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挪威的森林是一片大得会让人迷路的森林。那种,人进得去却出不来的巨大原始森林。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片只属于我们自己的森林,不管我们去过与否,它一直存在着,不曾消失过。”这片森林种植着我们的青春,种植着我们的美好往昔。在这里,迷失的已经迷失,相逢的会再相逢。
“死亡不是生的对立面,它是作为生的另一部分用存。”在被死亡和性爱笼罩着的青春世界里,失去了生活希望的生灵徘徊于希望和毁灭之间。如同失去了光晕的星星一般,在黯淡的天空中慢慢划过,带着一丝淡淡的光芒,永远消失在茫茫时空中,不再被回忆提起。
带着青春一去不返的丝丝伤感,37岁的渡边开始了关于他过往青春的苦涩回忆。那是一本写满痛苦与快乐、失去与收获、生存和死亡的青春日记,那是记录着他最美好,也许是最痛苦的记忆。
年少的人们,总是以为自己生活在苦痛的谷地,或者说总是自己把自己推向苦痛的深渊。而在他们看来,死亡莫过于是最好的解脱方式。死亡在这里变成了一种美好,至少对于死者来说这是一种美好。他们选择死亡,选择超脱这个给了他们太多烦扰的世界,却把无限的苦痛留给了生者。
人有求生的本能,也有求死的本能。求生的本能是人类成长进取的动力,它是绝对第一优先的动能运作方向。但是,当求生的动能无法实现时,人就有寻求死亡的本能的企图。青春的消逝,难道仅仅只是因为本能吗?或许是因为对于继续生存的无望。花季的青春被一片片阴霾的悲伤笼罩着,一切应有的精彩都被生活的阴暗所掩盖。
在这个价值迷失的年代,人们似乎已失去了自己最初的精神寄托。他们面对的只有迷惘和周围朋友的相继死去,他们的理想和希望都已随着世间的死亡消散。死亡如同传染病一般,在青春世界里蔓延开来。在这里,死亡似乎只是一种从众行为,只是一个简单的模仿。
是啊,在那个社会急剧变迁转型的年代,社会已缺乏秩序的规范,而由于缺乏相应的安全感,人们更容易选择自杀来解脱自己。年青的生命,只是这群人中的一小部分。
除了死亡,渡边的青春还剩下的,就是“性”。由于生理上的爆发性成长,青春期迎来了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变化——性的成熟,生理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心理和社会的成熟度。性发育的成熟使少男少女友了强烈的性冲动,有了明确的性欲望。性心理的薄弱、性道德的匮乏、性观念的混乱使性的滥用成为不可避免。当然,性也是他们用来排解压力、应对空寂的方式,他们渴望从这里面获得小小的温暖。然而,性的发泄仍然不能改变注定悲剧的生活,短暂的欢愉之后悲伤依旧。
逝去的太多、太多,我们所做的挽回却太少、太少。人们啊,是该停下你匆忙脚步的时候了,是该停下来好好思考如何阻止这幕幕悲剧的时候了。不论是在小说还是在现实中,早谢的花朵终会带来阵阵感伤。阻止悲伤蔓延,只有这样才会唤回灿烂生活本有的阳光。其实,我们需要做的只是给予这些空虚、落寞的心灵一个小小安慰,一点点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我们不能只是被动的等待索取,我们应积极给予,用热忱融化悲凉青春中的冰凉。至于性的泛滥,重塑道德意识无疑是一个有效的途径。道德意识不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消亡,无论在任何时候,道德的约束力量是何种事物都无法替代的。只要努力,希望一定可以战胜绝望,生存定能压过死亡。
村上的作品是一杯暖暖的咖啡,虽然苦涩,却能带给你最真实的生活气息。在同情之泪模糊了视线的作者笔下,我们生活、生存,又被放逐、消泯。然而,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同样地其中便隐蕴着人生的真味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