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说史

      ARTICLE 2005-6-13 14:14
全文txt下载在 野猪林深处 groups-beta.google.com/group/yezhulin
-----------------------
作者:天涯id:端木赐香|凯迪id:三糊涂

1、由勤政爱民的始皇同志说起
始皇同志深深明白,稳定压倒一切,
别的不说,单说他批阅公文的日定额就高达120斤,完不成日定额,他绝不休息。尽管后宫的床上,有无数的120斤的左右的美女需要他去批阅,去日理,但他更爱的,是他的百姓!眼睛累了,他用冷毛巾擦一下,腰板酸了,他起身到窗前,活动一下。夜深了,他知道自己的百姓都睡了,但他更知道,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残余的阶级敌人,仍在不时的捣乱,叫他怎么睡得安哪。有太监从他房前走过,发现他窗户的灯依然亮着,太监同志的眼睛湿润了……
始皇同志最后因公殉职,死在出巡的路上。始皇同志其实是累死的。始皇同志勤政爱民的作风,成为中华民族一大传统美德。历史走到今天,我们还可以在诸多干部身上发现始皇的影子:勤政又爱民,半夜总加班;病了不下岗;老了不歇着!比如一个县委书记,或者一个民事厅厅长,生病了,上医院呗,可他坚决不干,可谓是死守职位!说句真心话,就凭咱中国人民的素质,随便从哪个旮旯挑出一个人,他都能顶替上去做干部。百姓们没吃过猪肉,难道没见过猪跑吗?同理,百姓们没做过干部,难道还没见过干部吗?更何况,咱大中国什么都缺,唯独不缺的恰是人呢?所以,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些干部就是不让位。有病的干部不歇着,倒不是说占着茅坑不拉屎,而是金鸡独立占茅坑,叫俺们瞧着累。有那傻百姓,还跟着掉眼泪。傻冒!
本质上讲,勤政什么的,都是集权与专制的必然伴随物。它与分权、民主、效率,都是直接对立的。中国为什么依然是发展中国家,跟这些大大小小的干部们贪权勤政分不开,至少他们半夜不关灯这一项,就糟蹋咱不少电力资源!
阿弥佗佛,让他们洗洗睡了吧!让他们有病歇了吧!让勤政见鬼去吧!
2、 有关早衰的原因探索
  
  一般的史学观点认为,中国由母系制过渡到父系制,并没有在两性阵营之间发生激烈的对抗。理由之一是:母系社会并非女性的天堂,相反,她们比男人更辛苦,除了担负同样繁重的劳动以外,她们还要生育抚养子女。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当时妇女的寿命比男人更短!有学者对仰韶时代前期元君庙墓地死者的年龄作出统计,发现活到15岁至30岁的男女人数大致相等,活到31岁至45岁的女性相当于男性的一半多一点,活到46岁以上的女人,只相当于男性的三分之一多一点。
  学者的统计,倒是印证了我长期以来一直模糊的一个观点,那就是:做官,是要早衰的!这种官,包括在家里做家长,在族里做族长,在国里做官。比如吴仪那头白发,老是让我想到女人做官的辛苦,而想不到那是由于年老所致!
  继女人之后,男人控制了这个社会,但是父系社会,也并不是男性的天堂!发展到现在,女性的平均寿命要远远高于男性。看来,男人做官也是要早衰的!
  早衰也要做官,图的是什么呢?
  
  古代有些道人,不结婚,终身不近女色,要活他一百二十年,这种生活,似乎能长寿,但是比早衰还要没劲,可谓是“衰一生”或“终身衰”了,所以,大多数男人没有选择长寿的健身路线,相反,他们向那条早衰之道-官道蜂涌而去,更由于官道上三步立一美人,五步卧一美妇,所以,官人们遭遇的便只能是双衰了。
  
  如此看来,中国的干部终身制,只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了:将早衰进行到底!
 3、男人的奢侈与女人的奢侈
  众所周知,发端于父系氏族社会的一夫一妻制只是针对女性而言,所以,所谓的一夫一妻制,其正确叫法应该是一妻一夫。也就是说,一个女人只能拥有一个男人,而一个男人则可以拥有众多女人,一妻一妾,一妻二妾啦,至于皇帝,则少者三千,多者上万!按恩格斯的说法,一夫多妻是一夫一妻的补充形式,是一种“历史的奢侈品”。这种说法很有意思,现代中国男人没有了继续奢侈下去的法律支撑,但是小灶照开,奢侈情结还是有的!
  刘备那小子说了,妻子如衣服!这话说得极是,中国男人在消费女人方面的奢侈情结,和女人在购卖时装方面的奢侈情结可是有一拚的!女人的衣橱里能挂多少衣服,男人的后房内就可以放多少女人!女人买不上时装,不想出门;男人摸不上女人,没脸见人;女人买时装,从不觉得废,男人换女人,也不觉得累;穿时装的女人感觉很美,拥有美女的男人感觉很妙;女人如何对待时装,男人就如何对待女人-女人把过去的时装搁在衣橱里,放久了,干洗一下,不回家的男人在结婚纪念日或者春节回家慰问老婆一次,也叫干洗!女人把时装扔得到处到是,男人把女人撒得遍地开花;女人喜欢妖美的内衣,男人喜欢诱人的小妾;女人珍爱自己的小衣,男人惜爱自己的小婆!
  女人追求时装,男人追求女人;女人给自己买时装,男人给买时装的女人付账;女人中意的是衣服,男人中意的是女人!
  当然也有女人不要时装的,正如也有男人不要女人一样。女人不要时装,哪是朴素;男人不要女人,哪是裸奔,是光棍!
  这年头,朴素的女人不多见;裸奔的男人更少有!有女人喜欢穿异性服装,就有男人喜欢消费男人!
  女人奢侈于时装,男人奢侈于女人,奢侈,乃当今男女最大的共同点,衣服料子之不同,却是男女根本性的区别!女人穿的是草衣,花花绿绿的草,男人穿的是皮衣,货真价实的真皮!
  拥有媳妇的男人们,哪是披着人皮的郎;拥有众多媳妇的男人,却是披着人皮的狼;至于拥有一百单八之娘子军的张二江同志,那就是披着人皮的“党代表”了!
4、 由中国建筑之风格说开去
  众所周知,中国建筑的代表作当属四合院,四合院的风格,讲究的就是一个正方、对称与平衡!中国建筑对这种风格的追求,可以追溯到龙山文化时期。据学者考证,那时的淮阳平粮台城堡就很讲究正方、对称与平衡!
  这种讲究,其实也有一定的政治内涵,用现在的话来讲,那就是稳定,稳定压倒一切!这种讲究与内涵,不只反映在建筑领域,其它领域多的是。比如:
  一,中国文字,方正、对称、平衡。甚至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历史长河中,之所以长期的以大一统为主流,其中就有中国方块字的功劳!二,中国文学似乎是最讲究对称的,有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不多不少,都是仨字;有四字经,关关睢鸠,在河之洲,不多不少,都是四字,码得过分整齐了,人称豆腐干;有五字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不但码得整齐,还对仗,人称五言;有七字经,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不但对仗,还押韵,是为七律!民间干脆再往上方贴个方方正正的四字小封条,象镇纸一样,这对联就架出来了。加上门槛,就是个规规矩矩的长方形了。当然也有不对称的,比如屈夫子那长短句,为什么被人称作骚体呢?我觉得它还是太不规矩,有那么一点点风骚的缘故。宋辞也是长短局,但那种参差,只是局部,与整体来讲,布局仍是方正对称的。至于后来的章回体小说,更是码得整整齐齐的,单那每句且听下回分解,就够规矩方正的了。三,中国八股文,更象是码砖一样,整齐得叫人瞌睡。四,中国戏剧舞台上的方步,人称八字步,那架子端得,活脱脱一个四合院!
  这样一来,与其说正方、对称与平衡,是中国的艺术风格,还不如说它是中国的政治风格。中国有政治文学,比如诗经里的“颂”;也有政治音乐,比如“东方红太阳升”啦、“有一个领袖在西北旮旯挖水井”啦、“有一个伟大的老人在南方划圈儿”啦。各领域都讲政治,建筑当然不例外了。基于这一点,我倾向于不认为中国这种对称建筑是美的。
  后来看了美国科学家阿.热的一段高论,让我开始疑惑了。阿热在他的《可怕的对称中》说:古典建筑讲究的就是个几何对称。对称等同于美。但一个圆,一个方形,一个长形,哪个更能使人产生愉悦感呢?阿热的回答是‘按照希腊人的观点,圆具有更高的对称性’。为什么?因为围绕它们各自的中心旋转时,唯有圆形始终不变。而正方形只有在旋转到90、180、270和360度时,才保持不变。矩形就更惨了,绕它的中心转到180和360度时才保持不变!
  难道,以什么为最高对称,就此成为中西文化的巨大区别?西方以圆为最高对称,所以,他们有了圆圆的教堂,圆圆的城堡,进而有了圆桌会议,有了民主平等;中国以方形及长形为对称,所以中国只有四合院,只有高高在上的正大光明,到头来只有八仙桌,自己的土壤上永不会出现平等?也就是说,中国的建筑,只是半吊子美?
  糊涂疑惑不已,望高人救一把则个!
 5、商人在缺德时为什么没有良心上的不安?
  偷税漏税和假冒伪劣在中国的流行,我们谴责制度上的漏洞、法律上的缺陷、管理上的抓瞎的同时,最愤怒的莫过于商人的缺德了。商人缺德,政府认为:它是资本主义对咱的腐蚀。民间舆论认为:它是文革后遗症之一-心中的太阳落山了,没有信仰,就没了敬畏,没了敬畏,就全都玩完了。这里,我想我们都忽略了很关键的一个原因-社会传统与历史心理的积淀!
  古代统治者认为,农业不只是解决肚皮问题,它还担负着重要的政治教化作用-制作安份守已的良民!<吕览.上农>云:“舍农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徒,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意思是说,商人都是那孙志刚,容易在外头盲流,应该用农活来收容他们;又云:“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下子可说了个透心凉:商人都不是好东西!
  商人不是好东西,所以孟子把商人叫作“贱丈夫”。孟子过过嘴瘾,政府可就动真格的了,它要随便羞辱贱人们。秦汉时期,实行市籍制。工商业者另立户籍,被打入另册。凡在籍者,身份低于一般编户齐民。一代有市籍,三代失去自由,这叫老子混蛋儿王八蛋。晋朝时,将羞辱商人的方法抬到极至,商人必需头上缠巾,将自己的姓名题写在额头上,穿鞋不能一色,一脚穿白,另一脚着黑,约等于毛氏王朝的阴阳头,离老远就向人表示:俺是个小贱人!这种贱,政府宣传得地球人都知道的。1603年,由于误会中国政府要派兵攻打菲律宾,西班人提前动手,屠杀华人侨民2万,过后他们又担心,明政府会兴兵问罪的,因为按照他们的常识,政府没有理由不保护他的人民,于是西班牙人修书福建抚臣道歉。一年以后,皇帝才过问此事,又过了一年,福建守臣的檄文发出,政府态度如下:商贾是贱民,华侨多无赖,皇恩浩荡,大国仁义,决不会为一些贱民兴兵动革…。真是贱向世界了!
  贱到如此程度,无奸不商,无商不奸遂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一种心理积淀,缺德因此成为中国商界的常识。商人缺德当然就没了心理与良心上的不安,从来如此嘛!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秀全同志与泽东同志才不约而同地要哈灭商业,其终极目标,估计就是要哈灭贱人!元璋同志规定,贱人子女不得衣绸,泽东同志规定,贱人子女不得上学入伍-,真是贱到家了!
  
6.由夷说开去
  先秦时期,居住在中原以东地区的几个部落被总称为东夷。有关东夷与华夏的关系,最著名的当是黄帝大战蚩尤了,战就战呗,部落兄弟间切磋切磋武艺也是正常。唯一不正常的是华夏典籍对蚩尤同志的丑化,那形象,比《西游记》里的牛魔王还要不帅,据说是八肱八趾,铜头铁额;甚至有说他是兽身人语(好歹还是人语,没说是鸟语),食砂石子(好歹没说他专吃少男少女,后来的荷兰人就被大清臣民当做食人番了);至于蚩尤同志呼风唤雨,吹烟喷雾的魔鬼本事,则是尽人皆知的。据说蚩尤死后,黄帝还差人画蚩尤像以威天下,我估计那时的娘吓唬夜哭的孩子都是这样的:嘘,别嚎了,再嚎蚩尤就来了!
  
  后来咱们融合了,就不再丑化蚩尤了,可是华夏名族自古就好这一口,不丑化丑化别人,心里不自在,反映中国人这种心态的最佳著作当是《西游记》了,一出大唐中土,就全是妖魔鬼怪的天下。有学者说,中国在郑和下西洋之后,思维只能打到爪哇,一越过爪哇,就是“狼徐鬼国”了,所以称外国人为鬼子,那是咱的传统文化。称他们夷,还算客气。比如明清时人把荷兰人叫作红番鬼,听着象是红薯蛋似的。荷兰国小人轻,红薯蛋就红薯蛋吧,无所谓,可英国人就不乐意了,在《南京条约》中特别加一上条款,一律不准叫俺“夷”。可中国人叫夷叫惯了,咸丰皇上在自己的手谕中,不但叫夷,还在夷前加个丑字,丑夷;民间义士叫丑夷都觉得抬举了他们,干脆直呼“畜类”,再后来,中国流行白话文了,夷有点拗口,就统统把外夷叫作鬼子!
  
  学者说,琦善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对英夷说出“贵国”、“贵特使”等客气话的大清官员。在此之前,我们都直呼人家为“尔”-“尔国”、“尔等”,我不知道,“尔”换成“贵”,中国政府是什么滋味,但我猜,让一个老男人在酒桌上跟他眼中的所谓儿辈行拳,酒过三巡后,他由“爷儿好”,被迫改为“哥俩好”,“爷”心中肯定不是滋味!更不是滋味的是倭种乱华,乱了还不算,还气爷! 试举两例,第一例,甲午战争之时,淮军统领卫汝贵带军向朝鲜开拨。开拨前,老卫同志就记得把饷银24万两扣它8万汇往自己家中,家中的妻更不含糊,与夫书一封—“君起家戎行,致位统帅,家既饶于财,宜自颐养,且春秋高,望善自为计,勿当前敌……”卫统帅果然没有辜负妻子的期望,平壤之战一开,他与叶志超弃城逃跑,狂奔三百里,一度逃得不知去向,七八天后才找回清军大队。日本鬼子看到这封家书,视为奇闻,把它当作战利品,弄到自己的教科书里当教材去了。第二例,甲午海战之后,大清帝国北洋舰队的主力舰被小日本拖到本土,停在一个海港的民用码头上,被当作趸船使用了,小日本对此所作的解释是:永久地侮辱那个厚颜无耻的大清帝国和那个低劣的支那种族!其实,倭种用不着用这种办法来刺激爷,爷早就受不了了,爷就是个阿Q,如果挨赵太爷一个嘴巴子,心里还不算太窝憋,可是挨小D一个嘴巴子,那心酸就是非同寻常的了,D孙小日本,先前你家可没有阔过的!
7.打鬼
  
  “夷”字拆开来解,就是“带弓箭的人”,意为狩猎的民族,夷字本身没什么,只是里面包含有中原华夏农业文明对周边部族游牧文明的轻视。轻视也没什么,关键是当另一种全新的文明-海洋文明前来叩关的时候,我们统统把他们叫夷,发现打不过这些夷,遂以为见鬼了。
  夫子说:敬鬼神而远之!可是鬼找上门来了,不打不行。面对鬼们的鬼战术,咱们也得闹鬼。先说关天培,英鬼炮艇围住了他的炮台,他演出的鬼计是疑兵计-三国演义里葛亮玩的那一套-让士兵们围着炮台后的小山转圈儿跑,以造成增兵无数的假象,英鬼子起初不明白他们在干什么,等明白话,他们哈哈大乐-活见鬼。不怪关壮士,100年后的毛泽冬在对付老蒋时,还经常玩这一手,而且这一手还非常管用。可惜英鬼不是老蒋,现代武器,也不怎么需要三国里的计谋来辅助。于是,技术不够道德凑,关天培只有战死。就象体制不好我们就盼望清官一样。关天培的死,甚至赢得了对手的尊敬,他们以小炮代替礼炮,为关天培的尸体送行-“向一个勇敢的仇敌表示尊敬!”
  再说,广州参赞将军杨芳。杨芳用的是尿桶计-杨芳看到英舰英炮很邪门,认为他们可能用的是妖术,所以他要以邪避邪。什么最邪呢?不知这位被封作“果勇候”的老名将怎么想的,反正他在广州城遍收女人尿盆,弄到木筏上,让尿盆口集体朝着敌人的大炮方向。中国女人在中国的主流思想中不是好东西,那尿桶更是不堪了,谁知道英鬼并不怕咱们的尿桶阵,所以杨芳大败,不但丢了炮台,还可惜了恁多尿盆。时人有诗赞曰:杨枝无力爱东风,参赞如何用此功?奕粪桶尚言施妙计,秽声传遍粤城中。杨芳虚报战功,皇上就传谕嘉奖他:畅晓军务,无声夺人! 皇上不对,应该如此奖励:畅晓鬼务,臭声夺人。其实杨芳这种战术乃是跟寡妇学的,文化学者郑慧生先生在他的《上古华夏妇女与婚姻》中说:解放前夕,中国豫西南还流行一种风俗-抢寡妇!如果一个女人成了寡妇,也就意味着随便某个野男人可以抢她回家,成亲三天之后,男方再上女家送礼道歉,这事就算成了,寡妇虽然可以任人抢走,但是她有一件有效武器,这件武器就是女人的小裤头,最好是月经带,寡妇若当场解下这些小物件对着男人摇晃,男人认为沾上这些亵物就会终身倒霉,因而望风而逃,问题是英国大炮不是咱中国的光棍,不吃这一壶。杨芳将军就这样玩臭了,英法鬼子后来的绥靖政策被我们的史学评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杨芳这一招就可以叫作“掂起尿盆熏自己的脸”!
  再说扬威将军奕经,老人家是满族皇族血统,贵族啊,当然不用杨芳那种平民光棍的尿盆战术了。奕经早就听说西湖关帝庙最灵了,作战前就亲自去抽了一签,上面书有:不遇虎头人一唤,全家谁敢保平安。过了三天,有土司带了兵来前助战,每个兵都戴有虎头帽;各路兵汇集个差不多的时候,奕经又不失时机地做了一个梦,梦见鬼子全被打跑了。梦与签与现实合到一块儿测算,最后决定:1842年3月10日四更时分出兵。1842年,壬寅年;3月为阴历正月,戊寅月;29日为戊寅日;四更时为甲寅时。寅虎寅虎,八卦中寅属虎,所以这个时间便是虎年虎月虎时虎分。战争结束后,英鬼对清兵尸体的描述中有如下句子:他们的帽子有一种特别的不普通的样子,是用老虎面部的皮制的,附有老虎尾巴垂在他们身后…也就是说,为了配合统帅在关帝庙抽的签和在被窝里做的梦,我们的士兵,干脆被打扮成了老虎的样子-见鬼了!
  最后说义和团,义和团团员们从小到大所读过的科普著作,不外是《封神榜》+《聊斋志异》+《西游记》。所以他们的打鬼术也没什么新花样:遁地啦,刀枪不入啦,闭住枪炮啦,呼风唤雨啦,飞檐走壁啦,意念灭火啦,当然也不缺饥饿后遗症之类的幻想:一个馒头会生诸多馒头啦,一个沙锅永远吃不完啦。至于打鬼,根本不用我们操心,各路神仙都在上面排队等候呢,一请就都来了:“天灵灵,地灵灵,奉请祖师来显灵。一请唐僧猪八戒,二请沙僧孙悟空,三请二郎来显圣,四请马超黄汉升,五请济颠我佛祖,六请江湖柳树精,七请飞标黄三太,八请前朝冷如冰,九请华佗来治病,十请托塔天王金吒、木吒、哪吒三太子,率领天上十万兵!问题是天上十万兵碰上了洋鬼子“洋法海”-失效!张德成最后失败了,失败就失败呗,国人向来同情失败者,问题是这些失败的“民族英雄”一点也不争气,不但不自杀殉国,还趁乱揩油:张德成携带巨款逃走了。行至某地,要求一王姓盐商招待他。盐商派了两人抬的轿子迎接他,他大怒:“我在天津坐的都是总督级别的八抬大轿,你派两人抬的轿子来,是亵渎神灵!”盐商不得已,只好把关帝庙作为关帝代步工具的八抬轿借来。张德成到了之后,盐商设盛宴款待,张德成竟然说:“饭菜太差,无法下筷子。”盐商忍无可忍,与村民共谋抓住了张德成,众人抽刀出来,说:试试看他是否刀枪不入……咱的民族英雄就这样被人玩完了。至于朱红灯,死的也不怎么光彩,内部分賍不均,被团员们扭送袁世凯,袁世凯当然会送他上天:与尔的上级领导-各路神仙会合去吧!历史教材上说山东百姓把老袁叫作袁鼋蛋,我觉得,不要随便用百姓的名义说话,袁鼋蛋无非是一到山东就戳穿了义和团的邪教本质-他给一些义和团的首领下了请贴,让他们来巡营表演“法术”,袁世凯用鬼子的枪,当场验证,两声枪响后,两个大师应声而倒-见鬼去了!
   到底谁在打鬼?
8、绝地天通
  五帝中的二位:颛顼和帝喾历史上好象没什么故事,至少没有其它几位故事丰富。但是我觉得人家两位也没闲着,而且做的事也比较大,叫作“绝地天通”。
  所谓的绝地天通,简单来讲吧,就是鉴于远古的自由祭祀,导致“夫人作享,家为巫史”,也就是说,宗教活动没有一定的神圣性与权威性,人人都可以“与天言好事,自己降吉祥”,这怎么能行?二帝的功劳就是让专职人员担任巫师,氏族贵族由此垄断了祭祀权,百姓们与天地鬼神的联系由此中断。用物理术语来讲,叫短路;用网络术语来讲,叫链接不上,或此页不可显。
   氏族贵族在天地与人间的信使地位,在国家建立后,自然转移到了国家手中,只有皇家,才能祭天祭地。百姓们,只有祭祖祭灶王爷的权利。当然,也有百姓不傻的,知道私通天地的好处,所以时不时的上天入地,鬼神附体的,等于在天地与自己之间,建立一个非法链接。但是他们知道自己是老几,所以也就是走个私-冒充个小狐狸精,混个肚饱而已。当然也有那贼胆大的,与天地建立链接后,就想做版主,想占线。陈胜吴广所谓的“王候将相,宁有种乎”?用现代话翻译过来就是:版主版副,宁有种乎?于是,两个人搬着通天的梯子,就爬上去了。电一通,火花一闪,照亮了后人的眼。后人都开始玩这个了。大流氓刘季为了做皇帝,干脆给爹戴了顶绿色的帽子:他娘在野外困觉,有龙附身,肚里就有了小刘季! 再比如洪秀全,上天一回,下线后就变成了上帝的第二个儿子,基督当然是大版主了。为了做二版主,洪秀全不惜让自己的娘做上帝的二奶,不知道洪秀全的娘叫什么名字,反正应该排圣母玛丽亚之后-圣姨!
  现在的民间,也有不少人学着二帝的小样儿,干绝地天通的事儿,比如他弄个什么大奖赛什么优惠券也不忘申明:最后的解释权归俺!至于政治家,更是跟一些什么“主义”做了亲家:他说那是什么主义,那就是什么主义。比如老蒋解释三民主义,斯大林解释马列主义。他们随便解释,我们就傻愣着-一点主意也没了!

