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灭绝一切反华种族才能避免华人被欺辱!

      泱泱中华 2004-12-29 20:33
突出与遮蔽
——媒介如何再现印尼五月骚乱中华人妇女被强暴事件
(冯媛)
1998年5月,印度尼西亚持续数月的学生要求民主的抗议示威运动引发了全国性的政治危机。13日到15日,印尼首都雅加达发生大规模骚乱,40座购物中心和4000间商店被纵火、抢掠,约1200人(大部分是进入燃烧的商场抢掠财物者)丧生。在骚乱中,印尼少数民族----华人成为主要的攻击对象,5000多间华人的商店和住宅被抢劫或烧毁;并且出现了有组织的强奸、团伙轮奸甚至残杀华人妇女的现象。据非政府组织搜集的资料,在160多起对妇女的性侵害案件中,20多人致死。

学生抗议行动的发展和反对派不断升级的攻势,以及在数月来各地不断出现的零星骚乱基础上酿成的雅加达大骚乱,使印尼的局面处于千钧一发之际。

5月21日,靠军事政变上台、对印尼实行了32年独裁统治的苏哈托总统终于辞职;副总统哈比比接任总统,并做出了相应的政治改革承诺。印尼进入新的过渡时期。

几个月以来,印尼局势一直是国际新闻界关注的焦点之一。骚乱中华人妇女受到性袭击和被强暴甚至残杀以及有关后续事件(以下简称强暴事件),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披露。

在这种大背景下,作为印尼华人的祖国,在民族/国家和性别的纠葛中,大陆媒介怎样再现印尼华人妇女的处境和各方面的反应?

本文参照印尼女新闻工作者的文章、《纽约时报》和《联合早报》(新加坡)等媒介的报道,对三家大陆有影响的报纸--《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南方周末》--的有关报道(包括评论和文章)进行社会性别视角的分析。
一、.印尼强暴事件,国际新闻媒介的叙述和态度

最早关于印尼强暴事件的报道,6月上旬发表于印尼媒介,主要消息来源是人道救援和妇女的非政府组织。

6月10日《纽约时报》刊登记者长篇报道(1500多个英文单词),仍以妇女援助组织和人权机构为主要消息来源,如此描述强暴事件及其背景:印尼五月暴乱中可能有超过100多名的华人妇女和女童受到有组织的强奸和杀害,武装部队的一些人可能卷入。一些强奸者说:“就因为你是华裔,而不是回教徒,所以要强奸你”;华裔公民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这个国家的商业,多年来一直成为暴力攻击的对象。目前有数以百计的妇女在雅加达的医院里接受身心治疗,大多数受害妇女仍然深陷于痛苦之中,由于不信任政府和保安机构,也由于害怕报复,她们甚至不敢向非政府的处理强奸案中心报告。在军队平定分离主义者的东帝汶和亚其省,以及另外一些政府试图从村民那里征地的地方,也发生了类似的对妇女的袭击。

6月14日,《纽约时报》每周评论版以更大的篇幅刊登巴巴拉·克罗瑟提的文章“世界:战争的古老惩罚变为最近的罪行”(1700多个英文单字)。文章将印尼的强奸暴行和发生在非洲、巴尔干等地的对妇女的性侵害联系在一起进行探讨,认为强奸、虐待、污辱、砍杀妇女,使现代战争变成古老的野蛮的纵欲狂欢。以妇女为特定目标的有预谋有组织的性袭击、作为恐吓和使某个平民社群蒙受羞辱的手段,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战争形式。这篇文章还引述了来自人权和妇女团体的人士(多为女性)的分析,近5年来,国际特别法庭已经将波黑和卢旺达种族冲突中的强奸案作为战争罪,并由此为正在建立的永久性国际法庭提供了参照。十多年来,居于弱势的妇女自身也有了革命性的改变。那些在以种族纯洁、民族主义和某种宗教狂热的名义下成为性攻击的牺牲品的妇女,不再仅仅是一死了之,而是在人权组织和妇女危机中心的帮助下开口说话了。作者指出,虽然对俘获的妇女进行强暴和性奴役的阿尔及利亚军人,和印尼那些流窜作案的强奸团伙,都是穆斯林,但这里问题的实质也许并非宗教,尽管激进的宗教观念会使强烈的仇女情绪合理化。

6月29日,《纽约时报》国际新闻版又刊登未署名新闻,以印尼官方通讯社为消息来源,报道印尼为骚乱中遭受性攻击的妇女开设热线电话,妇女事务部长称一定为投诉的受害者保密。政府还建立了实情调查组,追查肇事者。新闻说人权工作者已搜集了100多件案例,大多数受害者为华人妇女;华人对国家经济的控制常常使他们在经济困难时成为替罪羊。

