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齐之以礼,有耻而格。
道:为引导之意,政:政令、政法;齐,规范、统制,刑:刑罚。格:归服、归化。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廉耻之心,而且也就会守规矩了。
(1)“道之以德”,是以道德价值为导向的内在控制;“齐之以礼”,是以礼义制度为规范的外在控制。此外,儒家并不反对“政”与“刑”的(有人说是“忽视”了可能是不对的。孔子曾说“善于执法的人树立恩德,不善于执法的人树植怨恨。官吏,是用来使法令公正的。治理国家的人,千万不可失去这种公正的作用。”)“法治”、“刑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也是一种对于控制的选择手段,但德治、礼治始终处于核心的主导地位。
(2)道德在组织治理中有着不同于制度的作用。儒家管理控制的核心是德政。
(3)儒家的“道之以德”就是强调道德价值观的作用。它要求管理者通过自身的模范行为,把一定的价值观念灌输到组织成员的头脑中去,使之化为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这是一种强调内在控制的管理手段。
2、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所以,所作所为;所由,所走过的道路;所安,所安心从事的事业。这是孔子教人以察人的方法。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通过“温故”得到新的体会,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于平常之中发现不平常得道理。
4、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皿那样(只用一种用途)。”
(1)用人的艺术。(2)育人的艺术。
5、子贡问君子。子曰:“现行其言而后从之”。
这是子贡问孔子怎样做才是君子。孔子说:“在说之前,先去实行,然后再按所做的去说。”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只有先做后说才可能取信于人。
6、子曰:“巨子周而不比(第四声),小人比而不周。”
周:合群。比:勾结。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人。这里孔子提出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点,就是结党营私者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很有意义。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学习过程中,学和思不可偏废。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之人。
8、子曰:“攻乎异端,思害也已。”
孔子教人治正学,走正道,攻习异端邪说,就会遗害无穷。
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干,求之意。禄,古代官吏的俸禄。子禄,求官职。阙,同缺。此处为搁置在一旁。阙疑,即为存疑。阙殆:也为存疑之意。要多听,有疑问的地方先放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少犯错误;要多看,有疑问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犯错误,做事少后悔,官禄就是这里面了。孔子这里讲了多闻、阙疑、慎言行三件事。这是孔子教人为人处世之道。一个人要求知识渊博、立足于世,应多看多听,多亲身实践,有怀疑不懂的地方则保留(不要下车伊始)或向人家请教,弄懂了再说、再做。讲话要谨慎,不要讲过头话,做事要小心,不要有过分的行动,这样处世,就会少失误、少后悔。如果用这样的态度去工作,什么事都能做好,禄位自然也在其中了。
11、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哀公,鲁国国君姬蒋,“哀”是谥号。我国古代,实行人治,进贤退不肖是治国的根本。武则天问武三思,朝中谁是忠臣?武三思答:“我不知何等名善人,唯与我者殆之哉。”意思是,跟我好的都是忠臣。孔子答哀公的话,含义非常深刻,是君主最高的道德修养,看似容易,实际是很难做到的。
12、季康子问:“使民敬、忠难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敬,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是他的谥号,是鲁哀公时期政治上最有权势的人。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人民,他们就会恭敬;你孝顺父母,慈护人民,他们就会忠诚;你能举用人而教育能力差的人,他们就会互相劝勉而为善。你要使下属敬、忠并劝,一定要接近他们,自己内心要有庄严情操,真心诚意爱他们,奖励善类,教育缺能者使之感化、转变,以君、师、长者之心对待人民,人民自然受到感化而敬服。
1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輗,其何以行之哉?”
