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 情报学教育 赖茂生 2004-2-2
2 情报学的学科发展与教育问题 情报学 赖茂生 2004-2-2
3 信息空间构建相关问题探讨——用户... 信息空间 李箐 2003-12-16
4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信息资源 赖茂生 2003-10-24
5 21世纪情报学学科的新起点 情报学 赖茂生 2003-2-10
6 网络信息检索工具评价实验(2)—... 查准率 韩圣龙 2002-11-17
7 情报学的学科发展和教育问题 情报学 赖茂生 2002-11-17
8 网络信息检索工具评价实验(1 )... 查准率 韩圣龙 2002-11-17
9 政府信息开放与立法研究 政府信息 周健 2002-11-16
数字图书馆实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数字图书馆 马自卫 2003-8-18
2 图书贸易EDI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EDI 梁伦发 2003-6-26
3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资源共享:自动... 资源共享 马自卫 2003-5-11
4 XML语言数字图书馆的实现和现代... XML 马自卫 2003-1-30
5 当前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几个热点问题... 数字图书馆 马自卫 2003-1-21
6 正视和迎接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挑战 数字图书馆 马自卫 2002-12-14
7 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马自卫教授 自动化 e线图情 2002-11-18
8 数字图书馆及其体系结构实现的研究 数字图书馆 马自卫 2002-11-17
9 Internet网络环境下的图书... 资源共享 马自卫 2002-11-17
10 校园图书馆网络化建设 计算机网络 马自卫 2002-11-17
11 数字图书馆和现代电子图书馆集成化... 图书馆自动化 马自卫 2002-11-17
12 Internet网络化时期的——... 自动化 马自卫 2002-11-17
13 MELINETS——一个崛起的中... 图书馆自动化 马自卫
子项目介绍:
分布式联合虚拟参考咨询系统旨在构建一个中国高等教育分布式联合虚拟参考咨询平台,建立有多馆参加的、具有实际服务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分布式联合虚拟参考咨询服务体系,以本地化运作为主,结合分布式、合作式的运作,实现知识库、学习中心共享共建的目的。
中国高等教育分布式联合虚拟参考咨询平台;以本地服务与分布式联合服务相结合,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多馆协作咨询的规则和模式;建立相关的知识库、学习中心。运行初期的虚拟参考咨询系统的中心知识库有20,000条以上经过组织整理的问答记录。
中国高等教育分布式联合虚拟参考咨询平台是沟通咨询馆员与读者的桥梁,通过此平台的建立,将能真正实时地解答读者在使用数字图书馆中第一时间所发生的问题。咨询员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在网上解答读者的疑问。从而为实现24/7的理想服务模式解决技术上的问题。
本系统由中心级咨询系统和本地级咨询系统两级架构组成,中心咨询系统由总虚拟咨询台与中心调度系统、中心知识库、学习中心等模块组成;本地级咨询系统由成员馆本地虚拟咨询台、各馆本地知识库、组成;这种架构方式既能充分发挥各个成员馆独特的咨询服务作用,也能通过中心调度系统实现各成员馆的咨询任务分派与调度。本系统主要功能为:
(1)总虚拟咨询台和中心调度系统:中心咨询系统安装在中心服务器上,在中心咨询系统上开设总咨询台,由中心聘请咨询专家或由各成员馆轮流值班以处理用户的实时和非实时提问,中心调度系统除负责自动派发读者提问外,还可根据时间调度实时咨询台。中心咨询系统还提供租用席位为没有条件设置本地咨询系统的单位开设本地咨询台。
(2)成员馆本地虚拟咨询系统:本地咨询系统安装在各成员馆本地服务器上,用于各成员馆提供本地虚拟咨询服务。该系统是一个具有后台数据库支持的、基于本地运作的虚拟咨询台网上参考咨询系统,它既有实时的同步咨询模式,也有非实时的异步咨询模式,能使咨询员通过网络在第一时间内、实时地解答读者的疑问。其实时咨询模式的主要功能有:采用Chat技术的实时文字解答功能,可实现咨询员和读者之间通过输入文字进行交流的目的;采用webpage push方式在咨询中将页面推送给读者;采用collaborative browse技术实现同步浏览;并提供抄本传送功能。
(3)提供学习中心:学习中心中除了有中心知识库外,还有数据库指南等学习课件,供参考咨询员培训和读者自学之用。在知识库中存放一些经过咨询员编辑整理后的有价值的问答,读者可随时检索这些问答系统以解决自己的疑问。
信息和信息化——信息化之后,信息如何应用?访 北大信息管理系 赖茂生 教授 吴晗之:赖教授,您好,很高兴有机会和您就信息管理的一些问题作一次交流。随着经济领域发展中心的变化,和生存环境变动速度的加快,信息管理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这方面,除了各个企业自己掌握好信息的搜集和使用外,更需要国家研究力量的介入。我知道,您是国家信息资源管理北京研究基地主任。现在,国家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基地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呢?
