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理事和亚太会计师联合会理事,入选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中小事务所委员会委员,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会计交流和合作,推进会计审计准则国际化进程,为发展中国家作出了表率。
2005年12月21日,国际会计准则管理委员会宣布对新委员的任命,刘仲藜会长当选国际会计准则管理委员会委员。国际会计准则管理委员会,又称"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基金会"(IASC Foundation),负责管理和监督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工作。刘仲藜会长当选国际会计准则最高领导机构的成员,体现了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中国会计界的重视和对我国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成就的认同,进一步表明我国会计审计界在参与国际会计标准制定方面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十一、大力开展行业宣传工作,树立行业良好形象
2005年,中注协积极探索建立融宣传、研究和文化建设于一体的宣传方式,进一步扩大了自主宣传力量,行业在社会上的正面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响。
(一)进一步完善行业信息采集机制,会刊、网站等媒介信息量和信息及时性大大提高
组织召开了行业综合信息与宣传工作会议,制定发布行业综合信息上报和管理使用暂行办法,建立了地方协会上报信息通报制度,形成了及时、全面的行业综合信息采集机制,对地方协会工作动态有了更密切的了解。
全年共编辑出版《中国注册会计师》杂志12期,编审各类稿件2000多篇,编发400多篇,较全面地反映和宣传了行业和协会的重大活动,促进了行业相关专业技术、理论和管理经验的研究与交流。完成协会网站改版工作,合理调整网站栏目,及时全面更新行业信息,全年发布上网信息500余条;编发《工作简报》42期、《行业要情》2期、《情况通报》12期。这些工作不仅加强了行业内部交流沟通,也全面及时地向社会反映、宣传行业重大事项和发展动态。
(二)注册会计师论坛日益成为国内外业界交流的平台和讲坛,成为注册会计师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桥梁和通道
2005年5月17日,中注协举办了主题为"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国际化发展"的第二届注册会计师论坛。来自国内外的10位演讲嘉宾作了专题发言,来自注册会计师行业、科研院校、政府部门、新闻界的代表以及各界友好人士共计500余人出席了论坛。通过本次论坛,深入探讨了中国在深化对外开放背景下的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方向,对于促进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国际协调和共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首次举办全行业大型体育活动,推进行业文化建设
2005年10月27日至29日,在江苏省镇江市举办了2005年行业"诚信杯"乒乓球赛,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和中注协的32支代表队和235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这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首次举办的全国性体育赛事。通过这次行业乒乓球赛,充分展现了注册会计师生龙活虎、文武双全的风采,是新形势下弘扬行业诚信理念,凝聚行业精神,创新行业文化,展示行业风貌的一次具体行动。
(四)积极与媒体合作,加大媒体的宣传报道力度
进一步密切与新闻媒体的联系与沟通,配合协会2005年重点工作,尤其是对行业人才培养"三十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第二届注册会计师论坛等重大活动进行了系列报道。全年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瞭望新闻周刊》、《人民政协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金融时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财经报》、《财会信报》等数十家全国性新闻媒体编发新闻报道200余篇次。
此外,积极组织会员参与财政部"全国杰出会计工作者"评选活动,2名注册会计师荣获"全国杰出会计工作者"称号、1名注册会计师荣获"全国优秀会计工作者"称号,并通过评选活动,组织了优秀注册会计师的系列宣传报道,弘扬和展示了行业的良好形象。
十二、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快协会秘书处人事制度改革,加强秘书处建设
(一)认真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按照财政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统一部署,从2005年1月至6月,中注协秘书处深入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预期目标和要求。
1.高效完成先进性教育各阶段工作。协会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本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格操作、确保质量"的原则,对党员队伍的基本状况进行了认真调查、分析,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深入开展了思想发动,周密组织集中学习与交流;通过开展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大讨论,制定了《中注协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广泛开展谈心活动,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刻进行自我剖析;研究制定了整改方案,边学边改、边议边改、力求实效。先后组织各种类型座谈会、民主生活会20多次,编发先进性教育活动简报13期。
中注协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协会党建工作,得到主管部领导、财政部先进性教育活动督查组和财政部机关党委的充分肯定。王军副部长在财政部先进性教育活动简报第93期上批示:"中注协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规定动作搞得有板有眼,自选动作有声有色。"2005年12月23日,财政部机关党委作出决定,授予中注协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强化整改,务求实效。结合先进性教育整改要求,作出了《中注协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决定》,制定并实施《中注协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秘书处工作作风、工作质量得到明显改进和提高,为会员服务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3.积极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丰富文化生活。继续加强协会党建工作,支持工青妇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指导团组织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学习、讨论活动。参加财政部举办的运动会,取得事业组团体第四名的好成绩。
(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推行勤俭节约办会
为践行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机关要求,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集中资源推进行业发展,协会内部深入开展了"厉行节约、勤俭办会"的主题活动,制定实施了《中注协关于厉行节约、勤俭办会的若干措施》,分别从节约会议费、差旅费、办公用品、日用能源、文件资料和报刊开支等方面提出若干节约措施,严格执行协会会议管理制度,重新修订协会各项支出标准,重新制定市内出租车报销暂行规定和职工医药费报销暂行规定,加强办公经费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报销审批程序和政府采购制度,并将责任层层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个人。目前协会各项管理制度的节支效果成效显著。
(三)在定岗定责基础上,做好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工作
改革完善协会人事管理制度,是加强协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协会推动实现"四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的组织保障和队伍保障。2005年,中注协提出了以定岗定责为基础,逐步推进内设机构管理人员竞争上岗、一般员工双向选择、工资待遇合理差别、工作业绩定期考核的总体改革思路,确定了"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的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原则。
1.做好定岗定责工作。根据协会的职责范围、机构设置以及行业发展对协会建设的需求,对协会所有部门和所有岗位进行了定岗定责的设计和组织工作,先后多次广泛征求协会员工的意见,初步搭建起较为科学的"确定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和任职条件"的部门组织结构,为岗位聘任、聘用和考核创造了条件。
2.圆满完成协会秘书处内设机构管理人员竞聘上岗工作。共有33人报名竞聘5个部门主任和7个部门副主任岗位。为做好中注协成立以来进行的第一次竞聘工作,中注协制定了竞聘上岗实施方案,成立竞聘上岗工作领导机构,召开竞聘动员大会,实施民主测评,组织答辩面试,在总成绩排序基础上,确定考察对象,进行组织谈话,结合岗位工作要求,最后酝酿确定任职人选,圆满完成本次竞聘上岗的实施工作。此次竞聘上岗工作,是中注协第一次采取竞争方式选拔人才,对于创造科学的内部管理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加强协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05年,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和协会建设的各项工作取得显著进步,但我们同时也认识到,行业发展和协会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比如,指导事务所完善内部治理机制还需要摸索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行业执业环境的改善投入精力多但收效不明显,行业信息统计基础还较薄弱,协会工作仍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仍然需要我们继续做出长期的、不懈的努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