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生活}

 我的日历
 最新评论
 友情链接
  访问计数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中国式“情人节”(转载)

   节日2006-8-3 9:44
农历7月7日,中国式"情人节"
  双七夕,在中国传统中,这一天的夜里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

  关于七夕的由来,除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之外,还有一说法:这一节日来源于汉武帝的生日,因为汉武帝的生日也是阴历七月初七,但有民俗专家认为,这只是一种时间上的巧合,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

  说到老北京七夕节的民俗,有一种叫"浮针试巧"。就是在白天把一盆水放在阳光下暴晒,等水面起了一层水膜之后,再让女孩子拿几根针放在上面,这几根针会形成不同形状的图案,不同的图案象征着女孩子是不是心灵手巧。

  在历史上,宋、元、明、清时的七夕节都非常热闹,无论在宫廷还是在民间,都有多种庆祝形式。比如在宫廷会举行乞巧宴会,其间会穿插很多小游戏。人们最熟悉的七夕节风俗,应该是在瓜架下听牛郎织女的"悄悄话",但如今在都市里已经很难有这样的场景了,而像"浮针试巧"这样的习俗,恐怕很多人都不曾听说过。

  说到目前人们有意把七夕节包装成中国式"情人节",民俗专家王作楫认为,这种说法有它的缘由,毕竟古代的七夕节包涵了女性对美满爱情的祈愿。但他同时强调,七夕节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内涵非常丰富,用中国式"情人节"很难概括,"例如,它还包括孝敬长辈以及生殖崇拜的因素。"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在西周时期的《诗·小雅·大东》中就已经有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雏形。在汉代的《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中,则第一次表露出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此后民间通过不同方式不断丰富了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

  随着"七夕"故事的流传和影响不断扩大,曹丕、杜牧、李清照、秦观等很多古诗词名家在作品中,都借"七夕"表达了爱情的主题。如曹丕在《燕歌行》中写道:"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杜牧在《七夕》中写道"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崔颢《七夕》中的"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

+------------------------------------------------------------------------------------------------------+


          Designed by ArPan     Powered by 5D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