此后,《纽约时报》于7月20日报道“印尼强奸案调查又受到新的威胁”(900余个英文单字)。援引正在调查强奸案的人权组织的工作人员,说他们已证实有168名妇女在骚乱中受到强暴,其中20人死亡。并且在骚乱后还有强奸和性攻击的报告。报道继续介绍了那些攻击和强暴是被有组织的人唆使和挑动的。嫌疑者在军队和保安部队中。现在一些给救助中心打电话的受害者受到恐吓,一些人自杀。一些救助人员、证人、家属和医护人员也受到了威胁。人道组织的人士说,政府一开始不相信关于强暴的报告,但在7月早些时候和25名妇女组织的代表见面后,哈比比总统组织了政府工作组阅读那些报告,发表声明谴责“我们国家历史上这一不人道的插曲”,还任命他的夫人(一位医生)作为工作组的顾问。

8月18日,《纽约时报》刊登驻京记者的报道“北京学生和妇女抗议印尼发生的反华暴行”。介绍了在中国大陆媒介对强暴事件的反应,妇女团体自发组织的集会,中国妇女报工作人员的示威申请被公安部门拒绝后,他们如何设法传达出抗议的声音。

和《纽约时报》同时,6月10日,《联合早报》转载《印尼观察家报》,报道“印尼一组织正在搜集暴乱遭殃华人资料”。“一组织”为协助华人与土著同化的人民沟通和发展和睦全国组织。报道中提到“不少人被强奸,受害者有老有少,其中一人只12岁”。

次日,《联合早报》以“雅加达暴乱期间百多华裔妇孺被强奸”为题,扼要介绍了《纽约时报》6月10日文章的内容。

此后,7月13日,报道印尼当局终于应民间团体的强烈要求成立专案小组调查强暴时间。并披露在5月中旬的暴乱中泗水也发生华人妇女被强奸事件,当地警方正在调查;据《爪哇邮报》,目前还有强暴案件继续发生。

7月15日,该报刊登“印尼华妇被强暴事件 中国表示关注 马两团体谴责”的新闻。该报北京特派员报道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对于印尼发生华裔妇女被强暴事件的评论:“中国方面注意到印尼政府现在正在调查5月骚乱时间当中的有关情况,并且已经采取措施来稳定局面。‘中方对于印尼华人在骚乱中遭受到的遭遇表示关注和同情。作为印尼的友好邻邦,中国政府希望印尼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使得包括华人在内的印尼各族人民能够安居乐业,继续为印尼的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做出贡献。’”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联合会(简称华总)妇女部发表文告,说正在搜集签名,谴责有组织有计划的强暴事件,并为印尼当局没有即刻制止这种严重伤害和践踏人性尊严、侵犯人权的强暴事件的发生感到遗憾。文告指出印尼华裔妇女被有策划的强暴并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也不只是种族事件,它涉及践踏人权和妇女的尊严,国际社会应同声谴责。

这时开始,《联合早报》几乎天天都发表新闻或言论(在电子版上辟有报道和读者来论两个专辑),到1998年8月27日,共发表新闻163篇。内容包括调查进程、华人社会(包括中国大陆官方、民主党派和民间人士)的抗议以及其他族裔和不同宗教背景人士的反响,以及在这一时期披露出来的亚齐和东帝汶妇女也遭受到强暴的情况。

据笔者的粗略统计,《联合早报》的消息来源和新闻主体中,6篇为中国官方,24篇为印尼官方,10篇为其他国家官方或政界人士,31篇为除中国大陆和印尼外的各国各地华人社团,7篇为中国大陆团体或人士,18篇为印尼华人社会;非官方的消息来源和新闻主体中,妇女团体和人士,包括受害者,占了相当比例。

这期间,《联合早报》还发表评论17篇,其中包括转载印尼女权杂志新闻工作者阿里尔赫延托的长篇文章《国家恐怖主义把印尼推向暴乱深渊》、国际关系学者李金珊的《有组织的集体强奸是战争罪行》、该报特约的阮次山《印尼华人遭践踏美国社会是否漠视》。

二、滞后和超前----大陆传媒的报道和切入点

大陆传媒对强暴事件的反应总体上是相当滞后的。

6月上旬强暴事件被披露出来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新闻媒介都有快速反应,一些国际组织和政界人士也表示了关注和谴责。

