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怪你太美丽

      摘要 2007-2-12 10:57
(一)厦门,怪你太美丽

这几天,两个对厦门来说其实不算什么的荣誉,再一次无可争辩地向世人证明厦门独特的魅力,一个是“最受农民工欢迎十大城市”,再一个是厦门市房地产行业2006年第四季度景气指数在全国19个直辖市、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一。

当选“最受农民工欢迎十大城市”,或许这里面有厦门经济较为发达的原因,但是,不应否认的是,厦门良好的就业、生活环境一定是厦门能当选的重要因素之一。
 
房地产景气指数位列全国第一,对于想购房的老百姓来说,房地产越景气,负担就越重,只是对于厦门这座特殊的城市来说,其环境的优美而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到此购房置业,这才是支撑厦门房地产持续火爆的原因,而本地的老百姓,因为厦门相对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社会保障性住房一推就是2万套),使得他们面对高房价而依旧能够实现居者有其屋。质言之,厦门房地产景气指数能位列全国第一,还是环境的优美造就的结果。

不论是之前的联合国人居奖,还是最佳旅游城市等殊荣,对于厦门来说,功不可没的就是良好的环境。对于厦门,不管我们褒也罢,贬也休,一言以蔽之,那就是:厦门,怪你太美丽。

再也没有比这几个字更能说明厦门的魅力之所在了。即使是高得让普通人望而却步的房价,其实也是厦门美丽最好的注脚!

我们无须去批评厦门依然存在的种种不足,我也无意为厦门做歌功颂德的宣扬,静下心想一想,其实一句“厦门,怪你太美丽”所容纳的,就已经把我们对厦门的热爱、期望以及牢骚诠释殆尽!

(二)小家碧玉的美丽

曾经听一个土生土长的厦门人说过这样一件事:居住在鼓浪屿的许多人(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对他们来说,坐五分钟的船到对岸的厦门岛,就意味着出远门,所以除非有事,一般鼓浪屿上的原住民很少会轻易跨过那道只能说是水道的窄窄的轮渡海峡。

其实岂只是鼓浪屿上的原住民,就是扩及到全岛,厦门人眼中真正的厦门就是岛内,岛外都是杂草丛生的农村。当初我把房子买在海沧,一位厦门人这样问我:“住在岛外,会不会太荒凉了呀?”并非我夸张,这位仁兄说这话的时间仅仅是在2006年初,而此时,以海沧为代表的岛外其实早已开发得热火朝天,大量的工厂外迁,高档楼盘一个接着一个,显示着岛外一副繁忙兴旺的景象,但饶是如此,以这位仁兄为代表的许多岛内人,依然以为岛外是蛮荒之地。

不能否认厦门人把中国人的小家意识(但不是小家子气)继承得相当完美,他们用双手打造了一个干净、整洁、文明的厦门岛,并且很好地影响甚至改造了到厦门打拼的外地人。但或许又是这样的小家意识,使得他们总是以为岛外岛内作为厦门的分界,并且以居住在岛内为荣。

我无意借此对土生土长的厦门人说三道四,我只是想说,或许正是厦门人这种相对保守的小岛意识,成就了厦门今天小家碧玉般的美丽。

(三)美丽无瑕,魅力有斑

一位北方的朋友曾经问我厦门是个什么样的城市,我给了他八个字:美丽无瑕,魅力有斑。

说厦门美丽无瑕,相信这个很好理解,如果有人说厦门不美丽,那一定是他过于吹毛求疵,否则就是他不知美为何物。

而说厦门魅力有斑,其实也很好理解,在这座没有多少文化底蕴的城市,几乎所有美丽的风物景观都是人造的,光彩耀人的表面,丝毫掩盖不了内心的贫脊。

或许正是感知到厦门文化的苍白,厦门市政府提出要把厦门建设成为艺术之城的目标,于是配套地建设了诸如文化艺术中心、艺术馆、油画一条街、爱乐乐团、钢琴博物馆等等与艺术相关的许多项目。然而,这同样是人造的,一座城市的艺术氛围,假使没有至少三二百年的艺术培养和熏陶,如何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艺术之城。建艺术之城不是评文明城市,如果想在艺术这个领域短期内依靠大投入实现大产出,那无异于天方夜谭。



