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出一辙的失败方式,如出一辙的惨不忍睹,从世界杯预选赛到奥运会,从国家队到国奥队。“中国之队”成了最大的恶搞对象。呜呼,何其哀哉!有媒体说国足或可触底反弹,这里面其实包含两个问题,首先是要跌到最低碰到“底”,其次是要能弹得起来。
如果已经都这样了还没有点乐观精神,那还不如死了算了。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中国足球能有点这样的精神,希望还是有的。触没触底的问题,中国足球自己现在应该而且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不能有任何的含糊了,都已经这样了,还能怎么样呢!还顾及什么面子吗?还有面子吗?就算还有那么一点,留着还有什么用!干脆扔了算了,那样还显得有点尊严。如果已经都这样了还没有点无畏的精神,那还不如死了算了。
用高速摄像机拍一个皮球下落的过程,在皮球接触地面达到最大形变的时候,皮球开始反弹。不知道中国足球这只破皮球还有没有气。没气就贴地上了,还反弹什么呀。可是再怎么没气也不是真空吧,再怎么没气也要争口气吧!都被这么恶搞了,受了这么多气,也应该有点气了吧!能不能弹得起来,等着看看吧,看看中国足球能不能攒足这么一口气,看看有没有点弹力能克服重力和空气阻力。
“中国之队”头冲下脸着地,看着他鼻青脸肿的,让人感觉自己的脸上也像是那个惨样。其实,触底的是整个中国足球。“中国之队”只不过是首当其冲,其实也挺可怜,这个就先不多说了。
整个中国足球触底,这也许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认识。从专业队到职业化,从甲A到中超,中国特色的足球发展道路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不能再瞎走了。记得1999年当中国足球职业化走到第五个年头的时候,《足球之夜》拍了个纪录片叫《在路上》,中国足球就像是走在一条希望和迷茫交织的路上。现在看看,中国足球恐怕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哪条路上,不知道何去何从。年维泗说过,中国足球绝不是一片空白。它走过那样风雨历程,有过希望,有过梦想,有过成功,也有过喜悦,但回忆之中却几乎是一片苦涩,所以它绝不是一无所有。可惜的是,它没能从自己的失败和痛苦之中汲取多少教训。
中国足球不应该是现在这个熊样,没道理,说不过去。现在到了最危机的时刻(可以这样说吧,否则还更待何时呢!),中国足球需要的不是改革而是革命!已经到了不革命不行的时候了,是该下决心、该动手的时候了。基础设施建设、青少年人才培养、职业化管理方式、足协人事和职能等等,中国足球需要一次彻底的革命。舍此,中国足球已无它路可走。
“中国之队”是中国足球的脸面,脸面难看是因为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太低。“中国之队”1988年进一次奥运会,2002年进一次世界杯,中国足球还是那个水平,进了奥运会被灰头土脸的踢出来,进了世界杯被灰头土脸的踢出来,这次家门口的奥运会更是被灰头土脸的踢出来。只有中国足球整体水平提高了,脸面才能真正好看起来。所以,奥运之前把希望寄托在脸面上注定是要狠狠失望的。那些把宝押在国奥身上的人毁了太多的东西,注定也将埋葬他们自己。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