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天狂想曲:2007的5D发展

      事业拼搏 2007-2-26 12:19

  2007年是一个转折年,对我如此,对5D亦如此。对我而言,完整的3年工作经历,应该意味着开始成熟。而对5D而言,8年的积累应该意味着开始收获。

  胡老师在大方向上是非常有远见的。首先,我们开始转型就意味着一种决心与见解。5D原先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技术交流平台,火爆的颠峰曾经让所有技术交流平台黯然。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速的用户增长,使得网络由原先的精英消费,改为大众消费。因此,如果仍抱着技术交流的老思路,只能把自身局限在一个alex排名一万的平台上。

  同时就整个互联网而言,在经历2000至2004的寒冬后,爆发了一波报复式的融资潮。毫无疑问,在全行业疯狂后的2007,整个行业又将进入一个修整、洗牌的阶段。

  百度与阿里巴巴的成功,分别标志了互联网发展的两个极端——技术派VS运营派。百度,不管你怎么看待她,她仍然是中国网站的一朵奇葩。百度在搜索引擎上的深入挖掘,成就了今日。而阿里巴巴则截然相反,就技术而言,阿里巴巴鲜有标新立异之作,但阿里巴巴却实实在在的成功了,这一切都应该归功于马云与其强有力的营销团队。(当然现在阿里巴巴的技术也开始成熟,我认为这归功于两次收购,及对3721与yahoo中国的收购)

  当然行业里也存在三大门户、腾讯这样运营、技术皆强大的公司。但总体来看,擅长运营的往往技术相对较差,而如5D般在技术上有一定能力的,却也缺乏强劲的运营。

  就营销学而言,在互联网兴起前就已然存在虚拟企业的概念。其本质就是通过资源整合,将不同行业,不同特点的企业及其资源整合成一个强有力的竞争体。

  我们也很高兴,在2006,我们已经开始拥有这样的合作。典型的案例是浙北信息港。而类似如网球网,通力公司的业务,也让我们看到不同专长的企业合作,所拥有的广阔前景。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互联网将是一个泾渭分明的行业。专长运营的企业将进一步减少自身在开发上的投入,而专长开发的公司,也将更加专精于开发。

  5D则在这次巨大的机遇面前,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完整的最终用户平台。我们知道任何产品都需要大量的实践才能证明其优越性。如同一款新药上市,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临床试验。而5D就相当拥有了一个,高素质、高效率的检测团队。

  因此,我认为2007年的运营策略第一条是——保持免费。免费不等于不再投入,不等于马虎搪塞。免费的背后应当是简单明了的精英制度。闪吧有一个很有特色的地方——不鼓励注册。我认为这点是闪吧快速超越闪客帝国的原因。对于任何网站、公司而言,资源终归是有限的。要么采取资源换效益的方式,对用户收费;要么就是鼓励精英的方式,将资源最大化地分配给精英,从而得到优质的用户群体与信息源。

========正天忧郁的分割线=============正天思维的分割线================

  前段时间征集意见,小舞给我的大段留言,不但让我感受到用户对5D的关爱,更重要地是看到了我们的不足。作为一个技术交流平台,我们常常缅怀我们过往的荣耀与成绩;而忽视了更多的用户感受,毫无疑问目前blog明显是设计群体得到了更多的“官方”关注。这点不但暴露了我们的固执,也暴露了我们的局限。

  胡老师曾经再三强调5D的未来,在于原创。原创是我们立足的根本,这也要求我们具备更广阔的视野与包容。而digg的成功也让我们找到了解决运营人力的方法——将决定权还给用户。

  如上,我认为2007年的运营策略第二条是——无所不在的DIGG与更多形式的推荐。blog现在的热门新帖,采取的是24小时退出机制。这样的好处是保证了防止某帖太强,或者某类喜好用户过多,造成其他新帖无法入榜。但这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缺乏有效的索引、分类方式配合,难以保证弱势喜好用户群的上榜。

  有没有解决办法?有的——博客公社。我想只要在首页增加博客公社,就可以有效增加不同喜好用户寻找相关信息的途径。关于博客公社具体的一些,我想日后另开帖解释。

========正天忧郁的分割线=============正天思维的分割线================

  以上都是针对运营的一些看法,当然目前重点还不完全是运营,而在于盈利。既然我们不能向用户收费来实现盈利。那我们盈利的核心就依靠产品。

  产品我们现在的问题是,面铺的太广,考虑的问题有些远。个人门户是我们的一种预期,但要推广这个预期的成本太高。很明显,依靠项目承接方式,并不能完全解决资金问题。

  滚动开发是必然。blog目前基本成熟,就我从营销的角度看,完全具备竞争力。应该争取快速面世,而我也暂时放下运营,全面投入推广。深入的话题,就不在blog里讨论了。毕竟也存在商业机密的因素。

  暂时如此,回公司开会决定具体策略。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