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扯电影之2004满天神佛乱想曲

      也算心情? 2004-9-21 17:44
闲扯电影之2004满天神佛乱想曲

记得黄家驹生前有次接受访问,记者问他最开始做音乐的动机,他说:“香港找不到我喜欢的音乐,我就自己来做。” 


  看了若干年电影,回首2003,有一种非常空虚的感觉,这一年看了一百部以上的各国电影,除了《再见列宁》、《黑客帝国2》、《两小无猜》、《火柴人》和《盲井》,其它所有片子,都给我种“不拍也无所谓”的感觉。

  这种时候,我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自己跳进火坑拍电影;二是干脆从此不看电影。

  我没有黄家驹的才华和气概,却有深重的电影瘾,所以两条路我都走不了,我只能继续坐在这里,敲下一个影迷对2004的美丽空想。

◆没有系列片

  “续集”电影有两种。第一种好像《教父》和《魔戒》,结构宏大,一气通贯,电影的正常长度容纳不了。第二种好像《异形2》、《终极警探》系列,沿用上一集的主角和金字招牌,故事结构通常也差不多,只是换换时间、地点、配角而已。

  如果用电视剧做比喻,第一类是传统连续剧,第二类则是系列片。

  “连续剧”很少有人拍,因为“有头无尾”的东西市场不欢迎,所以一旦有人冒险,必有可观之处。而系列片则是赤裸裸的“抢钱”,虽然偶尔也有制作精良的,但大多数都是在浪费制作者的财力脑力,还有观众的时间。

  我们不说《生死时速2》之类的垃圾续集,说说《虎胆龙威3》,这部戏的确拍得好看,但它本来可以更好看。它的原始剧本叫做《西蒙话事》(Simon Says),是一个完全独立的惊险故事,如果当初不把这个故事硬套在永远不死的“约翰·迈克连”身上,而是拍一个孤立无助的普通警察,观众自然会看得更投入。

  我讨厌系列片,它让观众不再关心主人公的生死,让很多精彩故事因此被浪费掉。很多我喜欢的导演,最失败的作品都是系列片,比如雷德利·斯科特的《沉默羔羊2》,刘伟强的《无间道3》《古惑仔N》。

  也有例外,詹姆斯·卡梅隆的续集我是永远欢迎的,他总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他有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天才DNA,好莱坞招尽天下英雄,也就找到了这么一位。

◆明星减价

  看戏看的是角儿。

  但角儿和戏之间,还需要一种平衡。当头牌演员的片酬接近制作费的一半时,这戏就没法儿看了。

  好莱坞身价最高的演员中,很多人我都喜欢。我尤其喜欢看他们减片酬接的一些“小片”,最不喜欢他们为了巨额支票而拍的“大片”。比如《间接伤害》比《终结者3》好看,《十二猴子》比《太阳泪》好看,《火柴人》比《空中监狱》好看。

  除了巨额片酬占用制作经费的因素之外,两千万片酬的电影投资太大,制片方自然加倍谨慎。《买凶拍人》中张达明说过,不管出了什么状况,都绝对不能通知老板,老板来了现场,大伙儿就什么也不用干了。制片人时时刻刻盯着制作进度,喋喋不休地发表意见,什么大导演也拍不出好戏。

◆停止胡乱“突破”

  影星刚摆脱了“定型”,又迷上了“突破性演出”。

  其实演员的戏路是受外形限制的,“千面人”不是人人都能当的。大部分人为了“突破”,就抄捷径,男的演精神病,女的演妓女(反过来好像更容易得奖)。

  老天造人超级不负责任,就算有美容医生们帮忙,全世界也只有一个查理兹·塞隆仿佛古希腊雕塑,一个基努·李维活像虚拟世界中的七头身少年。这两个人在青春美丽的时候,跑去扮演妓女、杀人狂、连环杀手、殴妻者……岂是一句暴殄天物了得?

  谢天谢地,让奥黛丽·赫本生在了明星制的年代。

◆别太把电影奖当回事儿

  不管拍商业片的还是拍艺术片的,所有的导演都爱说“我的电影是拍给观众看的”。可是我始终有种感觉,许多电影都是拍给电影奖评委看的。

  美国的文艺片都在冬季扎堆儿上映,艺术导演们拍完电影就N个电影节轮着跑。

  随便翻翻几个大电影节的评奖纪录,很容易就能看出来,这年头儿得电影奖就跟在单位里升官入党一样,靠的不是水平而是派系斗争和搞平衡。王家卫和北野武天天臭拽臭拽,拍了新片子肯定还得屁颠儿屁颠儿地往戛纳跑,你让他们送到威尼斯去试试(别拿《东邪西毒》说事儿,那是十几年前老黄历了)。

  说穿了,这都是观众惯的。海报上印上“荣获XX电影节XX大奖”,就是比较好卖,就好像那些包装上印了“XX博览会金牌”的金华火腿。

◆哪儿的事儿就让哪儿的人拍

  每次看外国人拍背景在中国的电影,我都当喜剧片看。

  《古墓丽影2》《军火》《武士》《警察故事3》,美国人日本人韩国人香港人,一批批扛着机器专程跑来,拍完一看全都不像“中国”。

  想象一下,美国人看《不见不散》、法国人看《情定巴黎》、德国人看《爱在战火蔓延时》、西班牙人看《快餐车》、日本人看《迷失东京》、俄国人看央视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时候,肯定有同感。

  出于某种很变态的原因,这种悲剧一再重演,没完没了。

◆不要大团圆

  所谓戏如人生,既然人生的结局永远是妻离子散而且家破人亡,为什么电影非要安个光明的尾巴?

  一百年白驹过隙,我们早就看透了天长地久。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