赖茂生教授:国家信息化机构有希望在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方面做更多工作,因此在北京、武汉和南京成立了三个研究中心。北京的,便设立在北京大学。96年起信息资源被列为经济发展的六要素中主要的一个,在这个概念的指导下,信息系统的发展在硬件上体现得很快。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硬件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硬件的上马比较容易,成效也更看得见。但信息资源利用率长期停留在低水平,众多大型系统无法发挥作用的问题,却在大量硬件系统建设完备后,长期没有得到解决。而今,硬件系统随着IT行业的不断发展,和硬件设备固有的老化淘汰周期,当年购置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已经需要升级和更新。软件和信息的应用效率再不解决,硬件设备的再次投资,仍将无法看到效用。相关部门希望通过一份关注信息资源如何利用的文件《关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正确说明和引导信息资源利用问题,促进信息开发使用。吴晗之:这里我们所关注的"信息",或者说产生信息的系统,包含了哪些呢?我们关注的范围是什么?主要指中央的12个系统:金关、金税、金盾等。一级一些省市、行业的系统。他们往往由于信息或者能力的欠缺,或多或少没能充分发挥IT投资的效应。整个课题下,有20个课题经过专业研究,来支撑整个理论基础和意见部分。由信息化领导小组专家组负责和协调。吴晗之:北大的研究中心负责的是什么课题?赖茂生教授:我们所做的是关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理论。这其中包含的,主要是信息资源的概念、开发利用指什么、重要性意义、思路、框架等这些最基本的问题。在我们这部分,关键是给后面的方法、意见提供一个理论基础。界定清一些概念,说明意义。较为重要的,还有给整个意见搭建总体框架。吴晗之:我们要这样说清信息资源概念,恐怕会觉得比较拗口,那么能不能列举一下信息资源的分类,让我们对它有个整体的印象?赖茂生教授:我们所做的这个意见,从整体的层面,把信息资源分为三类:政府、公益和商业政府信息资源,是指可以完全公开,而且应当充分共享的信息资源。
公益信息资源,指服务于公众的,依靠于国家的支持的信息资源,它的存在是保障居民的最低信息需求的。一般而言,各级图书馆应该属于这一范围。商业信息资源,就指以商业方式采集、生产、提供的信息资源。吴晗之:对于这些信息资源,我们怎样评价利用程度呢?或者说一般认为,在应用上达到怎样的效果,可以认为是被合理利用了?赖茂生教授:针对政府信息资源,我们目前关注的是资格方面。首先,信息产 生之后,应该在部门自身得到利用。其次,与它相关的一些行业怎样获得这些资源,应该有恰当的渠道。对于政府信息而言,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是,公众能否及时获得。另外,内容产业的企业能否获得信息对于一些信息的利用而言,也是很重要的指标。有一点很值得注意。按照国外的习惯,政府CIO的主要工作,首先是服务于公众,而这个工作是很繁重的。吴晗之:那么对于信息资源利用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呢?赖茂生教授:这个道理很简单。我们常说要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信息资源也是资源的一种。对于信息资源善加利用,可以在经济维持发展的时候,替代一部分物质资源的作用。我们知道,能源、原材料都是经济发展必须的保障,但快速的经济发展以大量的物质消耗为代价,是不长久的。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提高物质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达到替代一部分物质资源的作用。同时,信息资源本身也能够成为产业。中国有很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资源也属于信息资源的一种。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好了,能够形成很大的产业。这同时也是一种对物质资源消耗较低的产业。吴晗之:作用这样大的信息资源利用问题,目前欠缺什么,以至于没有完全开发呢?赖茂生教授:有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制度;一是市场的启动。市场需要有人现行探索、示范,而利益的平衡需要一定的制度。《指导意见》的撰写,是否就是要解决制度和市场启动的问题?这方面的工作,是应该由政府来做一部分的。但是政府做到哪个度,也需要考虑。我们有时候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旦花了很大的力气,把工作做到了底,很可能就会吝惜成果,不愿意拿出来。另一方面,人手紧张也常常是不能够放开做的原因。目前在这方面也有这样的问题。有能力有经验的人太少。吴晗之:而这正是高校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赖茂生教授:确实有这样的想法。我在招研究生的时候,一般希望能够是有企业工作经验的,论文也会从一些实际项目中去选题。信息情报和信息部门的交叉点,常常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管理系统。学校开展改革,也一直有阻力。我们希望做的一些工作,资源却在上面。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文献传递∕馆际互借是图书馆之间根据协定相互利用对方馆藏以满足本馆读者需求的一种文献流通方式。在文献资源所有权不变的原则下,各馆按照协议确定的原则,利用各种方式,如邮寄、复印、下载、电子邮件、传真等方式,彼此提供对方需要的文献信息资源,以达到互通有无,共享资源的目的,带给读者以最大的利益。
