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启示录

      丝路花雨 2006-1-13 16:13
人才启示录

——熊飞骏

  1620年,一艘挂着英国国旗的三桅帆船在波士顿靠岸了。两个半月的出生入死,海浪和坏血病使近三分之一的偷渡者死于非命;但还剩下一百多人,这已经足够了。他们是英王通辑的"清教徒"(政治犯),那艘船就是闻名的"五月花"。
  上岸之前,"五月花"上的43个成年男人聚在一起,制定了一份踏上新大陆的成员必须遵守的"契约",决定在即将抵达的土地上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并给即将建立的国家赋予了一个全新的国家理念:
  "国家是它的公民通过订立契约而产生的。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个人权力;最大限度地释放公民的创造潜能和劳动积极性。政府是公民通过公开平等选举产生出来的,是人民公仆,他的权力是公民赋予的,他的统治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政府必须遵从公民的意志,不得滥用权力、渎职或以权谋私。如果政府违背了这些原则,人民可以采用任何可能的方式(包括暴力革命)来推翻现存的政府,另在平等和理性的基础上选举新的政府。"
  第二天,北美大陆的第二块殖民地(第一块是弗吉尼亚)——现代民主国家的雏形——麻萨诸塞诞生了。"社会契约论"(卢梭的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说)终于找到了实践自己的第一块土壤。
  1775年4月18日,"五月花"的子孙在波士顿郊外的"列克星屯"打响了反英战争的第一枪。经过六年六个的战争,北美大陆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永远脱离了母国的怀抱。
  1890年,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下了半旗。这一年的冬天,她的国民生产总值被那帮"通辑"的"清教徒"超过,从而丧失了工业世界的主导地位,昔日的光辉和自豪开始成为"昨日黄花"。
  1918年,世界金融中心由英国伦敦滑向了美国纽约。
  1945年,大英帝国的最后的一张王牌——"海上霸权"也让"五角大楼"抢去了。白金汉宫皱起眉头喝下了自己酿制的最后一杯苦酒。
  这就是放逐人才的下场!!!

  八十年代末期,太平洋西岸的那个伟大国度在深圳河边打开了封闭几十年的国门,吸引来了数以千计的大学生和拓荒者。结果一夜之间,在那块蛮荒的处女地上上崛起了一座美丽的城市,创下了令世人瞩目的"深圳速度"。
  深圳的腾飞,天时地利和特殊的优惠政策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但不是根本的因素。根本的因素是大江南北潮水般涌来的"人才"。
  一个国家的真正财富不在于土地的辽阔和物产的丰富;也不在于它的国库里存有多少黄金,而在于国民的创造力和劳动积极性。创造力来源于"天才"的头脑;劳动积极性则需要一套科学理性的体制把其调动出来,这个体制一样离不开"人才"的智慧。

  人类是地球上当之无愧的主宰,而人才流动则构成人类活动的主旋律,生存竞争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人才"的竞争。
  三十年代末期,希特勒对主宰世界有着充分的信心,可因走错一步棋而引火自焚。他在迫害犹太人的同时,连费米、爱因斯坦这样的犹太籍科学家也不放过。元首的错误是要付出代价的。几年后,这些被迫逃亡到美国的"犹太人"在"曼哈顿工程"中引爆了世界上的第一颗原子弹,随后又在轴心国(德、意、日)的城市上空制造了一块巨大的"蘑菇云"(原子弹爆炸的烟雾)。如果当初希特勒不愚蠢地把那些"不顺眼"的人驱逐出境,现代世界的历史也许需要重写。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令世人恻目,在某种程度上这要归功于美国的"特种军团"(该军团的任务是搜寻德国的火箭专家)。在盟军占领德国期间,法国人拖走了"萨尔"的煤;英国人包揽了"鲁尔"的税收;俄国人则把"西里西亚"能拿走的东西都拿走。美国佬似乎对物质上的东西不感兴趣,他们只盯上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德国科学家——把这些人俘虏,然后秘密运往美国,然后用高薪和诱人的条件来"调动"出他们的智慧。就是这些德国科学家,战前帮美国赢得了战争,战后又把美国经济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揭开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序幕。

