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电影在路上
一、开篇:泰国电影在路上——解读泰国电影新浪潮
哲学家说,在路上是世界的生存状态,人和电影都不能例外。同样,就像世界的变化多样,在路上的状态也是千差万别的,有人在守望,有人在闲逛,有人在狂奔。
就泰国电影的历史来说,这是一个早早上路的孩子,却一直因为保守和胆怯而踟躇不远,直到最近的5年,在泰国“新浪潮”的推动下,泰国电影才开始奔跑,从戛纳到多伦多和香港,从斯皮尔博格、科波拉到贾彰柯和陈可辛,世界影坛都在谈论着一个越来越热的话题,使得人们对这个以前仅以旅游和色情著称于世的国家开始刮目相看。
事实上,很多艺术家和电影发行商都认为,泰国“新浪潮”有可能在艺术上和商业上同时树立亚洲本土电影的典范。
(一)
在1890年卢米艾尔兄弟发明电影后的5年之内,泰国的公主就把摄影机引进到了这个那是还叫“暹罗”的国家,为她的父亲拉玛五世拍摄皇家庆典,现在泰国国王活动的依然有一名电影拍摄官员相伴左右。
1922年,好莱坞导演亨利 麦克雷在泰国执导了第一部由泰国人担任主角的影片《苏婉姑娘》,该片于1924年上映。1927年,Bangkok Film电影公司拉开了泰国本土电影工业的帷幕,第一部国产默片《Chok Sorng Chan》上映。不知是什么原因,直到20世纪60年,默片一直在泰国比有声影片更受欢迎,直到1969年,还有新的默片在出品。
至今,很多人还在怀念60年代——泰国电影的黄金时代,当时泰国年产影片约75部,而且普遍票房收入要好于欧美影片。但是,这一阶段的电影艺术成就却不高,受到战后印度宝来坞歌舞片的影响,泰国影片的题材局限于爱情、喜剧、侦探和探险有限范畴。在60和70年代,泰国电影的代表作品是Mit-Petchara的《Mon Rak Luk Thung》,这部描绘了泰国人田园生活理想的音乐歌舞剧在院线放映了长达半年之久,其电影原声唱片也成为了那个年代的标志。事实上,它的影响一直在现在还可以看得到。
进入80年代,泰国电影依然沉浸在低成本的动作片和爱情剧浪潮中,大部分影片都成为了过往云烟,倒是1983年拍摄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Child of the Northeast》(《东北之子》),因为真实刻划了干旱的东北部人的艰苦生活,打破了影院里莺歌燕舞、才子佳人的幻影,而成为了泰国电影艺术史上的标志,这部影片开创了泰国电影的现实主义流派。
1985年的《蝴蝶与花》,讲述了一个南部的少年,为穷困所迫,不得不在泰国和马来西亚边界走私大米的故事。这一影片继承了现实主义的风格,并首次在荧幕上展现了本土佛教信徒与穆斯林之间的隔阂,引起巨大的轰动,获得当年在夏威夷举行的“东西方电影节”的最佳影片。
此后,在西方影片的冲击下,泰国影片开始走下坡路,1997年的经济危机后跌入谷底。从以前最多每年上映100多部国产片,下降到每年仅出产10部影片。不过,这种濒临死亡的打击,也给了泰国电影人再生的契机。由于竞争,国产影片开始关注质量而不是数量,在国内找不到工作的电影人开始大量走出国门,为国外摄制组打工,正是这些当年被迫出走的学徒掀起了现在的“新浪潮”运动。
(二)
泰国“新浪潮”的特点是,秉承现实主义的创造原则,甚至不惜把现实的残酷性发挥到极点;在拍摄手法上强调利用先进的技术,实现美术设计和摄影的唯美感与创新性;在内容上则以商业化的外壳包装展现泰国民族文化的本土认同。这些特点有时融合在一起,有时又在某一部影片中有侧重地突出体现,由于其鲜明的艺术特点,已受到世界影坛的关注,被认为是即日本、韩国、伊朗、越南之后,新的亚洲电影的代表。
泰国新浪潮的最早的一批作品应该算是Pen-Ek Ratanaruang拍摄的《Fun Bar Karaoke》和Nonzee Nimibutr的《Dang Bireley's Young Gangsters (2499 Antaphan Krong Meuang) 》,这两部影片拍摄于1997年,都以现代手法展现了泰国城市生活的一个侧面,并都走的喜剧路线。虽然由于大环境的影响,在本地票房一般,但都为这两位初出茅庐的导演赢得了国际声誉,后者在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影片。
1999年,泰国“新浪潮”真正掀起了巨浪, Nonzee Nimibutr的影片《鬼妻》,以完全现代的手法和理解,演绎了这个在泰国电影史上被翻拍过无数遍的老故事,获得了巨大成功。本地票房成绩刷新了泰国票房记录,使得同期上映的《泰坦尼克》也相形见龊,同时,赢得了当年亚太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艺术执导、最佳音效三项大奖。这部影片直接影响了其后拍摄的“泰国式鬼片”《三更》和《见鬼》。
紧随着《鬼妻》的成功,2000年的《人妖打排球》(导演Yongyoot Thongkongtoon)创下了泰国票房新记录,而且在亚洲、欧洲和美国的艺术影院上映后得到了巨大的商业受益和好评。这部影片取材现实故事,又加入了更多的喜剧元素,为后来许多泰国影片在题材和手法上提供了样本。同年,来自香港的Oxide Danny和Oxide Pang兄弟以《曼谷危机》获得了多伦多电影节最佳影片和西雅图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这部影片因为对动作片和黑帮片的创新,为导演赢得了新“昆汀 塔兰迪诺”的称号。