CALIS 华中地区一直致力于文献传递 / 馆际互借项目的建设和推广,在"九五"规划建设的基础上,依托 CALIS 中心,逐步建立了华中地区文献传递服务系统,能为用户提供文献复印、传统的邮寄服务、传真原件、网上传递等多种文献传递服务。目前,地区中心已与本地区数十所高校签订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协议,与国内地区二十多所高校和文献提供单位建立了文献传递关系,并与国际著名大学和文献机构(如美国匹兹堡大学图书馆、加拿大科学技术资料中心、德国 Subito e.V 、英国大英图书馆文献供应中心等)建立了文献传递业务。 2000 至今已为校内外用户传递文献原文 2 万多篇,较大地增强了华中三省高校的文献服务保障水平。
在大力开展文献传递服务地同时,地区中心也积极配合 CALIS 管理中心做好 CALIS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软件的测试工作,并于 2004 年 9 月 22 日加入 CALIS 馆际互借 / 文献传递服务网,开始利用此系统为全校师生及华中地区三省高校图书馆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同时为了全面推动华中地区三省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传递服务工作,制订了 CALIS 华中地区中心文献传递服务手册、 CALIS 华中地区中心文献传递服务协议、华中地区三省高校文献传递经费补贴政策等工作规范,并通过多种方式下发给华中地区三省高校各成员馆,以期全面提升华中地区三省高校文献传递服务的水平。
今天的报告主题主要是:
- 全球性数字图书馆(Global Digital Libraries) by Florida Uni.陈树新
- 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一年来的发展 by CALIS管理中心 陈 凌
- OCLC环境大扫描报告 (OCLC's Environmental Scan) by Kent State Uni. 曾 蕾,tsinghua Uni.郑晓惠
- 斯坦福大学数字图书馆的实例介绍 by Stanford Uni. 张 甲
- 数字贮藏和数字图书馆的技术发展趋势(Current Technologies of Digital Repositories and Digital Libraries) by Drexel Uni. 林 夏
- 建立数据库服务的知识网(Creating a knowledge network for information database services) by Syracuse Uni. 秦 健
- 交流:我们面对和关心的数字图书馆问题
很奇怪的是,今天这个研讨会才开幕,为何"中关村在线"在2005-06-30 09:54:49就有"联想2005年数图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正式开班"的新闻稿出来呢?
今天会议发了若干份材料,包括《审视发展环境 认清前景趋势——OCLC关于全球图书馆和信息服务现状与未来的研究报告》(The 2003 OCLC Environmental Scan: Pattern Recognition, 中译本摘要)、万方数据出版的《数字图书馆论坛》、Ex Libris公司的简介资料、联想公司产品的介绍等等资料。按张甲的话说呢,就是在那一袋里,最有价值的就是那本由清华大学图书馆翻译的OCLC研究报告。据郑晓惠的介绍,这个中译本已经得到OCLC的认可,并作为《The 2003 OCLC Environmental Scan: Pattern Recognition》的正式中文版挂载在OCLC官方站点供下载阅读。我注意到,在OCLC该报告站点,现在已经有" English、 Spanish、French、Portuguess"等语言版本供下载,Korean和Arabic版本也即将提供,但还没见到Chinese版的。在该站点上,还有两段视频,但限于现在的时间,我还没下载观看,留待日后有时间再说吧。
陈凌则介绍了最近一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其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他专门介绍了"Calis"、"Cadlis"、"Cashl"等称呼上的区别。这个可以参考他的ppt文档。陈凌还介绍,Calis的新版OPAC正在测试,7月底即将正式开放使用。Calis方面也已经和Google联系,即将把Calis的馆藏索引也提供给Google,以后读者们检索Google时也将能得到Calis的馆藏信息。这是很让人兴奋的一个消息。
张甲则以斯坦福大学数字图书馆的一个实例来展开他的主题报告:Google Scholar。他在以自己的姓名作检索示范是说:当他输入自己的英文姓名(Foster Zhang)作检索时,得到的检索结果中却也包含了以他中文姓名署名的文章。于是他向google的工作人员求证,是否他们在后端建有一个规范库?google的工作人员却告诉他"我们从来不作这些事情,这都是我们的用户帮助我们完成的"。原来,在google的后端程序在分析用户的检索行为时,会根据无数用户对"检索结果中记录的选择"来判断某词与某词的关系。我的理解是:相当于说google索引程序是一个具备自学习能力的带来,用户的行为帮助他完善自己的知识库。
在张甲和陈树新的报告中都提到了"Google化"和欧洲与之相对应的的数字图书馆等现象。在当今Google已经深入全球网民的现实状况下,作为图书馆如何应对Google化的潜在机遇或者现实威胁,在下午的交流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内容。限于时间的关系(现在已经0:46啦),我就暂且不多说,有机会再写下午的报告和现场交流的内容。可惜在会场我不能现场登陆网络,否则我尽可慢慢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