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寓言

      古道西风 2006-1-12 16:10
世纪寓言
_____熊飞骏
1、流动的财富
  中世纪的阿拉陌,有一位勤劳节俭的商人,积敛了上百万的财富。临死的时候,他把唯一的儿子叫到床前,给了他三个忠告:
  "孩子,爸爸辛劳一生,给你留下了上百万的资产,但这不是主要的,我现在有三样最宝贵的东西要送给你,希望你谨记在心。
  第一,财富是流动的,到手的财富不能随意挥霍,否则它会很快流走。
  第二,财富是流动的,已经失去的财富不要为之婉惜。
  第三,财富是流动的,没有固定的主人,该花的钱一定不要悯惜。"
  老商人死后,儿子转眼把父亲的忠告忘到了脑后,认为那是父亲在弥留之际说的昏话,父亲生前对他百般限制,现在他成了这笔巨额财富的主人,正好尽情享受一番。他辞掉了工作,在海边购置了一套豪华别墅,终日和一帮酒肉朋友吃喝嫖赌,斗鸡走马,好象父亲用血汗挣来的钱是天上掉下来的,花完了还会再掉。不出一年,父亲留给他的钱全花光了,连别墅也让洒店和妓院老板拍卖抵了债,那帮酒肉朋友也走得一个不剩。圣诞节那天,他被新主人赶出了别墅,用剩下的一点小钱去贫民区租了一间四面透风的瓦房,靠给富人打些散工艰难度日。
  直到这步田地,儿子才想起了父亲的忠告,承认父亲果然有先见之明,后悔不该没听他的话,下决心自此要把父亲的忠告当作传家宝。他严格遵循第二个忠告,不再终日长吁短叹,为失去的财富惋惜,从早到晚愉快地打工挣钱。
  新年的第一天,儿子早早地打开房门,看见外面的雪地里倦缩着一个衣衫滥缕的年轻人,一问才知那是一个进京赶考的秀才,因盘缠用尽潦倒至此。望着眼前这个身世和他相近的书生,儿子想起了父亲的第三个忠告,就把身上仅有的一点钱和父亲留给他的一只金镯子送给了他。
  一年后,书生金榜题名,被哈里发派往儿子所在的省任总督。书生到任后,把商人儿子接到任所,让他担任盐务总监的官职。他的官作得很好,三年不到又变得和父亲一样富有了。
(财富是一张船票,不能保证你永远呆在船上。)
                           2000.11.4
2、阿Q的忠告
  阿Q从未庄进城后,在主人老爷家打短工时,看上了一个美丽的丫鬟,可丫鬟那时正暗恋着大诗人徐志摩,丝毫也不把跟屁虫(丫鬟对阿Q的称呼)放在眼里。阿Q了解到意中人的心结后,就瞅准机会来到丫鬟的卧室,给了心上人几个忠告。
  "亲爱的,听说你爱上了徐志摩,作为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觉得应该给你几个忠告。第一,你嫁给徐志摩是不安全的,他有那么多美丽的崇拜者,随时都在给你制造威胁:第二,徐志摩快四十岁了,结过几次婚,风流韵事则有一火车皮,你才十八岁,嫁给一个差不多可以做你父亲的人会招来闲话的;第三,徐志摩浪迹萍踪,居无定所,你成为他的妻子后聚少分多,等于是守活寡。你若是嫁给我,就没有这些烦恼了,我年轻力壮,贫穷老实,不会有别的女人和你争我,你成了我的妻子后会很安全;除了这个城市和未庄外,我还不知道中国有其它地方,会时时守在你的身边......"
  遗憾的是,丫鬟并不理会阿Q的良苦用心:
  "谢谢你的忠告,但我还是爱着徐志摩,我宁愿和他过一星期,也不愿和你过一辈子,和徐志摩过一星期我也不虚此生,但和你过一辈子等于是白来这世界一趟。生命在于质量而不在于数量。"
(安分守己的男人不见得是好男人。)
2000.11.8
3、朋友的生日
