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vate&share

   

------------------------------------------

 
现代图书编辑需要具备十种意识
作者:pine.lee  发表时间:2006-4-5

 

现代图书编辑需要具备十种意识[转]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正迅猛地介入我国的图书出版业,大面积地渗透到我国图书出版流程的各个环节,引发了一场深刻的变革。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旧有的出版机制和运作规律处于转换和重新整合的阵痛之中。在这种新旧更替的转型期内,作为图书出版主体力量的编辑群体,是否能够适应新时期出版行业的需要,就成为了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图书编辑,在出版界的主要作用几乎是"纯技术型"的,即主要解决出版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对其业务素质的考察也主要集中在编辑技术上,但是,这种类型的图书编辑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出版产业的需要。也就是说,作为图书出版行业的主体力量,这种"技术型"的图书编辑,不可能在出版行业起到应该起到的主体作用。
适合新时期需要的图书编辑,除了基本的编辑业务素质之外,笔者认为,还要具备以下十种意识:
1、现代意识
  图书编辑现代意识的提出,是与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量的增多,人们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的改变密不可分的。这就要求图书编辑在策划、编辑出版过程中,能够追踪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了解读者瞬息万变的阅读倾向、及时采用最新的出版技术,并在图书的选题、组稿、编辑艺术上贴近大众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此外,如何尽量加速图书出版的周期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2、全球意识
  随着我国加入WTO,全球化浪潮不可避免地要影响我国的出版行业,虽然我国的出版行业在短期内不会全面开放,和海外出版巨头的直接竞争暂时不会发生,但是,这并不表明我国的出版产业就不会受到全球化浪潮的冲击。
我国的出版产业具有先天的语种优势,至少有13亿人可以直接阅读中文图书,但是我国的出版产业规模却极为弱小,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但体现在运作方式上,也体现在出版资源、出版人才、出版物的数量和质量上。图书编辑全球意识的提出,至少可以为缩短这一差距找到一个现实的坐标,同时有助于我国的出版产业迎接国际性挑战,将我们的出版物打入海外市场。
3、创新意识
  创新是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图书本身就是新文化、新思想、新知识的载体,对于图书的直接孕育者图书编辑来说,如果不具备创新意识,就根本不可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
创新不但体现在图书的内容上,也体现在形式上,当代出版技术的日益进步,读者审美观念的多元化,以及市场竞争等等,都要求图书编辑在图书格式、版面、字体、包装、宣传上出"新",如果图书编辑不具备创新意识,就很难胜任这些要求。
4、市场意识
  图书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健全,出版社的运作越来越贴近市场,出版活动的定位也从单纯的"社会效益"转换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阶段。如果图书编辑缺乏市场意识,出版的图书没有市场,经济效益从何实现?
5、社会意识
  出版社也要追求经济效益的指导思想确立之后,一时间,市场上集中出现了一些曲意逢迎某些读者不健康的阅读情趣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图书,致使这些图书被管理部门下令停止流通,这些图书的出版单位也因此被要求停业整顿;更有甚者,一些出版单位竟违规操作,置国家的出版政策于不顾,结果也导致了自身能否继续生存下去的危机。
这一切现象的出现,都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恶果。我国的出版行业,始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因此,任何置社会效益于不顾的单纯经济效益的行为都是行不通的。图书编辑作为图书出版过程中的直接责任人,没有社会意识就很难把好这一关。
6、策划意识
  图书编辑的策划意识作为一种思路或行动,贯穿于整个图书编辑过程,可分为选题、组稿、编辑、包装策划等方面:
  (1)选题策划:这是编辑策划的第一步。选题策划是一项很需要创造性作指导的行为。选题要求要有新意。有独到的特色。要具备"你无我有,你有我全,你变我新,你新我高"的水准。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策划内容包含很多技巧奇招的东西,但其内容必须是实实在在的。作为一个好的出版物,一是要有创新性,精神产品应当有新意,有新发现,新视角,这样才能给人以启迪和帮助;二是要有适时性,当今科技的发达带来传媒的发达,信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加工传播。适时,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可以更有效地产生作用,也可以迅速占领市场。所以策划编辑一定要具备敏锐的目光,准确把握各种动态、趋势,及时做好选题策划。
