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别成讨伐教师收礼的节日 ( 肖余恨)
教师节快来了,这一天,各地照例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作为给老师的一份礼物。今年给老师最大的礼物,莫过于温家宝总理的再次承诺:保证教师工资待遇不低于公务员。
作为一名高教老师,在这一天,我照例是会收到一些礼物的。早上走进课堂的时候,同学们会给我们每个上课的老师,送一束鲜花。有一些同学,会给我寄来、送来一些贺卡。已经有一个在新疆的学生,寄来了一袋我说不出名子来的坚果。几个研究生还凑了份子,给我送了一个皮转椅。这些小小的礼物,会让我感觉很温馨。
我的孩子是个小学生,早早就给老师准备了几枝玫瑰花和自制的贺卡。我能想像到老师收到这点小礼物的笑容。孩子的妈妈,也准备抽空给老师送去了每人百元的——苏果券(当地一连锁超市的购物券)。这是我们做家长的心意,我觉得送的非常自然,老师们也是却之不恭敬。而正是这小小的购物券,可能成为讨伐老师的由头。
每年教师节,给老师送礼都会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今年也不例外。当然,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确实有个别——至于部分老师不像话,有索礼的举动。也有一些老师,会被学生家长送的礼所“左右”,在心里,至于在行动上有所反馈。但据我所了解的,绝大多数老师会正确对待的。
老实说,并不是因为我是教师,就反感别人炒作送礼的话题。看看我们现在身处的社会,送礼已经是人与人、单位与单位之间交往的一种形式。别说过年、过节,要给亲朋好友送点礼,互相之间有个什么喜事,也要随点礼。有的人特别善于利用这些机会,联络感情。单位领导有点什么事情,大家也不是都随大流去“看看”吗?这一看,当然不能空手。或许心有不甘,但也是不能免俗。为什么给老师送点小礼物,就大炒大闹了呢?这是不是有些妖魔化老师的嫌疑?江苏正好出台了教师绩效工资与师德挂钩的政策,肯定有不少人自然发生联想:老师要敢收礼,那肯定是师德有问题,那么,就应该扣发绩效工资云云了。
老师能不能收礼?似乎这是一个无选的问题。老师为人师表,正人者先正己,一定要两袖清风。老师们似乎比官员们更应该成为抵制不正之风的表率。但在现实中,这个要求我以为确实是过于苛刻了。大多数老师也是普通人(不包括官员身份的老师),身无长物,更没有多少可以交换的社会资源,也就是说,没有多少寻租的空间。送礼或者不送礼,其实对孩子的影响都有限。不过,出于所谓的潜规则,或者说更多的是出于一种社会惯例,有些家长会“表示”一下,一般都是诸如月饼票、购物券什么的。有的家长是图个心安,更多的则是出于真诚。在我看来,这很正常,没什么大不了的。人与人打交道,固然强调精神交往,但出于交际需要送点小礼,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老师收点小礼,不会增加多少社会风气污染指数;老师不收礼,也不会对净化社会风气起到多少作用。不送,有不送的权利。送,也有送的道理。这一点,恐怕没有什么疑异吧?
