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单搜集国学其三之“大学”

      收藏 2009-4-13 11:21:00

照单搜集国学其三之“大学”,

得空念念经。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

      《大学》是儒家的基本的经典之一。依据孔子“仁政”思想,阐明统治阶级“修齐治平”的理论。《大学》、《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两篇,相传为曾子所作,曾参,是孔子的学生。《中庸》的作者是子思,是孔子的孙子,是儒家的一位大家。他前承孔子,后传孟子,是儒家里承前启后的人物。子思的著作《中庸》,在宋代的时候被理学大师程颐、朱熹从《礼记》中抽出来,和孔子的《论语》、孟子的《孟子》、曾参的《大学》合称为“四书”,成为儒家的经典著作。前者为诚意,后者为正心,二者共为修身之前提。身修则德备,德备则用宏,用之于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步步扩展而见其效著。因此,《大学》好比建筑房屋之蓝图及其施工程序,《中庸》好比房屋建筑工程之奠定与说明。近代许多学者都认为《大学》是秦汉之际的儒家作品。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与现在我们所说的大学经历了几千年文化演变已经大相径庭了。

      《大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是对“小学”而言,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就是大人之学。《大学》即为"志大人之学",讲的是如何做一个宏大之人、有道德学问君子的学问,讲的是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大学》讲的是政治哲学,"修齐治平"为人生观,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为方法论。《大学》为纲,纲举而目张。四书五经中以《大学》为纲为首,孙中山称其为"架书"。一个"架"字,道尽《大学》的价值,为古今有志者立定修身建业的框架。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认为,人生来就具有高尚的“明德”,入世之后,“明德”被外界环境所蒙蔽,需要经过“大学之道”的教育,重新发扬明德,革新民心,达到道德尽善尽美的境界。此种理论,被后世的王阳明发扬广大,开创“心学”,以“致良知”、“知行合一”。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八目”。十章分别解释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明明德是指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新民是指让人们革旧图新。止于至善是指要达到最好的境界。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格物致知是指穷究事物的原理来获得知识。诚意就是“勿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修身就是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齐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国平天下是谈治理国家的事。怎样治理国家呢?首先要作表率;自己讨厌的,不加给别人;要得众、慎得、生财、举贤。“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见贤能举,举而能先。

---------------

《大学》全文 点击展开

------------------------------

上一篇:照单搜集国学其二之“孟子”          下一篇:照单搜集国学其四之“中庸”


标签集:TAGS:搜集 国学 大学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喜欢就顶一下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