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扩散效应

      心情随笔 2005-5-3 21:39

    发现面临危机情境,需要出手援助时,现场的人数越多,那么,愿意援助的人数越少。
    曾有这样一件事:深夜,一个女孩独自在路过一个居民区,突然一个歹徒出现在她面前,欲抢劫之。这个手无寸铁的女孩立刻大声叫以求救,周围的楼里都亮起了灯。但竟然没有一个人肯出来援助。大多数人只是打开窗户观看而已。直到最后,才有一个人打电话报了警,才使这个女孩不至于丢掉性命。
    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说那些居民们毫无同情心吗?心理学家为此曾做过一个试验,而答案就在其中。
  实验是这样设计的:一位女实验员穿过门帘到隔壁办公室工作去。4分钟后,被试者听到那位女士爬到椅子上够东西的声音,紧接着的声音是尖叫,椅子摔倒和女士跌到地板上。随后是女士痛苦的声音传来:“噢,天哪!我的脚……我……搬不动它,噢,我的脚脖子……我……没法拿开身上这东西。”
  研究者试图了解,在这种情境中被试独自一人时的反应同还有其他人在场时是否有差别。
  结果显示,被试单独一人时,70%的人会试图以不同方式提供帮助;两个被试在场时,出现其中一人试图提供帮助的比例为40%;而如果旁观者换成无动于衷的假被试(即研究者的助手),则仅有7%的真被试尝试着提供帮助。别人的存在与态度,造成了明显的观众抑制作用。
  出现这样的结果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所谓的责任扩散效应,它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如果现场只有一个人在场的话,则他向这位女士提供帮助就显得责无旁贷。如果稍微具有社会公德的人,都会主动提供帮助。但如果有两个人或更多的人在场的话,责任就不是很明确了,大家似乎都不愿意当出头鸟,因此提供帮助似乎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成了别人的事。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去援助,还会有别人去做;而每个人都这么想的话,那么人数越多,愿意伸出援助之手的人就越少。
    当一个人单独进行选择的时候,他必须担当起所有的责任,特别是当他的选择还关系到别人的利益的时候,他就会特别慎重,从而提出的选择可能更为保守。但当大家组成一个小组,集体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时,责任被扩大化了,即大家都有这样的思想:如果除了问题,责任是大家的,不是我一个人的。因此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集体的决定往往更为冒险。
     由此而出现的管理学中著名的一条定律——苛希纳定律,其基础也是“责任扩散效应”,该定律的内容如下:如果实际管理人员比最佳人数多两倍,工作时间就要多两倍,工作成本就要多四倍。在企业管理中,人数多了并不代表效率就高了。为什么呢,同一件工作,比如录入报表,如果让1个人做,也许可以在1天之内做完;但如果让4个人做,有可能4天也干不完。因为其中一个人可能会偷懒,如果4个人都这么想,那么这项本可以很快完成的工作,将会被拖延很长时间才能完成。
     同样的道理,拔河比赛中,有时候五个人一起拉绳的力气,还比不过一个人拉绳的力气。因为这些人可能会想,反正别人也在使劲拉绳,自己少用点力没关系。而恰恰就是这种心理,是大多数人的普遍心理,因而造成了上述现象。总之,可以用“人多必闲,闲必生事;民少官多,最易腐败”来概括。
     虽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但它确实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提供了可行的解释,觉得相当有道理。


现在看看下面这些报道,也有了一种心理学上的解释。但仍为这些人无动于衷的行为感到悲哀。

23岁女孩当街被人强暴 十余人袖手旁观无动于衷

女孩公厕内被拾荒男子强奸 40余人围观无人制止

男子逃债跳河 债主和同伙“袖手旁观”被判赔7.8万元

15岁女生遭羞辱5小时 同学袖手旁观用手机拍照

男子见义勇为身负重伤 数十路人袖手旁观(图)

北师大女生在麦当劳就餐遭抢被打 员工袖手旁观

8名少年“打的”劫持伤害1少年 4名的哥袖手旁观

售票员趁女乘客晕车两次强暴 20名乘客袖手旁观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