9月1日,是新加坡的教师节,9月2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了题为〈别让送礼流于形式〉的社论。社论指出,在教师节给老师送礼的习俗不应该被轻易否定,毕竟送礼的行为背后有着传情达意的作用,所谓礼轻情意重,通过送礼的形式表达对老师辛勤教诲的感恩和尊重,未尝不是一种值得鼓励的行为。同时也批评了近来学生和家长为表达对老师的情意而送厚礼的现象,给老师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节是老师的节日,也不妨当作一个灌输价值观给孩子的日子,如何拿捏给老师送礼的分寸,同样可以是家长身教的机会”。
我并不是借题发挥,借机“动员”大家给老师送礼。而是想说,适当的送礼,不值得大惊小怪,教师节,更不能成为讨伐老师收礼的“劫日”。有多少家长,能够把教师节看作是对孩子“身教”的机会呢?对于家长来说,不送别害怕——如果老师敢对孩子不公,有多种投诉渠道。送点也没啥,只要把握好分寸,也是其乐融融的事情。
教师节快来了,这一天,各地照例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作为给老师的一份礼物。今年给老师最大的礼物,莫过于温家宝总理的再次承诺:保证教师工资待遇不低于公务员。
作为一名高教老师,在这一天,我照例是会收到一些礼物的。早上走进课堂的时候,同学们会给我们每个上课的老师,送一束鲜花。有一些同学,会给我寄来、送来一些贺卡。已经有一个在新疆的学生,寄来了一袋我说不出名子来的坚果。几个研究生还凑了份子,给我送了一个皮转椅。这些小小的礼物,会让我感觉很温馨。
我的孩子是个小学生,早早就给老师准备了几枝玫瑰花和自制的贺卡。我能想像到老师收到这点小礼物的笑容。孩子的妈妈,也准备抽空给老师送去了每人百元的——苏果券(当地一连锁超市的购物券)。这是我们做家长的心意,我觉得送的非常自然,老师们也是却之不恭敬。而正是这小小的购物券,可能成为讨伐老师的由头。
每年教师节,给老师送礼都会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今年也不例外。当然,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确实有个别——至于部分老师不像话,有索礼的举动。也有一些老师,会被学生家长送的礼所“左右”,在心里,至于在行动上有所反馈。但据我所了解的,绝大多数老师会正确对待的。
老实说,并不是因为我是教师,就反感别人炒作送礼的话题。看看我们现在身处的社会,送礼已经是人与人、单位与单位之间交往的一种形式。别说过年、过节,要给亲朋好友送点礼,互相之间有个什么喜事,也要随点礼。有的人特别善于利用这些机会,联络感情。单位领导有点什么事情,大家也不是都随大流去“看看”吗?这一看,当然不能空手。或许心有不甘,但也是不能免俗。为什么给老师送点小礼物,就大炒大闹了呢?这是不是有些妖魔化老师的嫌疑?江苏正好出台了教师绩效工资与师德挂钩的政策,肯定有不少人自然发生联想:老师要敢收礼,那肯定是师德有问题,那么,就应该扣发绩效工资云云了。
老师能不能收礼?似乎这是一个无选的问题。老师为人师表,正人者先正己,一定要两袖清风。老师们似乎比官员们更应该成为抵制不正之风的表率。但在现实中,这个要求我以为确实是过于苛刻了。大多数老师也是普通人(不包括官员身份的老师),身无长物,更没有多少可以交换的社会资源,也就是说,没有多少寻租的空间。送礼或者不送礼,其实对孩子的影响都有限。不过,出于所谓的潜规则,或者说更多的是出于一种社会惯例,有些家长会“表示”一下,一般都是诸如月饼票、购物券什么的。有的家长是图个心安,更多的则是出于真诚。在我看来,这很正常,没什么大不了的。人与人打交道,固然强调精神交往,但出于交际需要送点小礼,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老师收点小礼,不会增加多少社会风气污染指数;老师不收礼,也不会对净化社会风气起到多少作用。不送,有不送的权利。送,也有送的道理。这一点,恐怕没有什么疑异吧?
9月1日,是新加坡的教师节,9月2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了题为〈别让送礼流于形式〉的社论。社论指出,在教师节给老师送礼的习俗不应该被轻易否定,毕竟送礼的行为背后有着传情达意的作用,所谓礼轻情意重,通过送礼的形式表达对老师辛勤教诲的感恩和尊重,未尝不是一种值得鼓励的行为。同时也批评了近来学生和家长为表达对老师的情意而送厚礼的现象,给老师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节是老师的节日,也不妨当作一个灌输价值观给孩子的日子,如何拿捏给老师送礼的分寸,同样可以是家长身教的机会”。
我并不是借题发挥,借机“动员”大家给老师送礼。而是想说,适当的送礼,不值得大惊小怪,教师节,更不能成为讨伐老师收礼的“劫日”。有多少家长,能够把教师节看作是对孩子“身教”的机会呢?对于家长来说,不送别害怕——如果老师敢对孩子不公,有多种投诉渠道。送点也没啥,只要把握好分寸,也是其乐融融的事情。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