 9、老袁称帝
  
  袁世凯称帝,很引我们公众的愤怒。我们现在的研究者,很多人以孙中山革命天然继承人的身份自任,所以,对于袁世凯当总统,感觉他是从我们手中窃的国,对于袁世凯称帝,更觉得自己也受了骗。众所周知,做皇帝之前,老袁曾向许多人包括他的亲信冯国璋等人表白过,自己没有称帝的打算。我们气愤的是:老袁这个老猾头,不但骗我们革命人民,居然连自己的亲信都骗。我觉得在一点上,老袁有点冤,我认为,老袁一开始并没有称帝的意思。他曾向陈裕时表白过:外头人说我要做皇帝,这个皇帝是最要不得的东西,不是清朝就在你们手里推翻了的吗?我是在全国国民宣誓忠诚下就职的,怎么能说我要做全国人民所推倒的玩艺呢?你是对历史研究很深的人,当然知道有史以来做皇帝的都没有什么结果…”看老袁的话,发现他倒挺明白的一个人,可是挺明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最后却一失足成千古笑谈了呢?
  我觉得,坏就坏在老袁心里有“贼”,这“贼”就是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中国小农特有的皇帝梦。陈胜吴广说: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刘邦说:大丈夫生当如此也!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就连孙悟空都知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一般人看到的,只是民间的造反意识,却看不到背后其实是“缺席者对于就席者的那种嫉恨” (李劼语)!更看不到这种嫉恨所导致的中国历史的惯性-所谓的革命与起义,其终极意义只是朝代的更迭!
  对比一下邻国日本人,则发现他们胸中坦然,心中无“贼” 。2004年3月17日的《读书时报》第八版,载有赵冬苓的一篇文章《和森村诚一聊战争与和平》,其中有一个细节,森村诚一两眼放光地评价中国:我非常喜欢中国,特别是中国的历史,简直太喜欢了。中国历史比日本的精彩,里面有许多很民主的东西。比如,任何人都可以当皇帝-你能设想随便什么人当天皇吗?森村诚一说得对,日本历史上,幕府将军们多厉害啊,可是他们为什么就没有取天皇而代之呢?相反,我们中国特色的民主制下,任何一个农夫都可以在心里做贼-当皇帝,袁世凯有此心贼,只是原先的他并不明白,或者说感觉不到,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贼心才有所膨胀,而里里外外的亲信与所谓的国情又加速发酵了他的贼心,就别说“各省公民请愿团”、“军警请愿团”、“商会请愿团”、“人力车夫请愿团”、“孔社请愿团”、“女子请愿团”、“乞丐请愿团”、“妓女请愿团”的起哄了,就连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古德诺都写了一篇题名为《共和与君主论》的文章,登载在美国《亚细亚日报》上,强调中国人只宜“君主立宪”的。于是我们看到的最终结果是,袁世凯傻乎乎的表示“如果全国老百姓一定要我做皇帝,我就做。”一般人看到的,是袁世凯的厚脸皮,而我看到的,则是一个老头子的可怜!中国哲言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要破心贼,谈何容易啊。能做到这一点的,世上没几个人啊。哲学家有一个,元代的理学家许衡,和友人们路过一处无人看管的梨园,大家都摘着吃,只有许衡没有动手,说下了一句千古名言“梨虽无主,吾心有主”。中国出世的高僧们,也能做到,有一个故事:一个女人半夜借宿寺中,主持领她走进一房间,她问“门上缘何无锁”,主持回答“门上无锁心中有锁”。政治家也有一个,就是美国的华盛顿。心中无贼,或者说心中有锁,外人再起哄,我心有主。 可叹袁世凯修养不到,而且,一个梨子,一个女人,跟一个皇位的份量也不一样啊。假设许衡面对的是无人就座的皇位,倒不见得还能保持住我心有主的从容。假设一个僧人面对的不只是一个女人而是全天下女人任有我挑的盛宴,也不见得还能操持住我心有锁的风度。再说了,朱元璋同志不是曾经为僧么?而中国的文化土壤上,永远结不出华盛顿这样的果子,中国政治家,更没有此等修养,有的只是司马昭之心,历史就是最好的明证,所以海派学者李劼才会说:孙中山这尊雕像的意义在于仅仅制止人们搞穿龙袍、戴皇冠、登基大典之类的复辟形式,却并不能阻挡不穿龙袍的皇帝君临中国!
  可惜了,袁世凯缺少李劼的智商,他就不明白,在中国,不穿龙袍,照样是皇帝。巴巴的搞小女人扶正的游戏,小样儿!


10 、尧
  碰上尧这样的上级领导,是男人的福气:尧听了四岳的推荐,听说了舜的名声,就想把位置让给舜。可是空说无凭,民意也不怎么值得信,尧还是要考查舜的。舜考查接班人的办法很绝-林彪同志都没摊上这好差事:尧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都给了舜。史书上是这样说的:尧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
  尧真的是高风亮节,此举冒的风险很大,如果二女考查结果,舜不是个好鸟,那老尧就赔惨了:偷鸡不吃蚀把米,这小米还是两把啊!更惨的是,女婿做不成接班人,女儿也就做不成第一夫人了。
  由尧的考查法,想到了现在中国的反贪事业。纪检委的同志们,习惯从外表上考查同志,比如成克杰那样的-一想到广西人民还没有脱贫致富,晚上就睡不好觉,于是这些人都顺利的通过了“三讲”。所以我觉得中国的反贪应该跟人家尧同志学学,让纪检委家的女儿,纷纷嫁给各级官员。这样纪检委的同志就可以继续尸位素餐了,女儿回娘家一趟,饭桌上跟老娘一唠磕,当娘的一上床,在被窝里跟老头子一吹风,中国的反贪事业就在床头解决了,多漂亮!也用不着老头子天天坐着公家小车到单位喝绿茶翻画报了-就在家里喝翻就行了。当然了,你会说,中国官僚机构庞大,纪检委家的女儿不够用,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吧,恁多三陪小姐闲着无事,政府就把他们当作特工训练一下,过继给纪检委的同志做干女儿……此法妙极!
  举例证明:李真同志若是纪检委书记的女婿,有老丈人管教着,那李真还会犯事儿么?看看舜有多优秀,就知道此法有多管用了!


 11、舜
  尧崩,舜并没有巴巴的继位,而是待三年丧毕后,愣要把位置让给尧的儿子,也就是他自己的小舅子-丹朱。这种风格,历史上谓之为禅让!
  后来的领导们都学会了这一手。大领导要让,比如刘邦、赵匡胤,都让过,特别是后者,部下抢迫他做领导,不做大家不依啊;小领导也让,上任伊始,先发言:说自己真没想到,会被大家推举到这个岗位云云,总之,也是逼上交椅啊!至于开个会,大家也让,我把椅子让给你,你把椅子让给他,他再把椅子让给我,比幼稚园的孩子们还麻烦。幼稚园的孩子们都知道排排坐分果果,可领导们就是老排不好坐。估计是为了节省时间,所以有些会议干脆把位置提前排好,桌上立个牌子,牌子上写上他的名字,领导一般都认识自己的名字,就乖乖的按牌入座了!
  当然啦,后世领导们的这种让,都是唱戏,比不上人家许由、巢父。巢、由是唐尧时代的隐士。传说尧欲让天下于由,由乃退而遁耕于田野;尧又召由为九州长,由觉得污了自己的耳朵,就跑到颍水河边洗自己的耳朵了(这家伙,也不怕得了中耳炎)。正当他洗耳朵的当口,巢父牵着自己的小牛犊来喝水了,见由小样儿,问其故。由对曰:尧那老小子叫我当国家副主席,我听着恶心,就来洗洗俺耳朵。巢父一听:啊啊呸,你个沽名钓誉的小杂种,洗耳朵的水,倒污了俺家小牛犊的嘴!说完,牵着小牛犊到上游饮水去了!
  巢父虽然骂许由,可人家许由好歹只污了一条河啊!不象现在的领导,贪污事发了,还哭得鼻涕冒泡儿的跟人要求:俺要立功赎罪,叫俺再为人民服务几年吧……这一要求,就把全国河山给污了个遍,巢父还能找到饮牛的地方吗?


12.禹
  教材上讲到禹时,唾沫星儿就飞溅出来了,说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中国人民传统美德什么的。民间版本更是说得邪门,说禹告别的是新婚的妻子。 这种说法更是让人高看禹,比现在的模范干部还要不爱家,不人道。特别是后者,让我这个素不信邪的人始终处于恍惚之中-怀疑这个新婚的妻子是个母老虎-吓得男人不敢回家了,据黄仁宇说,戚继光晚年都被老婆赶出家门了呢;或者是男人在外头有了外遇-不愿回家了,象成克杰那样的,老婆找到政府门口,他都不跟着老婆回家,说是加班呢-当然是搂着李平加班!
  当然,这样猜测禹同志,似乎有些不恭,可是由着教材愚弄,或者听信民间故事高手哄着咱玩儿,那是对自己不恭,倒不如看看《史记》-相对来讲,还是史记的可信度高些。《史记.夏本纪》原话如下:“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哎呀,看到这些话,拔云见日雾飞散,原来是怕走爹那条老路,禹才不敢回家的。这就好多了,既解了我的惑原来是立了军令状的,又让禹恢复了人性之面目-原来他也怕死啊!
  怕死的禹在外头治水,亲执耒锸,身先民众,辛苦劳作,指甲磨掉了,腿上的汗毛磨光了,带着条条伤痕,跛着脚,仍在狂风暴雨中坚持不息。后世的模范干部都学他,学得有些变形罢了:生了病不下岗-一下岗就可能上不来了;家里家外的洪水都要治-比如张二江同志,先后给108名女同志服务过-包括他老婆,似乎可以这样描述他:亲执耒锸,身先民众,辛苦劳作,指甲磨掉了,腿上的汗毛磨光了,带着条条伤痕,跛着脚,仍在一百单百娘子军里坚持不息!


13.顶羽
  按我的标准,中国历史上真正的英雄首先应该是项羽。项同志的霸王别姬使得英雄身上平添一层浪漫色彩-男人唱云: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女人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我更愿意相信,项羽的乌江自刎不仅仅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意气,虞姬的自绝可能也是他心底深处的一痛,只不过男子汉大丈夫,无法言说这种痛罢了。总之,他放弃了求生的机会,力战而死,英雄就这样诞生了。
  相形之下,刘邦那类流氓无赖就很倒我们的胃口了。《史记.项羽本纪》载:楚军追击汉军时,刘邦为了自己的车子跑得快,竟然三次把儿子-未来的孝惠帝和女儿-未来的鲁元公主推下车子!你看这流氓,做儿子时就不是个好儿子,当爹了又不是个好爹,这种流氓除了会当开国皇上,其它啥也不合格!而开国皇上要干的事,无非是变着法子杀开国功臣巩固自己的皇位罢了!问题是,中国历史上这种流氓还真不少,史书上教材上到处是他们的身影,你说倒胃不倒胃?

 14.关羽
  本来无意写关羽,打小就不喜欢他,心目中一直认不他不是个好鸟,至少不是个英雄,尽管他被老百姓弄到门框上吓鬼去了。
  关羽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作品-《三国演义》按当时的品德标准美化出来的,正如姚雪垠写《李自成》,把李自成按标准的优秀党员编排一样。他们越美化越编排,我们就越不信邪!可是今天突然看到一篇有关关羽的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所所长、研究员尹韵公先生,不久前在关公国际研讨会上提交的-《正史中的关羽与演义里的关公》。据报道说,这论文还引起了一些争议。看来中央社科院的同志们也没闲着-不好意思,我一直以为他们闲着来着。尹先生在自己的论文中,提出如下三个观点:一,关羽确实武功不弱,但并不是武艺超群,无人匹敌!二,关羽并非不好女色,曾与曹操争过美女! 三,关羽并非忠义双全,他的品质值得怀疑。老实说,看完尹先生这篇“引起国际争议”的论文,我哭笑不得:尹先生倒不如在家闲坐着好!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尹先生的论证,让《北京科技报》(2004.11.20)当作最新消息给发了:社科院专家论证关羽并非英雄 竟是好色之徒!
  原来社科院专家就喜欢做这样的研究啊!我倒!


 15、殷商后人与安阳人
  守着个殷墟,但是我对殷墟本身并不“感冒”,作为安阳人,我更感冒的是,殷商旧民的归宿问题,更进一步说,现在的安阳人与殷商遗民是否有血亲关系。据《史记》里的“殷本纪”、“周本纪”、“管蔡世家”、及“宋微子世家”所载,应该是这样的:纣王死,周武王命令纣王儿子武庚(字禄父)统帅殷商旧民,同时封其弟管叔鲜于管(今河南郑州)、蔡叔度于蔡(今河南上蔡)。武王让两个弟弟协助武庚治理殷商旧民,其实是让他们起监视作用。没想到监视作用没起,倒起了反作用。武王一死,继位的成王年幼,两位王叔居然挟持武庚叛乱起来。周公旦平叛,杀武庚、管叔,流放蔡叔,并把殷代遗民分作两部分,一部分给微子启,封于宋,大约是今天河南省商丘县以东至江苏省铜山县以西的一大片地方,国都即在商丘;一部分给康叔,封于卫-黄河与淇水之殷商旧地,约指商旧都朝歌之地,今河南淇县。宋后来出了个宋襄公,大家都知道,宋襄公和楚国交战,战前,子鱼说:上天抛弃殷商久矣,不可战。可见子鱼还是把自己及宋国当作殷商之后续的。可惜宋襄公不听,而且还特讲仁义,与楚成王战于泓水,楚军正在渡河,目夷说:楚军人多,我们人少,乘他们过河,我们出击吧。襄公不听。待楚军过完河,目夷又说:现在可以攻击了吧。襄公说:人家还没排好阵势呢,急什么。待人家排好阵势,宋军才开始攻击。结果宋军大败,襄公的大腿都受伤了。宋人埋怨他,襄公说:君子不困人于厄,不鼓不成列。翻译过来就是:君子不乘人之危,不攻击没有列好阵势的军队。宋襄公倒有点西方的骑士精神-对方没有披挂好,这边决不能发动攻击。可惜大家都不喜欢宋襄公这一套。子鱼当时就急了,说:打仗就是以胜利为功,如你所说,不如直接给楚国做奴隶算了,又何必打仗!现代我们还把小宋的故事作笑话来讲,看来中国的仁义都是虚的,唯有宋襄公才是真的。宋国最后出了个暴君偃,诸候都说他恢复了商纣王的作为,齐、魏、楚灭宋并三分它。宋国没了。至于卫国,武王曾告诫年小的康叔要重用殷商之贤人,所以起步不错。后来卫国出个卫灵公,其夫人南子漂亮得不得了,孔子还拜访过南子。据说南子是个名声风流的美女,所以子路对老师见美女很有意见,孔子赌天赌地的说:我本来不愿意去见她,可是不得已啊。如果我做错了,上天都会讨厌我的。不管老师怎么着吧,子路后来就在卫国做官,而且也死在卫国了。子路死得也比较有意思,跟宋襄公有一拚。当时卫国内乱,人家都往外跑,子路却往城内跑,而且说:吃人家的俸禄,就得管人家的灾祸。跟叛党决斗的时候,子路的帽缨子被人削断了,说:君子死的时候,帽子不能落地。遂捡起帽缨子,等自己打好结,叛党也把他杀了。子路死了,子贡(端木赐,我之所以取名叫端木赐香,就是希望自己象子贡一样风流倜傥,象子路这样傻不愣登,象孔子那样灰不溜秋,不好玩呵)去看老师,七十三岁的孔子哭了,说:赐啊,你怎么来得这么晚呢?泰山要崩了,梁柱要断了,哲人要凋谢了,我也快死了。夏朝人死了后,棺木停放在东台阶,周朝人死了后,棺木停放在西台阶,殷人死了后,棺木停放在厅堂的两柱中间。昨晚我梦见自己坐在两柱中间受人祭,我原本就是殷人啊!过了七天,孔子死了。可见。孔子临死前还是把自己视作殷人后代的。
  如果孔子是殷人后代的话,那么孔家现在香火尚存,可见殷民并未绝断。而且中国传统政府都喜欢祭孔尊孔,孔儒学问在今天又有复兴之意,孔子当含笑九泉了吧?当然,殷商旧民应该还有一个归宿,据《尚书》记载,周召二公两次迁殷民修洛邑,也就是现在的洛阳。所以,洛阳附近也应该有殷商后代。
  这样说来,我们安阳人倒跟殷商遗民没一点关系了,据民间版本,倒可能跟明朝那次大移民有关-山西洪洞大槐下底下来的, 民间传说其标志有三:第一,看小脚指指甲,如果是复甲,定是大槐下来的。当时为了做标记,每个移民的小脚指上挨一刀;第二,背着手走路,在路上习惯挨捆了,解了绳子,俩手还在背后做挨捆状;第三,把上厕所叫作解手。在路上大小便,没人帮解裤子,只好叫解差:长官,请解手,俺要方便!时间长了,语境有了,大家就直接喊:解手,解手!
  第一和第三个标志,我觉得没甚意思,倒是第二个标志,老惹我发笑,因为我发现,全国人民-陕西老农(看看刘巧珍她爹就知道了),东北老农(看看赵本山出场就知道了),还有革命干部革命领袖们,哪个出场时不是做挨捆状来着?洪洞县里没好人,闹了半天,全国人民都是洪洞那边移过来的啊!

 16、“小康”与“大同”
  孔子在《礼记.礼运》篇里,给后人描述了他心目中的小康之治与大同之世,中国式乌托邦理想由此诞生。孔子的大同之世是这样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孔子这大同,咋瞅咋象老马的共产主义社会。但是孔子不知道老马,只知道中国的三黄五帝。孔子心目中,尧舜们可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当然那时叫“三无私”:“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不过孔子也不傻,知道这样的“软件”世上难找,所以他退而求其次,大同不得,小康总行吧?孔子的小康是这 样的:今大道既隐, 天下为家,各亲其亲, 各子其子, 货利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可是孔子也不憨,后来就发现,小康这“硬件”也不好弄,闹到现在,我们还在奔小康,而且指标比孔子的还少了些,只有经济指标,没有政治法律指标了,特别是没有“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这一条,也就是说,各级官老爷太不象话了,人家不自动辞职的话,我们也没办法。
  更令人遗憾的是,孔子“不患寡只患不均”的蠢话,对后世的农民领袖与各色革命家政治家都有一定程度的误导,他们以为,大同与小康,就是共产共家共饿肚共光棍。洪秀全在自己的天国军营里,设男兵营女兵营,即使两口子也不能一块儿睡,当然,不是两口子也不能乱爱(自由谈恋爱);毛润之让全国人民以公社为单位一个锅里吃饭,天下终于大同了,首先是“外户而不闭”了-为了大炼钢铁,各家大门上的铁锁都充公了,想闭没锁呀。其次是“盗窃乱贼不作”了-中国小偷再傻,也没傻到如此地步啊-上人民公社社员家偷粮食!如果真有这傻偷,那主人也会学巴尔扎克幽默他一句:哥们儿,歇会儿吧,我白天挖地三尺也没从老鼠洞里淘出一粒粮食来,黑更半夜的,你能摸出一块馍馍来啊!


 17、走向共和
  周厉王不是个好鸟,国民们背后议论他,可他愣是把这种议论叫作“谤王”。现在民主了,“谤王”住几年牢就行了,可厉王当政时,还是万恶的旧社会,那可是要杀头的。那时的国人们又都只有一个头,于是就学乖了,在路上碰见,除了送“秋天的菠菜”外,不敢有任何表示。厉王高兴坏了,跟召公说:呵呵,瞧谁还敢谤王!召公听了不以为然:防民之口,甚于防水啊,如果各级干部都给您献时评与杂文一类的社论,盲人给你献好日子和春天的故事之类的歌词,史官给你献万历十五年那样的史书,乐师给你献谁动了我奶罩之类的名人格言,然后你让有眼无珠的盲人给你朗读社论,让有珠无晴的盲人给你朗诵名人格言,让百官随便上“万言书”,让百姓随便写举报信,让身边的秘书与办公室主任随时规劝你,让身边的家属子女随时弥补你的过失监督你……那就走向共和了,现在,你堵上大家的嘴,谁还真心挺你啊?
  奈何召公的苦口婆心,厉王不听;可国人憋了三年-三年不让“灌水“,谁受得了啊,于是国人们就反了,并走向了共和-周公召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共和元年(前841年)是中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如此看来,中国应该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共和的国家。当然了,那时的共和不是现代的共和-周公召公和衷共济,共同执掌朝政,谓之共和。鉴于中国民智未开,我用普通话解释一下:所谓的共和,就是俩人儿合作。比如于国家,设立正副主席或曰政府总统,于政党,设立正副书记或正副党魁,于论坛,设立正副版主,依此类推,就共和了!
  就目前的情形,网络论坛上共和得最象模象样,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网民可以随便“灌水”!真有被杀“头”的,换个头像就重新浮出水面了!周召二公若在世,估计也只能共和到这个份儿上了!


