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唱大戏……——题记
姥姥家
姥姥门前没有大戏,只有一个记事起就存在的猪圈,通常有两只猪,它们过着泥里打滚草里睡觉的幸福时光。
我小时候,很小很小的时候,小到没有记忆的时候,就被丢到了姥姥家——娘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工作,爹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上学,亲生的奶奶在爹爹还不认识娘娘的时候就去世了,心疼我的姥姥不肯我被后奶奶带,于是我堂而皇之的留在了姥姥家。
姥姥家院子里种了三棵泡桐树,一棵是姐姐的,一棵是我的,一棵是妹妹的。它们在生我们的那年由二舅舅种下,分别记录着我们的成长。二舅舅喜欢牵着我的手,在属于我的泡桐树下,告诉我:“妹妹,这棵树你要看好啊,长大了给你做嫁妆的。”嫁妆是什么,我不是很懂,只觉得那是顶顶重要的一个东西,我每天会用小碗端很多碗的水浇在树下,希望这树快快长大。然而奇怪的是,比我小三岁的妹妹的树也已经长到水桶那么粗了,我的树还是碗口粗,好像我多病的童年,殃殃的没精打采。
有好几次,姥爷想要把那棵树砍掉,再种一棵。每次,都被姥姥制止了,姥姥怜惜的摸摸我蜡黄的小脸说:“缺肥呢,长长就好了。”后来,我学会了用小刀,就在上面歪歪扭扭的刻了几个大小不一的字“××的树”。这些字随着年轮的增加越长越高,终于有一天,我踮起脚尖也够它不到。
记忆里,姥姥有张很大很结实的红漆木床,我跟姐姐和妹妹常常偷偷穿了大人的衣服在这床上唱戏,演绎着自以为美的生活。
我问姥姥:“这个床是谁给你的啊?”“这床是姥姥的嫁妆,是你的舅爷爷给姥姥的。”嫁妆?!我立刻兴奋起来:“那是用‘你的树’做的吗?”姥姥看着我盯向窗外的目光,开心的笑了:“是,是!等妹妹出嫁的时候,也用‘你的树’给你打一张大大的床当嫁妆。”可是我高兴不起来:“我的树那么细,怎么能做这么大的床?”“傻丫头,你的树还没长大,等你长大了,它就长大了。”我望着那棵树点点头,盼望着长大……
几次哭泣
细细想来,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伴随着泪水渡过的。正是因为哭得次数很多,所以能记起的反而很少了。有时候默默想起那些哭泣,不知怎么竟然会有淡淡的幸福溢满心怀。
(一) 碗
三岁多时,我跟姥姥回姥姥的娘家住。他们家没有小孩子,自然也没有小孩子吃饭的碗,最小的碗装下我的小脑袋也绰绰有余。第一次在他家吃饭,姥姥用一个粗瓷大碗,盛了仅能盖住碗底的饭给我,我兴致勃勃的端起碗就往外走,好像自己用了大碗就长大了似的。没想到刚刚端出门便一不留神摔了一跤——一块石头把我绊倒了,因为碗太大遮住了视线。“啪——”的一声那碗应声而碎,“哇——”的一声我开始了哭泣。听到声音的姥姥连忙跑出来,扶起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大声哭泣的我,一边给我擦眼泪一边抱怨那只破碎的碗:“乖,不哭啊,这个碗真坏,把妹妹都摔倒了,真该摔!回来给妹妹买个小碗,不哭了啊……”当天下午我就拥有了一只塑料的画着小熊的碗,这是别的小孩谁也没有的奢侈品。那时候,塑料很贵,一只小塑料碗可以买好几只粗瓷大碗。记得那段时间,我美的天天端着它四处炫耀,晚上还要抱着它才睡觉。
