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坚守古典诗词的最后浪漫?

      人生百味 2007-5-25 18:41

  “冷月幽窗在,清风静夜来。醇浓新酿酒,落寞旧情怀。江南春去远,谁寄一枝梅?——《夜思》”。这是网友“瘦月”在今年“闰七夕”写成的一首古典诗。 
  一项调查显示,时下,网上发表的文学作品数量,第一位是小说,第二位就是现代诗词(包括格律体和新诗)。在这个以“秒”为计时单位的快节奏社会里,校园古典诗词社的身影在渐渐淡出,但依然有许多青年诗词爱好者活跃在网络世界,艰难地守望最古典的诗歌浪漫。 
  “瘦月”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还在念中学时,他就跟同学私下里成立了一个“蝴蝶诗社”。今年3月,他独自游历南京、苏州、上海、杭州,回校后,就此经历写下四首诗词,发表在颇有影响的“诗词论坛”上,没想到一下获得“最佳新人奖”,随后没多久,“瘦月”扛起了“诗词论坛”版主的活儿。 
  “瘦月”说,他的论坛里,诗词高手云集,他们多是来自各行各业的青年人,但也有才十岁的小学生。 
  在“瘦月”笔下,历史典故中的古典美人,金庸笔下的江湖豪侠,奇花异草,风景胜迹,游子思归,甚至南方洪灾、黎以战乱,均可入诗写词。眼下,他正在将已往写就的古典诗词整理成集。 
  “南柯子”是南京大学中文系的学生,说起古典诗词,她滔滔不绝:“大概是受古典诗词浸润过深,我比较排斥现代诗,那些大白话读起来总有味同嚼蜡之感。”专注于品评古典诗词的“南柯子”,对受邀参加南大“六朝诗社”的沙龙情有独钟,却对名流云集的南京诗人现代诗歌朗诵会“疲惫得打着呵欠”。作为版主的她,现在每天都要光顾校园BBS上对联和古典诗词版面。 
  “南柯子”知道,现实中的纸质文学难以出现诗词精品,想指望网络造就优秀诗人,更是痴人说梦。但即便如此,“南柯子”也不愿轻言放弃。 
  别以为写诗作词只是文科生的专利,理工学科也不乏古典诗词的青睐者。南开大学数学系的冯亮说自己在高二期间几乎不沾语文更别说古典诗词了,偶尔的一次读诗觉得简约而有意蕴美,刚好有些许情愫无处发泄,从此“永世不得翻身”地爱上写诗作词:“写诗别无他求,丰饶怡情而已。”在他眼里,古典语言的丰润优美是对繁复的数学符号的极好调剂。 
  类似的活跃在网络里的诗词人到底有多少,无法统计,或许每个人心里都藏掖着某种诗词情怀。在聚集着全国大学生的“校内网”上,“古典诗词”群落里簇拥着1500多名诗友,天南海北的青年学生在这个“网络大校园”里,把时间“定格”在古典的唐宋时代。 
  网络的虚拟和匿名性让大家可以放开手脚大写诗词,“网络上诗词爱好者的追捧,给了作者源源不断的动力。”天涯“诗文观止”版的一位诗友这样认为。 
  不过,网络上诗词的兴盛并不只是网友们的自娱自乐,也吸引着诗界、学界的眼光。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刘东此前就曾指出,网络文化盛行的今天,那些听MP3、写博客、聊QQ的喜欢追逐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更多地是把诗词作为一种新的生活体验——古典,这也是一种时尚。 
  武汉大学李敬一教授对低门槛的网络诗词一向关注,虽然认为其“参差不齐,喜忧参半”,但他觉得,这正体现出大家热衷欣赏诗词和对古典诗词魅力的肯定。 
  相较之下,现实里的校园,诗词文学社团却逐渐走冷。即使“瘦月”这样的诗词爱好者,对于校园诗社也是“没怎么听过,也没想去加入”。 
  南京大学去年年底新成立起“六朝诗社”。但在“南柯子”看来,那终归只是三四十人的小圈子,“在钟灵毓秀的江南古都也只能颇为寂寥地咀嚼着古典诗词,古典诗词这种文体形式已经不可逆转地式微了。” 
  清华大学“静安诗社”最活跃的时候,每月都会有自己的活动,成员基本是清华大学的青年教师和学生。静安诗社的创始人胡马因为早些年就把创作的诗词搬上网而被称为“网络诗词第一人”,该举动被视为“走出了校园古典诗词登入网络世界的第一步”。2001年前后,“静安诗社”达到创作高峰,而随着胡马的离去,诗社命运江河日下。“新人才华出众却少生活阅历,老将经历过巅峰时刻后绝口不再言诗。夫子谓君子安贫,但诗人也需要生活,而现在是,专职诗词的人无以为业,爱好诗词的人难以为继。”一位静安诗社的知情人这样感叹。 
  如今的大学校园,社团五花八门,但少了文学社或诗社的身影,古典诗词社团,就更是屈指可数。“古典诗词社团留不住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一位诗友一脸愁闷,“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压力使我们失去了闲适的心情,流行的‘快餐’文化让我们没有信心写下去。以往的诗社盛况对于我们只能是传说。” 
  初中起就在“榕树下”发表诗词的王路昊进入中国农业大学就读后也发现,身边诗友难觅,大多数人只是喜欢写点随笔。“诗歌越来越远离民间。现在我为喜欢的女生写的诗,她们往往也没有读过。” 
  尽管觉得校园诗人的圈子已经很小,但王路昊仍旧觉得,纯净的校园依然是诗歌的土壤,比如他这样的诗歌迷一旦真爱上写诗就难以罢手:“写诗对于现在的我确实是放逐青春梦想的一个草原。诗词差不多像一个苦恋很久的情人,所以我对于诗歌的唯一追求,就是写下去。” 
  很多校园诗词作者是把写诗作词当成一种体验,“从来没想过写诗要去发表”。非功利的心态,让他们能够更自由地表达诗情。湖南大学的蔺桃同学从小爱读诗词,亲手动笔写诗作词是上初中时就有的事。现在读大学的她,在给朋友的信笺里常常会附上一首小诗,“古体诗词旨意深远,回味无穷,只言片语往往胜过千万情思。” 
  更多的同学关注古典诗词是出于兴趣和学习,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姚娇寅觉得,大学是游目骋怀的青春草原,大学前没时间学,现在时间、精力都很充沛,又是专业所关注的领域,“以后怕再也找不到这样的心境,现在为什么不学写诗呢?” 
  武汉大学教授李敬一在武大讲授古典诗词课程已经20多年,他的课堂上一向“人满为患”,成为武大的独特风景。今年暑期学校开设的课程也不例外,很多本校同学甚至一些外校学生为听课而留在酷热的武汉。在李敬一看来,校园古典诗词的文化氛围相比过去虽然相对弱化,但古典诗词的魅力是永恒的。校园相对清净和自由的环境,使得它天生就是诗词的乐土。“年轻人即使不写诗,但至少可以通过欣赏诗词来感受诗词中的真性情、理想、美德和情怀,提高审美情趣。”

(育星教育网)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