18、“童贞女王”伊利沙白一世和“王牌寡妇”叶赫那拉氏
  中英近代史上,各出现一位影响国运的女人:英国那边-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享年70岁,在位45年,在位时,领导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使英国成为海上霸主,为以后的日不落大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英国的文艺复兴走向高潮。她看莎士比亚戏剧,听见“女人啊,你的名字是弱者”之类的混话,就笑笑;她没有宗教偏见,她说:只有一个耶稣基督,这是唯一的信仰,其余的一切争论都是小事;她还能把经典物理学的奠基者牛顿弄到政府里,做她的掌玺大臣…中国这边-叶赫那拉氏(1835-1908),享年73岁,执掌朝纲47年,在位时,领导大清帝国先败于法兰西,后败于小日本,再败于八国联军,使大清帝国走向末日,让中国完完全全沦为西方殖民地;同时,中国的愚民运动走向高潮。她喜欢的戏剧不是莎剧,而是我们的国粹-京剧,当然她不上戏园子,整个国家就是她的戏院子,所以她在宫里头看,看谭鑫培演《翠屏山》,一高兴就封谭一个四品官,她才是戏中的主角。 听戏之余,她偶而也打听一下义和团的刀枪不入之神功,义和团不负娘娘的恩典,除了杀长毛(洋鬼子), 还杀二毛(假洋鬼子)和三毛(更假的假洋鬼子),在义和团眼里,头号汉奸就是中国那个什么首位启蒙大师-严复,如果不是大刀片子王五从中保护,义和团早把他哈灭了……
  东半球与西半球的两位最高女执政都在玩游戏,但游戏的结果太不一样。尽管同为女人,她们的玩法也有说不尽的相似之处-伊一世终身未婚,史称童贞女王。叶拉氏1852年进宫,1861年就开始做寡妇,我称为她为“王牌寡妇”。童贞女与王牌寡都是好发脾气的,前者拿拖鞋砸过大臣;拿烛台砸过宫女-就因为她自由乱爱了,这还算是轻的,重者将那个新郎官送进监狱-我看你们敢背着我品尝爱情的美酒婚姻的温馨;更有甚者,某大臣穿的衣服不好看了,她觉得有碍观瞻,也可以伸手就赏他一巴掌!后者好象没拿拖鞋砸过大臣,一砸就说不清了-寡妇门前事非多,何况王牌寡妇呢,没砸,社会上还流传人家打胎的故事呢:恭喜太后,您有喜了!好象也没有宫女因自由乱爱而被砸烛台的,因为她和宫女们守着一群被斩草除根的太临,想乱爱也不成。但是宫女们挨打,则是家常便饭,王牌寡晚上睡不好,早上容易落枕的。当然,王牌寡也没有因为大臣穿的衣服不帅而赏人家一个嘴巴的。
  作为女性,我一直愿意相信,孝庄皇上与多尔衮之间有着美丽的情愫。这种情愫,会导致诸多美好-那女人心灵深处有甜蜜的泉水滋润着,就安份守己,端庄详和。即使不那么安份守己,抓紧权力不放了,这情愫也会让一个女执政更可爱些更美些更浪漫些。比如童贞女王会打扮成女仆的样子,去会见自己心目中的英俊王子-莱塞斯特伯爵,还会换上便装溜出去和他吃饭。那英俊王子呢,也不含糊,给童贞女王写信,呼她为“最甜蜜的女王陛下”(就差叫“我的小甜点”、“俺的小乖乖”了)。据说女王52岁时,还收到过25岁的安佐公爵弗兰西斯的情书。尽管这情郎长得不咋地-天生一双罗圈腿、满脸大麻子,但老女王还是欢心地称他为“我的小青蛙”。
   相形之下,王牌寡就没有这么可爱过,让人家荣禄同志干戴着个小“红帽”(当然不能叫绿帽),可是从没听说两个人有什么可爱的小动作。急得我们,想给他们拍个“好来污”大片都没有素材!这一点,她甚至比不上大唐的那一个金牌寡-武则天,比如有男人上折子夸自己床上功夫好,她都是妩媚的笑一笑。还有孝庄,本着满人转房婚的习俗,要下嫁多尔衮。可能也真嫁了,可是满人后来被咱们汉化了,满人被汉化的结果就是:打死也不承认有那么一档子事故!
  面对八国联军的威风,王牌寡妇打扮成农妇的样子,到西北方向“巡狩”-打兔子去了。这一招,远不如童贞女王打扮成女仆私会情人更浪漫。后者尽管由于民意的反对没能嫁给自己的白马王子,但也不至于象前者那样,没打着兔子不说,打完以后还得低眉摧腰地向八国鬼子表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是什么,让美丽不在?
  是什么,让浪漫无存?
  是什么,让可爱消逝?


19、 朱重八
   在所有的开国皇帝中,朱重八可能是最穷的一个,三代贫农啊-祖孙三代穷得没有一个人有个象样的名字:他的祖父叫朱初一,伯父叫朱五一,父亲叫朱五四,等他生下来,前面已有七位堂兄与亲兄,一直从重一排到重七,所以他只好叫朱重八了。直到结婚时,他才有了个象样的名字:元璋!尽管刘邦小时候也只叫刘季(按伯仲季叔排列,刘季就是刘三小啦)来着,但人家却能在外头赊酒吃,而朱重八呢,经常饿得头晕眼花的。
   饿得多了,小小年纪的朱重八,就对地主阶级怀有了朴素的阶级仇恨。一次,他的放牛伙伴们都说自己从没吃过牛肉,聪明的小重八说想吃牛肉还不容易?说着,把自己所放的地主家的小牛犊一石头砸死,跟伙伴们烤着吃了,结果朱重八当然是挨了一顿打。小重八把阶级仇恨深深的埋在了心底。
  是时也,我大汉人民正处于三座大山的压迫之下:第一座蒙古人,第二座色目人,第三座汉人(当然仅限于地主们),不够整三座,那就叫两座半吧。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两座半的重压之下,地下党白莲教一直在基层发动人民。机会终于来了,黄河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水,在白莲教的领导下,修河的民工们揭 竿而起,打响了武装反对元朝反革命派的第一竹竿子!年轻的朱重八投奔红巾军,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巾”战士。
  朱重八很快受到了“红军”支队队长郭子兴的赏识,并且成了人家的女婿。既然给领导做女婿,就不能“千万别把我当人,我是流氓我怕谁”了,所以朱重八改名为朱元璋,为自己以后做领导填干部履历表做好了组织准备工作。果不其然,后来他的履历表上(《明史》)自然多了一道:他娘怀胎时梦见神仙给药粒一丸,药丸叫什么名字作者张廷玉没交待,我估摸着不是脑白金,就是“他好我也好”之类的玩艺儿。据孩子他娘说,吃了那药丸,嘴里还一直香喷喷的,要不就是口香糖?反正这孩子出生时红光满院,有那傻邻居,居然以为朱家着火了,其实院里红,意味着太阳生……
  朱太阳的革命买卖越做越红火,但是他对贫苦人民的阶级感情一如既往,他严格禁止士兵扰民,禁止他们拿群众一针一线。大军打进安徽当涂时,有一士兵违反了军纪,朱元璋立刻把他斩了。《明史.太祖本纪二》里朱太阳跟徐达等开国元帅们说:“中原之民,久为群雄所苦,流离相望,故命将北征,拯民水火”,也就是说,他是救民于水火之中。他还说:“前代革命之际,肆行屠戮,违天虐民,朕实不忍”。也就是说,以往的革命,有点极左,他可不忍心干这种缺德革命。总之,人民的军队人民爱,朱元璋的“红军”,在人民的支持下,以竹竿子捅破篓子之势把两座半全捅翻了!当然,这与朱元璋同志放弃前嫌高瞻远瞩优待俘虏善待投诚的敌军将领统战工作做得好也是分不开的。他告诫众将们说:“元之宗戚,咸俾保全”,不但不杀元朝宗戚,而且对那些给元朝干过的旧臣们,也给予出路,妥善安置他们,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建国初年,百废待兴。而开国元勋们,比如胡惟庸,老想搞反革命,至于亲家翁李善长也和这些反革命有着说不清理还乱的关系,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朱元璋干脆都把他们杀了。还有一些功臣,经受不住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腐败了,天天不是桑那就是三陪,当然无心工作。这样,国家政务就都落到了朱皇上一人头上。史称,朱皇上是个工作狂,除了工作和看书,没有其他爱好。至于女人和烤牛肉,都走开!史载,仅1384年(洪武十七年)9月14日到21日的8天中,各机关的奏章就达1660年,共计3391件事,平均每天要处理400多件事,国事如此繁忙,身体当然每况愈下了,50岁之后,人民的好皇上朱元璋同志就患上了心跳病和神经衰弱症。都说中国的开国皇上好来文字狱,你说不来行吗?心跳病啊,神经衰弱啊,还不都是文人们给闹的?比如刑部主事茹太素给皇上上“万言书”(据说是一万七千字),皇上耐着性子听到一万六千字处,才明白这鸟文人什么意思,当下就火了:500字的小短祙就能说明白的事,非得给我来个长裹脚布,来啊,脱了他裤子,给我打他屁股,我倒要看看,屁股是否能决定嘴巴!再比如张士诚那名字,就有人解释给皇上:是文人们欺张士诚不识字才故意起那名骂他的,因为《孟子》书里有句话-“士,诚小人也”可以断句为“士诚,小人也”。从此皇上就开始累心了,废寝忘食的每天趴那些纸堆里找“小人”,放谁不心跳不神经衰弱啊!


 20:大流氓朱棣
  朱棣的爹是农民出身,当然就有点小农意识了:多妻多子。朱重八同志在后宫养了多少老虎,我们数不清,但是这些母老虎们生了多少虎仔,史料还是有答案的:26只。
  论长幼,朱棣排在第四。按大中华规矩,皇位轮不上朱老四,因为他既不是老大,更不是嫡出。当然,中国的干部履历表是可以因革命工作的需要而随时改动的:他一即位,就宣布马皇后是自己的亲娘。他这点小动作,想必红楼姑娘贾探春是深有感触的。探春跟宝玉没有伙着一个娘,心里崩提有多别扭了,瞅着自己那亲娘赵姨娘,咋瞅咋别扭。遗憾的是,历史与历史学家就是专跟人找别扭的,根据明朝《太常寺志》的记载和明史学家吴晗的考证,朱老四的娘亲根本不是那个大脚娘们,而是一个名叫碽妃的高丽棒子。我相信朱老四是中朝优秀儿女杂交的精品,因为史书上说他不但英武过人,而且还是个帅哥。那个老大-皇太子朱标,倒是马大脚所生,但是长得很不咋地,是个大头儿。大头儿也没什么不好,问题是短命-革命接班人等不到接班那一天就死了。
  朱棣的爹可能最后悔的是,自己小时候没有遇上希望工程,这让他老人家在文艺座谈会上讲话的时候,很吃力。那些鸟大臣动不动就上个万言书,他听不懂。据说他为开国功臣兼亲家翁徐达墓撰写的碑文,全大明的的文人没一个能读通的,因为没法断句。总之,他老怀疑自己玩不过那群鸟文人。为了让自己的后代能给朱家争口气,他给孩子们请了最好的家教,朱棣就是这种家教下的一个优等生。表现如下:
  之一,能把反革命弄到成功。这种事在历史个是很少有人能弄成的,常胜将军林彪都没这能耐-朱重八一死,朱棣短短几年内就把侄儿-建文皇帝给闹没了。我们常说:人心向背与正义是非是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这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放在朱棣面前,恰恰失效了。民心不向他,他也不正义,居然就弄成了。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婊子。真理坚挺,朱棣就欺负实践,向国内外宣布:老爹本来是要把位置传给他的,却让建文篡了位。这样,反革命就变成了革命!
  之二,诛灭十族的创新举动。朱棣即位,相中了名士方孝孺,老方字写得好,圈也划得圆,朱棣就让他起草即位诏书,奈何方先生不干。两人就较上劲儿了-
  朱棣:我法周公辅成王耳。
  方:成王安在?
  朱棣:伊自焚死。
  方:何不立成王之子?
  朱棣:国赖长君。
  方:何不立成王之弟?
  朱棣:此朕家事耳,先生毋过劳苦。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老方同志还是不干,朱棣也就拗上了:不干也得干。
  方:死也不干!
  朱棣:我诛你九族。
  方:诛我十族又奈何?
  朱棣:好,我就成全你,诛你十族,九族之外,加上你老师一族!谁让你老师教出你这倔种来!
  朱棣诛十族的时候,还来点心理小折磨,每逮一个人,都要送老方面前叫他看看:你看看,一人升天,十族陪葬!
  不知道老方拗什么拗,一肚子才学,不知道皇上轮流做,明年到咱家啊?至于名节,只要没在夫君坟头前扇过土,能做到祥林嫂那个样儿-改嫁时众目睽睽之下,跟香炉抵个头,额头上贴个创可贴跟继任丈夫拜堂-就够意思了,值得咱全家老小一块儿殉情吗?
  之三,引蛇出洞的阳谋计策。众所周知,朱棣即位后,迁都北京。可大明那些倔种大臣们坚决不同意,动不动掂着脑袋上书。朱棣罢了三个倔种,反对的声浪渐息。可迁都后,新建的三座宫殿起了大火,那些对迁都一事耿耿于怀的臣僚借题发挥,把火灾与迁都挂起钩来,私下里互发短信。朱棣想治他们的罪,又没有证据,遂下诏让大家大鸣大放,一帮傻鸟以为遇上明君了,就百鸟齐鸣,人人写折子,个个贴大字报。等他们闹腾够了,朱棣弄个“谤讪罪”-收网,一群反革命全栽网套里了:一网打尽,群鸟失声啊!
  朱棣这一招很绝,遂成中国的政治遗产。
  之四,我是流氓我怕谁的作派。朱棣对待他的政敌,手腕可是流氓到家了。
  对待方孝孺:令人“以刀抉其口两旁至双耳”。我估摸着是这意思:叫你嘴硬,我给你弄好大一张嘴!王光美也有同样的遭遇,以第一夫人的身份出访过印 尼,去的时候穿高跟鞋,戴珍珠项链。文革时,脖子上不但被挂了双鞋,还挂了一串乒乓球串成的项链-叫你臭美个够!
  对待兵部尚书铁弦:割其肉烤了,塞铁铉嘴里给他吃,还问他甜不甜-“甘否”。铁铉说当然甜了-“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忠臣孝子之肉竟然是甜的?这倒出我意料了。当年北京人吃袁崇焕同志的生肉片时,也没留下个笔记来,否则咱们倒可以两相里印证一下的。
  对待礼部尚书陈迪:割其子鼻舌,强塞给陈迪吃。这一手是跟商纣王学的,周文王被囚,就享受过此等待遇。当年的周文王一吃儿子肉,神经就错乱了,一错乱,就弄了个周易64卦。至如今人们还愿意跑到那八卦迷魂阵里,体验一下文王吃过儿肉后的精神幻觉。
  对待左佥都御史景清:剥其皮,草椟之,碎磔其骨肉。我估计可能跟剁饺子馅差不多。我不知道,人们剁饺子馅的灵感是否来自于刽子手们的快刀,但饺子乃中国传统食品精华之一却是公论。饺子俗称扁食。我们现在骂人还是:找扁吗你?
  至于案犯家的女人们,就更惨了。被送去犒军了-“转营奸宿”。死了,就“抬去门外,着狗吃了”。反革命贼首齐泰与黄子澄家的女人,据教坊司汇报:每人给安排了20条汉子,让年轻的都怀上胎。生开男孩,就让他做小龟子,但是还生个女儿,三岁了,咋办?朱棣的批示如下:由他不的,长到大便是个淫贱材儿。原来皇上百忙之中还操心三陪人员的国家储备。
  朱棣就这么一个大尾巴狼,有小虫子爬他身上,他不但不剁它,还着令太监把它放回树上。而且,也挺亲民的。比如永乐元年他曾下诏说:“近河南数处蝗旱,朕用不宁,故遣使省视,不绝于道。如得斯民小康,朕之愿也。” 话翻译过来挺感人的:河南百姓遭灾了,我吃嘛嘛不香啊。我派去的特派员,满道路都是啊。让百姓致富走向小康,那是俺的愿望啊!为了让海外诸友邦惊诧于中国的小康生活,朱棣就派宣传部长郑和到西洋诸国搞境外宣传去了。
  郑部长的宣传工作做得很好,因为中国不搞裸体新闻,所以大家都不知道部长同志是个阉人!明年是郑部长首下西洋600年祭,估计史家们又该大力宣传他的功绩了:别看是个阉人,但是能让爱国贼们一阵一阵儿的亢奋!这就是朱棣同志的能耐,大流氓啊!


 21.小流氓朱厚照
  黄鼠狼下老鼠,一窝不如一窝。朱重八的威风,朱棣的能耐,到了明武宗朱厚照这一代,就只剩下小流氓风度了。
  厚照小的时候很爱读书听课,当然那时候他别无选择,因为大明的皇宫里除了女人多以外,也实在没什么好玩的。厚照的爹孝宗觉得应该加强儿子的素质教育,所以经常让他做户外活动。这一户外就不得了了,小厚照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从此对读书听课没了兴头。这一点我有体会,我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就最爱体育活动,昨天下午由于打扫卫生没有踢成足球比赛,回来哭得两眼泪汪汪的。
  1505年,也就是郑部长郑阉人同志首下西洋百年祭的那一年,明孝宗同志与世长辞。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的手说:你办事,我放心。如有事,找内阁。朱厚照继位,是年15岁,虚岁。小小少年没想到,一做皇上,自己的体育课反而都被取消了,天天净成政治课与语文课了。政治课,一副孔朱面孔,令人生厌。语文课呢,更是那种误尽苍生式的:可恶的大臣们,仗着自己高考状元的功夫,上的奏折长、净用生僻字不说,还玩王蒙式的语言瀑布-句与句之间没有一个标点符号。天天批改这作文放谁也烦,何况一个小小少年?小小少年身边终于出现了一位心理学大师,名叫刘瑾。他知道这个年龄的孩子喜欢什么,逗鹰斗狗啊,牛羊抵角啊,一帮子玩得好欢。大臣再上折子,小小皇上写个“阅”就完了。有时候玩得正高兴,刘瑾也撵着叫写“阅”,小皇上一听就急了:事事都需要我来阅,要你们干什么?刘瑾要的就是这句。虽然刘瑾认字也不多,但是跟太祖元璋同志相比,也不算太文盲。国家大事,说穿了就那么一回事,放谁也能阅两下的,大不了念个同志冒号罢了。江山就这么坐了下去。
  少年皇上似乎除了不适合做皇上,其它方面则样样拿手:他适合做经济人。他在后宫弄了店铺,自己穿上平民服装在里头跟人讨价还价,讨得那个乐。如果大明不搞海禁,那么那时的百姓会跟现在的百姓一样全民下海,十亿人民九亿商,中国明朝那颗资本主义的小豆芽也不会只发展为萌芽状态。他适合做酒店老板,他率先在自己的酒店里弄了吹拉弹唱的三陪小姐,弄的那个热火啊。他适合做杂技团团长,他让各色人等在自己面前表演绝活,央视的曲艺杂弹估计也就这么一个水平。他还举办世界小姐的选美比赛,最后发现西域小姐比中国小姐俏多了。他把这些俏小姐,弄到自己的别墅-豹房里,亲密接触,亲密会谈,加强了中西性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加深了中西人民的友好与感情。他还特喜欢卡拉ok,兴致一来,就扯开嗓子卡拉一首,堪称与民同乐,当然他的人民只限于三陪小姐和宦官们。
  少年皇上渐渐长大成人,成人的标志就是,二十岁的皇上开始喜欢给人做干爹了。众所周知,做干爹是明朝的太监、近代的黑社会和现代的贪官最喜欢做的事。太监喜欢做干爹是为自己留后路,黑社会做干爹是为了给自己找打手,贪官做干爹是为了泡干女儿时比较方便。而朱厚照喜欢做干爹,却是因为他的好武,他有127名干儿子,全都是军官。干爹闲来无事,就在京城里和干儿子们表演军事会操,他自己单独指挥一支方队,当然他的兵都是太监,号为中军。他可能读书少,不知道孙膑为吴王阖庐训练英姿飒爽之女民兵的事儿,否则他可能把后宫那么多的小脚老虎们拉出来进行军训的。干爹也没白当,他和干儿子们的军事演习接近了实战水平,因为京城百姓不但惊动了,争相围观,就连京城的鸡啊狗啊也跟着狂吠三天。
  演习并非实战,不算过瘾。终于有了机会,1517年,厚照和干儿子们在塞外玩的时候,正值蒙古鞑子在关外骚扰,厚照自封“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身先士卒,与蒙古人激战,战争结果:厚照同志差点被俘,蒙古死16人,我军伤亡600余人。蒙古人跑了,当然就是我们胜了。班师回朝的路上,大将军那个乐啊,专门弄数十辆大车,上载和尚妇女数百人,令他们互发短信,自编荤素段子,打逗取乐。真正实现了孟子所谓的独乐乐不如与民同乐的圣训。
  1518年,皇上又想打仗了,命令大学士起草敕旨,命令“威武大将军”再次到北方巡视。四位内阁学士都不愿干这种缺德事,其中有一位哭得鼻涕泡都出来了,说:打死我我也不干。小流氓比朱棣那种大流氓仁义些,根本不屑理这帮泪腺发达的傻鸟们,他自己上路了。在路上,还不忘封自己为镇国公,后来又封自己为太师,位居大学士之上,这样朱寿将军就成了厚照同志手下的最高级的文官了。不但做官,还有薪水-岁支俸米五千石。
  遗憾的是,蒙古人的战术是敌来我跑的游击战,所以朱寿将军找不着敌人,无功而返。京城里迎接他的,是一场辩论赛-大臣们发现光靠哭也不行了。两位大学士说,皇上自我降级为镇国公,先皇们如何排位,跟着降吗?内阁首辅干脆装傻发愣:所谓的威武大将军朱寿到底是何人?如果并无此人,就是伪造圣旨,依法当斩。厚照同志依旧用浪漫来回击这帮傻瓜呆鸟-1519年,厚照同志又想南巡了。全体傻鸟就跪在午门前集体哭丧-明朝官员们的泪腺是有史以来最发达的,也不知咋搞的。傻鸟们哭得地动山摇的,厚照同志就命人趴他们的裤子,每人屁股蛋上赏30板子。这些文官们从来不上体育课,屁股估计特嫩,所以,最后因屁股问题而致死的,计11人。不过话说回来,那时候被皇上打屁屁,都是忠臣才能摊上的待遇,打死,虽然不能叫死得重于泰山,但其码死得重于屁股,比鸿毛要有份量多了。所以有些大臣在屁股疼得要命时,脑袋却挺坚挺,对那不争气流泪的儿子吼叫:哭什么哭!为皇上而死,死得其所,虽死犹荣!我一朋友(处级干部)怀疑自己得了坐骨神经痛,屁股老疼,我就替他遗憾:你要是生在明朝就好了,有事没事犯个小错,政府里就有专人拍你屁股。要不你就写个折子,强烈要求恢复挺杖制,持仗人都换上政府女秘书之类的,多好玩啊,至于引咎辞职什么的,不符合咱国情,就算了。
  闲话少说,厚照成全了诸多屁股英雄,最后还是南巡去了。他的南巡,不是划圈,否则大明就走进那资本主义新时代了。他在南方打虾来着,撒网的时候,一不小心,把自己撒河里去了。厚照平日里日理万鸡,身体状况是一日不如一日,这次掉河里做了回落汤鸡,元气大损。回来后还住进豹房,坚持与小姐们同乐,1521年,不幸牺牲,终年31岁。
  厚照同志不是个好把式,“亲亲啃啃”的种地多年,浪费恁多肥田肥水,也没结出一个谷穗来,导致革命之班无人接。临终前,他可能意识到了自己的这种轻佻与浪漫与大明的整体气氛是格格不入的,直到今天,还有史家在谴责他:某日紫禁城的乾清宫起了大火,自二更天一直烧至天明,作为当朝天子的他,很幽默很富想象力地脱口而出:好大一棚烟火啊。他是不能承受之轻,而他的大臣们则是不能承受之重,他的轻松,有意无意中恰恰形成了对大臣们的一种嘲讽,甚至是一种调戏。我喜欢这种嘲讽与调戏,它让沉重的大明,有了一丝浪漫,几许轻松,否则明史还有什么意思?临终前的他,可能觉得自己走得太远了,所以他对司礼太临说:“朕疾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前事皆由朕误,非汝曹所能预也。”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么一个聪明的孩子,走完了自己的人皇之路,临终还要大包大揽:这一切都是我的错!真是一个可怜的孩子。我的一位做中学老师的朋友感叹:中国这环境下,老师真不是人干的活。我想说的是,大明那环境下,皇上也不是人干的活,这么好的一个领导坯子,让体制给毁了!