  老王和老李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又是大学时的同学,毕业后都分到同一个机关工作,是同乡同事同学同龄,关系自然非同一般。
  四十岁那年,两人所在的机关实行房改政策,老王老李都分到了一套福利房,两人的关系又近了一层,成了同一个单元的对门邻居。
  同样是一介书生,老李的社会适应性比老王强多了,四十岁不到就坐上了局长的宝座,老王依旧是一个不重要股室的小股长。这本没有什么不和谐的,社会向来都有不公正的地方,老王对这样的安排也从未感到不舒服,但自从两人作了邻居后,老王的心理就有点不平衡了。
  身为一局之长,老李的家一到晚上就门庭若市,上门的人还很少有空着手的。相比之下,老王的家就显得太冷清了,晚上很少有人登门,偶尔上门的人不但空着两只手,且很少是本系统的,尤其是生日那天更让老王心里不好受。因为两人同一天过生日,祝寿人的数量和身份最能反应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老李自当上局长后,生日那天至少有上百人送寿礼,在酒楼一溜摆下十几张宴席,既热闹又风光。老王家那天最多也只有十几个人登门,且多为混得不怎么如意的朋友,只在家里摆上两桌酒席,借酒力发上一通牢骚之后才步履蹒跚地进入新的一岁。
  好日子总是过得很快的,老李转眼到了五十五岁,在落实干部政策时退居二线,离开了工作了多年的岗位,一人在家中咀嚼孤独和失落的滋味。老王依旧在干劲十足地上下班。
  一转眼又到了两人的生日,老王家照例摆了两桌酒席,来祝寿的还是旧日的故友。老王依旧喝了很多酒,只是感到今天的酒且香且甜,因为他瞅见对门今日也在家里祝寿,且只有一张桌子,来的全是些衣衫破旧的乡里人,显然是老局长的农村亲戚,连个衣着象样的朋友也没有。
  老王的心释然了,他发现上帝还是很公平的,在给予和失去之间很费了一番苦心。
(眼前的荣耀往往是不可靠的。)
2000.11.8
4、强盗的良知
  在湘江上游的一个小村庄,出了一个强盗和一个大学生,两人平时互不买账,谁看对方都不顺眼。大学生说强盗不务正业,专干伤天害理之事;强盗则讥讽大学生是书呆子,中看不中用,不会挣大钱,两人就这样相互指责了十几年。
  强盗和大学生各养了一个儿子。大学生希望儿子好好读书,象他一样顺利考上大学;强盗则不希望儿子走他的老路,而是把儿子送进了当地最好的学堂,发誓要把儿子培养成一个大学生。
  功夫不负有心人,强盗的儿子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和大学生的儿子同一年金榜题名。自那以后,强盗和大学生终于停止了长达十几年的争吵,因为前者失去了攻击的把柄,后者发现了强盗的良知。
(坏人心中也有杆称。)
                            2000.11.8
5、作弄人的"爱"
  一个朝秦暮楚的情场浪子和一个被人抛弃了十次的痴情少女去咨询一个心理医生,为何他们在感情上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比率。医生只问了他们一个问题:
  男人的问题是:"你说得最多的一个字是什么?"回答是:"爱"。
  女人的问题是:"你听得最多的一个字是什么?"回答是:"爱"。
  女人最爱听的一个字是"爱",但轻易说"爱"的男人又是最不负责任的人,因此这个世界才有那么多的感情悲剧。
(真正的爱要靠行动才能表达出来,语言往往是骗人的。)
                               2000.12.7.