到7月14日,中国外交部在例行记者会上首次如此表态:“中方对于印尼华人在骚乱中遭受到的遭遇表示关注和同情。作为印尼的友好邻邦,中国政府希望印尼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使得包括华人在内的印尼各族人民能够安居乐业,继续为印尼的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做出贡献。”这个消息《人民日报》和其他国内媒介没有报道。

直到7月29日,《人民日报》终于在第4版刊登《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中国政府对印尼华人妇女在5月印尼骚乱中遭强暴表示强烈关注和不安》。同日第6版,还发表了《唐家璇会见印尼外交部长》,谈到“今年5月发生的不幸事件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中方对此也是很重视的”,但是并没有直接提到强暴事件。

《人民日报》报道后,大陆传媒对强暴事件的反应才正式开禁。

8月3日头版的评论员文章《印尼华人的合法权益应得到保护》,是该报发表的唯一一篇议论性文章,受到国内外广泛重视。

8月4日,《人民日报》在第1版、4版(为要闻版)分别发表了印尼国防部长表示依法惩处强暴华人妇女罪犯、唐家璇在香港对新闻界阐述中国政府对印尼华人华侨文章立场(这一次直接提到了强暴事件)。第6版(国际新闻版)发表记者综述《野蛮暴行,必须严惩----国际社会强烈谴责迫害印尼华人》。这篇1200多字的综述援引妇女和人权组织,一说有168名华人妇女被强奸,一说估计被害华人华侨妇女高达千人以上。“它们一致的看法是,这些强暴行径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组织的集团’进行的犯罪。”文章列举了国际社会的抨击:7月25日,马来西牙副总理发表讲话谴责;东南亚和美加等国的各界人士和华人社团的各类抗议活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发言人最近宣布将调查此事……

这时,《人民日报》开始对世界各地华人社会的抗议行动和印尼当局的态度及调查进程,进行连续报道。到8月21日,共发表21篇报道和1篇评论员文章。《人民日报》报道的消息来源和新闻主体的构成是:3篇为中国官方,11篇为印尼官方,5篇为海外华人社会,1篇为国内群众团体,1篇为混合。从性别看,仅1篇为妇女(全国妇联);从地域看,海外华人中美国2篇,英国1篇,南非1篇,混合一篇(澳大利亚、菲律宾和美国)。

虽然《人民日报》在7月底以前一直对强暴事件(以及印尼华人和处境)保持沉默,但是,有些读者已经在替代型的更加商业化的报纸中对此有所获悉。

《环球时报》--《人民日报》国际部主办的一份很受欢迎的周刊,每星期天出版,1993年创刊后发行量不断增加--在7月19日第5版刊登《歹徒施暴有如日本法西斯当年在中国,华裔妇女遭强暴,落泪不敢言》,长达2000余言,并附有照片。《环球时报》没有驻印尼记者或通讯员,这篇报道应该是综合外电写成的。

《人民日报》7月29日“开禁”后,《环球时报》又发表了3篇1000多字以上的报道。8月2日有两篇。一篇题为《今天的印尼竟然重现了当年侵华日军兽行 印尼暴徒天理难容 中国政府正密切关注此事的调查结果》,与《人民日报》8月4日的综述大同小异,但篇幅更长,有2300字左右,分为4个部分:血泪斑斑的暴行,国际社会同声谴责,印尼华人遭迫害的根源,组织委员会进行调查。另一篇题为《印尼五月暴行人神共愤 华裔妇女余悸未消 哈比比下令查罪魁》,分为三部分:阳光下的罪恶,妇女护身衣走俏,抓出幕后黑手。

8月16日,《环球时报》报道《炎黄子孙心心相连 印尼暴行激怒美国华界》。文章也有三个小标题:中央公园飘起黄丝带,在民族大义的旗帜下联合起来,华人的声音响遍美国各地。

更早提到强暴事件的,是《南方周末》(每周五出版)。《南方周末》是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报南方日报的周末版,1984年开始出版,1992年以后成为国内最畅销的报纸之一。7月10日,在其国际版“寰宇”的评论员专栏“一周话题”中,有这样一笔:“华人妇女们更害怕回国,在5月份的骚乱中,歹徒们趁乱出手,许多躲在家中的华人妇女遭到强奸”。

7月31日,“寰宇”发表印尼归侨的文章《系上一条黄丝带》。这篇2000余字的文章,介绍了印尼全国人权委员会对强暴事件的看法(强奸是有组织的和蓄意的,应当作战争罪处理),以及世界各地华人的抗议。在分析了印尼华人的处境后,作者设问:“是华人制造了亚洲金融危机吗?是华人垄断了国家经济命脉集聚了数亿美元的官僚资本吗?是华人的小店挤掉了土著人的饭碗吗?华人只是替罪的羔羊。那么,真正的罪人在那里?”