 22.一代倔种
  朱厚照同志走了,但他永远活在大明人民心中!政府给其谥号为武,是为明武宗。
  众所周知,从大宋建国以来,中国政府就开始重文轻武了。所以这谥号总透着点不地道的意味。按黄仁宇先生的说法,这是明褒暗贬。我觉得,用不得暗贬,这是直接明贬。中国文人虽然斗不过文字狱,但在玩纯文字游戏时,还是游刃有余的。正因为武宗的轻佻与浪漫给明朝官员们找不着北的感觉,所以,等新皇上一上任,他们就开始给他罩笼头了。
  新皇上是厚照的堂兄,名叫朱厚骢。天上掉下个肉馅饼,朱厚照竟成了革命接班人,1521年登基!第二年改年号为嘉靖。
  估计是朱厚照小流氓过头了,为了拔乱反正,此后的大明官员们,在拉大明这辆破板车的时候,很有点一根筋的倾向。在此之前,洪武时代,就初露一根筋之端倪。比如高丽大将李成桂幽其主而自立,以国人表来请命,很给咱这边面子,咱就很高兴,更其国号曰朝鲜,从此,朝鲜就成咱的贴心小蜜了。安南擅废立,咱就不让其来朝贡了,他们屁颠屁颠地来了,咱拒不接贡。当然安南也是咱的小蜜,但是小蜜不听话,咱就不“宠幸”它。这还都是小意思,随着海禁的严厉,国门国窗的关闭,整个大明愈来愈一根筋了,遗憾的是,大清也继承了这种一根筋,发展到最高峰,其状态只能用河南内黄那句老话来概括:敬酒不吃吃罚酒,挨整砖不挨半截砖。我们的史书上简而概之为“落后挨打”!
  此是后话,我们还是接着说嘉靖。嘉靖一上任,就因为自己亲生父亲的庙号与群臣干上了,史称“大礼仪之争”:嘉靖认为,我是皇上,俺亲爹当然就得追封为皇上。朝臣们认为:那可不行,你是过继过来的,你爹追封为皇上,你爷又往哪里摆?武宗、孝宗这一支怎么办?虽说嘉靖给老爹弄的庙号都是虚的,可谁不知道中国政府就喜欢务虚?直到今天,求真务实还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总之,治理国家靠的是虚的-仁义和道德,就连郑和下西洋这么大的动静也能给整成猪尿泡-空的!所以,嘉靖怎么称呼亲爹的问题,成了革命的首要问题。
  一根筋遭遇一根筋,倔种碰上了倔种,双方就拧上了。众官员拧不过嘉靖,只好用本朝老办法:九卿23人,翰林20人,给事中21人,御使30人带领下,二百余倔种跪在了左顺门外,当然不是静坐,因为静坐违反治安管理条例,但是跪哭总是说得过去的。可惜那时没有dv,否则拍下片片来,我们也能欣赏一下,因为我实在想象不出来这么多爷们集体哭鼻涕,那情形到底会多么有趣。不过,我们根据事情的结果大致能判断出:嘉靖皇上没有幽默细胞,不喜欢这种群口相声。皇帝几次派司礼太监持手谕劝大家冷静理智退走,可大家跪得腿麻了,起不来了,这下把嘉靖惹急了,倔劲儿也上来了:不走?好!给我打屁屁!结果有17个官员因屁屁问题而牺牲…三年争斗,终于有了个结果,嘉靖赢了,或者说嘉靖那死去的爹赢了,被追封为睿宗。
  上帝有时候是个顽童,似乎嫌大家还不够倔似的,又给大明贡献了一个特级倔种:海瑞。黄仁宇先生比较客气,称海瑞为古怪官僚。其实倔种更通俗形象些,当然,民间也叫二杆子。常言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不要命的不怕玩命的。淳安知县海瑞,被升任户部主事后,就开始玩光脚二杆子作风了:他买了棺木,诀别妻儿,遣散家僮(准确地说,是家僮被他的二杆子作风吓跑了),拿出自己早就写好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递了上去!故事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嘉靖本来要杀他,一听说老小子抬着棺材来的,就眼珠一转,计上心来:老小子,想叫我成全你的美名?没门儿!海瑞越骂越来劲儿,“嘉靖嘉靖,家家户户都干净”就是他独创出来的。嘉靖拿他没办法,只有回骂海瑞为“那个咒骂我的畜物”,到后来,宫女挨了打,也敢背后说皇上:他自己给海瑞骂了,就找咱们出气!
  嘉靖始终憋着一口气,最后还是放出来了-他把海瑞关监狱里去了。脑袋都不打算要了,住监狱又何妨?刑部想以儿子诅咒父亲的律例判海瑞绞刑,奈何嘉靖没有批复,海瑞就活了下来。海瑞住了10个月的监狱,挺下来了,经常吃长生不老丹的嘉靖却上天了-所谓的长生不老,翻译过来就是早日成仙,海瑞也就出狱了。
  出狱后的海瑞,身价自然倍增。人民的好儿子,大明的模范干部之类的光环,就罩上了他。最后海瑞出任南直隶巡抚。一听说这倔种来了,南直隶的官员们就吓坏了,有的把朱漆大门改成黑色,有的把八人抬轿子改作四人抬。海瑞当然也不含糊,下车伊始,就发布督抚条约,规定:凡成年光棍,请抓紧时间娶媳妇儿;凡不愿守节的寡妇,请速速改嫁;凡溺杀女婴的,通通给我停下;凡公文纸,一律不得留空白,拿来一张写满的,才能领一张空白的。凡小资一些的饰品(如头饰)、食品(如甜食)等一律停止制造……
  一年之后,海瑞受到了各种弹劾。当然海瑞没有经济问题,虽然九娶妻妾,也谈不上作风问题。但是大家都注意到了他的家庭问题:清官难断家务事。休了两个妻,现在的妻又跟二奶搞不好关系,做不到大奶二奶共荣的境界,倒是不明不白的共赴黄泉路了……最后,海瑞被罢了。海瑞罢官后骂得最绝的一句是:举朝之士,皆妇人也。意思是说,大家都是娘们儿,只有他,才是光棍。
  再两年,隆庆皇上升天,万历皇上继位,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海瑞给首辅写信,首辅也回信了,但就是不用他,于是海瑞就继续在家里坐冷板凳,一坐就是15年。中国的官员升迁老给人以翘翘板的感觉,这头下去,那头才能上来。比如王安古与司马光,比如海瑞与张居正。1582年,张居正死了;1584年,张居正的家被抄了,1585年,海瑞同志又出山了。这同志一出山,就抛出一颗臭弹-他的反贪建议:凡贪污八十贯以上的一律处以剥皮实草!
  这倔种,跟整个官僚阶层干上了,全天下似乎就他这么一个光棍不知道:清廉是哄百姓玩的;不贪污点,做什么鸟官啊!总之,连万历都觉得海瑞有点过份了,可是拿这么个一根筋的模范干部,你还真拿他没治。该出手时就出手,上天总时及时的给同志们解围:让他升天吧。1587年,海瑞死了,整个大明,从上到下,终于松了一口气-清官是什么?就是只能活在百姓心中供百姓们缅怀的那号人!这叫精神寄托!

 23.没兴头啊没兴头
  也许是小流氓朱厚照的顽劣和大倔种嘉靖的固执给明朝政府官员们以恶劣的印象,所以,他们深深的明白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万历登基时,是个聪明的九岁的娃娃,跟吾儿苏悠然一个年纪。吾家苏悠然也聪明,他最喜欢踢足球,其次是看书-百科全书与各色历史故事,再次是玩玻璃弹子,再次是奥数,不喜欢的,是写作业,最不喜欢的,是背小学生守则-第一则是,看见国旗要目不斜视云云。小家伙在央视半边天给我们母子俩拍的片片中,面对全国人民说出了他的理想:希望每节课只上十分钟,课间休息,则是四十五分钟!万历的娘,乃山西小农家的女儿,自然 没有俺家苏悠然他娘的素质高,证据之一就是:万历娘盲目的尊师重教!我是大学师范老师,但是我教育儿子就几句话:老师都不是好人,别挺他们!特别是在电影院看电影时,一但出现火情,老师可能要喊-同学们都别动,让领导先跑!听见这些狗屁话,你要么先跑,要么和同学们拉起手,把领导给我堵回去!但是万历没这运气,他娘动不动让他给老师下跪。忘了交待,万历的老师是张居正。万历的老师似乎算是个好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问题是给万历的课间时间太短,还有,教授的内容全是见了国旗要行注目礼之类的。万历偶而想淘气一下,老师就来了:不要乱扔石头子儿嘛,砸着了小朋友怎么办?即使砸不着小朋友,砸着花花草草也不对嘛。上课的时候,万历想翘个二郎腿儿,挪挪酸屁股蛋子,老师又来了:为太君者,可不敬哉?万历想赏给妃子们一点美容钱,老师还来:君民鱼水一家亲,为人君者,应该关注百姓们的衣食才对啊。万历书法练得极好,老师又来了:陈后主宋徽宗,都是大艺术家啊,谁不知道艺术误国啊。天上出星变了,老师还来:天子德政不修,上天才警示的啊,得,赶紧写“检查”给全国人民请罪吧…摊上这么个老师,不知是万历的幸运还是不幸,正如明武宗摊上刘瑾一样。更让人遗憾的是,万历的智商绝不低于吴思,吴思就是发现中国历史之潜规则的那一个家伙。其实吴思不是第一个发现者,是第一个说出来的罢了。因为这些潜规则,万历也发现了啊。万历是在自己的老师张居正死后发现的,他发现老师有着两套语言系统,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对皇上讲仁义道德,自己背地里则一点不省油,奢侈不说,家里还养了恁多三陪。这对万历的打击太大了,从此拒绝上“新闻连播”-不早朝,不经筵,不日讲!是谓三不主义!
  发现皇上也可以说“不”,万历心里可能有种报复的快感。如果说张居正让他失去了信仰,那么,立嗣则让他失去了快乐。后宫千万只母老虎,他就偏爱一只- 郑贵妃。爱母及子,他就想立郑贵妃的儿-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可是明朝的官员(主力队员是东林党人)不干。从朱常洵出生(1586年),到朱常洛成为太子(1601年),万历与大臣们整整干了15年,也没有遂了自己的心愿。万历又不够心狠,当时他有几条路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第一,学那先祖朱棣,作皇上乃是自己的家事,我说咋办就咋办,大臣们不同意,株十族的干活;第二,立郑贵妃为后。但是有块绊脚石:原孝端皇后除了不生儿子外,其它没什么毛病,也休不得。皇后身体虽然病病歪歪,但是,按黄仁宇先生所言:她偏不肯与皇上合作,越病歪,越是能活,也可能是爱情撑的,反正最后她一直挺到1620年,这一年,万历也死了!
  史家喜欢谴责万历怠政什么的,真是饿汉不知饱汉撑。依我看,万历是越活越没了兴头。执政48年,万历天天打交道的,就三种人:一种,太监!二种,官员!三种,女人!太监们是阉人,自然无趣,官员们?精神上的阉人,也无趣!最后就剩下女人了,你可别说女人有趣,西门大官人就守着几个婆娘,还天天喊没兴头啊没兴头,最后都以身殉职了,更别提守着上万母老虎的万历了。不信,30年的时间里,每晚给你饭桌上上一盘猪头肉,如果你不精神崩溃的话,你肯定同情万历。他执政将近半个世纪,就出了几趟北京城,还是去看自己的坟。看坟都不让多看,何况这坟从他十九岁起就开始建造了。人一出门就是看自己的坟,试自己的棺材,你说这日子还有什么兴头!
  当然你会说,万历这人太贪钱,矿税收得太多。前面我已经暗示了,万历的娘出自山西小农家。山西你知道吧,山西人与他的河南长工在饭桌上有一番经典对话-
  山西人:你知道为什么你给偶扛长工而不是偶给你扛长工吗?
  河南长工:啥,俺不知道!
  山西人:你看看偶是如何对待饭碗的!说完,山西人拿起自己的饭碗,摁到脸上,舌头一伸,吱溜一声,饭碗被他舔得干干净净。
  河南长工低头看自己的饭碗时,山西人说话了:你看你的饭碗,兑点水,可以再熬碗稀饭了。
  至于小农,你知道吧,中央电视台经常给他们一个特写镜头:沾着唾沫数钞票感谢党的致富政策的那号人!
  所以,提到万历贪钱,你就追根溯源,想到他姥姥家就行了。这一原理,可以用到现在的贪官身上,不信你见个官员就问: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姥姥在哪里。
  十有八九,那张老三会回你:在山西!
  呵呵,一直写明朝,写的没了兴头,拿山西人开个玩笑啊,请大家一定要对号入座,但见官员,一定要笑嘻嘻的问对方:贵姥姥仙乡何处?


  24.亨利八世的非正常生活(仿洪晃书名)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这话说得绝对。
  当万历因为不能为自己心爱的郑贵妃有所表示而躲在后宫不上朝与自己的官员们赌气的当口,他不知道,在他之前的、地球那端的不列颠岛上的英王-亨利八世比他还头疼:亨利八世想与王后离婚,可是官司难打啊。王后凯瑟琳是西班牙阿拉贡公主,同时还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姨妈。当然,嫁与亨利八世前,她是亨利八世的嫂嫂来着。这种野蛮的转房婚咱们中国也很流行来着,比如昭君就曾下先后嫁于父子两代单于,还给小单于生了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叫昭君的前夫为爷爷还是爹爹,叫昭君的现任丈夫爹爹还是哥哥,咱们大汉文化对其束手无策,所以后来咱就不流行了,到顺治他娘那会儿,孝庄就没敢转嫁小叔子多尔衮,嫁了也不敢承认,当然也有可能是咱汉人咽不下清人入关这口鸟气,故意给人家脸上抹的黑。至于汉人,象潘金莲小姐就想往武松同志脸上抹黑来着,可武松是梁山泊的预备党员,拒不接受这捆非正常的“秋天的菠菜”。
  闲话少说,接着说亨利。亨利的王后为亨利生了6个孩子,但成活率低到1:6,最后只有一个女儿玛丽长大成人。当万历为立朱常洛还是朱常洵而烦恼时,他不知道,人家亨利八世根本享受不到这种甜蜜的烦恼,亨利虽然不知道中国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但是他凭着感觉,还是希望自己有个男性接班人的。为了革命接班人,他弄了个二奶-精明美貌的安妮•布琳。二奶想“转正”,于是,亨利八世向罗马教皇提出离婚申请。咱说过了,王后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姨妈,教皇当然不敢批准这申请。亨利八世被拒,当然恼怒。但是他的恼怒与万历那种恼怒不一样,万历是赌气,不跟大家玩了,亨利则是积极活动。万历可能对亨利的活动感兴趣,亨利是这样干的:第一步,迫使国会通过法令,规定,未经国王许可,神职人员不得向罗马教廷交纳首年圣俸,禁止国民向罗马教廷上诉一切案件。第二步,国民不用去教廷那儿打官司了,就可以自己弄法庭了。1533年,在国王亲自任命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克莱默主持下,法庭正式判决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的婚姻无效-娶自己的嫂嫂,被解释为近亲结婚,所以无效,同时宣布亨利与安妮•布琳之间的婚姻是合法的。教皇当然不干,双方就拧上了,教皇发布诏书,判决亨利的离婚无效,并以开除教籍相威胁。亨利干脆宣布,终止向教皇交纳一切岁贡,英国国教脱离罗马教会,从此独立!总之,亨利胜了。万历没有师夷长技以制内,所以,胜利属于他的对手-东林党人:朱常洛被立为太子!
  正如东林党的胜利只是暂时的一样,亨利的胜利也打了折口:他冒着重婚罪与二奶安妮.布林同了居,秘密结了婚,又冒着战争风险与王后离了婚,但是二奶的肚子同样不争气,生的也是女儿。可把亨利同志气坏了,他马上又弄了个三奶-凯瑟琳王后的女侍简.西摩。
  当然,当时的英国正文艺复兴,正讲人权呢,所以亨利给安妮第二次机会,此时的凯瑟琳王后,就是那个在法庭上哭诉自己虽然是嫂嫂但嫁给亨利时依然是处女的大奶,于1536年病逝,这大奶,比万历的孝端皇后王氏要善解人意些,哧哧。
  亨利大奶下葬之日,正是二奶分娩之期,真是人家吃肉咱喝汤,几家欢乐几家愁啊。没想到二奶没把握住这第二次机会,生下的是个死胎。亨利彻底恼了,模仿秦桧治岳飞的那招-莫须有地说安妮有5个情夫。安妮也如岳飞一样,不承认,但是不承认,也得要你的命,给皇上戴绿帽不说,还搞批发,一下子五顶,成何体统?所以,安妮最后被处了死刑。二奶一死,三奶简.西摩就来报到了,亨利遂与三奶结婚,第二年10月,三奶剖腹产,产下一个男婴,这就是后来的爱德华六世。海瑞死了,全大明长出一口气,爱德华六世出生,全大英也长出一口气!
  有了男性继承人,亨利八世终于可以歇歇了,没想到一下歇过了头-三奶命薄而逝,害亨利同志打了两年的光棍,直到娶了第四任太太-德意志诸候国克勒弗公国的老处女-30岁的安娜公主。亨利见到新娘子,大呼上当,原来新娘子是个“处级大恐龙”,亨利同志吓得不敢进洞房(后来中国的周树人同志就学了这招),恼怒之余,他给媒人克伦威尔弄个叛国罪,送他上了断头台!
  克伦威尔上天堂的时候,亨利与五奶-漂亮的凯瑟琳.霍华德步入了婚姻的教堂。可惜此时的亨利,已是好汉没有当年勇了,又不象大明天子那样有各种长生不老丹和“她好我也好的”玩艺儿撑着,所以五奶就红杏出墙了,不但出墙,还花开几朵,各“婊”一枝。亨利只好把五奶也送上了断头台。
  1543年,亨利娶了六奶-凯瑟琳.珀尔。六奶是个有两次婚史的小寡妇,特会疼人,做后妈做得也比较人情味,从此,亨利和他的女人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如果说万历的怠政让大明的官员从此陷入党争、皇座也三摇四动的话,那亨利的滥情也让他之后的大英陷于内乱、王位也几起几落。但是两厢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明朝出个崇祯,大英出个伊丽莎白一世。两个人都是好人,崇祯不乱搞女人,伊丽莎白不嫁男人,但是,历史老人似乎没注意到崇祯同志以德治国的努力,总之,他让大明的太阳日落西山,让大英的太阳跃出了海平面,东西世界从此颠了倒-看来历史老人挖人墙角比我要凶猛多了!


 25、朝贡啊朝贡
  秦时,中国政府在周边地区就有小蜜了。政府与小蜜亲热的主要方式,是朝贡。所谓的朝贡,就是小蜜那边派使团前来上贡,咱这边招待一下,赏些东西,同时准许他们在规定的地点规定的时间做些买卖,所以也叫朝贡贸易。
  西方史家有人把眼珠子瞪到铃铛大,认为咱们在朝贡贸易中沾便宜,才不呢。举几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比如明成祖时期,规定日本10年朝贡一次,每次限200人,船2艘,但是小日本等不得10年,经常找各种理由-朝贺、谢恩、献俘、告讣,走马灯的来朝贡,有时候,还发生争贡事件,1523年,也就是嘉靖二年,日本诸候大内氏遣贡使宗设来华,同时,日本将军足利氏的管领细川氏也遣使宋素卿来华。宗设的船先到,宋素卿的船后到,但由于后者是被日人雇佣的华人,知道中国的游戏规则,所以,他贿赂了宁波市舶司太监赖恩,就先办了手续,宗设大怒,追击宋素卿,追不上,就到处耍流氓,杀掉明朝军官及居民若干,后回到宁波,抢掠一阵,夺海而走。这就是咱的朝贡贸易,我一直以为,历史上的日本人很傻呢,原来不是这么一回事。
  日本人不傻,蒙古鞑子似乎也不傻。明朝时规定蒙古瓦剌部每年贡使不得超过50人,但是从1445年起,他们每年派来的贡使超过2000人以上。明朝供应他们的费用十分浩大,仅大同地方,每年的供应费用达30余万两。而瓦剌人汉化得又比较到位,每每虚报名额,比如1449年,也先派来2000名贡使,说是要给明政府贡马,实际上跟贡人差不多,整整报了贡使3000人。太监王振戏弄人家,只按2000人发赏,同时,给的马价也不高,气得也先分兵南下,这边明英宗又听了王振的话:荒蛮之地,草都长得少,恁有几个人呢?咱这边的汉人吐些唾沫星子,也能把他们淹死。这话有一部分对-蛮荒之地,确实不宜人生长,大英在这个时候,仅有人口400万,而大明的常备军,也是400万。所以,明英宗最后亲自带兵去了。这一去,就不容易回来了,结果大家都知道:明英宗被也先绑架了,大明全体官员聚集到一块儿开哭!说起来也不是什么鸟大的事,就是咱的小蜜把咱的汉天子弄走了呗!多掏俩钱赎回来就得了,奈何于谦算盘拔拉得快,又立个新皇上,明英宗就跌了价,气死也先了。
  如果说朝贡就这么个意思,也还说得过去,大不了周边国家都是板儿,咱就是那慈祥的贾母,明宣宗就是这么干的,一听说朝鲜来贡,就发话了:可怜见的,这么可人意,经常来贡,小国家穷,受得了吗?以后来的时候,不要让他们带金银之类的了。官员马上传话给朝鲜贡使:你们国家没有那么多金玉,以后再来,就带点土特产表示一下诚心即行。如此体贴入微,孙子才不乐意呢。问题是孙子有麻烦了,奶奶掂着小脚就得上。明朝万历时,中国政府帮助朝鲜抗日,一抗就是七年(1592-1598),中国士兵死伤人数,咱就不说了,反正政府不在乎,史书上也找不到,只说经济帐,明政府花去白银2600万两。万历皇上这是纯粹的学雷锋做好事,为什么?因为万历皇上当时正在给自己打造豪华大墓,这豪华大墓花去国库白银800万两,也就是说,有朝鲜战争那俩钱,万历甚至能给自己的儿子、孙子也都造一个同样豪华的大墓!把自己的挖墓钱都贴出去了,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共产主义精神!到了光绪时代,中国又帮朝鲜那孙子抗日了,其实这样说也不完全对,因为日本也想做贾母,从朝鲜也找了个孙子。为了各自的孙子,老奶奶与新奶奶就干上了,众所周知,老奶奶小脚不甚利索了,当然比不上那刚学了西放了脚的日本奶奶,结果老奶奶被新奶奶摁到水里浸了个半死-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毛时代,“奶奶”恢复了当年的威风,发扬一怕不苦二怕不死的传统作风,搂住美国大兵一块儿就往山底下滚,这种泰山压鸿毛的精神,终于把美国大兵给吓跑了
  接着说朝贡。1603年,葡萄牙籍的耶稣会修士鄂本笃从莫卧尔王朝出发,开始了他的探险活动,他想通过古老的丝绸之路,考察传说中的契丹是不是中国。1603年底,鄂本笃到达喀什噶尔首府叶尔羌,在这里,他等待加入一个前往契丹朝贡贸易的商队。1604年,商队出发,半路上,他们碰见了从北京回归的穆斯林商队,从穆斯林那里,鄂本笃得知,北京又叫汗八里,是契丹的首都,也是中国的首都,契丹与中国是一个国家。1605年,鄂本笃到达肃州,等待前往北京的使团,在这里,他终于弄清了什么叫朝贡,《利玛窦中国札记》里载有他的发现:“按照中国和西方七、八个国家的旧协定,每六年允许这些国家有七十二名商人进入中国。这些商人诡称是向皇帝进贡的使节前来旅行。贡礼大多是玉石、小钻石、紫色石头以及其他各种来源不一的宝石。这些假使节都是以公费到朝廷去并且返回。所谓进贡倒是有名无实的,因为谁都没有比皇帝对宝石付出更大的价钱了。皇帝认为不大方地付钱就接受外国人的礼物那就配不上他的威严。他们受到皇帝的盛待,以致平均每人每天至少得到一块金子,远远超过他的费用。正是这个原因,商人为谋求这些使团中的一个位子而展开激烈竞争,并且向有权处理他们的位子的商队队长赠送厚礼。时候一到,所谓的使臣便以据称是派遣他们来的各国国王的名义仿造文书,其中满是对中国皇帝的极度奉承。中国接纳来自其他很多国家的这些使节,如交趾支那、暹罗、琉球、高丽以及一些鞑靼首领,给中国国库增加沉重的负担。中国人知道整个事情是一个骗局,但他们不在乎欺骗。倒不如说,他们恭维他们皇帝的办法就是让他相信全世界都在向中国朝贡,而事实上则是中国确实在向其他国家朝贡”。
  看到这里,我都快羞死了,替当时的政府害羞。时至今日,北高丽使者若来咱中国,我还脸红:求您了,歇歇吧,别来贡俺们了,俺们实在受不了了!