6、质量和数量
  在大别山的深处,有一个在地图上不着点的"长寿村",居民的人均寿命在九十岁以上。
  一名无锡人想移居"长寿村",在办迁居手续之前先去山里考察。他看到"长寿村"的山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双脚没有走出村前的那座山,一日三餐全是萝卜白菜大米饭,既无创作性劳动也无娱乐性消谴,不知北京上海也不知克林顿叶利钦,每个人都象中世纪的老钟一样面无表情。
  无锡人打消了迁居的念头,他领悟出长寿未必就是好事。
(生命在于质量不在于数量。)
                          2000.12.7.

7、鸨母的哲学
  一个鸨母应邀去一所女校讲授哲学课,鸨母在讲坛上说出了下面那番话:
  "活着就要追求快乐,要想快乐就得有很多很多的钱,对于女人来说,最容易挣钱又不吃苦的职业就是当妓女。"
  鸨母的女儿从台下站了起来:
  "妈妈,你讲得真好,我毕业后就去当妓女挣钱。"
  "混怅东西,你的书读到牛屁眼里去了!就是全世界的女人都当了妓女,我也不允许你干那事。"
(在别人面前的慷慨陈辞往往不是心里话。)
                           2000.12.7.

8、小偷的困惑
  一个小偷深夜误入一局长家,发了一笔意外的横财,偷来的钱箱里装有十万人民币。
一个月后,小偷在另一次作案时落了网,警察在他的床底下抄出了那个装有十万元的钱箱,一审问才知是在某某局长家偷的。
  警长给某局长挂了电话,对他说明事情的原委,并请他来局里招领赃物,没想到局长矢口否认失窃的事。
  "他一定是弄错了。我一个小小的局长,一千元的月薪要养活一家五口,哪来这么大一笔钱,这钱肯定不是我的。"
  为了交待失主,小偷为此挨了不少的打,但仍未找到失主是谁。他发现现在的世道变了,先前总是为交不出赃物挨打,现在却为找不到失主挨打,这对他来说可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贪污之罪大于盗窃。)
                               2000.12.8.

9、铁匠和金子
  铁匠意外地得到了一块金子,想把它打成一件漂亮的农具,锄、犁、斧、刀一连试着打了十几样,可都因质地太软而没有多少实用价值。铁匠一气之下把那块金子抛进了废料堆,恨恨地说:
  "人都说金子是个好东西,可它在我这里连块废铁都不如!"
(人才若到了庸才手里,就和金子到铁匠手里一样。)
                         2000.12.8
10、大事和小事

  狮子和小猫交了朋友,后者管前者叫哥哥,前者管后者叫弟弟。狮子胸怀大志,总认为自己生来是干大事的;可小猫很有点不以为然,认为哥哥爱幻想,不务实。
  兄弟俩有天联手打猎,一开始碰到一只小老鼠,狮子试着用脚去踩,用嘴咬,可都让老鼠灵巧地躲开,只好把猎物让给弟弟,小猫一个回合就把老鼠咬死了。狮子只喝了点鼠汤算午餐,小猫则在得意洋洋地啃鼠骨。
  "你连个小老鼠都抓不住,还整天作梦想干大事呢,我看八成是没戏了,做不成小事的人同样也做不成大事。"
  下午,兄弟俩撞上了一只大野猪,小猫吓得拔腿就跑,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狮子则一个箭步冲上去把野猪逮住并咬死。两兄弟在家里吃了三天饱饭。
  自那以后,小猫再也没有嘲笑哥哥。
(小事作不来的人不一定不能干大事。)
                              2000.12.8
11、斗地主的学问
  唐僧和三个徒弟玩"斗地主"的游戏,猪八戒坐他的下首,孙悟空坐上首,第一局是唐僧要牌,成了被斗的对象。
  唐僧出了一张"红桃三",猪八戒马上说:"我手里的牌都成对,不要。"沙和尚接着说:"我刚好也是顺子,一拆就散了,也不要。"
  孙悟空不解地望了望二位师弟说:"你们只顾看自己的牌,不懂得配合,我再不要师父就要'关的'了。"说完就出了一张"红桃A"。
  唐僧当即念起了"紧箍咒",把他交给猪八戒管辖。
(和权力人物认真是自找苦吃。)
                           2001.1.6.

12、不听话的儿子
  一位靠赌博起家的政客养了一个不听话的儿子。政客希望儿子出人头地,长大后能光宗耀祖,因此把他送到一所收费昂贵的贵族学校读书。遗憾的是,儿子一点也不体谅乃父的良苦用心,把学习不当回事,一门心思扑在赌博上,成绩一蹋糊涂,五门功课就有四门不及格。政客一怒之下,把儿子狠狠地训斥了一顿:
  "你看隔壁的王三,天天晚上都在家看书写字,门门功课都在九十分以上;哪象你这个王八羔子,一个月要花掉老子几千块,却没有一门功课及格,一到晚上就知道抹牌赌博,你干吗不学学他?"
  "那你干吗不学学王三他爸?他爸天天晚上在家练书法,你晚上在家干吗?还不是抹牌受贿!"
政客气了个干瞪眼。
(言教不如身教。)
                               2001.5.24.