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
孔子用比喻说明信用、信誉的重要性。做人、处世也好,为政也好,信是很重要的。说话算数,讲信用,才能取信于人。特别是为政者,如果言而无信,朝令夕改,下面的人就会无所适从而不信任你、拥戴你。例如,曾子杀猪的故事。
1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用也。”
不是自己的祖先,(人死为鬼)而去祭祀他,这是献媚。见到正义的事不去做,这是没有勇气。孔子教育为政者:一定要正直守礼,见义勇为。这是为政的基本要求,也是为政的基本精神。
道:为引导之意,政:政令、政法;齐,规范、统制,刑:刑罚。格:归服、归化。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廉耻之心,而且也就会守规矩了。
(1)“道之以德”,是以道德价值为导向的内在控制;“齐之以礼”,是以礼义制度为规范的外在控制。此外,儒家并不反对“政”与“刑”的(有人说是“忽视”了可能是不对的。孔子曾说“善于执法的人树立恩德,不善于执法的人树植怨恨。官吏,是用来使法令公正的。治理国家的人,千万不可失去这种公正的作用。”)“法治”、“刑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也是一种对于控制的选择手段,但德治、礼治始终处于核心的主导地位。
(2)道德在组织治理中有着不同于制度的作用。儒家管理控制的核心是德政。
(3)儒家的“道之以德”就是强调道德价值观的作用。它要求管理者通过自身的模范行为,把一定的价值观念灌输到组织成员的头脑中去,使之化为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这是一种强调内在控制的管理手段。
2、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所以,所作所为;所由,所走过的道路;所安,所安心从事的事业。这是孔子教人以察人的方法。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通过“温故”得到新的体会,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于平常之中发现不平常得道理。
4、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皿那样(只用一种用途)。”
(1)用人的艺术。(2)育人的艺术。
5、子贡问君子。子曰:“现行其言而后从之”。
这是子贡问孔子怎样做才是君子。孔子说:“在说之前,先去实行,然后再按所做的去说。”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不能只说不做,而应先做后说。只有先做后说才可能取信于人。
6、子曰:“巨子周而不比(第四声),小人比而不周。”
周:合群。比:勾结。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人。这里孔子提出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点,就是结党营私者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很有意义。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学习过程中,学和思不可偏废。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之人。
8、子曰:“攻乎异端,思害也已。”
孔子教人治正学,走正道,攻习异端邪说,就会遗害无穷。
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干,求之意。禄,古代官吏的俸禄。子禄,求官职。阙,同缺。此处为搁置在一旁。阙疑,即为存疑。阙殆:也为存疑之意。要多听,有疑问的地方先放一旁不说,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可少犯错误;要多看,有疑问的地方先放在一旁不做,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谨慎地去做,就能减少后悔。说话少犯错误,做事少后悔,官禄就是这里面了。孔子这里讲了多闻、阙疑、慎言行三件事。这是孔子教人为人处世之道。一个人要求知识渊博、立足于世,应多看多听,多亲身实践,有怀疑不懂的地方则保留(不要下车伊始)或向人家请教,弄懂了再说、再做。讲话要谨慎,不要讲过头话,做事要小心,不要有过分的行动,这样处世,就会少失误、少后悔。如果用这样的态度去工作,什么事都能做好,禄位自然也在其中了。
11、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哀公,鲁国国君姬蒋,“哀”是谥号。我国古代,实行人治,进贤退不肖是治国的根本。武则天问武三思,朝中谁是忠臣?武三思答:“我不知何等名善人,唯与我者殆之哉。”意思是,跟我好的都是忠臣。孔子答哀公的话,含义非常深刻,是君主最高的道德修养,看似容易,实际是很难做到的。
12、季康子问:“使民敬、忠难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敬,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是他的谥号,是鲁哀公时期政治上最有权势的人。你用庄重的态度对待人民,他们就会恭敬;你孝顺父母,慈护人民,他们就会忠诚;你能举用人而教育能力差的人,他们就会互相劝勉而为善。你要使下属敬、忠并劝,一定要接近他们,自己内心要有庄严情操,真心诚意爱他们,奖励善类,教育缺能者使之感化、转变,以君、师、长者之心对待人民,人民自然受到感化而敬服。
1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輗,其何以行之哉?”
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
孔子用比喻说明信用、信誉的重要性。做人、处世也好,为政也好,信是很重要的。说话算数,讲信用,才能取信于人。特别是为政者,如果言而无信,朝令夕改,下面的人就会无所适从而不信任你、拥戴你。例如,曾子杀猪的故事。
1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用也。”
不是自己的祖先,(人死为鬼)而去祭祀他,这是献媚。见到正义的事不去做,这是没有勇气。孔子教育为政者:一定要正直守礼,见义勇为。这是为政的基本要求,也是为政的基本精神。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