26.大清的小蜜们
大清毕竟是大清,大红灯笼高高挂。单说西藏旁边,就挂了三个小蜜:尼泊尔、锡金和不丹。
大英早就开始打大清的主意了。奈何活儿太沉,英国人只好边转眼珠子,边在大清周围转圈儿。终于有一天,大英那双色迷迷的小眼落在了上述三个小蜜身上。
主意打定,大英就下手了,先搞尼泊尔。尼泊尔当然要向清政府求援,可清政府就象高峰对待王纳文:小妞,想讹我钱?没门儿!爷不管!同时指示驻藏大臣喜明向尼泊尔声明:你跟人家或战或和,即或投诚人家,天朝总置不问,但届至贡期,仍当按例进贡。你瞧这负心汉,一点责任感都没有。尼泊尔呢,总之是傍大款,傍谁不是傍?就投进了大英的怀抱。
搞尼泊尔的时候,大英捎带着把锡金也挂上了。这个时候的锡金,正跟大清这个负心汉生闷气呢:1788年,尼泊尔抢占锡金大片领土,后来乾隆与尼泊尔作,特别许诺锡金:乖,我们打的时候,你就在边界堵着,等坏蛋跑你们那边了,拿红缨枪给我拿下,战争结束后,哥给你出气,尼泊尔那丫,吃咱多少土地,就得给咱吐出多少。锡金就美目盼兮巧笑倩兮满心欢喜地等着。可战争结束后,清廷食言,尼泊尔吃进的土地没给吐出,可把小锡金给气坏了。大英知道这其中的过节,打尼泊尔之前,就不停的给锡金送秋天的菠菜。小锡金就满面春风的对待这位远道而来的英哥哥。英哥哥还算骑士,帮锡金妹妹弄回了国土,英哥哥又英俊,锡金妹妹就以身相许,哥哥宣布:锡金妹妹的外交业务,从此由英哥哥负责!
大清的仨小蜜,转眼就被诱走两个,洋鬼子也不客气,一伸手,把第三个-不丹,也搂自己怀里了。如此一来,大清的胸脯-西藏,就直接暴露在大英的鹰爪下了!大英眼里,大清就是个迟暮美人,梦想多时了,这下有了机会,带毛的爪子一伸,就去摸大清的胸脯,大清当然不干,大清好歹还是挺把自己当爷们的。只是一交手,爷们儿才发现,不是那英国汉子的对手,无奈,只好坐到了谈判桌前。大清这爷们,有点宁挨整砖不挨半砖的精神。既打不过,就比较服贴,大英想沾什么便宜都行:英国人自由出入西藏?行!大英与西藏永敦睦谊?行!但是,这个这个,锡金这小妞与大清、大英的三角关系如说向外界公布?谈判前,大清驻藏帮办大臣升泰向政府出主意说:这个锡金是个可怜的小国,水性扬花的,咱要它,英国不同意,可是咱要把它当破鞋扔掉,内里恁多番部番邦都睁眼看着呢。我觉得,锡金必需给英国,不给不行,但是咱这边得争个名份-也就是说,名义上,锡金还是咱的小蜜,逢年过节的,依旧向咱的驻藏大臣送礼与递送贺禀,这叫力争照旧。大清一听,这法不错,就着令升泰照办。可大英那方面不了解大清特色,根本不知道咱争的是个天朝体面,所以断然拒绝了:照旧,那不还是你大清的小蜜吗?不如这样:1、锡金部长只向达赖去函致敬。2、锡金部长可用中国顶戴直到本人死去。3、锡金部长可向中国驻藏大臣送交纯属问候性的文件。
一切照旧的主意本是升泰给政府出的,如果完不成,升泰的小脸往哪儿搁?所以,升泰坚持自己原先的提案,对大英的修正案拒不接受。双方谈判告崩。清政府无奈,又把海关税务司司长赫德的弟弟赫政派来谈判。赫政虽然是英国人,但是作为清政府的雇佣职员,还是挺讲职业道德的:他为了维护大清的面子,重提一切照旧的建议,对方当然不同意。无奈,赫政只好按总理衙门的意思退步:锡金向西藏当局去函与送礼需经英国人同意,去函也只是一般的通信,没有“致敬”的意思,所送礼物也不是贡品,而是普通礼物。老实说,大清的要求甚至超不出第一次谈判时英国代表杜兰德提出的那个修正案,但是英国这个新的谈判代表更牛,驻印度总督兰斯顿还在一旁敲边鼓:不能因为中国的荣誉而牺牲英国的利益。我估计这些英国家伙都学过大英时事政治,知道当年他们的马戛尔尼访华时,大清接待人员不由分说在马氏船头挂“英咭唎贡使”的典故。大英明白,把礼物当贡礼,把来使当贡使,大清爱的就是这一口儿,但是英国人就是不照顾咱这情绪,不给哥们儿面子。咱这边一急,就口不择言了:锡金只是被尔保护,尔就没有吞并人家,按理,就应一切照旧嘛。英国人一听,没有吞并?好,我这就吞并给你看。他们马上找来锡金部长,叫他签字,承认锡金国土是英国的一部分。字一签,英国人更牛了,开始在藏锡边境集结军队,总理衙门没辙了,于1889年弄了一个红头文件,内云:正式承认锡金由印度单独保护,这意味着保护国的对外关系将有印度单独指导,因而向西藏当局致送贺礼与禀贴的惯例实际上将会停止执行。兰斯顿读了这红头文件,傻里傻气的问:这个“实际上”是什么意思?并且希望中方能作出明确解释。中方无奈,只好羞答答的说明自己的意思:这个这个停止给中方送礼致禀的事儿,就不必在条约里明文规定了,我们心里有数就行。不过,如果英国愿意,可以要求锡金继续给我们致函送礼,我们决不自己要求的…看到这里,我拍案而起:可恶的英国佬,太不象话了,欺负爷时,好歹给爷一个面子,大家都是在道上混的!实际上实际上,实际上爷要的就是个脸面,身后恁多小蜜都瞪眼看着呢,爷以后在其它小蜜面前,还混不混了?
唉,英国佬猪脑子,他们只能从字眼里看到利益,却从来看不到字眼背后的意思,没意思透了!

最后补充一则消息:
印度外交部官员于2003年10月8日透露,有关印中两国长期存有争议的锡金问题,已取得明显的进展,中国将承认位于喜玛拉雅区域的锡金是印度的一部分。
锡金曾是一个独立的公国,1975年被印度兼并。中国从未承认锡金是印度领土的一部分,一直视锡金为一个独立国家。
美联社引述印度外长官员的话报导说,本周在巴里举行的东南亚峰会上,中国领导人已通知印度,中方已把锡金从官方网站上公认的国家和地区名单中删掉。印度官方表示,中国的这一举动已向官方正式承认这一地区归属印度,向前迈进了一步。
印度官员称,中国是唯一一个没有承认锡金是印度领土一部分的国家,中方的上述行动是极为重要的一步。
唉! 还是西门大官人说得对,没兴头啊没兴头!

  27、张居正身后
  居正身后,赐谥文忠。“文”是翰林者的常规谥法,“忠”是特谥,据谥法解,“危身奉上曰忠”。这谥够意思了,但是在那样的体制下,什么谥都没有意思。位极人臣,也不过是皇家头上的一根毛,随时可以拔掉的。
  人走茶凉,这是中国官员的归宿,更是中国政治的逻辑。有时候,这逻辑还要跳跃一下,直奔结果:人尚未走,茶就凉了。张居正应该属于前者,盖棺论不定,尸骨未寒,就有人清算他了。清算张居正的时候,另一个也被捎带上了,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司礼太监冯保,冯保还掌管着东厂的锦衣卫。可以说,冯保的地位与职务,决定了他是随时能给别人敲响丧钟的那号人。但是这些敲丧钟者从来想不到,自己能给别人敲,别人也就可以给自己敲,大明体制下,丧钟是没有逻辑的。也许,他们能想到,但是身为盘中一走丸,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原来的轨道上维持自己均匀而平衡的速度,至于设计新轨道,甚或挪动巨盘,根本想都不想。
  冯保的下属,宦官张诚、张鲸向皇上揭露说:张居正死的那天,冯保还去他家取出珠帘五副夜明珠九颗,冯保家的钱比皇上您家的还多。这些话当然能打动皇上,因为万历他姥姥家是山西小农啊。至于人家冯保接受别人贿赂时如何还弱智到叫两个下属看见,并且似乎还请这俩位帮着数珠子来着,皇上没有考虑。皇上也没有考虑两位小张为何当时不举报而拖到了现在!当然,两位小张希望冯保倒台后空缺下来的司礼监太监和东厂头头由他们二位接替的要求,也引不起皇上的注意。皇帝当然注意不到这些,那种体制下,君臣上下都有些街道娘们儿的倾向,也不需要多高的智商,就掂着小脚,抿着小嘴儿,东家长西家短的无事生非就行了,在别人揪自己的头发前,自己最好能把别人的头发揪秃,头发长,见识短,只看眼前,不看脑后,是众多娘们的通病。万历作为众娘们之首,娘们气可能更重些,他宠爱的郑贵妃甚至叫他老太太,所以,万历无非是个老娘们。清算开始的时候,老娘们有些犹豫,这是娘们通病,奈何手下众娘们一齐摇唇,老娘们就有了精神。特别是听说冯保家的珠宝比自家柜子里的还要多,哪个娘们能不生气?一生气,就对冯保下手了。
  老娘们没有想到,冯保的家一经查抄,居然收获丰厚:珠宝无数,金银一百余万。老娘们疑心病就上来了:张居正该有多少家产呢?娘们一动这心思,张居正的家就完了:抄出黄金万余两,白银十余万两。这就不算少了,据说陈希同家就抄出一支万元钢笔来,陈希同还不知道那钢笔值钱,在法庭上可怜巴巴的要求:那钢笔值一万元?快点叫俺瞧瞧。
  问题是众娘们儿觉得抄出的钱财有点少,“主拷官”刑部侍郎丘橓要求张家招出他们藏在别人家的二百万两白银来。招不出来,就拷打。结果,张居正儿子敬修与懋修都自绝于人民,敬修成功了,奈何懋修投井不死,绝食又没死,居然活了下来。敬修临死前,写下血书一份,天道无知,人心难测的呜呼半天,看了令人泪下。泪眼朦胧中,也有点愤:为什么,时至今日还埋怨天道与人心?大英帝国那旮旯,也有官员在侍候着他们的君主,但是他们先弄了个财产私有,后弄了个言者无罪,人道做到,安全就够,管他什么鸟天道与鸟人心。
  当然,天道与人心是我们最后的安慰。窦娥临死前,恨天道恨人心,所以骂那天地都瞎了眼,骂完人家,最后还不忘要求:给我大旱三年。大旱三年是什么意思?赤地千里,饥尸万具啊,你看这小丫头狠的。
  张居正的同事们也够狠,御史丁此吕检举万历七年高考时的作文题目是“舜亦以命禹”,他解释说:出题的人是劝张居正当主席。因为舜是主席,禹是居正,这不就是劝请吗?懋修在被拷打的时候,甚至有堂官问他:你爹与戚继光元帅关系不正常,据说半夜了都,你家还开门接他的书信,都等不到早上,意欲何为?莫非反状乎?
  看到这里,令人哭笑不得,因为这一切,并非历史。新中国诞生后,这一切,又重新演过一遍。
  历史也给我们安慰,敬修自杀成功,某些有良知的官员耸动不已,内阁首辅申时行与刑部尚书潘季驯请求皇上特赦张居正那八十岁的老娘,老太太得以留空宅一所,田十顷。也够人道了,文革时也有好多革命干部的儿子上吊或跳楼来着,而且也有成功的不成功的,但是没有听说谁的儿子自杀成功,政府就对其家属手下留情的。但是明朝官员所谓的良知,也就止于此了,居正的娘不会饿死,居正家的儿子,除了自杀的,其他都下放劳改了。万历一朝,再没人敢替张居正说个公道话,直到万历升天,熹宗继位,居正的平反诏雪工作才开始启动,这个工作一直继续到崇祯时代。崇祯时,敬修的孙子,也就是居正的重孙-同敞做到了中书舍人。
  但是,历史已不愿再给明朝更多的时间了。因为时间到了。张居正的子孙后代,也要了结了:崇祯八年,张献忠部下要居正的儿子允修出来做官,允修当然不干,自焚而死。至于同敞,誓不降清,清廷后来退一步,不要他投降,只要求他削发为僧,同敞拒绝。最后走向了刑场。烈士有反映他心曲的遗诗两首:

  自诀诗:
  弥月悲空待此时,成仁取义有天知。衣冠不改生前姓,姓字空留死后思。破碎山河休葬骨,颠连君父未舒眉。魂兮莫指归乡路,直往诸陵拜旧碑。

  自誓诗:
  翰林骨莫葬青山,见有沙场咫间。老大徒伤千里骥,艰难胜度万重关。朝朝良史思三杰,夜夜悲歌困八蛮。久已无家家即在,丈夫原不望生还。
  同敞对大明的无限热爱与忠诚,尽在其中矣。

  最后说明:要居正的命的,是他十年的痔疮。从隆庆六年到万历十年,他当了十年的总理(内阁首辅可算是总理吧)。十年的兢兢业业,十年的痔疮,换来一个如此身后。大家都知道万历在居正身前与他说过的交心话:先生功大,朕无可为酬,只是看顾先生的子孙便了!
  金口玉言,君主无戏言,原来所谓的看顾子孙就是这个样子的!


 28.蔡文姬之怨
  近日看蔡琰的《悲愤诗》二首及她的《胡茄十八拍》,引得我这个终日乐开怀的没心没肺的小女人也跟着悲悲戚戚:天下第一怨女,蔡文姬也!
    
  蔡琰,字文姬,河南陈留人,跟忧天的杞人是老乡。蔡文姬本是名家贵女,其父蔡邕才学一流:既是大文学家,又是大书法家,精天文数理,妙解音律,名声显赫,家中常是高朋满座,连曹操都是蔡邕家中常客!
  蔡文姬作为蔡邕唯一的女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想不成才都难,没办法,小小年纪便博学能文,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只可惜,天命不待,先嫁卫仲道,夫早死,无子女,遭卫家嫌弃,心高气傲的蔡文姬哪里能受得了这种鸟气,遂愤而回家。
  对于一般女人来讲,这就够怨的了。比如咱的贫下中农代表孟姜女,没了丈夫,怨气能把长城干翻!但是蔡文姬连安静的小寡妇都当不成,更无缘学习老前辈卓文君,上演一出才子才女私奔的好戏来。正如文姬在十八拍中所言: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国乱之中,父被杀;国难当头,自己被匈奴掳走,最后成为匈奴左贤王一妾,还给人家生了两个胡儿。
  嫁胡夫,又是一怨。但这怨气,比细君、解忧公主嫁乌孙国王、昭君 姑娘嫁呼韩邪单于要大多了。人家好歹都是以和平使者、爱国女士的身份,风风光光的嫁过去的,而文姬却是被胡人抢去的。虽得左贤王宠爱,却无非一妾罢了。所以,文姬在自己的十八拍里强烈地有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当然,也有民族气节与伦理的自责,按文姬的解释,她之所以没有自杀殉国殉节,乃在于自己希望生回故园,死埋家乡。
  十二年之后,文姬终于如愿。携天子以令诸候的曹操,在初掌政权以后,终于有闲心来善挚友蔡邕之后了,他派使者携黄金千两,白壁一双,把文姬赎了回来。这一点,文姬比细君公主稍强一些,因为细君先嫁老乌孙王,后嫁老乌孙王之孙,嫁孙子之前,细君给大汉天子写信,请归,可是大汉娘家却不愿意干涉外国内政,只教导她要入乡随俗,以大局为重。问题是文姬归家,却又多了另一桩心痛:回归故国,就得舍弃自己的两个亲生胡儿!
  作为一个女性,一个母亲,从此再见不得自己的孩子,又多一重怨气。正如文姬在十八拍中所言: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读到这里,不由得替文姬怨那曹操,胡俗里,老婆孩子都是财产,你就不能多带两个钱,连她两个孩子也赎了来?可是回头想想,又怨不得,真把那两个孩子带了来,在重义气节气的大汉,叫文姬如何抬头?那情形,约相当于现今的女人公然带了自己与强奸犯的儿子生活,还有,大汉视周边民族如禽兽,文姬那两个胡儿再长得有点胡气,回来也会被人视作异类的,说不定一出门就遭愤青或者红卫兵们一顿打呢。总之,想来想去,也给文姬想不出一个两全的办法。
  曹操还算够哥们儿,又给文姬指定一夫-屯田校尉董祀。电视剧《曹操与祭文姬》里却搞得花,把文姬打扮成曹操心目中最爱的女神,而且曹操一直不称帝,也是在等待文姬答应做他的皇后,他希望称帝时自己身边能拥有世上最高贵的皇后!这当然是瞎编了,哄我们高兴的。若曹操真能把先做小寡妇,后做匈奴小妾的文姬视作天下最高贵的女人,那曹操真是咱中华第一男子汉了!
  文姬嫁董祀,仍有小怨。据说那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自视甚高,迫于丞相授意,接纳文姬为妻,内心里对文姬还是有些不足之感的,所以他们婚后初期的生活并不和谐。甚至有人怀疑,董祀在婚后第二年即犯死罪,也是对曹操授婚变想不满的一种表示。当然,也有可能是曹操故意给文姬的一个机会,反正文姬为了救夫,蓬首徒行,找到了曹操,一翻哀酸,感动曹操,最后免董祀一死。据说从此后,夫妻两人感情好多了。但是文姬的五言悲愤诗里“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厉,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弃”等句,又分明透露了一个小女人唯恐丈夫嫌弃自己过去的惊恐与哀怨。
  当然,文姬也有活下去的支撑,这支撑便是给亡父续写汉史。中国历史上,这种支撑多了,带头的是司马迁,与文姬相似的是清初学者张岱,作为明朝遗老,他也要给自己找一个在异族统治下活下去的理由-为故国修史!用他自己的话来讲:若吾大史者,岂可以一死卸其责哉?
  张岱撑下来了,文姬也撑下来了,并且还与董祀生了一儿一女,女儿后来还嫁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如果那女儿是她与左贤王的女儿,估计这婚事不会成。
  当初文姬之父蔡邕临死前,也希望免死,只黥首刖足,以完成《汉史》。奈何未允。如果真的允了,蔡邕自己完成了汉史。曹操赎文姬还有什么理由?而文姬继续活下去,还有什么支撑?
  最后,令我纳闷的是,文姬在自己所剩不多的诗里,多用笔触描写自己的思儿之痛,但我找来找去,却没有找到一处涉及与她共枕十二年,对她怜爱有加的胡儿之爹-匈奴左贤王。不由得想入非非:文姬到底想不想他?不想,于情不符,古人的《文姬归汉图》画的也是文姬与左贤王相拥而泣,两个小儿竞相拉阿妈衣角的;想他,碍于节气与民族大义,又如何说得出口?
  悲夫,一代才女蔡文姬,一生苦衷有谁知!


29、打嘴
  看《窦娥冤》,感觉很有意思,因为我从里面找不出一个好人来。
  首先是窦娥她婆婆,按照咱革命理论分析,她简直就是个女黄世仁。人家窦天章为了大元帝国之崛起而读书,她居然放高利贷给人家:窦天章借她二十两银子,一年后居然连本带利要还她四十两!利息太高了!
  
  第二是神医赛卢医,自言“行医有斟酌,下药依本草;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你看,医疗事故太多吧?估计是把老婆孩子都赔给人家了,还不行,才借了窦娥她婆婆十两银子的。这还不算,蔡婆婆登门要帐,他居然拿出绳子,要勒死债主!
  第三是张驴儿父子。赛卢医勒蔡婆的当口,两位英雄从天而降,学雷锋做好事,把那蔡婆救了。如果事情按咱们新中国的逻辑发展,当时蔡氏婆女敲锣打鼓的给老雷锋小雷锋送锦旗与表扬信才对。谁知父子两个没看过雷锋日记,更没接受过领袖的教导: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两位英雄在救人的过程中,驴性发作,小驴子当场就说与老驴:爹,你听的他说么?他家还有个媳妇哩。救了他性命,他少不得要谢我,不若你要这婆子,我要他媳妇儿,何等两便?敢情他们两个把娶寡妇回家也当作雷锋精神了!而蔡氏婆媳,好象“文学水平”不高,不知道中国文坛从古至今流行英雄救美人,美人以身相许的经典版本,如果她们主动些,也不至于让张驴儿父子这么一对活雷锋先是沦为不招人待见的上门女婿,后是沦为冤死鬼和杀人凶手,总之,当坏蛋遇上坏蛋,一切全完蛋!
  第四:楚州太守桃杌。这家伙深刻领会了三个代表的精髓,所以一出场就唱“我做官人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奈何为富不仁的老富婆与小富婆的蔡氏婆媳根本没有领会领导的精神,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太守也不含糊,奉行的是中国自古以来警察公安那一套:人是贱虫,不打不招!虽然那时的法院并不是执行军队干部优先转入的政策,但是他们的法盲水平是一致的。连窦娥都知道问一声“则我这小妇人毒药来从何处也”,但是座中人谁能听懂小女人这法制建设的呼声?
  你会说,窦娥是好人吧?唔,别急着下判断,看小女人临死前的三大诅咒:一咒血溅白练;二咒六月飞雪;三咒楚州大旱三年。第一咒是玩魔术,叫观刑者高兴的,第二咒是叫大家凉快的,那时候又没有空调,所以还算不错,第三咒,你说百姓惹你了招你了,你让他们大旱三年,这心也够狠的。我查了查窦娥的个人资料:第一,出身乃知识分子之家,先天不同情农民大众,比较符合知识越多越反动的革命逻辑;第二,后天嫁与富贵人家,不了解“农业真危险、农民真苦、农民真穷”的客观现实。第三,她是城镇户口,有严重的小市民特色:瞧不起农民!
  你会说,窦天章是个好人嘛,清官!啧啧,谁告诉你清官是好人来着?清官与贪官是封建体制下的一对双胞胎,有清官,就说明这社会不正常,中国老史学家李新说得好:清官乃不祥之物!所以大家就不要叫唤了,实在想叫唤,也小声点,别让人听见,没的恶心!
  至于作者关汉卿,站在知识分子的角度要求他,也不是好人。一则窦娥冤,不就是中国法治问题么?非得归结到天道方面,让窦娥感天动地,让百姓跟着看天看地,就是想不到人事与体制问题。其直接后果是,千年之后,解放区的人民也还在看天看地,举个例子:1941年盛夏,一个雨天的下午,边区政府小礼堂正召开县长会议,突然小礼堂一根柱子被雷击断,一位县长触电殒命,雷还劈死某农妇拴在礼堂边的一头驴。这农妇逢人便骂骂咧咧:“老天爷不睁眼,咋不劈死毛泽 东?!”这农妇,就是典型的窦娥作风,什么时代了,还叫老天爷睁眼!现代中国,关汉卿的传人也不少,比如写清官戏的张平。在他们笔下,清官是天理在人间的执行者。所以小民百姓盼天理盼清官的毛病,都是关汉卿这种低劣的知识分子误导的。
  
  你说《窦娥冤》里就没一个好人?别失望,有一个,喏,就是那个行刑的刽子手,很有些人道主义色彩。行刑时,他先是问窦娥还有什么话说,接着问她还有什么亲属,过来见一面也好;再后是窦娥要一领净席,丈二白练什么的,还要求人家给挂起来,总之,够折腾人家了,放到现在,没有千二八百的,这事怕办不下来!据说谭嗣同上刑场时,其家人就贿赂刽子手500两白银呢。
  窦娥临终前还跟刽子手强调一句:大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刽子手云:打嘴!那有这等说话!听,这话就跟父母训孩子似的,透着慈爱!

