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习惯

      家长学堂 2007-1-14 15:13

  《儒林外史》中有一个“万雪斋”,斋内 客厅有联:“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浅显易懂却蕴含深味.

  “读书好”,“学好便好”,如何算“学好”?此问不难,难的是如何才能“学好”。这里牵扯到一个读书习惯的问题,因为没有正确而且健康的读书习惯,“学好”就只会是一个只宜于空谈的词语。

蒋子龙说:“读书的功夫要下在需要认真阅读、认真品位的一类书上,这类书能满足你的精神需要,激发你的才智,帮助你完善自己。”这是一种读书的习惯。

余英时教授说:“读书不要先人为主,虚心是自古读书的不二法门。”《〈朱子类编〉说:“凡看书须虚心看,不要先立说,看一段有下落了,然后又看一段。须如人受词讼,听其说尽,然后方可决断。”这是一种读书的习惯。

时代学者胡居仁说:“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踌躇,虽多无益。”这夜是一种读书的习惯。

我们还能举出许多关于读书习惯的论断。无疑,一个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读书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是起到推动作用的。记得梭罗说过一句话:“只有这样才叫阅读,绝不是吸引我们有如奢侈品,读起来能给我们催眠,使我们的崇高官能昏昏睡去的那种读法,我们必须踮起足尖,把我们最灵敏、最清醒的时刻,献予阅读才对。”养成阅读习惯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永葆读书的热情,把对书籍的热恋情感倾注于读书活动的全过程。朱熹说:“看文学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坚起筋骨,不要困,有如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这样的读书精神的具备,非得拿读书的热情奠基不可。没有读书的热烈情感,种种好的读书习惯便难以养成。

我们的读书习惯,有时真是实在糟得透顶。我们有两个作风对于读书很是要不得。一个是邋遢,一个是懒惰。没有一个有条有理的计划、没有不辍整理的精神、没有坚持不懈的态度,读一本丢一本,未懂得回顾,亦未懂得创造。书成了烦恼的源头,求知成了一种累赘。要养生一个好的读书习惯,就是要不断去除糟粕,勤于更新,不断从书中找到整齐划一的快感,不断从书中学到全新的知识,不断成为一个勤于求知的人。惟有改掉邋遢和懒惰的毛病,真正的读书习惯才有保障。

读书习惯的又一个关键点是处理好“读得多”与“读得好”的关系。美学家朱光潜说:“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须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譬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以“多读”为荣而忽视了汲取过程,多亦无益。如果又能做到“读得多”又能兼而“读得好”,则为大喜之事。陈原在〈〈书林漫步〉〉中说:“凡是精华——也就是比较正确地概括了前人生活和生产斗争经验的书本,或者说是‘好书’,应该反复的读,不厌其烦地读上千遍,把它读‘破’,那才能生出‘巧’来。读‘破’之意在于通,引证自己的经验,加以融会贯通,书本知识才能成为你所掌握的工具。”由此而见,“读地好”是关键中之最关键,“博览群书”之中藏有潜台词,尤其一个“博”字,包括着许多好的读书习惯。否则,我们就无法达到郭沫若对于“读一切深邃的书”要“用自己的能力去理解”并“用自己的能力批评”的要求。

然而,一个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天两天可以铸就的,一个好的读书习惯所蕴藏的奥妙也决不只是以上的简单陈述。它需要靠每一个有心的读书者摸索且耕耘不懈才能取得。(zhuantie)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