(二) 聊斋
学前班的时候,电视台开始播放电视连续剧《聊斋》。我小时候的梦里,多是幻想自己变成了飞在云上衣袂飘飘的仙女。因此《聊斋》很和我的口味,天天还没到时间就端坐在电视机前,连片头也不愿错过。
偏偏有一天,电视台好像播放其他重要的事情,《聊斋》没有按时上演,我不死心的等了又等,都九点半了,还没有演。姥姥让我睡觉,因为平时我九点准时睡觉,我仍然固执着,不肯去睡。姥姥走过来关了电视,虎起脸:“快睡觉,明天头晕了怎么办?”我小时候睡眠不足就会头晕呕吐。我的没看上电视的失望一下子爆发出来,眼泪不由分说的落下,“我要看《聊斋》,《瑞云》昨天还没有演完呢。”姥姥生了气,不再理我,由我一个人去哭。哭着哭着我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姥姥把我从睡梦中叫醒:“妹妹,看《聊斋》了。”我揉揉惺忪的睡眼一看,果然正在放《聊斋》的主题歌。
那一晚,我终于睡得很香甜,尽管《聊斋》都没有看完就睡着了。
(三) 跳棋
爹有年寒假回家,带给我一副跳棋。在缺少玩具的童年,五颜六色的棋子对我充满了诱惑。很快,我学会了跳棋,并拿着它四处找人下。姥爷、大舅舅、二舅舅他们常常是我的手下败将,只有姐姐,从来不跟我下。我洋洋得意起来,认为姐姐根本是害怕了。大人们都夸我聪明,由是我愈发自得,常当着姐姐的面说姐姐笨,姐姐不理睬我,对我的态度就是不屑,或者嗤之以鼻更加确切一些。
忽然有一天,姐姐主动提出要和我下一盘,我二话不说,摆开阵势,决定杀的姐姐人仰马翻。姥爷他们在一旁一个劲儿的吹捧我。开局没多久,我的子还在棋盘中央,姐姐的子却已全部进营。我的小脸涨得通红,闷头把棋子摆好,又开始了第二局。结果比第一局没有什么差别。第三局下到一半,我的眼泪就啪嗒啪嗒的落在了棋盘上,姐姐的目光更加不屑:“妹妹,你的水平,差远了。平时大家都是让你的。”“哇——”我的小小的骄傲与自尊被打击的七零八落。
那一年,多少岁,我不记得了……
多年以后,我在第一个公司举行的棋类比赛中,跳棋获得了第一名。打电话给姐姐,姐姐告诉我一个秘密,原来小时候的第一次和姐姐下跳棋,是姥爷他们指使的,他们让姐姐教训我一下,让我学会虚心与骄傲……
姐姐的脊背
长大以后的梦里,常有驾云而行的感觉,醒来的时候回味,那很象小时候大人们脊背上的行走——温暖踏实。姥姥的脊背、姥爷的脊背、大舅舅的脊背、二舅舅的脊背、爹的脊背、娘的脊背、还有,姐姐的脊背……
四岁半,我上学前班,姐姐七岁,二年级。
她有一双绿色的小胶鞋,我没有。因为我的脚太小,买不到那么小号的胶鞋。所以我不喜欢下雨,但雨总是会来的。
下雨了,上学的时候姥姥把我背到学校。第一节课还没上完,我有点儿想尿,低头看看自己的小花布鞋,外面的雨正大,尿意更加强烈了。下课铃响了,看着别的小朋友光着脚踩到雨里,我有些犹豫,正要脱鞋,门口突然出现一个熟悉的身影,“姐——”我兴奋的大叫。她跑过来:“妹妹,我背你上厕所。”
我儿时的学校教室和厕所之间有很长一段坑洼不平的砖路。砖路存在很长时间了,上面厚重的青苔是最好的明证。
四岁多的我对七岁的姐姐是个不小的负荷,然而她紧紧地箍着我的大腿,向前奋力走着。路过青苔很重的路时,她脚下一滑,眼看要摔倒。在一条腿跪下的同时,她松开一只手按着地撑住我们两个人的重量,旁边的老师看见了连忙过来帮忙,姐姐的半条裤子湿了,手还蹭掉了一些皮,渗出了血。整个过程,我的身上只稍微有几滴泥点儿……