 30、老蒋另一面
  在俺所接受的教育中,老蒋根本就是个坏蛋。别的不说,单说他那个明晃晃的光头,就是以咱大陆监狱里的犯人脑袋作模型的。至于大陆电影电视中出现的老蒋,无非是一副刚打过败仗的怒气冲冲的模样,台词只有两句:格杀勿论!间或夹一声娘希屁!
  后来看到大导演谢飞的两个故事,发现他居然跟俺一个水平,甚至比俺还差。第一个故事:20世纪80年代,谢飞在福建用望远镜望对面岛上的国民党,突然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就问了:台湾那边怎么插着我们的红旗?身旁的大陆战士回答说:国民党的旗以红色为主,仅在旗子左上角有青天白日的图案。谢飞后来说:当时我就觉得只有共chan党领导下的中国是用红旗,全国一片红,而国民党反动派用的是蓝旗或黑旗。看到这个故事,我乐翻了。心想:幸亏谢大导演没拍过国民党的戏,否则电影里他老先生会让人家国民党打着黑旗出来作战呢!谢大导演的第二个故事,是他在美国做访问学者,与一位台湾人共住,谢说:虽然没见过蒋,但印象中他尖嘴猴腮,一肚子坏水!那位台湾人则说蒋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人,反倒说一看毛泽 东就觉得恐怖!
  看到这里,我心生疑惑:老蒋到底慈祥不?这与我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这可能是个政治立场问题!如果我要说老蒋慈祥,那我会不会变成一个政治犯?其次,它可能是个道德品质问题!如果我说老蒋慈祥,同志们会不会怀疑俺道德品质上有污点?再次它可能是个心理素质问题,如果我说老蒋慈祥,同志们会不会怀疑俺刚受过刺激?比如奖金被单位扣下,买菜丢了五块钱什么的?
  直到我看到了老蒋的家书。
  首先是他写给经儿的,大致内容如下:好好读书,好好练字,好好学英语,否则将来象个哑子,寄来的奖状看了,又给你寄回了,做人要稳重不要轻浮,要遵守规则,要道德高尚,看见别人的孩子放风筝了,你在家做风筝了没有,去放了没有。流鼻血的毛病好了没,我喜欢骑马,将来回家,必定给你买个小马,教你骑,咱俩一块儿骑云云。看到这里,竟然发现自己跟老蒋有了共同语言,比如我也一直梦想给儿子买个小马,可惜俺住家属楼,没有农场!待经儿略大,他还写信让经儿研究农村利弊,如有余时,或可从易处略加改正,造福乡人。但不可开始时即用强勉方式,只可劝导之,使渐能改良,使之信仰,则以后当易为力也。你身体不甚健康,应于暑期多注重体育运动云云。总之,那罗嗦劲儿,据我看来,跟天下的爹没什么区别!照此论,老蒋应该也算个慈父吧?因为我一直以为,他给儿子写信应该是这样的:儿子啊,注意啊,看看身边有没有坏人啊,宁让咱负天下人,休让天下人负咱啊,要是有人欺负咱,你就跟爹说一声啊,爹给你摆平啊。
  其次是他写给爱妻的。没有美龄之前,他最爱的是洁如,写信如下:我最亲爱的妻…我必需说我十分想念你,…我一天从早至午至夜,都在想念你。附上两张快照,请注意,我身上穿的是你给我的那件披风,那就是说,我在想念你!我正在算日子,期待与你重聚。当然老蒋在自己的家书里谈得更多的是国事,这些情话都是夹在国事中间的花边柳絮。不过,正是这些花边柳絮,让人发现了一介赳赳武夫的另一面。还有,其中一则国事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老蒋原话如下:托洛茨基在俄国是一位重要人物。我向他提到将外蒙归还中国的重要性,但他对此不予置评。这是一个执行“攘外必安内”方针的政治家的另一面吧?
   至于美龄为什么喜欢老蒋,她在给外国友人信中有所透露,她认为蒋“具有军人的胆略,又有词客的温柔!”蒋五年的求婚史,也算是一场爱情马拉松了,如果没有一定的定力和杀伤力,蒋早就中途退场以失败而告终的。
  我们的教科书习惯把蒋宋联姻看作是一场政治婚姻,但我认为,更多的应该是美人爱英雄吧。西楚霸王都有个虞姬呢,何况英俊风流的蒋中正先生呢?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晚年的老蒋与美龄,感情到了最佳处。我看过一张照片,白胡子的老蒋腰里围个白围巾,正在户外亲自给美龄做饭,做的什么饭,我看不出来,但是正面的老年美龄,却有着比年轻时更迷人的雅致与从容,笑吟吟的看着她的“达令”在做厨师。在他们家的花园里,人们更是经常看见老蒋和他的“达令”挽着手,并肩漫步,低声絮语!曾经的“领袖”能有这样的晚境,也应该是人间一大幸事了吧?
致亲爱的烟灰缸:您点了两道小菜:一道是居正十年首辅事迹及其私人生活;一道是明朝皇帝们的心理变态问题。
  本来写了居正身后,就觉得可以越过这个历史人物继续前进了,可你点了,只好埋头再写个居正身前。身后简单身后复杂啊,所以写得又臭又长,恭请笑纳。另,第二道小菜,我看能不能拿下,因为依我看,不只是明朝的皇帝们心里变态,我简直认为,所有的皇上都变态。只不过我们习惯了,拿变态当常态,拿分裂当个性。皇上本不是人做的,其码是衰人做的,所以,要评价他们,有点不知从何开口。
  最后,祝圣诞快乐!

  31、居正身前
  嘉靖四年五月初三,居正出生。居正的爹张文明,是年22 岁,居正的娘赵氏,是年20岁。
  据说,居正娘怀孕那天很邪门:半夜看到房里发亮,跟起火似的,一直烧到天上,然后一个青衣童子,从天上下来,在房里绕着他妈的床转,于是他妈就怀孕了。
  这种见鬼的故事我们历史里见多了,比如刘邦的娘,朱重八的娘,再往前,伏義、神农、黄帝、尧、舜、禹、契等诸人的娘,都遭遇过这种鬼怪,总之,这些娘们都很牛的。我高中时代很关注自己的出生,几次问娘:我出生时有没有祥云绕梁或者火光连天什么的?老人家头摇得拔浪鼓似的:没有,什么也没有,只记得天快黑了。天快黑了,这对我打击特别沉重,从此沉醉于老庄思想,经贸部部长国务院总理(副的也行啊)之类的事儿,我就不再想了。
  居正两岁的时候,堂叔教他两字:王曰。过了几天,居正居然没忘,把这两字又认出来了,由此,落个神童称号。我们教育孩子,比如我,首先教孩子认识“人”字,大错特错矣,认字先认“王”,其他娘一定要注意了。
  罗森塔尔效应怎么说?你把他看作神童,他就是神童,你把他看作笨蛋,他就是笨蛋。周泓的《赏识教育》讲的也是这么个道理。后来周先生都有些恍惚了,甚至他的女儿周婷婷也跟着恍惚:怀疑自己真的是神童!可用各种办法反复测量智商,得到的结果则是:一切正常,没有任何邪门的地方!父女俩个这才服了劲儿。
  神童居正,五岁进私塾,十岁时就小有名气了。十三岁参加乡试,本来稳拿举人了,但是当时的湖广巡抚顾璘不赞称少年大学生,认为不利于孩子将来的发展,故意没录他。顾巡抚作得对,考大学,年纪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了,容易得憶怔病,比如范进那哥们儿,得挨两耳刮子才能清醒过来;太小了,容易得自大病,至始至终清醒不过来。比如居正,直到死,他也没有完全了解他的学生-万历皇上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13岁时的居正,就作过这样的咏竹诗:凤毛丛劲节,只上尽头竿!我这人没有文化,但我猜,小小少年希望自己芝麻开花节节高,一下吱溜到竹竿子上。这种猴心理薛宝钗也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居正是在16岁中的举,算是吱溜到了竹竿上,当然还在下端。嘉靖二十六年,也就是居正23岁的时候,又吱溜上了一节,中了进士!
  按大明的规矩,中了进士,就可以吱溜到翰林院了,进到翰林院,就可以吱溜进内阁了,进了内阁,还可能吱溜到竹竿子尽头-做内阁首辅了。众所周知,内阁阁员们是皇帝秘书,内阁首辅是秘书处主任
  一句话,进了翰林,前面尚有恁多猴哥挡着呢。翰林院的同仁们,跟现在社科院的同仁们差不多,大都在忙着作汉赋唐诗,写些不疼不痒的文章呢。居正是个实干家,说:阅尽他宝,终非已分。所以,憋了两年后,25岁的居正给皇上上了个主贴-《论时正疏》,这贴子写得很象现在流行的时评,皇上看了不急,内阁看了不恼,点击量不高,回复聊聊。居正只好再次恢复潜水状态。
  潜水多了,也得偶而出水透口气,27岁时,权相严嵩家出现三瑞:瑞竹、瑞芝、瑞莲。居正又来一主贴,贴到严嵩那张核桃皮脸上,内云:扶植原因造化功,爱护似有神明持。君不见,秋风江畔众芳萎,惟有此种方葳蕤!
  我要是严嵩,肯定打居正屁屁,因为这砖拍得,第一,好象影射严大师本人似的,当时严大师一手遮天,嘉靖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隆庆皇上穆宗,三年没有领到国库的福利-常例供给,没有办法,派人送严嵩儿子世蕃千两白银。第二,“唯有此种,唯有此种”,“种”绝对是骂人,因为咱们当时称日本人为倭奴、倭种。所以这个“唯有此种”似应改为“唯有此物”(注:人物的“物”而不是动物的“物”)。一句话,严嵩没我聪明,否则老小子早反拍过去了!居正的行为,让我想到了庄子的不愿作官。以庄子的智商,肯定能做个大官,但是做官越大,付出的尊严越大,既使贵为宰相,也仍需拍马屁,比如居正做了首辅后,狠狠的拍过万历两个娘-穆宗皇后与皇贵妃,前者是正宗皇太后,后者是现任皇上的亲娘,两个娘关系又好,谁也马乎不得,居正献两个吉祥物-白莲、白燕,还附了两首诗,名曰《白燕颂》、《白莲颂》,拍得两个娘们儿心里甜蜜蜜的,神宗为此还下过谕,称“白燕、莲花俱进献圣母,甚是喜悦”。居正这马屁行为在当时就招人耻笑了,后来居正的门生刘台在弹劾居正的折子里,还拿这马屁说事儿,说居正为“为固宠记,则献白莲、白燕…传笑四方矣”。总之,在那样的体制环境里,不拍马屁不行,否则皇上不待见,同事也踩你;可是马屁拍得好,也不行,因为你拍得皇上舒坦了,你的同事就不舒坦了。皇上不能明目张胆的偏爱一臣,正如男人不能大张旗鼓的偏爱一妾一样,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庄子有过人的智慧,所以拒绝出仕,李白出了仕,却又拒绝拍马屁:安能催眉折腰拍马屁,使我始终闻臭气?陶渊明被熏得晕头转向,就罢仕归隐了:东墙采菊,南山拾豆,小儿卧着嗑瓜子,老子站着抽旱烟,仙气!
  居正没有得道,所以浑身上下只冒人气。又是两年过后,29岁的居正憋出一首怨诗来:西北有织妇,容华艳朝光,朝织锦乡缎,暮成龙凤章。投杼忽长吁,惄焉中自伤。绵绵忆远道,悠悠恨河梁,远道不可见,泪下何浪浪……安得随长风,翩翩来君傍,愿将云锦丝,为君补花裳。
  花木兰也憋出过一首诗,叽叽复叽叽,木兰当户织。但是两个人境界不一样,木兰想的是小家,心疼的是老父幼弟,居正想的是大家,想给皇上的花衣服打补丁。奈何皇帝发现不了居正这巧妇,居正咋也吱溜不到皇上面前,三十岁的时候,居正烦了。
  居正烦,谁不烦啊?嘉靖做皇上做到33岁,就开始不上朝了,35岁起,就连宫内也不去了,主要业务就是在西苑万寿宫和那些道士们搞有关长生不老的科学研究!嘉靖这种热爱科学的精神,后来被海瑞那个二杆子兜头拍了一砖!但是居正没有此等二杆子作风,遂罢了 网,回家休假了。居正私乎没什么私生活,不象后来的阁老高拱那样,动不动从阁庐里溜家去-找老婆,做那五伦里的一伦工作-五十岁的高拱在执行孟副书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讲话精神方面,可谓不遗余力。所幸居正前后两位妻子都深刻领会了孟副书记的讲话精神,光儿子,就给居正生下六个。居正似乎也不怎么热爱女人,因为后来他的政敌弹劾他时,一律没说居正同志有什么作风问题。连作风都没问题,在家闲呆着有何兴头?三年之后,居正又想回北京上班了。三年的时间,快把壮士憋坏了,有诗句为证:
  《独漉篇》里有:国士死让,饭漂思韩,欲报君恩,岂恤人言!
  《割股行》里有:割股割股,儿行何急!捐躯代亲尚可为,一寸之肤安足惜?…我愿移此心,事君如事亲,临危忧困不爱死,忠孝万古多芳声!
  移孝尽忠,不恤板砖,这才是居正的心声!
  天助人也,居正在嘉靖三十六年出山,嘉靖四十一年,严嵩就倒了。严嵩倒了,还轮不上居正,居正38岁,离做婆婆还远呢,这时他只是国子监司业,高拱是国子监祭酒,也就是说,高拱是国立大学的一把手-校长,居正是二把手-副校长。居正知道,做官要慢慢来,心急做不得大首辅。嘉靖四十三年,居正40岁,做了裕王府讲官。所谓的裕王就是嘉靖之后的隆庆皇上穆宗,万历皇上他爹。嘉靖四十五年,长年埋头搞长生不老之科研的嘉靖得道升天了,是年60岁,在明朝皇帝堆里,科研成果算是优良吧。他之后,裕王继位,水涨船高,学生做了皇上,最得意的是老师。穆宗隆庆元年,居正入阁,是年居正43岁。男人四十一枝花,居正要绽放了。内阁里的阁老们,大都是居正的前辈和老师,他只能算作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朝气,一出手,居正又贴出一个主贴-《陈六事疏》,贴中就六件大事与皇上商榷:第一是省议论。众所周知,大明时代,很有点资产阶级自由化作风,言官们,包括内阁们,天天跟婆娘似的逗嘴,居正恨不得封上他们的嘴,空谈误国啊。所以居正希望皇上乾纲独断,也就是独裁吧。第二核名实。居正知道中国政治的特点就是名实不符,比如那些官员们,这个是典型,那个是模范啦,大都是宣传部门吹的,所以,居正希望皇上大刹这种形式主义歪风,具体办法就是考成:凡京官及外官,三、六年考满,须明白开具“称职”、“平常”、“不称职”等。这个办法我们现在还用,而且不只是当官的用,老师也用。而且不是三六九年,而是每年一考,也分三等:优秀、及格、不及格。我们老师如果连续两年(要不就是三年?)优秀,好象还能长一级工资(12元?),我没有优秀过,没查收过这笔奖金,所以数字记不得,有情可原!第三是饬武备。居正重视国防事业,因为南有倭种上岸,北有鞑靼下扰,弄个大明雄风,好歹唬他们一下,同时唬得大明百姓一愣一愣的,一石双鸟,妙极,所以尽管有人反对,隆庆三年,大明还是来了一场盛大的阅兵大典。那时候没有汽车和大坦克,但是也够酷,所以,万历九年,也就是居正临死的前一年,他又帮皇上弄了回阅兵大典。第四是振纪纲,也就是打击官僚主义作风的意思。第五是固邦本,就是减轻农民负担,政府不要铺张浪费,官员要四菜一汤等。第六是重诏令,意思是叫大家重视红头文件,不要把红头文件当作空头文件。


 问题是居正这些建议也大都停在了空谈之上,因为嘉靖那个老倔种留给儿子的遗产就是:皇上不上朝,内阁自纷争。柏杨写酱缸里的蛆时,估计受了明史的刺激,否则不会写得那么活灵活现。总之,居正在隆庆手下,也没有什么作为,唯一可称道的是:隆庆五年会试,居正做主考官,收获了诸多门生。其中有几个,后来都成长为弹劾居正的板砖能手,比如刘台,弹劾老师时还说出了一句千古名言-吾爱老师,但吾更爱皇君。原话是这样的:臣受居正恩亦厚矣,而今敢讼言攻之者,君臣谊重,则私恩有不得而顾也。
  时间终于给居正机会了:隆庆六年,穆宗死,接任的是他九岁的儿子万历神宗。居正既是万历的老师,又是内阁首辅。于是,他撸开袖子干了,这一干就是十年,这十年,简单说吧,内忧外患,上至对付鞑靼、处理河患、疏通漕运、改革赋税,中至考成官员、整顿驿站、 打击学术腐败、树立清官榜样,下至万历皇上的课程表、识字课本、婚期、出疹及疹后戒房事诸事,居正都给解决并考虑了。隆庆六年到万历十年,乃是大明晚期最稳定富裕清明的十年,居正作为内阁首辅,功劳当然大大的。
  居正爱政治,并因此而远离女人,所以居正几乎没什么私生活。但是居正贪污不贪污呢?这疑问甚至可以转移到到林则徐、关天培、邓廷桢等光辉人物身上。关、邓两人在麦天枢笔下,很不干净;林则徐在吴思笔下,也不能叫干净。居正在朱东润先生笔下,更是有点月朦胧鸟朦胧了:“明朝的政治,充满无数腐化的因素。现代认为不应存在的事实,在当时只是一种习惯。最痛苦的是在未经指谪的时候,尽管认为习惯,但是一经指谪以后,立刻又成为贪污。因此,从事政治生活的人物,随时随地,都受着物质的诱惑,也就随时随地,会蒙到仇敌的指摘。”
  朱先生这段话,可真是说到古今贪官的心坎里去了。说明白一些:贪污是习惯,反贪就只能沦为政治斗争的手段。居正对付弹劾他的刘台,用的就是这一招:刘台弹劾居正,在万历四年,当时皇上要打刘台屁屁,居正拦住了,可是万历八年,居正阵营这边有人弹劾刘台贪污,刘台立即就被流放了。居正报仇,四年不晚。但是居正身后,也被人弹劾贪污。居正就是河中之人,又哪能不湿脚呢?当然居正也数次拒贿,比如有些傻里傻气的小县令前来,居正对他们很不客气。居正奉行的是能拿即拿,不能拿即拒。但是管不住家属、子女和身边的秘书们。现代的官员都管不住,何况那时的官员?单说居正他爹张文明,居正就管不住。帝国那时的特点是以德治国,德大厦之下第一根小棍棍就是以孝事亲,爹私下里接点脑白金和黄白金,哪个不孝子敢说个不字?居正的爹死了,居正要丁忧守制,可小万历坚决不准,好多官员看不惯,冒着被皇上打屁屁的危险,纷纷上书弹劾居正,那底气,有一半就是以孝事亲那根小棍儿撑的。人家居正早在《割股行》里以诗明志了:要把孝心换忠心,他们假装看不见,因为底气里的另一半,就是他们自己的私心了:推翻一个是一个!有人拿徐庶做例,说人家徐庶一听母亲殁了,就不给刘备干了,说自己“方寸已乱”,并由此诘问:居正独非人子而方寸不乱耶?
  这话问得够奇怪的,好象方寸不乱的症状应由他们首肯才行的。居正若是知道李敖那厮是如何在父亲的丧礼上闹腾的,肯定羡慕极了。要不就往前推,居正时代的言官们,似乎不知道什么是魏晋风度。而居正,也只好在这唾沫星里挣扎了。当然居正不怕,他初任首辅时就在给友人的信中阐明了自己忍辱负重的风度:愿以其身为蓐荐,使人寝处其上,溲溺之,垢秽之,吾无间焉。…有欲割取吾耳鼻,我亦欢喜施与,况诋毁而已乎?整个大明王朝是我最不喜欢的一个朝代,我最喜欢大宋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就不同情居正了。做官做到这个份儿上了,虽不能说是为人民服务,但是也不能仅仅用官謎两字就可概括的。给他一个中性的评价,应该是追求“三立”之一-立功吧?用现代术语来讲,叫实现自我价值吧。但我看不惯那些言官们,即使居正在亲丧之时方寸不乱(只能是假设,因为言官们搞的是诛心)了,那顶多也就是个不孝了,可他们在同道亲丧之时乘机捣乱,怎么着也是不仁不义。勾践给父亲做丧事时,吴国 乘机打人家去了,据说孙武就是看不惯吴国这种不仁不义的行为才归隐而去让吴子胥再也找不着他的。更可气的是,这种诛心还算客气的,更有甚者,象邹元标那家伙,就是直接骂人了。居正在自己的主贴里对皇上说过“受非常之恩者,宜有非常之报”,表达的是爱国忠君之情,邹元标就扯着这句话做起了文章:今有人于此,亲生而不顾,亲死而不奔,犹自号于世曰“我非常人也”,世不以为丧心,则以为禽彘,可谓之“非常人”哉?这个邹元标,就是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里重点提到的那个-万历皇上认为他并非忠臣,而是出于自私自利,即所谓的“讪君卖直”。我说过了,万历很聪明的,他看穿了不少东西。邹小子其实是嫌居正恋位,但是明代官员就有公仆意识了,批评人家恋位,占不了上风头的,所以小子只好拿道德说事,骂居正猪狗不如!这是中国两个悠久的传统:用道德批评代替学术批评;用骂人代替论战!
  黄仁宇先生评价海瑞:个人道德之长,难挽组织与技术之短。此话正确,但是黄先生评价居正,则可能溢美了:张居正的不在人间,使我们这个庞大的帝国失去重心步伐不稳,最终失足而坠入深渊!我个人认为应当这样评价:个人能力之长,难挽大明体制之短!居正这西北织妇,纵然手再巧,心再细,用的“云锦丝”再精再美,可是朱家那件“花衣裳”从朱重八开始,已穿了二百多年了,窟窿太多,又如何补得?居正十年首辅,十年的痔疮,最后痔疮割了,居正也元气大伤,并因此而最终送了命。大明那体制,又何尝不是一老痔呢?


