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照顾孙女,退休了的我,不得不来北京儿子家居住。但是,“山里娃”出身的我,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对北京的这高楼大厦怎么也住不习惯,总是感到没有我老家的那土窑洞好。尤其是一到夏天,这大都市里到处酷热难当,不仅白天热,就是晚上也闷热的人难以入睡。每当这时我就更怀念我那家乡的土窑洞了,它冬暖夏凉,比这楼房要舒适多了!
我的老家是在黄土高原上的一偏僻山区,而我们村那真是十足的山庄窝铺了。 全村十来户人家就居住在这黄土高坡上,
以前各家各户的住所都是清一色的土窑洞。过去,村里的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洞才能娶妻生子,才算是成家立业了。男子汉们在这黄土地上辛劳耕作,女人们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
我家的窑洞是属于靠崖式窑洞那种,也就是所谓的崖畔窑
洞。这还是我爷爷带领着我的伯父和父亲,大概是在我父亲还没有成家以前,利用农闲时节,在二十来米高的崖畔上,挖山刨土,先刨出一个院子,然后再挖洞建窑。这样的“设计”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的确够得上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了。我们院子里一排5孔窑洞,都是3米高开口,十米来深,坐北向南。这样 的窑洞,采光好,又干燥,既防火、也防噪音。而最大的优点莫过于它的“冬暖夏凉”了。
现在看到的这个窑洞就是我老家的土窑洞,六十年前我就在这孔窑洞里出生的。
小小的土窑洞也见证了农村的进步与发展。在改革开放以前,农村经济落后,农民们的生活贫穷,所以,大部分农民只能住在这样的纯土窑洞里。但是由于年复一年的风化和雨水的冲刷,不少窑洞的洞口被冲垮而成为危房。为了对窑洞口进行加固,有的就利用木料和白灰和泥制造成保护棚顶盖在窑洞口的上方以保护窑洞口不被破坏(如图3);稍微富裕些的人家就用石头或者砖在窑洞的外面修筑一米左右深的窑洞口,这样的窑洞叫接口窑洞,就更坚固些(如图4图5)。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极大改善,所以家家户户基本告别了土窑洞,而修建起了坚固的砖窑洞。下面的照片就是我们村里改革开放以来修建的砖窑洞了。窑洞三面嵌入土崖里,省工省料又坚固、保暖。
现在,我老家的住房当然也是砖窑洞了。 我的院子里三面 靠山修建了四孔窑洞,每孔窑洞都是3米5高、3米2宽,10米深, 都是玻璃窗户。你看看我的窑洞卧室是多么的宽畅明亮啊! 因为窑洞是三面嵌在了土坡里,所以建造起来省工省料,而且非常坚固。在我的窑洞里居住,冬天不觉冷,夏天不觉热,就是现在的伏天里,外面的气温很高时,里面也是非常的凉快舒适。白天午休或者晚上睡觉还得盖被子,是避暑的圣地,比楼房里开空调要舒服得多了。因为空调是靠吹送冷风来降温的,有时会使人受不了,特别是老年人。而窑洞因为是深入在地表下,隔热保温,就像保暖瓶里放冰棍不容易融化似的,外面的高温传不进去,里面的低温也散发不了,保持自然平衡,所以就使人感到舒服。不相信的话,请您来试试,你可以在我的窑洞里住上几天,你一定会流连忘返,再不爱你的那都市高楼哦!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