记忆有时候是个很奇怪的东西,和姐姐一起生活,朝夕相处了十几年的时间,很多事情都忘记了,唯有这件事情顽固的于我的脑中存在,只要回想起来,一闭眼,当时的情景就立刻真切地重现。
前两年,跟姐姐说起这件事,奇怪的是,她竟然一点儿都记不起来了。
还是三棵树
六岁多一些,我上二年级,姥姥家盖了全村的第一栋楼房。于是我们离开老院,搬到新房子居住。老院离新院很近,但却不常去了。奇异的是,自我离开老院,那棵跟我同岁的泡桐就疯一样生长,仿佛要补上幼年的营养不良一般,它很快赶上了另外两棵树。九岁离开姥姥家回到爹娘身边时,老院里的三棵泡桐都已经长到三四个成人才能抱拢的地步。
几年前的暑假我回到老家,姥爷已经去世,一夜之间老去的姥姥带我来到老院,打开院门,我看到被砍倒的三棵树。树皮已经被刨的精光,我试图从满地的树皮中找出原来刻字的那一块,却是徒劳。树干的截面,细细数年轮,不多不少,正好是我们三姐妹的年龄。 “妹妹,你们都长大了。”姥姥的话缓慢又平和,却带着说不尽的沧桑。
我在老院的中央站定,看着这个伴我生长六年的地方,时光闪来闪去,却无论如何,也闪回不到——童年……
回忆到没有记忆
很久没有回老家了,九岁那年,我被爹娘接到城里去,姥姥家就成了昨日的梦,永远的留在了记忆中。假期时也会回家住一段时间,但对于老家来说,我已经成了永远的过客了。
生平最早的一次记忆,是什么?偷姥爷的手电筒去抓知了,还是跟小伙伴比赛爬树?不,应该还有更早的记忆。那么,是不是第一次学会蹦跳?第一次因为捡了几根小树枝给姥姥做柴禾被姥姥表扬?真的,我不记得了,记忆到此,一片空白……
姥姥家
姥姥门前没有大戏,只有一个记事起就存在的猪圈,通常有两只猪,它们过着泥里打滚草里睡觉的幸福时光。
我小时候,很小很小的时候,小到没有记忆的时候,就被丢到了姥姥家——娘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工作,爹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上学,亲生的奶奶在爹爹还不认识娘娘的时候就去世了,心疼我的姥姥不肯我被后奶奶带,于是我堂而皇之的留在了姥姥家。
姥姥家院子里种了三棵泡桐树,一棵是姐姐的,一棵是我的,一棵是妹妹的。它们在生我们的那年由二舅舅种下,分别记录着我们的成长。二舅舅喜欢牵着我的手,在属于我的泡桐树下,告诉我:“妹妹,这棵树你要看好啊,长大了给你做嫁妆的。”嫁妆是什么,我不是很懂,只觉得那是顶顶重要的一个东西,我每天会用小碗端很多碗的水浇在树下,希望这树快快长大。然而奇怪的是,比我小三岁的妹妹的树也已经长到水桶那么粗了,我的树还是碗口粗,好像我多病的童年,殃殃的没精打采。
有好几次,姥爷想要把那棵树砍掉,再种一棵。每次,都被姥姥制止了,姥姥怜惜的摸摸我蜡黄的小脸说:“缺肥呢,长长就好了。”后来,我学会了用小刀,就在上面歪歪扭扭的刻了几个大小不一的字“××的树”。这些字随着年轮的增加越长越高,终于有一天,我踮起脚尖也够它不到。
记忆里,姥姥有张很大很结实的红漆木床,我跟姐姐和妹妹常常偷偷穿了大人的衣服在这床上唱戏,演绎着自以为美的生活。