32、郑和下西洋六百年祭
  也许在中西交往史上实在没有什么可称道的,也许是鸦片战争中英国海军的威力刺激了我们的神经,总之,我们的历史教材过分夸大了1405年开始的一场荣耀,这使每一个炎黄子孙,在提起1405这一年时,都不自觉得心生自豪,因为在这一年,中国的海军(叫公费观光团是不是更合适?)在一位小太监的带领下开始纵横整个东南洋,这个太监叫郑和。老实讲,本来这种自豪感就因为语焉不详的教材及有关历史记载的模糊而大打折扣,并且让人心生诸多疑惑,时至今日,2005年又值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我发现,这种自豪感又有演变为亢奋的嫌疑了,证据之一:已经有人提出了“郑和精神”这样一个新概念, 并赋予这一精神“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为国献身、热爱和平、睦邻友好、热爱祖国、维护主权”等诸多内容,郑和精神这么丰富,我怕把全国人民吓傻!至于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干涉别国内政,废立锡兰王国国王,把老国王阿烈苦奈尔逮到北京,让他住大明的监狱,同时给锡兰另立新君的事儿,大家就保持沉默了。这事儿若绕不开,就说那国王是个暴君,我们是什么权大于什么权,解放锡兰人民来着…证据之二:光郑和精神还不算,有人又弄出一个“叫板哥伦布-郑和发现新大陆”来-英国海军退役潜艇军官、航海史学家孟席斯历时14年,走访了120多个国家、900多个档案馆、图书馆之后,提出惊人理论:郑和船队早在哥伦布之前72年就航行到美洲;早在 达·伽马之前77年就绕过好望角;早在麦哲伦之前一个世纪就完成了环球航行;早在库克之前350年就到达澳洲。据说孟席斯的新理论震惊了世界!据我看,世界没有震惊,倒是我们中国人再次受到惊吓,我专业学历史的,学教材的过程就是受惊吓的过程,时至今日,早就不怕一切惊吓了。奈何有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人,已被吓得有些恍惚了-长安大学档案室主任赵秉中教授说:“这一发现是中国民族的骄傲,我们历年来的中学课本和档案资料上都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看来这一历史要重写,我们应当理直气壮地说出来,不能让别人将我们祖先的伟大功绩磨灭,还历史一个正确的说法。”
  赵教授吓得有些恍惚的证据,就是他把美国佬的“郑和到过美洲”改作“郑和发现美洲了”。“到过”和“发现” ,在文化史上,那可不是一个概念啊!玄奘同志还到印度做过访问学者呢,而葡萄牙人,16世纪末才到达印度的,那么咱们再来个唐僧精神和唐僧发现?站在文化史的角度,即使郑和踏上了新大陆,那也不能叫发现,叫梦游还差不多。为什么?因为整个中国到清朝时都愣不信地球是个球,愣把地球当张大烙饼,中国就在那烙饼的正中心。这种地理观能发现个球啊!至于我们自以为是世界文明中心的文化观,又导致我们从不发现别人,都是别人发现我们。也就是说,东方没有发现西方,而西方发现了东方!
  至于有关“埋没我们骄傲”的问题,我觉得还是挨打后的受虐心理的表征。单说美国吧,美国小学生的历史课本里,专门有一章有关新大陆之发现的,里面不担提到北欧人,还提到中国人,都有可能在哥伦布之前到过美洲。如果说真有埋没的话,那也是我们教材自己埋的,怨不得别人。但是我觉得,埋些也无妨,因为我们的中学课本里,到处是祖先阔多了之类的记载,我恐怕大家骄傲过头!大清就是个反面教材,大清帝国的国情教育就是搞得最好的,上至皇上,下至臣民,即使一字不识的文盲,面对外夷时,哪个不是骄傲得尾巴爬上了后脑勺?一旦哪个不肖子孙接触了夷国文明,即使只说人家楼高了路平了干净了,他在骄傲的国人心中,准是汉奸,中国两个特大汉奸,一是郭嵩涛,二是严复。启蒙学者不见容于当世,身后也凄凉,估计还是咱大中国爱国人士骄傲人士居多的缘故!
  我一哥们儿,研究郑和研究得相当深,但他说自己参加郑和研讨会说出自己的观点时,底下一片沉默。这种沉默我理解。袁伟时老先生身在中山大学任教,但是中山大学与孙中山的渊源,阻碍不了袁老的学术良知,他评孙中山,向来是“说真话,说自己的话”,但是这些话有人不待见。所以,沉默就算很不错的待遇了。
  我于郑和没什么研究,但是教着中国历史,躲不开这节内容,教材上的思维又让我产生诸多尴尬:

  (1) 郑和远航的时间问题
  郑和第一次远航,时间在1405 年,相形之下,西方人比咱差远了,至少比咱晚半个世纪: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好望角的探险,始于1487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发现印度的探险,始于1497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误把新大陆美洲当做印度,始于1492年,麦哲伦环球,1519年开始。看看这张时间表,由不得咱不自豪,看看,咱这边都歇菜了,不玩了,远洋航行的船在南方湿润的港湾里早都腐烂了,西方人才开始摸着石头过河!
  可以说,我们教材上最自豪的地方,就在这里:时间上比西方人早!但是它解释不了相关问题:早就值得骄傲吗?教材上的这种意识导向老是弄得我一愣一愣的,它让我以为,教材出版是由一群阿Q们泡制的,每个字缝里都透着祖先阔多了的世界之最。我不知道别人如何感觉,反正我不能读中国的历史教材,见一个世界之最我就羞愧一次。我倒情愿郑和下西洋比西方晚些,甚至根本没有,那样一来,我们面子上也好看些,碰上“为什么不是中国发现西方而是西方发现中国”之类的问题时,我们也就没有那么难堪了!要知道,古代的中国越发达,现代的国人越没脸面啊!摆家谱也可以,但是拜托,把发达背后的致命缺陷告诉孩子们,别最后来一个“外国侵略”就完事大结!这叫学历史吗?
  
  (2)郑和下西洋的规模问题。
  郑和船队第一次出洋,200艘大船,27000名壮士,简直是酷毙了!好象世界上从来没有这等庞大的恐龙队伍,即使发动战争,比如英国来中国发动那可恶的鸦片战争,人家仅来了40艘船,4000兵,拜托,来打人时,最好多来些人马,这样我们战败了,虽败犹荣。相形之下,美国独立战争时,就比我们待遇高多了,英国派兵25000。至于西方的探险,那就寒酸得不成体统了:迪亚士出动,堂堂的葡萄牙王室也就给他配备三只小破船;达伽马出动,三只破船变成了四只,水手160人; 哥伦布横渡大西洋,西班牙王室搞的赞助,西班牙王室与葡萄牙王室一样小气,三艘船,87人;西班牙出手比较阔绰的一次探险,当是麦哲伦环球了,五艘船,260人!当然了,等老麦回去(当然不是老麦本人,半路上他就因公殉职了)时,只剩下一只破船和18位气息尚存的人!
  西方的寒酸,衬托出了我们的风光!于是,时间早,我们骄傲;规模大,我们骄傲;次数多(七次),我们也 骄傲。可是没有人翻检一下,那骄傲的背后,藏着多少难堪:政府禁止民间百姓片帆寸板下海,自己却组织庞大的公费观光团到境外四处招摇,政府招摇七次,竟成后人骄傲的资本了,岂非咄咄怪事!因为按这种逻辑,我们还可以接着骄傲下去,比如据有关资料,我国历史上需要财政供养的人与普通百姓之比,两汉为1:945 ,唐朝为1:500 ,清朝康熙时期为1:91;新中国成立之初为1:600 人,1978 年约为1:50,而目前却是1:28。这样一来,我们完全可以说,还是新社会好啊,古代成百上千的破草帽,才能养活一个大檐帽,而我们现在,28个破草帽,就能把1个大檐帽养得胖墩墩的!秦皇汉武做不到的,我们做到了!

  (3)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问题
  找建文皇帝?不对,朱棣还没有蠢到这种地步:找人那有这样大张声势的?连公安都知道便衣嘛!
  做生意?不对,哥伦布出门就是为了黄金,而他们背后的支持者-皇家,俩只小眼也只瞪着黄金,这种小样儿,中国政府在国际外交舞台上从没出过。所以,咱们七次下洋,七次赔钱,直到赔不起了才歇的菜!
  探险?不对。郑和所经之地,所到之处,对中国来讲,并不是首次。在此之前的宋朝海上贸易的交通主线就是从中国到南海诸国再到阿拉伯和东北非洲等地。元朝时,走得更远,否则马可波罗也不会来中国旅游一圈的。总之,郑和所经之路是前人走过的路,他只是穿新鞋走老路、人多一些罢咧,所以,也不能叫探险!
  讲政治?唔,似乎有那么点意思!官方说法是这样的:惠此中国,以绥万方。翻译成普通话,大致如下:世界上每个角落,都与我们的和平有关。我们要让世界上的每个角落,都以我们的信仰与道德价值为标准,我们要用先进的汉族文化影响落后野蛮的夷狄文化,最后达到天下大同!这就导致中国的执政者一般具有胸怀全球的特质,这种特质是青蛙式的:上胸发达,嗓门发达,但是头脑不发达,视力也有点差!


  (4)郑和下西洋的结果
  之一:只许官家下海,不许百姓造船,导致政府海外贸易萎缩。宋元政府在海外贸易中享受着很大的经济利润。比如南宋,国家每年从海外贸易中所抽的税金就占全部商业税的五分之一。有人说,南宋战争及赔款不断,偏于江南一隅居然还能支撑一个半世纪之久,当有巨额贸易收入的一份功劳在内。到了元朝,海外贸易更是超过有宋一代,元朝的繁华,让马可波罗那厮口水流下三千尺,最终漂起一本名叫《马可波罗游记》的小书,逗引得凡是看过此书的西方人都开始流口水了。
  之二:如果说海外贸易之萎缩更多的是针对民间贸易的话,那么郑和式的朝贡贸易,也没有使明政府在经济上受惠。相反,它是完全的赔本买卖。事实上,中国的朝贡贸易本身就是赔本买卖。郑和这次与众不同的是,原先是蕞尔小邦上门来给咱进贡,现在是咱上门赐他们厚礼,对方所付出的代价跟上门来一样:叩头,接纳封敕。当然,蕞尔小邦的国王一高兴,想面谢圣恩,郑和干脆把他们接来,二次出洋时,再把他们送回。这样一来一往有接有送的,我们与南洋诸邦就很有些走亲戚的意思了。我们历史书上把这叫作友好。但是这种友好不能一直撑下去,内部有人批评了: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于是,这项费时28年的涉外形象工程终于在1433年,歇了!
  之三:也不能说郑和下西洋没一点好处,那样太对不起死去的烈士和花去的金银了。首先,皇家后花园多了各个蕞尔小邦进贡来的各种畜生及鸟类,当然还有奇花异石。其次,大明政府从上到下的政治虚荣心,一次一次的得到满足。试举例说明:1415年,麻林国献一只长颈鹿,整个政府官员包括皇上在内,集体亢奋得差点脑血栓,因为咱从没见过长颈鹿这畜牲,就把它当作咱们想象中的吉祥动物-麒麟了!所以我们就自作多情地认为,天子有至德之至,那么上天就降下了至德之徵,这是以德治国的硕果啊!
  之四:朱棣似乎预感到他之后的中国,会越来越衰的,知道中国遗民越刨坆越骄傲,越能增加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所以,他就给后人制造这么一笔大额遗产。这不,郑和下西洋的六百年纪年尚没有来到,各相关庆贺活动已经开张了,而且我们大家伙还是预先捂上耳朵并做好相关心理准备-说不定又有什么惊人发现了,比如郑和曾到过大不列颠什么的!
  最后,有关郑和下西洋的评价,教材也是颠三倒四的说不清楚,没有办法,便常用“壮举”俩字来概括。恕我不恭,这俩字,我觉得用到武则天那些男宠们身上似乎更合适!


33、 同治的毛病与不幸
  同治心理有些毛病,一般人给忽略了。同治五岁时,受了一回刺激,这刺激来自洋鬼子。1860年,洋鬼子进北京,咸丰携妻妾子们到西边打猎(西狩)去。同治帝虽然还小,仅五岁,但是打猎的路上,受苦是当然的。我一同事,因第三者插足与丈夫离婚,每次女儿问她爸爸呢,她就愤愤的说:爸爸被一个不要脸的妖精勾走了!我不知道王纳文是如何对她的儿子解释的,但是我觉得有些娘们教育孩子都有毛病,以致现在的某些史家在编教材时都有不同的娘们气,具体表现大家看教材即可。史书上虽然没有记载同治他娘是如何培养儿子恨洋之情操的,但以后的同治差不多也算一个合格的义和团战士了。证据一:拒用洋货,不但自己不用,还不让自己手下人用。有一个叫夏同善的侍郞,是同治的伴读,他有一块心爱的计时表,可是不小心让同治发现了,当即给他摔个粉碎。这一点,同治比现在的粪青要强些。现在的粪青,最厉害的是扬言要来个东京大屠杀,但是喊归喊,买车买电器时,他还是首选日 货的。证据二,同治常让太监给他制作一些洋人小泥偶,排列于桌上,然后他拿着小刀,割他们的脑袋,一边割,还要一边喊着:杀尽洋鬼子!杀尽洋鬼子!这种精气神最后传到义和团身上了,所以同治应该是中国义和团的祖师爷。证据三,同治十二年,也就是1873年,18岁的同治皇上,在紫光阁接见外国公使,这帮鸟人们没有下跪,只给同治鞠了几个躬,同治虽然不象现在的首脑那样,与外国友人抱一下啃一口的出洋相,但见见外国人都觉得丢了国格与人格。事后同治想起来,不停的后悔。唉,小姑娘在街上遭遇大流氓,顶多也就这般心境了。
  其实这些毛病也算不了什么,英国的乔治三世也有精神病呢。发作起来,就差裸奔了。俄国风流女皇叶卡特林娜的丈夫-彼得三世更不正常。这些毛病放普通人身上,可能进精神病院,可是放皇上头上,就是龙威莫测了。一句话,这些毛病构不成同治做皇上的障碍,洪秀全动不动灵魂附体口吐白沫的跳大神儿呢,还不照做天王?
  
  不过,人们一般同情同治。阎崇年教授在他的《正说清史十二帝》里,概括了同治的不幸:“短暂的19年就有六大不幸:幼年丧父是为第一大不幸!童年担当社稷重任而不能享受正常童真快乐是为第二大不幸!同圣母皇太后关系不好是为第三大不幸!婚姻不如意是为第四大不幸!无子无女是为第五大不幸!19岁便早亡是为第六大不幸!”
  其实这六大不幸也没阎教授说得那么严重。幼年丧父对普通人来讲,当然是不幸,但是对皇子们来讲,也就那么回事。幼年不丧父,成年以后也可能弑父杀兄,当然,自己先被父兄干掉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从另一方面来讲,同治还算是幸运的,通向宝座的路上,没一个竞争者。
  童年担当社稷而丧失童贞之欢乐,也不完全对。同治小时候就是个问题孩子,按史书描写,跟现在的多动症症状相符:上课时嬉笑打闹,老师们头疼得不得了,象倭仁那样学富五车的国学大腕,见了外国人以扇敝面, 玩爱国主义玩得特酷,但是作为同治的老师,他就酷不起来了。 他既不能罚这学生站,又不能让其他同学扇他耳刮子,还不敢一脚把他揣到医院里。总之,同治应该比现在的顽皮学生还要幸运些。
  同治16岁的时候,不会句读,奏折看不好,书写时错字连篇,说话也不利索。如此水准,放到现在,也就一个网吧少年的水准。我曾经做过一个网吧少年的班主任,他给我写的请假条如下:老师,我想星期五提前回家,否则我赶不上火车,就残(惨)了。我一看吓了一条,把他叫过来:老师要是不准你的假,可能就完了,不是凶手,至少是帮凶,你不是在我面前自残吧?指出他的错误后,我要求他写个以后至少不在请假条上写错别字的保证,否则不准他的假,他一嘻,当场写下:老师,已(以)后我在(再)也不写错别字了!
  总之,同治上课那小样儿,若让孟子看见了,估计就这么一句短评-“望之不似人君”。可是那样的体制下,就是孟子本人咋瞅咋象个圣人(副的,亚圣),皇冠也落不到他头上。所以,小不点做个皇上,也不能叫不幸,再说了,中国历史上这种遭遇的小不点多了。象崇祯的女儿长平公主,那才叫不幸呢。
  
  婚姻不如意,也不算大不幸。好歹拥有恁多女人呢。人家方鸿渐毕业于克莱登大学,喝过洋墨水,不照样婚姻不如意吗?再说了,中国的皇上哪有什么婚姻!
  无子无女,也不能叫不幸。人家林巧稚还终身未婚呢,人家伊丽莎白一世还是童贞女王呢,总不能说人家终身不幸吧?但大家愣要说同治不幸,我也不反对,不过我还是认为,吃饱了撑着了跟饿得哇哇叫,不在一个层次上。基督教规定,一个男人只能种一块地,包括皇上,可中国的皇上拥有良田万顷,战线拉得过长,导致火力疲软,后勤供应不上,甚至有时候还肥水流了外人田,怎么着都叫人同情不起来。我一个男同事,爬山爬到一个绝处,怎么也下不来了,在上头开始哭了:同志们,我不能死啊,我还没结过婚呢啊!就这么一嗓子,就把下头的同志们都打动了,因为大家好歹都是结过婚的,算是进了组织的人,于是,大家想尽一切办法,把他解救下来了。
  至于19岁早亡,唉,既然有生之年过得如此不幸,早点解脱也算是上天对他的眷顾吧。但是您要愣说象余华笔下的主人公福贵那样“活着”也叫够本,那我就无话可说了。
  其实在我看来,他所有的不幸只有一个:慈禧为娘不淑!慈禧不是个好媳妇儿,同时也不是个好娘。这倒是真的,我猜,她也就这么个德性:自己打着麻将,却不时的扭脸喝斥孩子:别添乱,一边儿玩去,妈妈正坐庄呢……待儿子长大,又给他包办婚姻,偏不让他亲近他最喜欢的女人……总而言之,摊上这么一个娘,同治是够不幸的。所以,奉劝天下的男人,为子女未来的幸福着想,您老也得娶妻娶德啊!
  前天晚上批准九岁的儿子玩电脑游戏一局,小子一高兴,脱口而出:妈妈你真好啊!
  受到儿子的夸奖,很不容易的。谁知我还没来得及晕乎过去,儿子的后半句已冒出来了:比慈禧老太后要好些。
  我一听就冒火:你怎么拿她比我,我有那么坏吗?
  儿子:所以我才说你比她好些嘛。
  看来,不让儿子随意玩电脑游戏,也属为母不淑啦?