8月7日出版的《南方周末》,又在寰宇版上发表了4篇文章。

其一是译文《罗摩的证言》中,介绍“人道主义志愿者”小组成员对强暴事件如何被组织和煽动的见闻。罗摩认为,这个社会的结构象金字塔,上层人物之间有冲突,遭殃的是下层被践踏的人民。

在专栏“一周话题”中,评论员在最后一段问道:我们不知道印尼那些被强奸的华人妇女,还要失语多久。……印尼的暴徒何以这样猖狂?

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教授温北炎的文章《华人是否控制了印尼经济》指出,传媒的误导(如长期散布占印尼人口3%的华人控制了印尼70%的经济),加上国内罪恶集团和种族主义者有组织有计划地把社会矛盾引向华人,使华人成为受袭击的目标。富裕华人只是少数,是国营企业和苏哈托家族牢牢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华人经济只是在私营领域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其总资产估计只占印尼全国经济的33%左右。说华人控制印尼经济,“极易误导群众,煽动和挑拨种族矛盾,把阶级矛盾偷换成种族矛盾”。

综述《印尼使世界感到震惊》,介绍了中国、世界的态度和印尼媒介的反应。

三、突出与遮蔽:民族/国家、阶级和性别

强暴事件使印尼、印尼华人成为中国大陆媒介关注点。

在此之前,印尼学生持续数月直至进入议会的抗议活动、印尼国内的政治社会问题,在官方传媒中几乎毫无涉及。就连苏哈托下台这样的重大新闻,也只有简短的消息(没有深度报道、新闻分析和言论),并且放在次要的和不醒目的版面/位置。即使华人成为经济政治危机的替罪羊,几个月以来已经受到零星骚乱所害而且在雅加达大骚乱中备受攻击的情形,大陆读者如果没有外界信息渠道的话,也难知详情。

在沉默近两个月后终于直面强暴事件后,大陆传媒是怎样阐释其背景、报道事件本身、解读各方反应的呢?

1.被简化和误置的背景

《人民日报》8月4日第6版(国际新闻版)发表的综述《野蛮暴行,必须严惩----国际社会强烈谴责迫害印尼华人》开头写道:

“今年五月中旬,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等地发生大规模骚乱,不法之徒洗劫华人华侨商店、攻击华人华侨妇女,其暴行残忍之至,令人发指。据统计,共有5000多间华人华侨商店和住宅被抢劫和烧毁,1200多人在暴乱中丧生,数以10万计的华人和外国侨民逃离印尼。

“因骚乱引起印尼政局的重大变化:前总统苏哈托下台,哈比比接任。舆论的注意力普遍集中于此,一时没有顾及许多华人华侨妇女被强暴的事件。时过近一个月,新执政领导人宣布要调查5月骚乱真相,华侨华人妇女被强暴的惨剧才陆陆续续被当地媒体和妇女组织曝光。”(《环球时报》早两天发表了这篇综述的较详细的另一版本。开头几乎一样)

《人民日报》始终未能对印尼持续数月的学生要求民主和改革的示威抗议给予报道(如果你要在该报数据库中检索印尼学生或学生示威的报道,得到的信息是“对不起,没有任何结果”),而只是对骚乱和苏哈托下台有所介绍。

上述叙事,便为强暴事件及其曝光过程营造了这样的背景:

前总统下台等印尼政局的重大变化,仅仅是骚乱的结果--单是骚乱便具有颠覆政权的力量;

读者迟迟不能了解到骚乱中华人妇女遭受性攻击的新闻,是舆论没有给予注意的缘故;

强暴事件被揭露出来,是因为新执政的领导人宣布要调查骚乱真相,当地媒体和妇女组织才予以曝光。

将骚乱归结为印尼政局变化的原因,这样,以学生示威为代表的要求民主和改革的力量、印尼国内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矛盾,以及政治势力之间的斗争等因素所起的作用,就被一笔勾消了。

印尼的媒介、《纽约时报》、《联合早报》等国外媒介在充分报道印尼局势时,对华人的处境的报道也具有相当的数量和深度,并且在6月上旬(新政府接任20天后、当局承认强暴事件之前)起就开始揭发出华人妇女遭受有组织的性袭击和强暴的事件,并不断关注调查进程。只有《人民日报》直到7月29日、外报披露50天后在第4版上才首次涉及到强暴事件。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