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之春(1):山水

      在路上 2009-4-14 20:27
 

青海之春(1):山水

近距离观察青海高原上的山,也只是两类:石山和土山。

总的来说,石山的年岁要久一些,土山则要年轻一下。

放眼望去,高原的意思不仅是不着边际的平地,也是顶部高度划一的群山。

观察高原的山,我怀疑起所谓的“造山运动”了。山顶的齐平,使我怀疑当初“造”的其实是“原”。或者说,至少在兴海、贵南、同德这一带造的是“原”。

土山的组成是土、沙、较细碎的鹅卵石,应该是所谓的“海相沉积”。但没发现我在别的海相沉积里看到的细碎的“贝壳”。显然这并不是海。

喜马拉雅运动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如果远古时期中印之间有一片“古地中海”的话,那一定不包括这一带,因为沉积物中根本没有海中应有的贝壳。这些沉积物应是“河相沉积”。

假如有造山,这里隆起的就是原。或者说,河一次一次泛滥,留下一层一层的土、石、沙。然后就造山了,整体抬升了,然后流水、雨水就切割了,然后风就来吹了。然后就是这样了。

在暮春,高原上的土山露出的是荒寂的面目,甚至荒寂得有些狰狞。

暮春时分,高原的这一带无雪,无雨,无水,无草,无花,只有风化中的粗糙、干裂、狰狞的的土沙石粒。

暮春的阳光是很耀眼的,而风吹之下人影则更显得单薄。

风吹之下,春日之下,单薄的我们对着远处的黄河指指点点。身边的共和至贵南的公路上也是车来车往的。渺小而伟大的人啊。

远古时候的事情我实在不清楚。我说过我曾经学过三次地质,每次都战战兢兢的,而且每次都没学好。

远古时候,此地是否有春夏秋冬之分?或者那时候这里也是只分旱季和雨季?亦或,那时候这里确实是在深深的海底?

不要问我,那时候的河从哪里带来这么多泥、沙和鹅卵石,我只是凭我的感触和可怜的知识想当然罢了。

标签集:TAGS:老肖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