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的一代~

      自言自语 2006-2-11 9:41

——80后的痛苦和迷惘


今天,我终于看到了一直在寻找的东西。那是一个blog,高中生的日记,黑色的屏幕上是一些零散的文字,仿佛匆匆纪录的草稿。的确,作者是没有时间的,每一句都如同一个沉溺者挣扎产生的气泡。透过那些一句一段支离破碎的文字,我几乎可以想象如果它们落在纸上是多么的零乱并且无能为力。


"今天我妈妈又打了我,因为很快就要考试了,但我还是想约同学。我已经同他们约好了,就到8点。我向妈妈请求让我上到8点,非常坚决……她给了我一个耳光,我到8点的时间,就是这一个耳光换来的"他是这样写的,不是原文,但我看了已经很难再保持冷静了。


"我并不是贪玩,只是觉得,只有与他们在一起,我才是我,我度过的时间才是自己的人生。我是一个为大家负责的人,即使我会因此而死。因为只有他们会说我很好,他们给了我生命。"


这是我看到过的,最痛苦也最真挚的文字。就像血溶进泪里,依然是苦涩的。而且胜过一切。


叙述并没有结束。如果这是一本实体的日记,也许还要费尽心思将它藏在秘密的地方。如果被知道它承载的是一个孩子对生命的厌倦,又会遭到怎样的对待。"晚上躺在床上,我感到脸颊不是那么痛了,但有一种无形的痛苦,沉降到了内心。肉体的痛腐烂到了心里,于是无法找到,也无法治愈。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经历过,但每一次都会让我在没有人的时候,流下眼泪来。每一次都会让我想到,这样活着是为了什么?"


那篇日记写的时候是去年了,整个2006年的开端,再也没有新的留言。那个写日记的孩子怎么了?我在想。但是,同时也再也无法看下去,这些是逼着自己看的,就像逼迫自己面对一段我们都曾有过的黑暗过去。我可以想到,他也许正在高三,这个时代每个孩子都要经过的黑色年代。面对一段沉重压力的无助,又有谁能够安慰自己。无论去依靠的是朋友或者是其他,都已经出自一种本能,一种挣扎的本能。


对于这一切,我已经是过来人。但是我记得,我不想去忘记。如果我们这些前辈忘记了从前的痛苦,怎么还会去想为后来的人改善他们的命运?出生在这个年代的的我们,衣食不缺,生活平静,在期待中长大。但我不想回避,物质的丰裕就代表着生命的丰足,平静的生活不会是一潭死水,甚至期待就一定是爱。


很多人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不知自己要什么,不知该相信什么样的价值。他们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还总是像什么也没有。事实上,并不排除一些同龄人在没有经历过什么事,为赋新词强说愁对这代人价值的误导。但至少说明我们的内心,确实是有什么东西是缺少的。于是没有经验,只有痛苦的少年人会去相信金钱和华而不实的虚情假意。但在看过这些文字以后,我会告诉你,这不是一个人的自言自语,我们几乎都经历过,在日记中这样写过,在现实中盲目的挣扎过,还会有人说这些孩子什么也不缺少吗?


上一代人的痛苦,是关于物质匮乏的痛苦。是战争、贫困和饥荒的记忆。父母那一辈人,渴求着生活物质的富足,那是他们那一代背负的不幸。在普遍的贫困中,没有人会想在温饱之外还有什么,物质是那个时代的信仰。所以,父母们会以为温饱代表一切,此外不该有怨言。我们就这样满足了一代人的渴望,然后新一代的缺失再产生新的渴望,世界就这样发展着,建立在一代代人的痛苦与渴求之上。也正是这样,父母他们很难了解,他们从来没有条件考虑过。很多时候,我们是孤独的,我们最亲近的人也因此无法与我们对话。所以,朋友的安慰,甚至早恋,就成了相互慰藉的唯一方式。


父母们经历的苦难,我们也要理解。是不同的痛苦造成了人们的相互误解,所以我们要互相尊重,首先就要尊重他们的痛苦。否则无法对话。在整个围绕着考试展开的早年生命中,家长几乎是因此和后代站在对立的处境。在我们对世界还没有基本的认识时,就被决定了沉重的命运,那时的我们又能理解什么,除了无力的争吵之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自己的渴望和儿时的父母对物质的渴望一样盲目而无奈。


很多东西,也只是到了大学,一切都成为过去,才开始思考。才能够明白,但很多事情已经太晚,很多事情又都不再想面对,甚至没有再去面对的能力。


每个人都知道,应试最压抑的时光只是那么几年,只要熬过去噩梦就永不再来。"终将会过去的",家长和我们都这样安慰自己,并且投入最多的精力和财力。但也正是这样认为,才不会有人想去改变它,即使是痛苦也不会有改变,于是噩梦并不会过去,只是在一代代不同的人身上重演。不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苦难,发生在别人身上就不是苦难了吗?我不能够这样认为。


