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
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
晤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
静躁不同,
当其欣于所遇,
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
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
俯仰之间,
已为陈迹,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
未尝不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故列叙时人,
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
所以兴怀,
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
蘭亭集序
(晉)王羲之
永和九年,
歲在癸醜,
暮春之初,
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
修禊事也。
群賢畢至,
少長鹹集。
此地有崇山峻嶺,
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
映帶左右,
引以爲流觴曲水,
列坐其次。
雖無絲竹管弦之盛,
一觴一詠,
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
天朗氣清,
惠風和暢,
仰觀宇宙之大,
俯察品類之盛,
所以遊目騁懷,
足以極視聽之娛,
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
俯仰一世,
或取諸懷抱,
晤言一室之內;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雖取捨萬殊,
靜躁不同,
當其欣於所遇,
暫得於己,
快然自足,
不知老之將至。
及其所之既倦,
情隨事遷,
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
俯仰之間,
已爲陳迹,
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況修短隨化,
終期於盡。
古人雲:
"死生亦大矣。"
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
若合一契,
未嘗不臨文嗟悼,
不能喻之於懷。
固知一死生爲虛誕,
齊彭殤爲妄作。
後之視今,
亦猶今之視昔。
悲夫!
故列敘時人,
錄其所述,
雖世殊事異,
所以興懷,
其致一也。
後之覽者,
亦將有感於斯文
--------------------------------------
译文: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
作者·写作背景·文体特点
一、关于作者
王羲之(公元321~379,一说303~361),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人,世居会稽山阴。是东晋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家。出身于士族名门,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从子。青年时期有美誉,朝廷召他为侍中、吏部尚书,都辞谢不就。后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
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书法艺术影响之大,在书家之中,罕能与之相比者,故有"书圣"之称。书法刻本以《乐毅论》《兰亭序》《十七帖》为著。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
王羲之爱好自然山水,喜爱服食养性,因会稽山水秀丽,便和一些名士筑室住在那里,他关心政事和民生疾苦,当时"东土饥荒,羲之开仓赈贷。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每上书争之,事多见从"。
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或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其文风清洗,不尚辞藻而多情致。
二、关于写作背景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三、关于文体特点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
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
晤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
静躁不同,
当其欣于所遇,
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
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
俯仰之间,
已为陈迹,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
未尝不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故列叙时人,
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
所以兴怀,
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
蘭亭集序
(晉)王羲之
永和九年,
歲在癸醜,
暮春之初,
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
修禊事也。
群賢畢至,
少長鹹集。
此地有崇山峻嶺,
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
映帶左右,
引以爲流觴曲水,
列坐其次。
雖無絲竹管弦之盛,
一觴一詠,
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
天朗氣清,
惠風和暢,
仰觀宇宙之大,
俯察品類之盛,
所以遊目騁懷,
足以極視聽之娛,
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
俯仰一世,
或取諸懷抱,
晤言一室之內;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雖取捨萬殊,
靜躁不同,
當其欣於所遇,
暫得於己,
快然自足,
不知老之將至。
及其所之既倦,
情隨事遷,
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
俯仰之間,
已爲陳迹,
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況修短隨化,
終期於盡。
古人雲:
"死生亦大矣。"
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
若合一契,
未嘗不臨文嗟悼,
不能喻之於懷。
固知一死生爲虛誕,
齊彭殤爲妄作。
後之視今,
亦猶今之視昔。
悲夫!
故列敘時人,
錄其所述,
雖世殊事異,
所以興懷,
其致一也。
後之覽者,
亦將有感於斯文
--------------------------------------
译文: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
作者·写作背景·文体特点
一、关于作者
王羲之(公元321~379,一说303~361),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人,世居会稽山阴。是东晋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家。出身于士族名门,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从子。青年时期有美誉,朝廷召他为侍中、吏部尚书,都辞谢不就。后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
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书法艺术影响之大,在书家之中,罕能与之相比者,故有"书圣"之称。书法刻本以《乐毅论》《兰亭序》《十七帖》为著。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
王羲之爱好自然山水,喜爱服食养性,因会稽山水秀丽,便和一些名士筑室住在那里,他关心政事和民生疾苦,当时"东土饥荒,羲之开仓赈贷。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每上书争之,事多见从"。
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或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其文风清洗,不尚辞藻而多情致。
二、关于写作背景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三、关于文体特点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