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王羲之

      读经颂典 2006-4-26 17:23
兰亭集序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

岁在癸丑,

暮春之初,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

晤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

静躁不同,

当其欣于所遇,

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

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

俯仰之间,

已为陈迹,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

未尝不临文嗟悼,

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故列叙时人,

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

所以兴怀,

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

 


        蘭亭集序
            (晉)王羲之

永和九年,

歲在癸醜,

暮春之初,

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

修禊事也。

群賢畢至,

少長鹹集。

此地有崇山峻嶺,

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

映帶左右,

引以爲流觴曲水,

列坐其次。

雖無絲竹管弦之盛,

一觴一詠,

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

天朗氣清,

惠風和暢,

仰觀宇宙之大,

俯察品類之盛,

所以遊目騁懷,

足以極視聽之娛,

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

俯仰一世,

或取諸懷抱,

晤言一室之內;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雖取捨萬殊,

靜躁不同,

當其欣於所遇,

暫得於己,

快然自足,

不知老之將至。

及其所之既倦,

情隨事遷,

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

俯仰之間,

已爲陳迹,

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況修短隨化,

終期於盡。

古人雲:
"死生亦大矣。"

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

若合一契,

未嘗不臨文嗟悼,

不能喻之於懷。

固知一死生爲虛誕,

齊彭殤爲妄作。

後之視今,

亦猶今之視昔。

悲夫!

故列敘時人,

錄其所述,

雖世殊事異,

所以興懷,

其致一也。

後之覽者,

亦將有感於斯文

--------------------------------------
译文: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

作者·写作背景·文体特点


一、关于作者

王羲之(公元321~379,一说303~361),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人,世居会稽山阴。是东晋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家。出身于士族名门,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从子。青年时期有美誉,朝廷召他为侍中、吏部尚书,都辞谢不就。后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

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书法艺术影响之大,在书家之中,罕能与之相比者,故有"书圣"之称。书法刻本以《乐毅论》《兰亭序》《十七帖》为著。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

王羲之爱好自然山水,喜爱服食养性,因会稽山水秀丽,便和一些名士筑室住在那里,他关心政事和民生疾苦,当时"东土饥荒,羲之开仓赈贷。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每上书争之,事多见从"。

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或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其文风清洗,不尚辞藻而多情致。

二、关于写作背景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三、关于文体特点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