一段经历过去,从时间和记忆上消失,但不会从人身上消失,他总会带着那段经历的烙印活下去。即使他没有发现,即使那经历被掩盖,它也会成为一种灵魂和思维方式。我们在黑色七月之前,已经用了一生的五分之一去准备一场考试。所以我没法相信这种生活状态是没有影响的。在那以前,没有人考虑过自己的事,上学的时候,还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直到近20岁,全神贯注的孩子们都不会有思考自己的机会,所以当他们已是一个成人,还不了解自己,不知自己应该担当什么需要什么,也就不是那么奇怪。而且一度支持着我们熬过一切的,是被许诺和被想象得太过美好的青年生活。在被压抑的日子里每个人都想到了以后该怎样去过彻底不同的生活,终于结束之后,我们就去以一个孩子游戏的方式,去对待在那个年龄本应认真对待的事情。我们犯下了错误,浪费了珍贵的时间,在痛过很多次后,才明白对待的方式,但还是有很多已经错过了。


悲哀的不是错过了很多才能明白,而是明白以后永远失去了机会。


前二十年的时间,我们什么也没思考过。对于很多人来说,童年是一个空白,是替父母和老师活着的童年。他们要补偿没经历过的,于是从新开始。但可悲的是,他们会发现事实已经不允许从新开始。而经历了一片空白的人们,却不知如何负责,以至于要以一个成人的身份,考虑还是少年就应该已经明白的事:我是谁?我有什么个性特征?我的特长是什么?我适合做什么?


所以才知道,这样过来的我们,真得很无知。这样的无知还有一个最大的悲剧,就是觉得世界欺骗了我们。很多人厌倦了世界,厌倦了工作,厌倦了爱情,不相信一切。这一切的确一度真的不再可信,因为它是由一群随时将会厌倦的人组成的。我们对四处充满的恶性竞争厌倦,成功的人获得外企的职位、国外的文凭,当然少不了金钱,那的确已经成为实现个人价值的依据。快乐工作,轻松挣钱,实现自我,这是一个时代的理想主义,没有什么错,我只是担心,实现了这些的人有多少真正记得那些依然没有温饱,没有地位的人,甚至只是努力学习到深夜依然成绩上不到重点线的"笨"学生们。这个世界要变好,不是靠否定和不信,而是要靠经历过的人的铭记,并且改过。


"很多学习好的同学,只要别人一问起他们的学习方法,就会立刻收起优等生的笑容。我无法想象,这样过来的我们会怎么样?"那个不知名的孩子这样说。把早年生活恶性竞争的影子带到了进入的社会中。很多人只认识钱,只认识外企的职位,只认识出国留学。这当然与70年代兴盛的做官下海相比,又有了更丰富的内容,也不能不说会造就更多与国际接轨的人才。但是,如果价值观的改变不等于价值真正的多元化,那么它还会造成同样的悲剧。经历过文革的父辈们对此无法忘却,只是因为对当时信仰的恶意利用,就会使一个国家的多数人的良心解体长达10年。


一个愚昧落后民族的特征之一,就是对某种信条的盲从,并且它演变成某些人获利的工具。今天依然无法摆脱这个耻辱的特征,从小我们就盲目的活着,盲目的竞争,盲目地相信,最终又因对另外一些价值的盲从贴上了时代的标签。


很多绝望的人又这样产生了。被单一的价值观否定,没有职称和生路,也就渐渐没有了不同的,清醒的声音。套用一句来历不明的名言就是说,"一个人的良知除了使他自己陷入绝望之外不会对世界产生任何影响,但一个人的绝望却会给世界带来影响。要记住这一点。"


有时,我感到自己也是这样的,说不上绝望,但是忧郁。我们的文明建立起了一座人间的辉煌大厦,每个人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块砖,并且因此而自豪。但这座大厦没有人居住,它是空的,不是我们的……那又有何意义……这是题外话。


在网上,在同龄人那里,看到了太多"XX欺骗了我","不相信XX"的文字,直至泛滥。不相信只是清醒的第一步,甚至只是无说服力的表达不满。这是一个阶段,但如果把它变成一种可以被把玩的貌似深刻,那只能是让人感叹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了。但是毕竟要发泄的人多于会分析的人,会分析的人又多于能实践的人,于是一种忧郁的情绪在我们之中泛滥,浅薄的世相成了一切的代名词,对泛滥的欲望变得丧失了立足点。忧郁,但是不深刻,这是一代80后的通病。我所认识的一些90后的孩子,在我们的基础上又学会了理智。我看到一句话他们是这样说的(对80后少年作家的评论),你们这种状态,怎么为后来人做出榜样。这使人难受,也许他像我们不了解家长一样不了解我们曾经普遍的处境(我不知道90后是否比我们有所改善),但也提醒不能被这样的过去所限制。


如果这些很难以接受,或者根本不对,那我只是想说,"我们被世界欺骗了"不完全错误。某些当时无力改变的事情,的确是误导了一代人,每一代人都是如此。只是不需要因为被欺骗了,就永远做一个受害者。我们多么渴望安慰,可是也需要有安慰别人的能力。


如果说我们是怎样的一代人,我不认为是垮掉的,因为毕竟有了更开阔的眼界,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比父辈更多的智慧,最重要的是开始打破了教条的时代。也许,我们算是忧郁的一代,处在半睡半醒之中,是比70后稍亮一点的影子,连接着一个世界的黑暗和另一个阶段的光明。


by Nightprayer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