(四)郑小瑛、舒婷、易中天

说到艺术,至少到现在,不得不提到三个人:郑小瑛、舒婷、易中天。

这些年来,郑小瑛和她的爱乐乐团为厦门争了不少光,也为厦门人奉献了许多场精彩的演出,但如果要说厦门爱乐乐团为厦门播下了高雅艺术的种子,则应该是值得商榷的说法,当然,时间会对这个问题给出明确的答案,对于高雅艺术来说,9年的时间(厦门爱乐乐团成立于1998年)毕竟太短。然而,一个不容被人忽视的问题是,在郑小瑛这杆旗帜引退之后(别忘了郑老师已是年过古稀的老人),谁来继续带领厦门爱乐乐团,除非又有一个旗帜性人物的加盟,否则厦门爱乐乐团在郑小瑛老师之后,命运堪忧。但愿这只是杞人忧天,只是,对于艺术氛围还十分薄弱的厦门,谁也不能否认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而舒婷,不能否认她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她的诗作曾经深深影响了一代人。对于舒婷的评定,学者基甫的《世纪末的诗歌“口香糖”——舒婷批判》里这样写道:…如果说,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舒婷的诗尚且具有对政治化的革命诗歌的对抗功能,称得上是那个时代的精神先锋的话,那么,自80年代中期起,这种精神先锋的功能已经完全丧失了,舒婷式的抒情性已然演化为80年代中期的主流文化精神中的一部分,尽管有可能是最为精彩的部分。也正因为如此,大约自1985年之后舒婷就鲜有新作,偶有所得,也全无新意。她近年转向散文写作,有不少小块文章出现在各类晚报的文艺副刊里,则更是不堪一读。这些文字与前几年文化市场所流行的所谓“小女人散文”颇为接近,只是尚欠了一点点“小女人”的轻灵和日常的脂粉气,而这些正是“小女人散文”的特长和成功之处。看来,当年的“会唱歌的鸢尾花”,确实早已是“明日黄花”。…今天的人们还需要舒婷的诗吗?--这是个问题。……舒婷的诗(以及其他类似的事物)实际上无非是世纪末广大女生的文学“口香糖”。…在嚼过之后,就会立即被吐掉。…”

当舒婷的诗成为读者的文学“口香糖”,当现在的舒婷形容自己“与诗似乎难以破镜重圆,散文随笔好像也非白头偕老的归宿。”舒婷对于中国文学,无异于演变为一个记号,尽管这样的记号已足以说明舒婷在中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对于现在的厦门,舒婷的存在或许能证明厦门文化土壤的肥沃(窃以为,最近厦门选举舒婷为新一届的文联主席,事实上是想利用舒婷曾经的号召力为厦门的艺术之城建设再添一把火)。但几乎已是过去时的舒婷,已经很少在诗的海洋游弋的舒婷,到底对厦门的艺术之城建设有多大的作用?

还是留待时间来给出答案吧。

再说说易中天,因为执教于厦门大学,易中天理所当然总是被与厦门扯到一起,但易中天并非厦门人,他是湖南长沙人,生于1947年的他,1992年也就是在他45岁的时候才调入厦门大学。

在借助央视百家讲坛《品三国》而一举成为学术名人之后的易中天,“荣归故里”的他,在接受记者询问“您退休后有没有想过回长沙定居?”时说:“没有。这是我说实话。退休后还是打算在厦门,厦门是我选定的养老的地方。我是1992年去的厦门大学,就是为了去那养老。厦门非常好,空气清新,气候宜人,节奏缓慢,适合老人居住。我建议你们退休以后也去厦门养老。”

当然不能把易中天这样的话理解为是对厦门的暗讽,事实上他的话十分贴切地解释了同样是他曾经对厦门的定位:温馨!



(五)人造的美丽,人文的美丽

厦门很美,是易中天眼中“最温馨的城市”,这已经是毋须多言的事实。

但是,厦门的美丽,大多都是人造的,而人文的美丽,至今依然是厦门的软肋,恰恰是软件(人文)方面的缺憾,昭示着厦门的硬件(人造)越美丽,人文的软肋就越明显。

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矛盾。

厦门,怪你太美丽。对于喜欢这座城市的人来说,我们恋上了她人造的美丽,而诱惑我们对她依恋一生的,是她在人造之上升华而成的人文之美!

这是一条漫漫的长路,路漫漫其修远兮,所有以厦门为恋的人,都将上下而求索!当人文的美丽最终超越人造的美丽,即使厦门的人造之美因种种不可抗力而中止,她的人文之美对于我们的诱惑,却永远都不会褪色。

而到那时,一句“厦门,怪你太美丽”,将显得多么的富于风情万种!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