  经常听见国人感叹:乱人要人才,治世要奴才,英雄是乱世的产物,只有战场才需要英雄。诚然,如果不是三国争雄那样的特殊背景,诸葛亮注定要在隆中作一辈子苍头百姓。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样的一个事实:美国本土一百四十年没发生战争,可地球上的人才都往那里跑。
  生存竞争是这个星球上的金颗玉律。竞争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两次世界大战是生存竞争,现代经济战同样是生存竞争。既然是竞争,人才会一样有用武之地,会一样受到世人的尊重。
  历史发展到了今天,人类已从野蛮转向了文明,这个转变是由数以千计的科学家和政治家——也就是"大才"来完成的。印第安人不重视人才,叛逆的子孙往往是众矢之敌。结果他们六百年前怎样生活,现在仍然怎样生活,漫长的世纪末对于他们来说不是灿烂的文明,而是"零"!既然文明的"治世"是"人才"的作品,那么"人才"在治世应该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我们不能重弹"英雄创造历史"的老调,但英雄确实能够使历史的车轮以更快的速度向前运行。伟大的列宁曾经说过: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这少数人就是那些被称之为"人才"或"英雄"的人。

  在围绕如何对待人才这个问题上,中国人曾制造了许多误区,并因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五七年把上百万"右派"关进了牛棚,五九年则有上千万"群众"过早地结束了生命。今天,我们总算走出了误区,开始意识到"人才"的重要;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已经真个地珍视人才,我们为人才提供的土壤不再需要任何改良。
  在权力人物心目中,几乎都知道人才有用,但也普遍地感到人才不好用。
  诚然,原子能有用,但原子能也不好用,造原子弹比作手榴弹要困难几万倍。但最终促成小日本投降的不是手榴弹,而是广岛、长崎上空那块恶梦般的"蘑菇云"。
  别忘了一颗原子弹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二十万颗手榴弹!
  人才有用,但每个人都不是全才,因此我们对人才不能求全责备。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任何人都不是天使,人才也不是。拥有过人智慧的人,往往也拥有过人的弱点。号称经典物理学泰斗的牛顿,在新婚之夜居然把新娘忘记了,让新娘在众人面前万分尴尬。陈景润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可谁要想抱抱他的小儿子就得事先打借条……如果不具备海一样恢宏的心胸,人才在社会上就会"不顺眼",尤其是那些尚未被社会认可的"潜才"。八十年代闯深圳的拓荒者,在原单位多少有点离经叛道,最起码不是"劳模"。但这批独立特行的人却使深圳在一夜之间从海底冒了出来……因此,社会在呼唤人才的同时,要有容人之量,尽可能地用其优势,而回避人才身上无关大局的弱点。一千七百年前的曹操就深谙此道,我们没有理由不如古人。
  有些问题本身并不是人才的过错,而是在看待人才的社会心理上出了偏差。张三发酒疯可以,李四包二奶也成,可刘晓庆若是在不顺心时骂上几句脏话,世人就会感到不可思议。八十年代,"明星走穴"曾招致国人莫大的愤慨,攻击他们发不义之财。静一心来想一想,国人的这把无名之火着实烧得没有道理。刘晓庆等人固然富得快了一点,可他们的财富是靠自己的"技能"挣来的,是合法收入,与贪污受贿和以权谋私有本质的区别,不值得国人群起而攻之。令人震惊的是:国人对后一种情况反而能够平心静气。道理很简单,国人在心灵深处对人才和官僚执行"双重标准",对人才用"天使"来要求;对官僚则适用凡夫俗子的标准。
  经过许多次的"运动"之后,国人也逐渐悟出了这样一个事实:当初那位关在牛棚里的"怪人",今天则成了名人;那位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精明人",一生则难得有任何建树。

  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在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机遇,付出了昂贵的学费之后,又迎来了现代化的最后一趟班车。这趟班车不能错过!否则,中国将被现代文明的大潮远远地抛在后边,永远也没有机会赶上去;后世的子孙即使想有点作为也无力回天。为了赶上这趟末班车,人才的作用比历史上的任何时候更为重要。
  中国人应该清楚自己的处境,他们必须作最后的努力。但愿一场亘古未有的"人才大战",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拉开战幕。
  这样的大战是振奋人心的,它不同于过去的任何内战,它的深入将使文明古国真正地获得新生。
  新世纪的中国,
  呼唤更多的人才,
  呼唤真正的人才。


  二00三年十月十九日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