 34.维多利亚的可爱
  
  如果说慈禧太后是一个可恶的女人的话,那么与她同时代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就是可爱的;前者意味着一个丑陋的老毒物,后者意味着一个美丽的蝴蝶结。1908年,老毒物死了,临死前还不忘再蛰光绪一下-光绪的死虽然不能确证就是老毒物干的,但是老毒物难逃干系,就象宋教仁的死,袁世凯也难逃干系一样。尽管2004年中国第一届袁世凯与北洋人物学术研讨会上,已有学者在试图证明宋教仁之死与袁没有干系,但是我们可不 管这个。这方面,我还是要蛮横一下的,偶而不理智一下,那是有情可原的,谁让这两个人物那么坏呢?更何况老毒物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同治及同治皇后阿鲁特氏肚里的孩子都不爱护,又怎么能爱自己的外甥(光绪是老毒物妹妹的儿子)兼侄儿(光绪又是老毒物丈夫之弟的儿子)呢?老毒物活了73岁,她拥有武则天之毒,但是没有武氏之远见卓识,所以我们无法原谅她。维多利亚活了82岁,她可能是当时世界上最快乐的执政者:论公,她有风度翩翩的绅士首相-她的首任首相墨尔本虽然看不好自己的老婆(老婆正跟著名诗人拜伦在一块儿鬼混呢),可是他的绅士风度足可以让年轻的维多利亚着迷。维多利亚的日记里到处都是有关墨尔本的记载,墨尔本的甜言蜜语让一个小姑娘笑到露出牙龈来。枢密院的老书记官对她的可爱作了详尽的描述:“当他从容的时候,你决不会看见一个更为质朴的小东西了…她由衷的大笑,嘴能张多么大就张多么大,露出一嘴很不好看的牙龈!”我能想象出,她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小东西,嘴能张多大就张多大,既不小资,又不淑女,太可爱了!论私,维多利亚拥有幸福的婚姻生活,丈夫阿尔伯特外在的风度与内在的学识让维多利亚为之着迷。她在自己的日记里感谢上帝,说她“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她给自己的舅舅写信,向她显摆自己是“多么的开心多么的幸运多么的骄傲…拥有了阿尔伯特这么完美的丈夫!”。至于休闲生活,她可以和墨尔本出外骑马,可以和丈夫外出旅游,可以在宫廷里开办舞会,可以把贵族青年邀请过来,进行生日聚会,晚餐前可以做些小游戏,打板球或羽毛球,还可以跟孩子们嬉闹一阵,阿尔伯特有时跑到外面搭猪圈,回来给她朗诵《苏格兰宗教史》,或者在她面前掂着脚尖学跳芭蕾…总之,所有的一切都令她开心不已,所有的开心最后都影响到了她的工作情绪,她在日记里诉说自己每天需要看好多公文,需要签好多字,但是她喜欢,她乐意做这样的事。女王日记若是给咱的万历皇上看了,不知万历将会做何感想?当然,他俩不是同时代的,但是同为执政者,大明的万历能把皇宫生活无趣到活坟墓一般,维多利亚则把皇宫有趣到快乐的花园。同样是生活,有人能把生活糟蹋成僵尸,有人能把生活装饰成天使,反差太大了!女王身边的女官在形容快乐时谓之为“象女王一样快乐!”维多利亚听了直乐。我不知道,慈禧太后身边的宫女们,是否能发现她们的女主人有快乐的一面。我只知道,她们更多的是发现一个女人的不快。这种不快,会随时结束她们的小命。地球东西两端的执政者,单就他们各自的生活乐趣而言,竟会有如此大的差距,究竟是文化的原因还是体制的原因?为什么我们这边皇上的生活会如此没劲?而那边皇上的生活竟会那么欢乐?这种没劲难道是皇宫神威之必然的代价吗?那么,君主立宪制的实现是否应是英国皇宫享受世俗之欢乐后的必然代价?反过来,君主的权力越是受到宪法的限制,他的个人生活会不会因为越接近常人从而更能享受到做人的乐趣?总之,这一切差异让我如此迷惑-权力,它可以让人的生活锦上添花,也可以让人的生活寂然无趣。前者,是维多利亚的幸运,后者,是慈禧太后的宿命。慈禧眼看着咸丰死了,肃顺死了,同治死了,同治的皇后死了,东太后死了,鬼子六奕訢死了,光绪死了…可以说,慈禧笑到了最后,可是这种笑又是多么的让人恐怖。她笑到了最后,因为某种程度上讲,正是她的笑让大清拒绝了一次又一次机会,拒绝机会就是拥抱灾难,大清的丧钟终于在她的手中敲响。
  你会说,慈禧太后的可恶跟维多利亚的可爱没有任何关系,说得对,正如后者的可爱跟前者的可恶也没有任何联系一样。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维多利亚那边随便一笔,即能铸就大清这边的终身耻辱。1838年6月,维多利亚举行了加冕大典。大典之后,女王的婚事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当女王正为自己的婚事而发愁(小女人嫁人前必有的慌恐与无助)的当口,中国这边比她还愁,鸦片问题挠得道光心神烦躁。当林则徐写折子告诉道光,如果听任鸦在中国泛滥,那么几十年之后,“中国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也无可以充饷之银”时,道光一下子被吓傻了,决定派林钦差前去广州禁烟。道光被吓傻的前后,1839年10,维多利亚也被吓呆了-张口结舌,因为她看见了自己未来的丈夫-阿尔伯特。阿尔伯特的到来,使年轻的女王从此处于心醉神迷之中,可能跟中国鸦片鬼吸过鸦片以后一个感觉。当林则徐向道光写折子,说“夷兵再多,也不过万人之之数…来则白来送死…夷兵腰腿直扑,跌倒便爬不起来…该国是女子主国,在位四年,年仅二十,其叔父觊觎王位,内顾不暇”时,维多利亚的首相帕默斯顿也正在向女王进言:“应当不仅使中国人见到大棒,而且还要先让他们在背上尝到它的滋味,然后他们才会向那个能够说服他们的唯一论据-大棒论据低头!”1840年2月维多利亚完婚,1840年4月,英国国会召开,辩论三天,271票对262票,对中国的战争以9票之差通过了。1840年6月,一支万把人的英国舰队出现在了中国海面。林则徐说英夷地远人少,来打仗顶多有兵万把人,他说对了,但是他只明其一,不明其二,时代变了,冷兵器时代结束了,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再也不凭版图不凭人口了!维多利亚蜜月期间大英对外的随便一笔,涂抹了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一页!大清的太阳,被摘走了,成了大英女王的结婚礼物。虽然大清的悲剧不能由老毒物一人承担,某种程度上,她也是时代与政治体制的牺牲。但是我们对她的同情是有限的,时代与体制加剧了她的可恶,她的可恶又让时代与体制在关键时刻无法转身。是她,让大清一次又一次的背离希望!
  1860年,咸丰吐血而死,老毒物做了寡妇,年仅26岁;1861年,阿尔伯特死于伤寒,维多利亚也做了寡妇,是年42岁。维多利亚失去了自己的最爱,她给比利时国王写信,诉说自己的失夫之痛,说:“惟有幸福的婚姻生活才使得她得以容忍自己那极可厌恶的地位”!她过起了隐居的生活,给丈夫守丧带孝,到了1864年,她的臣民不能容忍她了,因为她的深居简出,她的懒于装饰竟影响了英国的经济,特别是裁缝业、首饰业、鞋袜各业很有怨言。与此同时,失去丈夫的大清小毒物则发动了辛酉政变,她失去的是男人,得到的是权力和金钱,权力让她再次年轻,金钱让她容光焕发!维多利亚失去了丈夫,就失去了所有的欢乐;小毒物失去了丈夫,得到的是整个大清!
  1894年,整个大清帝国为了老毒物60岁的生日,仅修颐和园一项就花去白银3000万两!这次生日大典,是大清的末日狂欢。由于北洋海军的大额经费被生日大典挪用,1895年北洋舰队就在她的生日快乐的旋律声中全军覆没!1897年,大英为维多利亚举行了登基六十周年大典。大典中,维多利亚向全英的臣民发出贺电,告诉他们:我热爱你们,愿上帝保佑你们!这次大典,成为维多利亚时代鼎盛的标志!
  1901年,维多利亚在两个儿子,三个女儿,一个外孙的面前,溘然长逝。一个简单的小小的棺材陪她入地,地的一侧,是她逝去的丈夫-阿尔伯特。维多利亚死了,一个美好的时代-维多利亚时代-一个欣欣向荣的时代,和一个可爱的女王,伴随着一代风尚-纯洁、责任与良心并行的维多利亚风尚-从此成为大英臣民心底里最美的记忆!
  维多利亚死去的这一年,大清老毒物对八国联军发出了自己的千古名言: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就这一句话儿,就使得八国公使忘记了他们对光绪的同情和对维新的拥护。既然老寡妇这么慷慨,那么,大清就还是她的,光绪永远的失去了机会,大清也就再次背离希望。1908年,在太监和宫女的看顾下,慈禧太后终于死了,陪她而死的,除了光绪本人以外,还有大清的江山,至于具体的葬品,这里不再一一列出,据人估计,价值近亿两白银吧。正因为如此,1928年6月,老毒物的坟被孙殿英砸开了,近亿两的陪葬品消失了,老毒物嘴里含的那颗夜明珠,最后落到了蒋介石夫人宋家三丫头的手中。这就是历史!


 35、乔治三世的毛病
  1788年,英王乔治三世出毛病了。毛病的症状,表面上有些象羊羔疯。但是天下御医一样蠢,同治患了梅毒,大清的御医能给他会诊出一个天花来。弄到现在,历史也弄不清同治到底是天花还是梅毒,同治就那样稀里糊涂的死了。同治临死前骂御医乱开药,但是他连骂的劲儿也没有多少了。乔治三世到是比同治能骂,白眼球变成了黄色,小便变成了棕色不说,一骂就能持续三个钟头,御医乔治爵士认为他得了"谵妄状态边缘的精神亢奋"。
  王后夏洛特的礼服保管员范妮·伯尔尼也发现国王的亢奋了,她说国王说话时“举止异常,比高烧病人还有过之。他说话速度飞快,虽嗓音沙哑,但无比流利,信誓旦旦……热情洋溢,真的……把我吓得不轻,让我无以言表”。乔治三世在教堂做祷告的时候,还会突然站起来,一把搂过妻子和女儿们,大声地向他们叫喊:“你们知道什么叫作紧张,但是你们可曾如此紧张过?”
  大家都没有这么紧张过,但是大家都被吓紧张了。吃晚饭的时候,他逮着着王太子威尔士亲王的脑袋就往墙上猛撞,差点把亲王给撞死。御医乔治·贝克爵士只好宣布乔治三世“精神完全错乱了,比以前更加亢奋”。
  而乔治三世也没有辜负医生对他的诊断,有一次他居然连续19个小时在自言自语,这些自言自语里充斥着大量的下流话,他不象个英国绅士了!他能好几个星期拒绝刮胡子,有时候他也让步一下,只刮半边,另一半还留着。没有办法,大家只好给乔治三世会诊,会诊的结果,医生们给乔治三世弄了一套特制的紧身衣,不是把他捆在床上,就是把他捆到一个特制的椅子上,嘴里还被塞上了手帕,让他保持安静。乔治的身上,被糊了一层膏药,生了大量水泡。乔治的肚里,被灌进了大量的药物,乔治痛不欲生。但乔治毕竟好了。从此,乔治的病成了人们争吵的话题:一派人认为,国王的病得从心理方面分析;另一派人认为,乔治患的是一种少见的内科病。有人说,乔治对母亲怀有恋母情结,由于王后丑陋,而他又必需保持对丑王后的忠诚,所以,患了性压抑症。有人说,乔治因负疚于1757年曾和一位漂亮的女贵格会教徒秘密结婚而至精神失常。有人说,国王日理万机,活得太累,失掉美洲殖民地是一种外伤性的触发因素。还有人,可能是法国大革命的浪潮把国王吓傻了…总之,这些说法汇集到一块儿,人们普遍接受了这样一种看法:可怜的国王,他一辈子都没有神经正常过!直到20世纪30年代,医学界才搞清,乔治三世所患的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血液病-卟啉症。我查了查卟啉病的症状,确实会有有神经异常的表现:思维混乱、言语失调、幻视幻听、歇斯底里!
  遗憾的是,乔治三世的复原只是暂时的,1801年和1804年他再度犯病。1810年的时候,他永久地疯了。1820年,81岁的老头终于永久地摆脱了病痛-他死了。唉,他死的时候,中国广东花县一个七岁的孩子进入了私塾,他要读书,要科举,最后因数次高考数次失利而最终精神分裂。他一分裂,就“运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大家都知道,这个人叫洪秀全。乔治三世一分裂,就被手下人捆了,洪秀全一分裂,革命就来了!中西差别尽在其中矣!



36、一个人的分裂!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洪秀全七岁的时候就上学了。18岁就做了村里的民办教师。边教学,边参加高考。那时的高考没有扩招,所以,穷人的孩子中个举不太容易。时间长了,容易出现两个偏差:一,终身参加高考,一不小心,中了,导致精神分裂,比如范进。二,数次高考,数次失利,最后分裂。洪秀全属于后者。
  洪秀全起初并不象分裂,一场病而已,发烧四五十天。但发烧过后,就有分裂的迹象了。他说自己上天了。上天不但见到了天爹(就是上帝)还见到了天娘(就是圣母玛丽亚),不但见到了天兄(基督耶稣),还见到天嫂(那时候要有数码就好了,他至少能给天嫂拍张照片,好歹让我们看看,基督娶的媳妇儿是广西花县哪个村的姑娘)。至于他自己,则是上帝的第二子(天弟)。在我眼里,这应该就是分裂的征兆了,容闳在自己的《西学东渐记》中谓之为神经病-“洪秀全于应试落第后,得失心盛,殆成一种神经病”。小时候,我老家就有这样一个分裂人物,村民叫他“有眼儿”。所谓的“有眼儿”,普通话叫“大神儿”。具体功能就是他有一双邪眼儿,能看见诸多歪门邪道。比如谁家有人生病了,用他的邪眼儿一看,就能看见控制病人的是哪路妖魔鬼怪。他还有西王老母或者七仙姑等之类的各路妖魔鬼怪的上级领导的手机号码儿,作一会法,口吐一些白沫,这些大腕的手机就被他拔通了。于是这些上级领导就亲自出面,一个妹儿,或者一个电报,作乱的小妖就被领导上调了,于是病人一切OK。当然病人最后要掏钱谢神仙了,由于自己没有与这些神仙建立直接的外交关系,所以这点心、钱财与猪头肉只能拜托这“有眼者”转交了。一句话,“有眼者”是各类神仙在阳间的经济人兼形象代言人。当然“有眼者”一般不是天生有邪眼的,大都象洪秀全这样,先来一场大病,大病之后就有资格胡言乱语,一胡言乱语,就上天入地了,一上天入地,就神了,一神了,众人就刮目相看!
  乔治三世分裂了,会被手下绑起来。洪秀全分裂了,他就要运动了。相信大家都见过《芙蓉镇》里王秋赦敲着破锣喊“运动啦运动啦”的小样儿,中国的运动大都那么回事。秀全运动的第一步,是砸孔子牌位!砸得好,放我也砸。这鸟牌位成天在私塾里蹲着,每天接受同学们的爱戴,但就是不保佑同学们高考成功,还净说废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什么呀,我们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们一无所知!总之,不砸他砸谁?老师带头砸学校的牌子,当然要被开除了,人民教师下岗了,干啥?继续运动啊!洪秀全的第二步,便是写运动理论,最著名的两篇是《原道救世歌》和《原道醒世训》。这两篇文章初步奠定了拜上帝会的运动理论。
  有了理论的指导,再下一步就是发动群众了。洪秀全与冯云山同学的分工不同,前者着重于运动理论的研究工作,后者着重于运动实践的发动工作。冯云山认为,要发动群众:1,需到偏远的山区去,因为那里反动统治薄弱,有利于运动力量的发展。2,偏远山区人民生活困苦,这决定了他们的运动觉悟。也就是说,人的肚子的干瘪度与运动的积极性是成正比的。李自成过河南,河南正闹饥荒,李自成的队伍一下子扩展到十几万,饿汉们也实在,喊的口号就是:吃他娘穿他娘,吃穿不够找闯王;不当兵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冯云山与洪秀全都是半吊子的知识分子,当然知道运动要找光棍的道理!《芙蓉镇》里,王秋赦与李国香,前者是男光棍,后者是女光棍,两个人运动的劲头儿就比较足,在外面运动不够,有时候还要在床上补一下。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紫荆山区峰峦起伏,汉、瑶、族杂居。一但事发,呼拉四起。总之,在哥俩的努力下,紫荆山区成为运动的摇篮。
   运动队伍里慢慢发展出几位骨干份子。其中最主要的骨干有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萧朝贵。由于形势的需要,领导班子也得壮大,上帝那边,也就不能实行“只生一个好”的计划生育政策了,可怜的老头一古脑的让玛丽亚生了好几个:老三冯云山、老四杨秀清、老五韦昌辉、老六石达开,加上老大基督,老二秀全,玛丽亚总共生下六个孩子,一色带把的。当然天妈与上帝合房时,被子里也被人塞过花生的,所以,她好歹生了一个女孩子-洪秀全的妹子洪宣娇。这一点,比中国的王母娘娘要强些,王母娘娘努力了一辈子,也是七个孩子,但七个孩子就七个赔钱货,一律仙女儿。当然,两位天娘也有共同语言的,都有一个憨厚的小女婿。王母娘娘的女婿叫牛郞,天妈的女婿-当然就是宣娇的老公萧朝贵啦!总之,洪秀全一分裂,上帝家里就凭空多了好几个“农转非”户口-my god,上帝如果知道了这事,不知意下如何?虽说宇宙都是咱创造的,但是作为领导,对家属搞特权的行为,有睁眼闭眼的嫌疑!
  种种特权,激起了紫荆山当地士绅的义愤。中国的臣民,既没有苏格拉底那边的广场辩论习惯,也没有大不列“癫”(谁改成颠我跟谁急)那边的利益诉求本能,中国人解决一切问题,习惯使之政治化。总之,紫荆山的士绅以“聚众谋反”的罪名,揭发了正在做运动的拜上帝会。上帝家的老三冯云山就被当地政府逮了。老三一被逮,老二秀全起身就跑-跑老家了。有的版本说,他回家上访救老三去了。扯蛋,老三被当地政府逮了,老二跑老家救谁去啊?老二跑了,老三被逮了,剩下的运动份子就都傻眼了。还是老四秀清聪明,他学二哥的样子,也分裂了-他分裂得还比较高级,他成了天爹在阳间的形象代言人。天爹一现身,一发话,就跟列宁从流放地跑回来,发表《四月提纲》一样,给大家指明了运动的方向。
  这里有个小小的麻烦,秀全能分裂,秀清能分裂,其他哥儿们就不能分裂?所以,紧随其后,天婿也分裂了,他分裂得也不错,成了天兄基督在阳间的形象代言人。于是乎,整个紫荆山区流行起形象代言人之风,运动份子们你分裂我分裂要分裂都分裂。我查了一些资料,想看一下,当时有没有出现天妈的形象代言人,但是我没有查到,非常遗憾!
  各色形象代言人的出现,挽救了秀全跑掉、云山被逮而造成的信任危机和政治危机。但是却给后来更大的危机埋下了伏笔。事实上,当洪秀全回到紫荆山区后,就发现群体分裂的不妙了,所以他宣布:只有杨秀清的“代天父传言”和萧朝贵的“代天兄传言”是真分裂(“真者”),其他都是假分裂(“妖言惑众”),制假售假者被被清出队伍,货真价实者,受到奖励!后来洪秀全做了天王之后,还亲自下诏,定杨秀清分裂的那一天-三月三日为“爷降节”!现在的中国孩子仅知道过圣诞节,把自己的传统节日“爷降节”倒给忘了!哎!
  永安突围,天爹接连收回两个家庭成员-老三云山和女婿朝贵。收走老三我没意见,反正迟早得回老家。收走朝贵我觉得很无趣,怀疑天爹天娘没看过中国的七仙女下凡,人家王母娘娘往回收的是女儿,他们俩人则把女婿先给收走了,估计是想让朝贵倒插门吧?一儿一婿被收走后,革命队伍运动到了南京。南京是个脂粉城,运动份子们一看就不乐意继续北上运动了,于是定都南京,改名天京。秀全同志没有高瞻远瞩的政治家素质,也不知道提前给同志们打个预防针,提醒大家要戒“娇”戒“操”,谨防糖衣炮弹和粉色肉弹什么的。不但不提醒同志们,自己倒还带了头,金屋藏群娇,他老兄一头扎进去净剩下操了。当然了,业余时间他还是弄了一个洪秀全思想的,这个思想的宗旨就是: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花,有田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教材上说他这思想纯粹是空想,兄弟我举双手赞同(韩复榘同志的口头禅,现在成我的口头禅了)。从理论上来讲,老马说了:共产主义社会必需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才能实现!从实践上来讲,秀全的个人品德远比不上自成同志。他老兄以身作贼,带头多吃多占,狠不得把南京的美女全弄自己窝里,却规定天国士兵们不准谈恋爱,甚至两口子也不能一个窝里困觉,男人统统住男兵营,女人统统住女兵营。一句话,兄弟们跟着他搞革命,图的啥?不就是象阿Q 同志那样,抬了秀才娘子的宁波床,想跟谁困觉就跟谁困觉吗?现在倒好,只准自己拉灯,不让手下拔蜡,兄弟们都旱得天干地裂不能运动一二,做领导的则涝得淫雨涟涟随时运动, 如此情形,无处不均匀岂非扯蛋?还有,韦昌辉的弟弟与秀清的小妾的兄弟抢起了房产,韦昌辉感觉到自己挺不过秀清,就直接把自己的弟弟杀掉前去找秀清谢罪了…黑社会都讲个公平问题呢,我们小时候偷生产队的苹果,分赃的时候,园外站岗接应的,肯定得比进园上树亲自摘果子的少拿几个。秀全他们这回运动,是做窃国大盗啊,如果内部分赃不均,会有内哄的啊。
  东王杨秀清乃诸帅之首,大小军政事,都由他一人打理。也就是说,园外站岗与树上摘果的活计,都由秀全一人包了。而秀全同志呢,身兼数任,日理万鸡,每天要检阅恁多女兵,卧室门口就挂了一把剑,写了一副对联,中心意思如下:运动重地,此处止步。若不止步,血溅此地!哎,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一个哥们儿在卧室里和女人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的一齐做运动,却让另一哥们儿在外头成夜的持枪放哨为之站岗!如果你是这站岗的,意下如何?所以大家要理解秀清的心情: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再哥们义气,也不能这么着一直给你立正稍西,谁学雷锋也学不到这个境界,所以秀清不耐烦了,不耐烦的标志就是-代天父下凡,逼秀全封自己为九千岁!这家伙,也想永远健康呢。就因为这一点,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史学家对秀清的评价竟成了这个味儿:杨秀清,前期,革命家;后期,阴谋家云云。这些评价看得我直乐,因为杨秀清仨字,换成林秃子,竟完全成立!


  太平天国的优势在于跳大神儿,劣势也在于跳大神儿。跳大神儿,跟陈胜吴广的篝火狐鸣是一个意思,能多糊弄俩卖命的士兵;但是这套玩艺儿从陈胜开始,已经玩了快两千年了,你玩,大家也可以玩啊。普通人玩不得,但是杨秀清却经常玩儿。洪秀全闲得没事,打打宫女,杨秀清也小脸一翻,就以天爹代言人的身份出现了,常言说:一山容不得二神,就看谁先动手了。洪秀全密令韦昌辉干掉杨秀清。My god,上帝一家就这样动乱开了。动乱的结果,韦昌辉把杨秀清一家包括东王府士兵在内的2万人全给杀了。石达开一听内乱了,赶紧从前线跑回来阻止。没想到他在天京的家属也全被韦昌辉杀了,韦杀得手滑,还要杀石达开本人。吓得石达开从城墙上槌绳子溜了!是为天京事变。
  天京一事变,士兵们就有些明白了:天父杀天兄,总归一场空,打打包裹回家转,不如做长工!
  当然也有不愿做长工,希望将运动进行到底的。但是秀全经这么一场反革命政变,受了惊吓,更分裂了,看谁都象卧在身边的赫鲁晓夫。所以他尽管顺应了民意,让上帝最年幼的儿子-达开来主政,但还是不放心的,派自己的两个笨蛋哥哥一左一右监督着石达开。小石受不了这侮辱,赌气出走。他这一出走,七八十年代的史学家就不乐意了,说达开不顾大局,在革命危急关头搞分裂云云。看着这些评价,我又乐了,因为石达开仨字,换上张国焘,竟也完全成立。历史学家竟能把历史搞成这个样子,我靠!
  石达开出走,被老狐狸骆秉章诱杀了,至此,上帝派往中国地界的五个儿子,收回四个,只剩下老二秀全了。无奈,秀全只好封新王。当然他还不算太分裂,好歹没把忠王李秀成和英王陈玉成解释为上帝的庶出儿子。
  两位新王一度打得很精彩,但是,英雄难挽末路啊。两位英雄都做了大清的俘虏。陈玉成被凌迟处死,李秀成在狱里写了《自述》,也英勇就义了。小陈当然没的说,是条汉子。太平天国里的人物,我最欣赏的就是他了。至于李秀成,大家可看看七八十年代中国史学家对他的评价,也好玩,若把评价中的李秀成仨字,换上瞿秋白,竟也完全成立。众所周知,瞿秋白在狱里写了《多余的话》,说自己一介半吊子文人,却稀里糊涂的做了某党党魁,实乃历史的错误自己的错误。李秀成临死前写了多余的《自述》,比瞿秋白还要胆大,竟说“天国失国丧邦,实由自惹而亡”,历史教科书都强调天国失败乃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李秀成的话如此违反咱的教学大纲,史家们对他的评价当然低了。
  闲话少说,两位英雄一死,太天天国也就意味着运动到头了。值得一提的是,天京被围几近失陷时,士兵都开始逮老鼠吃了,秀全同志又上天上串了一回亲戚,这回他是彻底分裂了-回来后的他告诉大家:十万天兵天将即将下凡,大家好生等着……当然,最后天兵天将没有来,秀全同志就又上天催去了。估计天上也是官僚主义作风,手续不好办,所以秀全同志至如今没有回来!
  这就是一个人的分裂!一个人的分裂可以带来一场为时十三年的运动。我们的史书,把这场运动称作革命!革命就象烟花,绽放起来,给人惊惧-马克思评价说:“除了改朝换代,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也给人惊喜-这运动要是成功了,共产主义岂不早就实现了?但是烟花散尽,世界照旧,剩下的,唯有迷惘!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