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蝴蝶效应》
《The Butterfly Effect》
片 名:蝴蝶效应
编剧/导演:埃里克·布雷斯 Eric Bress
J·麦卡·格鲁勃J.Mackye Gruber
主 演:艾什顿·库奇 Ashton Kutcher
艾梅·史玛特 Amy Smart
阿尔顿·汉森 Eldon Henson
埃里克·斯托尔兹 Eric Stoltz
伊桑·萨普里 Ethan Suplee
威廉·李·斯科特 William Lee Scott
类 型: 剧情/科幻/惊悚
片 长:113分钟
级 别:R(暴力、性内容、粗口和毒品使用)
发 行:新线影业 New Line Cinema
上映日期:2004年1月23日(更多地区)
------------------------------------------------------
《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
这是美国气象学家洛伦芝(Lorenz)于1960年代提出的这篇论文,他的意思非常简单,即:亚马逊流域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会掀起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场风暴。蝴蝶效应就是架构在这样的混沌理论基础之上的。所有易变的物体或系统(程序中称之为为对象——Object),都有会在演化发展中,因为不断以某种规则复制前一阶段的运动状态,而产生无法预测的随机效果。这就是混沌学的重要理论:“简单系统可以产生复杂行为,复杂系统可以产生简单行为。”
如果用纯程序理论来解释的话,那么A.I(人工智能)就是最好的例证。众所周知,机器人都是由无数条简单的严谨的程序所驱动运行的。每一条程序,都是由程序构架者准确的编写调试的。那么,如果不去讨论程序Bug的问题,在代码最和数据结构最完美的状态下,得到的结果是不是一个确数呢?
对于这个问题,准程序员会回答“Yes!”。而人工智能科学家们则会回答“No!”
如果再用面向对象的眼光来看这个问题,那么“准程序员”就会化身为面向过程的模块编写者,负责1+1=2。而“人工智能科学家们”,则伪装并升级为面向对象的程序员。他们将这些完美无比的模块加以OOP的思想精巧的结合在一起,使原本之关注自身的封装良好的模块,开始相互作用产生联系,接着,伴随越来越多不确定的耦合,以及“准程序员”大呼上当的尖叫声中,奇迹产生了。这就是用以模拟人类自主意识的人工智能。
在此基础上,如果底层的抽象模块的数量越多,模拟出的人类自主意识也就越多。即:3个数有6种组合(可能),4个数有24种组合……n个数有n(n-1)种组合(即n!)。
其实,这样所得到的结果并不是说程序产生了无法预知的结果,而是对已知的无数种结果的选取随机性。可能性越多,那么对事件的掌控也就会越力不从心。其实程序还是严密的运行,不会有任何的偏差。一个简单的例子,我虽然知道明天上班可能会堵车,也可能不会(两种可能)。但是堵车的时候,我还是只能乖乖的呆在车里。看,仅仅两种可能就让我们觉得生活竟然如此的不公平,为什么呢,因为在这里,我们就是程序的用户。所以说,程序分毫未差。(“准程序员”们可以放弃起诉“人工智能科学家”的想法了 ^_^)
好了,让我们回到电影。该片从整体上通俗的讲就是以蝴蝶效应对完美主意者的无比讽刺。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我们的生活就是一场壮丽恢弘的RPG(角色扮演)游戏,只不过,这个游戏没有存取进度的选项。片中的男主角就是试图借助爷爷和爸爸遗传的“精神病”来开启这个选项,穿梭其中并成为……上帝。但是这个游戏(人生)的基调直指“悲剧”二字。而男主角一次一次的穿梭在过去于现实之间,为的,就是让自己的亲人、爱人、朋友,能够以最合适的可能而组合。看着他一次次的因为借用上帝的力量而筋疲力尽但却于事无补的时候,一个极其简单的命题摆在我们面前——是抵抗还是妥协?
