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爱学习

      原创 2004-8-23 21:52
今天下午没什么事情做,遂跑去图书大厦乱转。

一如既往,从四楼开始,每层20分钟——到二楼的时候,在英语的几个架子前做流连忘返状,看到一本张海迪的《美丽的英语》,翻了翻,有一点点想买的冲动,忽然有了一种感觉——自己在装那啥,英语学习的资料,偶已经有N多了,实际效果呢?几乎没有!!:em217:

接着觉得心烦意乱,书店,多么适合装那啥的地方啊!这个在北京数一数二的大书店,怎么弄的跟菜市场似的?!:em23:

嗯,放假的时候,不宜去书店,人忒多了。。。唉。。。

不过,今天也有点小收获,仔细转转科普图书部分,发现几本书挺有意思的。

《φ的故事——解读黄金比例》,(美)马里奥·利维奥,长春出版社
『《黄金比例》是一本关于一个数字的书——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数字。在艺术史讲座中,你会遇到这个数字——1.61803…而且,在数学家编辑的《喜爱的数字》清单中,也能找到它。同样引人注目的是,这个数字还是许多心理试验的主题。我是在15年前准备一个有关物理美学的讲座时,对它产生兴趣的。自此,我就再也没有能够将这个数字从我的脑海中抹掉。』
:em24:这本书的封面很土,但内容挺有意思的,架子上那几本品相极差,要不然就拿下了!

《稳操胜券》,(英)伯莱坎普,上海教育出版社
:em24:也属于数学的大众普及类读物,厚厚的两大本,等偶攒够银两拿下《山海经》再说吧!

《费曼讲物理入门》,(美)R·P·费曼,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有一个颇为流行的错误观念,以为科学是不具个性的、冷冰冰的、纯客观的事业。尽管人类的大部分其他的活动是受风气、时尚和人的个性支配的,可是人们却认为科学是受公认的程序规则和严格的检验所约束。重要的是科学研究的结果,而不是得出这些结果的人.这当然是一派胡言。像一切人类奋斗领域一样,科学是由人推动的活动,同样受着风尚和一时的兴致的支配。在这里,风尚不仅表现在对研究题目的选择上,还更多地表现在科学家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上。每个时代有其特有的探索科学问题的途径,通常是追随某些杰出人物照亮的道路,这些人既制定了议事日程,也确立了解决列在这个日程上的问题的最佳方法。有时,一些科学家攀登到足够的高度,受到公众瞩目,一个具有杰出素质的科学家就可能成为整个科学界崇拜的偶像。在以往的几个世纪里牛顿就是这样的偶像。牛顿是绅士型科学家的体现——他与权贵有一张关系网,虔信宗教,不慌不忙,做事井井有条。他搞科学的风格在200年中被奉为圭臬。在20世纪的前半个世纪里,爱因斯坦替代牛顿成为大众的科学偶像。行为古怪,不修边幅,德国风度,心不在焉,全神贯注投入工作,一个抽象思想家的原型。爱因斯坦通过对物理学的最基础的概念提出质疑,改变了做物理研究的方式。理查德·费曼成了20世纪后期物理学的偶像——他是第一个达到这种位置的美国。』
:em24:很轻松的物理科普读物——也许你会奇怪,偶为啥要看这种书呢?因为。。。学校里面学的已经忘的差不多了,需要补一补——不过,不用对付考试,所以读一些科普性质的效果会好一些吧。还有一本《费曼讲物理相对论》也算这个系列的,但偶对相对论,目前没有什么兴趣的说。

《天才设题智者解题》,(美)皮科夫,现代出版社
:em24:拿《绿野仙踪》“搞”出来的数学游戏集,剧情一般,不过排版较为出色,卡通人物形象野比较有趣——据说很难。

最后,偶跑回四楼,拿下一本日本川久保胜夫的《数学的秘密》,撤。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