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技术学原理的第一堂课上,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因特尔®未来教育.通过这堂课使我对因特尔未来教育有了新的认识.下面简单谈谈:
(一)教育观念的更新
“因特尔未来教育”不再是某一学科的教育,而是各学科齐头并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综合体现。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教师的素质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不断的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才能适应当今教育形势的需要。
(二)“英特尔未来教育”使我们接受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英特尔未来教育”是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有机融合到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精髓在于树立用技术去解决教学问题的思想。“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教育模式,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在实施整个单元计划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协作者、帮助者、组织者和促进者”,重点突出“研究性学习”的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另外,课上黎老师还安排了两个活动:唱歌和跳舞.活动一下子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是我生平第一次经历的,我想它将会使我活跃好动起来,进而改变自己内向的性格.
下面是黎老师的讲稿,希望大家看后能也谈谈自己心中的因特尔未来教育.
英特尔®未来教育
“英特尔®未来教育”中国项目专家组
上海师范大学 黎加厚
2005年9月29日
时代背景:教育信息化重心的转移
2000年后,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
2003年,我国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基本实现了“校校通”工程;
教育信息化重心转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准备明天会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
2005级研究生《教育技术原理》课程
从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开始
体验信息时代的教育技术
了解当代教育技术前沿
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
转变教育技术观念
完成作品
研究教育技术最新发展
英特尔未来教育
——面向信息时代的教师培训
改变教师在课堂中利用计算机教学的方法以增加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
提升计算机和互联网在学校的灵活使用,使它成为教学研究、交流以及发布信息的工具。
引进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促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
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法师。
——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
克瑞格• 贝瑞特博士
英特尔®未来教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开展,
到2006年,全世界250万教师参加该项目的培训.
中国政府与美国英特尔公司合作开展“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
1999年,英特尔公司在全球启动ACE教师培训项目;
2000年,在教育部支持下,英特尔®未来教育在北京、上海开始试验;
2001年,英特尔®未来教育在全国14个省市开展;
2002年,英特尔®未来教育在全国18个省市开展;
2003年,英特尔®未来教育在全国24个省市、地区培训了20万教师,在全世界33个国家培训了100多万中小学教师。
2005年,中国教育部与英特尔合作实施项目培训。
英特尔®未来教育在中国31个省市开展,
全国50万教师参加该项目的培训.
2008:100万教师培训
中国教师信息化教育培训的发展
英特尔未来教育在中小学教师中产生的深刻影响
英特尔®未来教育是教师教育的一个成功范例
我变故我在——教师王谦
很多人以为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信息技术培训,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它更是一个教育理念和新型教育体系,它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英特尔未来教育,掀起一场头脑风暴。
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研究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训练
★我很累,但我的学生将会学得很轻松,值得!
英特尔未来教育在西部
培训过程成为我们愉快的生命活动
走进教育信息化新时代
这是我参加过的最有价值的一次培训。
我有一种破茧而出的感觉……
江苏省第一期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班南京师范大学
单元教学计划的设计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英特尔未来教育,点燃教师心中创新的火焰。
英特尔®未来教育de 经典案例 :
影子的故事
经典爱情故事一定是悲剧吗?
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师们的叙事故事:
——创新之旅
我很累,但我的学生将会学得轻松。
英特尔未来教育让我真正体会到创造的乐趣。
教师心中难忘的记忆
英特尔未来教育对教师教育的启迪
“英特尔®未来教育”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师资培训观念和模式,它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计算机技术的培训,而是一种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培训教师如何实施研究性课程和问题导向式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培训,旨在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革新的教学观念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能力,这是近年来在我国引进的一个全新概念的培训项目。
活动1:走进英特尔®未来教育
为了祖国的明天
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
全班分组比赛
活动2
欢聚在上海师范大学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班律动:英特尔的故乡Portland
(一)教育观念的更新
“因特尔未来教育”不再是某一学科的教育,而是各学科齐头并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综合体现。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教师的素质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不断的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才能适应当今教育形势的需要。
(二)“英特尔未来教育”使我们接受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英特尔未来教育”是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有机融合到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精髓在于树立用技术去解决教学问题的思想。“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教育模式,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在实施整个单元计划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协作者、帮助者、组织者和促进者”,重点突出“研究性学习”的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另外,课上黎老师还安排了两个活动:唱歌和跳舞.活动一下子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是我生平第一次经历的,我想它将会使我活跃好动起来,进而改变自己内向的性格.
下面是黎老师的讲稿,希望大家看后能也谈谈自己心中的因特尔未来教育.
英特尔®未来教育
“英特尔®未来教育”中国项目专家组
上海师范大学 黎加厚
2005年9月29日
时代背景:教育信息化重心的转移
2000年后,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
2003年,我国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基本实现了“校校通”工程;
教育信息化重心转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准备明天会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
2005级研究生《教育技术原理》课程
从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开始
体验信息时代的教育技术
了解当代教育技术前沿
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法
转变教育技术观念
完成作品
研究教育技术最新发展
英特尔未来教育
——面向信息时代的教师培训
改变教师在课堂中利用计算机教学的方法以增加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
提升计算机和互联网在学校的灵活使用,使它成为教学研究、交流以及发布信息的工具。
引进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促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
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法师。
——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
克瑞格• 贝瑞特博士
英特尔®未来教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开展,
到2006年,全世界250万教师参加该项目的培训.
中国政府与美国英特尔公司合作开展“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
1999年,英特尔公司在全球启动ACE教师培训项目;
2000年,在教育部支持下,英特尔®未来教育在北京、上海开始试验;
2001年,英特尔®未来教育在全国14个省市开展;
2002年,英特尔®未来教育在全国18个省市开展;
2003年,英特尔®未来教育在全国24个省市、地区培训了20万教师,在全世界33个国家培训了100多万中小学教师。
2005年,中国教育部与英特尔合作实施项目培训。
英特尔®未来教育在中国31个省市开展,
全国50万教师参加该项目的培训.
2008:100万教师培训
中国教师信息化教育培训的发展
英特尔未来教育在中小学教师中产生的深刻影响
英特尔®未来教育是教师教育的一个成功范例
我变故我在——教师王谦
很多人以为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信息技术培训,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它更是一个教育理念和新型教育体系,它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英特尔未来教育,掀起一场头脑风暴。
为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研究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训练
★我很累,但我的学生将会学得很轻松,值得!
英特尔未来教育在西部
培训过程成为我们愉快的生命活动
走进教育信息化新时代
这是我参加过的最有价值的一次培训。
我有一种破茧而出的感觉……
江苏省第一期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班南京师范大学
单元教学计划的设计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英特尔未来教育,点燃教师心中创新的火焰。
英特尔®未来教育de 经典案例 :
影子的故事
经典爱情故事一定是悲剧吗?
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教师们的叙事故事:
——创新之旅
我很累,但我的学生将会学得轻松。
英特尔未来教育让我真正体会到创造的乐趣。
教师心中难忘的记忆
英特尔未来教育对教师教育的启迪
“英特尔®未来教育”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师资培训观念和模式,它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计算机技术的培训,而是一种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培训教师如何实施研究性课程和问题导向式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培训,旨在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革新的教学观念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能力,这是近年来在我国引进的一个全新概念的培训项目。
活动1:走进英特尔®未来教育
为了祖国的明天
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
全班分组比赛
活动2
欢聚在上海师范大学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班律动:英特尔的故乡Portland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