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光金铅投资分析:

      投资心得 2007-6-10 19:28

一资料收集:

【背景】济源的豫光企业,前身只是一家规模很小的冶炼厂。从1988年开始,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先后实施了3期扩建、改造工程,使企业于1995年达到10万吨(铅)的生产规模。在此基础上企业再次投入资金进行第四期扩建工程,将生产规模扩大到20万吨。去年,这家企业的产品终于在伦敦黄金市场协会注册,其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一家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上市公司就是这样打造出来了.

2004年MBO失败

价格是MBO过程中最敏感的话题。直接收购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每股净资产是价格底线,但如果收购大股东股权,则因大股东是有限责任公司,没有严格的政策规定约束,所以价格的弹性空间要大得多。如在豫光金铅的曲线MBO中,豫光集团把所持有豫光金铅57%的股权,以1.28亿元卖给了国众投资(主要控制人为豫光金铅高管)。而根据2004年半年报,豫光集团所持上市公司股权的净资产价达到3.49亿元。也就是说,豫光金铅高管通过收购上市公司大股东,达到了"以小搏大"。

杨安国的肺腑之言:

我们当厂长的就是给人家擦皮鞋掂皮包出来的,工厂就是这么干出来的。路都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自己拉出去干无非是多赚点钱,也可以干一番事业,但有这个平台,也觉得不错。

要是机制改革的话,企业会干得很好。儒雅触手可及

  未见杨安国时,多人说他都用两个字:儒雅。见到杨安国时,儒雅之气扑面而来,甚至还有因为那一身休闲打扮而带来的“俊朗”的感觉。

  实际上,面前的杨已是50岁的人了。

  看上去很休闲的杨,掌控着全国最大的电解铅和白银生产企业———豫光金铅(600531.SH?雪。资料显示,这家企业自去年1至10月份,出口创汇居河南之冠。

  因为“休闲”,和记者谈话的杨无论怎么都显得稳健。他也说,稳健的还有他所掌控的豫光金铅这几年的发展。

  记者询问杨,豫光金铅如果是民营企业的话,是否会冲动一点,因为追逐利益的欲望更强。杨表达了他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豫光金铅的发展速度是最合适的,不能以国有或民营来界定其应有的发展速度。”

  以前,你想发展也没有条件,一口吃个胖子是不可能的。豫光是通过四期改造才发展到现在这种规模的。第一期改造用了400多万元,那时400万元也是很难拿出来的;第二期改造是1000多万元,当时是靠银行贷款。第三期是1亿多元,我们跑到中国黄金总公司领导家里,说了多少话,最后对我们投资了1亿多元,奠定了我们发展的基础。上市以后,我们规模扩大了,第四期改造我们就有了3个多亿。

  其实也只能这样发展,当时一个小厂,一个乡镇企业,再冲动又能发展到什么样,路都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辛劳不说也罢

  一步一步走了这么多年的杨安国,目前也堪称成功人士。成功人士谈过去,一般都有一些叫人唏嘘的事。杨也不例外。

  杨自己说,他在豫光20多年了,啥都干过,1984年担任副书记副厂长,1987年担任厂长,现在是董事长,对企业自然比较了解。“1984年时豫光是1000万产值,几十万利润,而现在产值将近16亿,利润7000多万。当然,企业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但是对于豫光,政府直接投资非常少,都是企业贷款,滚动积累。”

  20年了,其间曲曲折折不少。杨说:“一次去山西,到了几家矿务局,人家根本不理你。回到旅馆就想回去,一个同志说一个合同都没签没法回去。后来我把矿务局的领导请到一个饭店,事情才有了眉目。”杨说,像求爷爷、告奶奶的情况遇到得多了。

  “但过去了也就过去了,我们当厂长的就是给人家擦皮鞋、掂皮包出来的,工厂就是这么干出来的。前年,我说过一次‘忍辱负重、坚忍不拔’,我觉得,中层干部必须得有这种精神,这个企业才能上去。”

  辛劳,不说也罢!