我问姥姥:“这个床是谁给你的啊?”“这床是姥姥的嫁妆,是你的舅爷爷给姥姥的。”嫁妆?!我立刻兴奋起来:“那是用‘你的树’做的吗?”姥姥看着我盯向窗外的目光,开心的笑了:“是,是!等妹妹出嫁的时候,也用‘你的树’给你打一张大大的床当嫁妆。”可是我高兴不起来:“我的树那么细,怎么能做这么大的床?”“傻丫头,你的树还没长大,等你长大了,它就长大了。”我望着那棵树点点头,盼望着长大……
几次哭泣
细细想来,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伴随着泪水渡过的。正是因为哭得次数很多,所以能记起的反而很少了。有时候默默想起那些哭泣,不知怎么竟然会有淡淡的幸福溢满心怀。
(一) 碗
三岁多时,我跟姥姥回姥姥的娘家住。他们家没有小孩子,自然也没有小孩子吃饭的碗,最小的碗装下我的小脑袋也绰绰有余。第一次在他家吃饭,姥姥用一个粗瓷大碗,盛了仅能盖住碗底的饭给我,我兴致勃勃的端起碗就往外走,好像自己用了大碗就长大了似的。没想到刚刚端出门便一不留神摔了一跤——一块石头把我绊倒了,因为碗太大遮住了视线。“啪——”的一声那碗应声而碎,“哇——”的一声我开始了哭泣。听到声音的姥姥连忙跑出来,扶起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大声哭泣的我,一边给我擦眼泪一边抱怨那只破碎的碗:“乖,不哭啊,这个碗真坏,把妹妹都摔倒了,真该摔!回来给妹妹买个小碗,不哭了啊……”当天下午我就拥有了一只塑料的画着小熊的碗,这是别的小孩谁也没有的奢侈品。那时候,塑料很贵,一只小塑料碗可以买好几只粗瓷大碗。记得那段时间,我美的天天端着它四处炫耀,晚上还要抱着它才睡觉。
(二) 聊斋
学前班的时候,电视台开始播放电视连续剧《聊斋》。我小时候的梦里,多是幻想自己变成了飞在云上衣袂飘飘的仙女。因此《聊斋》很和我的口味,天天还没到时间就端坐在电视机前,连片头也不愿错过。
偏偏有一天,电视台好像播放其他重要的事情,《聊斋》没有按时上演,我不死心的等了又等,都九点半了,还没有演。姥姥让我睡觉,因为平时我九点准时睡觉,我仍然固执着,不肯去睡。姥姥走过来关了电视,虎起脸:“快睡觉,明天头晕了怎么办?”我小时候睡眠不足就会头晕呕吐。我的没看上电视的失望一下子爆发出来,眼泪不由分说的落下,“我要看《聊斋》,《瑞云》昨天还没有演完呢。”姥姥生了气,不再理我,由我一个人去哭。哭着哭着我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姥姥把我从睡梦中叫醒:“妹妹,看《聊斋》了。”我揉揉惺忪的睡眼一看,果然正在放《聊斋》的主题歌。
那一晚,我终于睡得很香甜,尽管《聊斋》都没有看完就睡着了。
(三) 跳棋
爹有年寒假回家,带给我一副跳棋。在缺少玩具的童年,五颜六色的棋子对我充满了诱惑。很快,我学会了跳棋,并拿着它四处找人下。姥爷、大舅舅、二舅舅他们常常是我的手下败将,只有姐姐,从来不跟我下。我洋洋得意起来,认为姐姐根本是害怕了。大人们都夸我聪明,由是我愈发自得,常当着姐姐的面说姐姐笨,姐姐不理睬我,对我的态度就是不屑,或者嗤之以鼻更加确切一些。
忽然有一天,姐姐主动提出要和我下一盘,我二话不说,摆开阵势,决定杀的姐姐人仰马翻。姥爷他们在一旁一个劲儿的吹捧我。开局没多久,我的子还在棋盘中央,姐姐的子却已全部进营。我的小脸涨得通红,闷头把棋子摆好,又开始了第二局。结果比第一局没有什么差别。第三局下到一半,我的眼泪就啪嗒啪嗒的落在了棋盘上,姐姐的目光更加不屑:“妹妹,你的水平,差远了。平时大家都是让你的。”“哇——”我的小小的骄傲与自尊被打击的七零八落。