13、女人的悲哀
  小芳年轻时运气很不好,嫁了一个坏脾气的男人。男人整天抹牌汹酒,晚上十二点之前不归家,还时不时对她施以老拳。小芳感到象是生活在人间地狱,成天抱怨自己命苦。她狠羡慕对门的张嫂,她的男人李先生是个大学生,不但勤劳肯干,不嫖不赌,还在她面前处处陪小心,结婚十年未曾动她一个指头;可张嫂还好象不知足,人前人后总对丈夫使性子,听说和她的男人还有点不干净。有一次小芳实在受不了男人的粗暴,就去找算命先生。算命先生说她三十岁之前走的是天罗运,注定要受人欺负,但过了三十岁就好了;但她必须把握好,否则好运就会飞走。因为命运这东西是三分天定,七分人为。
  三十岁那年,小芳的男人和张嫂一同出公差,在路上遭遇车祸,二人提前见上帝去了。在好心人的撮合下,小芳和李先生组成了新的家庭。小芳感到时来运转,一切如算命先生所言。
  和李先生结婚后,小芳过了几天受宠的日子,真正享受到了做女人的甜蜜,可时间长了心里又有点不顺气。她发现李先生人虽好,可缺少阳刚气,不象别的男人那样大口喝酒大把赢钱,总之不象个男人,结果小芳心中的不满越来越多,最终超过了她的忍受度。她开始象张嫂一样动不动就使性子,继之夜出不归,末了居然和一个当兵的暗渡陈仓,让李先生给调查出来了。李先生一气之下和她上了法院,办了离婚手续。小芳在无奈之余跟了那个当兵的,后者每天至少给她一记耳光。
(女人若是没有相应的教养,性格中多少有点犯贱的成份。)
                           2001.5.24.

14、猎犬和叭儿狗
  森林里住着一个猎人。猎人有一只猎犬。猎犬既忠心又能干,为主人出生入死,使猎人过上了富足安康的生活。
  猎犬服役后的一年,猎人进了一次城,用卖猎物积攒下的五千块钱买了一只叭儿狗。那只叭儿狗傻头傻脑,整天围着猎人转圈,大大地赢得了猎人的欢心。猎人用最好的食物喂养它,和它同睡一张床,还不时把叭儿狗抱在怀里亲嘴。自叭儿狗进家后,猎犬很快被冷落了,每天只能吃叭儿狗剩下的饭食,且经常吃上顿没下顿,猎人心情不好时还拿棍棒在它身上出气。
  一年后,猎人生了一场大病,不能外出打猎了,家里的存粮很快告了罄,猎人眼看只有躺着等死的份儿。那只倍受主人宠爱的叭儿狗除了整天吵着要吃的外,一点应急的办法也没有。猎犬抬起忧伤的眼睛望了望床上奄奄一息的主人,一声不响地出去了,一个小时后叼回一只肥胖的兔子。此后,猎人每天都能吃到猎犬猎获的野味,不到一个月就恢复了健康。
  猎人身体复原后,大大地嘉奖了猎狗几餐好饭,同时也着实冷落了叭儿狗几天。他发现这只叭儿狗除了会挤眉弄眼讨主人欢心外,没什么实在的用场。可好景不长,当猎狗正在庆幸主人恢复了往日的英明时,猎人的态度又慢慢地转了弯,叭儿狗又恢复了昔日的地位,猎犬则更经常地处于饥饿之中,在脱下大片的毛之后离开了猎人。
  猎人在失去猎犬之后,猎获物一天天减少,开始经常地饿肚子,不久又害了一场大病,因为没有吃的,半个月不到就死翘翘。
(没有能力的忠诚是没有意义的。)

                              2001.8.20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