  但对于搞技术出身的杨安国,20多年在一个厂,历经这么多改革机遇,机会应该不会少的。杨对此看得很淡,他说:“对于我来说,虽然没有实行年薪制,但是还是有很多权力待遇的,比如出有车、住有房,这就够了。这也不是说我觉悟多高,自己拉一帮人出去单干无非就是多赚点钱,但目前有这个平台,我觉得已经不错了。”

  杨也表示,要是机制改革的话,企业会干得很好。

  机制好生了得

  了解得知,济源这个河南省直辖市,97%的国有企业已经完成改制工作,余下的“3%”指的就是豫光金铅。目前,济源的企业也就只有豫光金铅还戴着国企的帽子。

  会使杨安国“干得很好”的机制,恐怕就在于此。况且,目前很流行的MBO一类的事,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杨对此怎能无动于衷。

  杨也说,豫光最大的问题就是国有股退出问题。“对于企业改制,政府也是非常支持的,还专门成立了改制委员会。但我们是一家上市公司,改制方案需要慎重。”

  杨说,对于豫光的改制,取决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现在财政部对上市公司有一个文件,规定凡是上市公司改制必须报该部核准。“这个文件好像是一个障碍,但是,核准不是不让改。据我们了解,很多上市公司都在改,像内蒙古的鄂尔多斯(600295)都改了。我问怎么不报批,他们说,地方企业改制就是地方政府的事情,只要资产不流失,经济上不犯规,就有利于政府,有利于企业。”

  看起来,杨对豫光的改制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最起码也是有点谱的。杨说:“我的意见就是员工持股,集团公司改制,政府出让国有股权,员工持股组建公司。”

  杨解释:“目前,从豫光金铅的厂情来讲,职工和管理层都对厂子有感情,有凝聚力,所以我们希望集团改制,职工参与进去,这样有利于调动积极性,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现在国家也提倡进行产权出让、拍卖,我觉得这也是很好的方式。但如果职工有能力参与改制的话,要比出让、拍卖好。因为企业不是一件东西,它是一个加工厂,别的企业收购以后,还是需要职工参与管理。”

  对于改制更具体的问题,比如杨会持多少股、有没有一个时间表,他表示“很难说”。“大股东持股有一个资金能力问题。现在出现一个问题,就是企业干好了反而不好改。企业净资产多,掏钱就多,这样改革的难度大,如果是破产企业,或者是亏损企业,实行资产转让,象征性的就行了。所以在改制问题上企业资产有优势了,反而出现的问题多,我们目前就面临这样的问题。”

  发展还是硬道理

  改制对于豫光金铅来说,是一件“进行并忧虑着”的事情。看杨自始至终的态度,也断然不会有任何“过激”行为。

  杨的意思还是不能因小失大,“发展还是硬道理”。杨说,很多职工愿意委托他来管理他们的资产,只是因为觉得他对企业发展的经营风险比较了解,放心而已。

  对于多数靠辛苦挣钱的职工来说,保证有最稳定的收益,可能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杨能让人“放心”,这就足了。

  听起来,杨也确实堪胜此任。

  杨告诉记者:“豫光金铅属于大型冶炼类的企业,目前我们企业的风险就是没有矿山资源,而国内同类企业都有矿山。这是最大的风险。所以豫光产权出让时,人家一看没有矿山,也不好谈。冶炼厂可以盈利也可以亏损,像铜、铅、锌的价格波动非常大,一招不慎,全盘皆输。”

  杨认为,有些企业有资源优势和能源优势,比如电费便宜等,发展就会比较快。而豫光没有这方面的优势,要想不败,只有创造品牌优势。

  据说,豫光公司的电解铅和白银,先后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和伦敦贵金属协会(LBMA)成功注册,可以出口免检。而现在在伦敦注册的国内白银企业仅有三家,铅大概有六家。

  杨清楚地知道豫光发展过程中最致命的问题是什么,他说,豫光客观上没有什么优势,依靠的就是管理和科学技术进步,豫光的污染治理在行业里是最好的。

  杨也说,去年以来,有色金属行业整体复苏,豫光金铅企业规模在国内领先,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更是不能错过这个机遇,“但我们企业优势还不突出,没有矿山,风险还是非常大的,国内的加工能力大于矿山能力,包括钢铁,我们遇到的风险和他们一样。企业要发展,必须要在资本市场积累资本,购买矿山,然后才能支撑企业的发展”。

  “我现在已经有意向收购矿山,国内铅锌矿的产地是湖南、广东、陕西、云南,西北也有一些,豫光地处中原,交通占优势。但现在实力不行,要购买国内的矿山要几个亿。国外矿山很多,但要走出去,更需要强大的资本。我相信我们能走到这一步,但主要就是看怎么运作了。”

  儒而不迂,雅而不过,知天命之年的杨安国,下一步到底会怎么运作呢?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