那一年,多少岁,我不记得了……
多年以后,我在第一个公司举行的棋类比赛中,跳棋获得了第一名。打电话给姐姐,姐姐告诉我一个秘密,原来小时候的第一次和姐姐下跳棋,是姥爷他们指使的,他们让姐姐教训我一下,让我学会虚心与骄傲……
姐姐的脊背
长大以后的梦里,常有驾云而行的感觉,醒来的时候回味,那很象小时候大人们脊背上的行走——温暖踏实。姥姥的脊背、姥爷的脊背、大舅舅的脊背、二舅舅的脊背、爹的脊背、娘的脊背、还有,姐姐的脊背……
四岁半,我上学前班,姐姐七岁,二年级。
她有一双绿色的小胶鞋,我没有。因为我的脚太小,买不到那么小号的胶鞋。所以我不喜欢下雨,但雨总是会来的。
下雨了,上学的时候姥姥把我背到学校。第一节课还没上完,我有点儿想尿,低头看看自己的小花布鞋,外面的雨正大,尿意更加强烈了。下课铃响了,看着别的小朋友光着脚踩到雨里,我有些犹豫,正要脱鞋,门口突然出现一个熟悉的身影,“姐——”我兴奋的大叫。她跑过来:“妹妹,我背你上厕所。”
我儿时的学校教室和厕所之间有很长一段坑洼不平的砖路。砖路存在很长时间了,上面厚重的青苔是最好的明证。
四岁多的我对七岁的姐姐是个不小的负荷,然而她紧紧地箍着我的大腿,向前奋力走着。路过青苔很重的路时,她脚下一滑,眼看要摔倒。在一条腿跪下的同时,她松开一只手按着地撑住我们两个人的重量,旁边的老师看见了连忙过来帮忙,姐姐的半条裤子湿了,手还蹭掉了一些皮,渗出了血。整个过程,我的身上只稍微有几滴泥点儿……
记忆有时候是个很奇怪的东西,和姐姐一起生活,朝夕相处了十几年的时间,很多事情都忘记了,唯有这件事情顽固的于我的脑中存在,只要回想起来,一闭眼,当时的情景就立刻真切地重现。
前两年,跟姐姐说起这件事,奇怪的是,她竟然一点儿都记不起来了。
还是三棵树
六岁多一些,我上二年级,姥姥家盖了全村的第一栋楼房。于是我们离开老院,搬到新房子居住。老院离新院很近,但却不常去了。奇异的是,自我离开老院,那棵跟我同岁的泡桐就疯一样生长,仿佛要补上幼年的营养不良一般,它很快赶上了另外两棵树。九岁离开姥姥家回到爹娘身边时,老院里的三棵泡桐都已经长到三四个成人才能抱拢的地步。
几年前的暑假我回到老家,姥爷已经去世,一夜之间老去的姥姥带我来到老院,打开院门,我看到被砍倒的三棵树。树皮已经被刨的精光,我试图从满地的树皮中找出原来刻字的那一块,却是徒劳。树干的截面,细细数年轮,不多不少,正好是我们三姐妹的年龄。 “妹妹,你们都长大了。”姥姥的话缓慢又平和,却带着说不尽的沧桑。
我在老院的中央站定,看着这个伴我生长六年的地方,时光闪来闪去,却无论如何,也闪回不到——童年……
回忆到没有记忆
很久没有回老家了,九岁那年,我被爹娘接到城里去,姥姥家就成了昨日的梦,永远的留在了记忆中。假期时也会回家住一段时间,但对于老家来说,我已经成了永远的过客了。
生平最早的一次记忆,是什么?偷姥爷的手电筒去抓知了,还是跟小伙伴比赛爬树?不,应该还有更早的记忆。那么,是不是第一次学会蹦跳?第一次因为捡了几根小树枝给姥姥做柴禾被姥姥表扬?真的,我不记得了,记忆到此,一片空白……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