  (2)组稿策划:组稿是选题之后的工作,是对选题的落实与执行。没有这一环节,选题只能是空洞的计划。组稿是编辑与作者的关系。在组稿这一环节上更体现出策划编辑的主动性。与传统的编辑不同,一般的传统编辑是等着稿件上门,有了现成稿件后编辑便着手处理,策划编辑则更加侧重主观意识,他会捕捉当前发生的重要事件,重大经济活动的脉络。主动与业内专家或作者联系,将自己的意图与写作方向告诉作者,从而迅速得到符合当前出版需要的书稿。
  (3)编辑策划:约来好的稿件之后,编辑的作用便开始发挥出来了。编辑在执行策划工作中,首先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其次应有较敏锐的观察力,正确评价稿件,拟定编排思路,对稿件能作正确的取舍。编辑策划还应该有较高的艺术修养,通过对版面的设计安排,体现出较高的品位,素质及创意。另外,在编辑排版时一定要加强责任心,把握好尺度,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4)包装策划:一本书是否能够吸引读者,包装策划起着重要作用。因为读者最先接触的是图书的外观,是他们感受的第一印象。虽然内容是图书的主体,但是图书的形式也不可或缺,注重包装策划并不仅仅是为了图书促销。
7、审美意识
  这里所说的审美意识,不仅仅是指编辑对某一个选题、某一部书稿的具象的审美。编辑的审美意识,我以为首先应该是一种宏观的、时代的审美,是一种着眼大局、服从主流文化的审美,是一种与世界接轨、关乎人类文明的审美,有了这种高屋建瓴的审美意识,编辑群体才能有高雅的审美观。
图书编辑的审美意识应该渗入市场意识和社会意识之中,也就是说在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中,在增强市场意识的同时强化编辑的审美意识,站在时代审美的高度,站在出版事业潜移默化地影响国家、民族乃至人类文明进程的高度来指导市场意识,干预市场意识,健全市场意识,才能确保市场经济运作的健康发展,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种审美意识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它可以对图书出版的宏观战略规划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可以形而下地具体融入图书的选题开发、论证、组稿审稿、书稿处理和版面设计以及装帧规格甚至材质、纸张颜色的选用和发行运营手段等图书生产全过程中。它可以决定一种图书的阅读质量和传播功能,也可以决定一个出版单位形象品位的高下。强化图书编辑的审美意识和增强图书编辑的市场观念不仅不是互相矛盾、互相冲突的,反而还能相得益彰,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8、读者意识
  读者是出版行业的"上帝",出版社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而在运转,不管是出于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的目的,没有读者一切都是"画饼"。
  图书编辑应时常站在读者的立场审视自己的编辑出版工作,及时了解、发现他们的需要,注重读者的反馈意见,改进自己的编辑出版工作,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当然,对读者的需要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对于低级趣味的需要要坚决抵制。
9、作者意识
  从图书的构成来看,作者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出版社只是精神产品的传播者,没有精神产品的生产,就没有精神产品的传播。出版社要出好书,就需要掌握一批优秀的作者,等作者自行投稿,"靠天吃饭"的编辑观念已经过时。
  图书编辑的作者意识体现在主动向作者约稿、积极争取作者优秀的稿件、指导并协助作者创作、尊重作者的创作意愿、维护作者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双方的成功合作。
10、协调意识
  现代出版活动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图书编辑几乎要参加出版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为使每一个环节配合得当,就需要图书编辑具备协调意识,并以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调动各方力量,从而保障出版活动的顺利完成。
  总之,现代出版活动要求图书编辑具备多元化的业务能力,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其在出版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摘自"斗牛士"网站,作者:向洪 张智翔。
 

----------------------------------------
 

 

pine.lee发表于:信息中心  


 

全部分类中有 1 篇日志 | 每页显示 1 篇
留言内容(共有条)


{CommentAuthor}评论说:
{CommentContent}

--- {CommentTime} {CommentUrl}


 

流年--似水


也说--几句


 来来--往往


 

 快速--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日志--搜索


踩上--几脚

 
pine 最新的 20 条日志
 

 

 

Designed By UBABY--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