最可悲的就是,他本身就是这个程序的用户,所以根本不会,也不可能任意的掌控每一中可能。这,是个无比庞大的悲哀。
影片最后的结局是男主角回到母亲子宫内,将自己溺死在羊水中。说实话,在我明白他要怎么做的时候,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不是震撼这种行为,而是为了这个决定的执行根本没有一点在思想上的挣扎,一切都环环相扣的紧凑。
终于,一个称得上是完美的世界诞生了,亲人、爱人、朋友终于像合金一样的整合在了一起,然而留给观众的,却是无限的思考……
Thanks for 《The Butterfly Effect》
片 名:蝴蝶效应
编剧/导演:埃里克·布雷斯 Eric Bress
J·麦卡·格鲁勃J.Mackye Gruber
主 演:艾什顿·库奇 Ashton Kutcher
艾梅·史玛特 Amy Smart
阿尔顿·汉森 Eldon Henson
埃里克·斯托尔兹 Eric Stoltz
伊桑·萨普里 Ethan Suplee
威廉·李·斯科特 William Lee Scott
类 型: 剧情/科幻/惊悚
片 长:113分钟
级 别:R(暴力、性内容、粗口和毒品使用)
发 行:新线影业 New Line Cinema
上映日期:2004年1月23日(更多地区)
------------------------------------------------------
《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
这是美国气象学家洛伦芝(Lorenz)于1960年代提出的这篇论文,他的意思非常简单,即:亚马逊流域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会掀起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场风暴。蝴蝶效应就是架构在这样的混沌理论基础之上的。所有易变的物体或系统(程序中称之为为对象——Object),都有会在演化发展中,因为不断以某种规则复制前一阶段的运动状态,而产生无法预测的随机效果。这就是混沌学的重要理论:“简单系统可以产生复杂行为,复杂系统可以产生简单行为。”
如果用纯程序理论来解释的话,那么A.I(人工智能)就是最好的例证。众所周知,机器人都是由无数条简单的严谨的程序所驱动运行的。每一条程序,都是由程序构架者准确的编写调试的。那么,如果不去讨论程序Bug的问题,在代码最和数据结构最完美的状态下,得到的结果是不是一个确数呢?
对于这个问题,准程序员会回答“Yes!”。而人工智能科学家们则会回答“No!”
如果再用面向对象的眼光来看这个问题,那么“准程序员”就会化身为面向过程的模块编写者,负责1+1=2。而“人工智能科学家们”,则伪装并升级为面向对象的程序员。他们将这些完美无比的模块加以OOP的思想精巧的结合在一起,使原本之关注自身的封装良好的模块,开始相互作用产生联系,接着,伴随越来越多不确定的耦合,以及“准程序员”大呼上当的尖叫声中,奇迹产生了。这就是用以模拟人类自主意识的人工智能。
在此基础上,如果底层的抽象模块的数量越多,模拟出的人类自主意识也就越多。即:3个数有6种组合(可能),4个数有24种组合……n个数有n(n-1)种组合(即n!)。
其实,这样所得到的结果并不是说程序产生了无法预知的结果,而是对已知的无数种结果的选取随机性。可能性越多,那么对事件的掌控也就会越力不从心。其实程序还是严密的运行,不会有任何的偏差。一个简单的例子,我虽然知道明天上班可能会堵车,也可能不会(两种可能)。但是堵车的时候,我还是只能乖乖的呆在车里。看,仅仅两种可能就让我们觉得生活竟然如此的不公平,为什么呢,因为在这里,我们就是程序的用户。所以说,程序分毫未差。(“准程序员”们可以放弃起诉“人工智能科学家”的想法了 ^_^)
好了,让我们回到电影。该片从整体上通俗的讲就是以蝴蝶效应对完美主意者的无比讽刺。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我们的生活就是一场壮丽恢弘的RPG(角色扮演)游戏,只不过,这个游戏没有存取进度的选项。片中的男主角就是试图借助爷爷和爸爸遗传的“精神病”来开启这个选项,穿梭其中并成为……上帝。但是这个游戏(人生)的基调直指“悲剧”二字。而男主角一次一次的穿梭在过去于现实之间,为的,就是让自己的亲人、爱人、朋友,能够以最合适的可能而组合。看着他一次次的因为借用上帝的力量而筋疲力尽但却于事无补的时候,一个极其简单的命题摆在我们面前——是抵抗还是妥协?
最可悲的就是,他本身就是这个程序的用户,所以根本不会,也不可能任意的掌控每一中可能。这,是个无比庞大的悲哀。
影片最后的结局是男主角回到母亲子宫内,将自己溺死在羊水中。说实话,在我明白他要怎么做的时候,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不是震撼这种行为,而是为了这个决定的执行根本没有一点在思想上的挣扎,一切都环环相扣的紧凑。
终于,一个称得上是完美的世界诞生了,亲人、爱人、朋友终于像合金一样的整合在了一起,然而留给观众的,却是无限的思考……
Thanks for 《The Butterfly Effect》
[2005-3-12 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