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关心学会爱<好父母好孩子——“知心姐姐”卢勤30年家教精华>

      家庭教育 2006-12-17 15:20

    写在前面

      没有爱就没有世界。大作家雨果说:“人世间没有爱,太阳也会死。”孩子心中爱的种子,是母亲播种的。

  狄更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孩子是父母爱情的杰作。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享受过真正的母爱。

  女人变成母亲,不很容易,要当个好母亲可就更不容易了。只生不养的母亲不是真正的母亲。天下的母亲都爱孩子,但不一定都会爱孩子。邓颖超曾经告诫过我们:“母亲的心总是慈的,但是慈心要用得好,如果用得不好的话,那结果就适得其反。”

  母亲应对孩子从小进行“爱”的熏陶和教育,培养孩子“爱”的高尚情操。老作家冰心曾说:“对孩子进行爱祖国的教育,就不能是抽象的。孩子们爱祖国,爱人民,总是从身边感受到,如爱自己故乡的一草一木,爱自己的教室和校园,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和老师,也爱自己养殖的小动物……”爱心是从小培养的,也是从点点滴滴的小事积累培养起来的。

1.无情的果子

   母亲在孩子心中种下自私的种子,尝到的将是无情的果子.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母亲的安宁和幸福取决于她的孩子们。母亲的幸福要靠孩子、少年儿童去创造。”你的孩子会给你带来什么呢?

2.谁之过

   一个偏私的母亲,对于孩子是最可悲的领导者。自私、冷漠表现在孩子身上,那么责任在谁呢?是谁种下无情的果子?

  有些年轻的妈妈自己的道德标准发生了质变,认为孔融把大梨让给别人,纯属“弱智”,纯属“傻帽儿”。几千年来,中国母亲用来教育子女学会谦让的传统美德,被几句粗鲁的 话毁于一旦!她只想着不让自己的孩子吃亏,可没有想到,教育是从母亲膝下开始的。凡母亲所说的话,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品格。孩子吃个小梨,并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母亲自私的溺爱教诲,却会使子女和自己自食恶果。

  让一个梨,看起来是小事,但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可是天大的事。正像一位朴实的农民妈妈讲的:“孩子的心是块空地,种什么长什么。”种下自私的种子,自然会结出无情的果子。教育家们曾经说过:“一个恶母,一个偏私的母亲,对于儿童是最可悲的领导者。”“天下的慈母们最好记住:往往在她们认为无关重要的行为上,她们便播下了不幸的种子。”

  “孤犊触乳,骄子骂母。”《后汉书》中的这句话,流传千古,今天读起来,别有意味。难道我们这些独生子女的家长,要到挨子女“骂”的时候,才能够醒悟吗?司马光有言曰:“‘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之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古人的话,对今天的母亲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对年轻的父母来说,这唯一的孩子是属于你的,但是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说,这个孩子是要担负重任的。当你溺爱他时,你可能在想:“孩子还是孩子!”可是你忘记了,孩子将要长大成人。一个孩子的未来命运永远是母亲的工作,从这个意义来说,一个民族未来的命运也同样掌握在今天年轻妈妈的手中啊!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所创办学校的墙壁上挂着这样一幅标语:“要爱你的妈妈!”当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写“爱祖国”、“爱人民”之类的标语时,他回答说:“对于7岁的孩子,‘爱自己的妈妈’更容易懂,也容易做,能为日后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打下基础。”

  可以想象,一个从不爱父母、不爱同学、不爱老师的孩子,长大能爱祖国、爱人民吗?一个不爱国、不爱家的人,能够尽心全力地去建设中国21世纪的大厦吗?母亲不仅仅属于家庭,而且属于世界。是无数伟大的母亲,养育了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我们能有今天,首先应该感谢我们的母亲。

  今天,如果我们当了母亲,在我们手中将产生肩负大任的新的一代。如果我们漫不经心,如果我们过度溺爱,如果我们在孩子心中埋下自私的种子,我们今后必将自食恶果!我们民族将走向衰败!那时,我们将成为千古的罪人!

3.懂得回报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该让孩子懂得这个道理。人们都说,母亲是最无私的,不要求孩子回报。我觉得,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母亲应该要求回报,并教会孩子怎样去回报自己的妈妈和家人,怎样去回报别人。

中国有句古话:“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问题是,我们今天有许多在母亲和家人的溺爱中长大的独生子女,从未有过回报的实践,于是也未产生过回报的意识。他们认为,别人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需要感谢,更不需要回报。一家人围着孩子转就好比地球围着太阳转一样,是自然规律。

  妈妈做好了饭菜,孩子不问这饭菜是怎么来的,不问母亲为这顿饭菜付出了多少辛苦,也不管全家老少是否吃过,上桌就吃;吃得不顺口,还要大喊大叫闹“绝食”。孩子为什么不珍惜父母的劳动,为什么不珍惜钱和物,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来的,以为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切都来得容易,他享用是理所应当的。

    怎样让孩子们知道母亲的不易呢?

  我建议搞个《我是怎样长大的》征文活动,让孩子都去访问自己的妈妈或关心过自己的人,让他们从小知道,在他们的成长中,妈妈爸爸付出的心血,周围人们给予的关心和爱。

  一棵小树的成长,离不开阳光和雨露,离不开土壤和养料。当它长成大树,变成木材,建成高楼大厦时,就是最好的回报。同样,一个孩子的成长,也离不开妈妈爸爸和亲人们的关怀和爱护,离不开老师、同学和许许多多人的教育和帮助。孩子要把这些爱牢牢地记在心中,好好学习,努力工作,长大以后用自己的行动去回报祖国的爱、人民的爱、亲人的爱。

 家长要让孩子感受到母亲和亲人对他的关心、对他的爱,并且一点一滴地教他去回报别人。

     孩子的正确思想是靠灌输的,爱的种子是需要培育的。无情无义的孩子的出现,是对家长过度溺爱的报应。

      孩子只要了解了妈妈的辛苦和不易,就一定会热爱妈妈、回报妈妈的.    回报与酬谢不同。回报是一个人从内心里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帮助,代表着一种深深的情谊;而酬谢,是一种还礼,一种答谢,多少掺杂了一些经济的利益。

  儿女和母亲之间的感情是一种自然的、发自内心的亲情。母亲并不希冀什么回报,而每个孝敬父母的孩子都知道回报,也都在默默地、自觉地回报。正是这种亲情,维系着每一个家庭,成为家庭幸福的凝聚力。所以,一个家庭是不是幸福,并不在于钱的多少,而在于家庭成员之间亲情的深浅,家庭凝聚力的大小。

  一个母亲,不必企盼子女当大官,发大财,只要你用人格的力量把孩子培养成人,你一定会有一个幸福的家。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