不过,2000年泰国电影的真正嬴家是投资1500万美元,耗时40个月,由Chatrichalerm Yukol公主执导的《素里优泰》,该片刷新了泰国票房新记录,使原本计划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被迫推迟。该片的重新剪辑版,已由美国传奇导演弗兰克思 科波拉完成,于2003年在全美公映。这部战争历史片,即不同于传统的美式大片如《勇敢的心》,也不同于黑则明在《乱》中营造的东方战争场面,从此,泰国古代战场缕缕被搬上银幕,最新的成果就是2003年的《大城武士》。
2001年,Nonzee Nimibutr在沉寂1年后,以《晚娘》杀回国际影坛,这部影片取材于同名小说,全部在老挝的琅布拉邦实景拍摄。许多评论家认为,此片在拍摄技术和叙事风格上,可与越南导演陈英雄享誉世界的《青木瓜飘香》相媲美。
由于影片水准的提高,从2001年起,泰国电影工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2001年泰国制造了12部本土影片,2002年达到了30部,2003年突破了40部,而在本地票房,单片票房平均水平已经与美国大片差不多。
(三)
同时,泰国“新浪潮”的艺术成就在近年得到普遍认可和关注,例如温哥华电影节2001年邀请了3部泰国影片,到了2003和2003年,均邀请5部泰国影片参加。从2002年开始,英国伦敦每年开始举办为期1周的泰国电影周,一次放映16部影片。
2001年,Pen-Ek拍摄的《Mon Rak Transistor》(《走佬唱情歌》)不仅获得了2002年西雅图电影节最佳亚洲影片奖和2002维也纳电影节最佳影片,而且得到了戛纳电影节导演之夜放映的荣耀。2002年,泰国导演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的处女作Blissfully Yours (Sut Sanaeha)终于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特别奖,该片讲述了一个泰国女工和一个缅甸非法劳工之间的爱情,其拍摄手法融合了Demo95的移动和当年《蝴蝶与花》的冷静,不仅是泰国而且是亚洲新电影的典范。2002年还有一部优秀的艺术片就是《湄公河满月Party》,这部影片独得了泰国本国电影最佳成就“金娃娃”奖的12项大奖,其深邃的哲学主题、优美的画面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对普通泰国人生活的忠实展现也成了吸引西方观众的卖点。
进入2003年,泰国电影展现出更大的活力,影片的艺术能力开始与商业化有效地结合起来,风格日趋多元,拍摄了不少雅俗共赏的佳作。例如《一夜情迷》,本片的女导演原先为德国电影大师赫尔佐格做助理,因此从叙事到拍摄风格,都带了几分德国和北欧电影的风格;爱情片《二月》,本片拍摄于美国,导演委婉的叙事风格和优美熟练的镜头语言,以及出色的配乐,会让人联想起日本怪才岩井俊二的《情书》;《我的女孩》则类似伊朗影片《小鞋子》,在普通的故事和镜头中展现着生活的快乐和遗憾,不同的是这部制作成本极低的片子,还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本土票房已超过2亿泰铢(500万美元);《寻佛》是一部类似成龙喜剧功夫片的电影,但由于情节设计更加紧凑,节奏更快,而且是全部真功夫,也引起了世界各国观众,已经在多个国家上映,取得了非常不错的票房成绩。
随着电影业的复苏,越来越多的泰国新导演涌现出来,他们大量投身于电影电视的制作。由于泰国电影电视无需经过电检,所以导演发挥的空间更大,在2003年的作片中,比较出色的包括《阿一的幸福生活》、《欲女5重罪》、《再度成名》等。另外,还有一些泰国年轻人的实验电影也开始受到关注,使用DV拍摄的《东北特快》(《Isan Special》),以在世界数十个电影节放映,其试图在狭小固定空间展现时空转换的探索精神得到了不少称赞,但本片实在是过于艰涩和乏味了。
(四)
与亚洲很多国家的本土电影,特别是中国电影不同,泰国的“新浪潮”影片不仅在国际上频繁获奖,在本国的电影市场也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收益。更令人钦佩的是,泰国电影的成功并不依赖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可以说全靠自己的水准,在与好莱坞的较量中杀出了一条血路,这让人对其成长性和持久性充满了信心。
2002年,泰国电影工业利润额比2001年增长了4倍,达到20亿泰铢(5000万美元)。要知道,这一成绩不是在类似中国的保护性院线审批制度下取得的,每年泰国共上映大约250部影片,其中近200部好莱坞电影,大部分是和美国同步上映。在这种竞争下,泰国本土电影的数量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保持了每年的本土票房冠军。
另外,和一些国家对本土电影的优惠保护也不同,泰国电影制片人面对的是高达30%的营业税,20%的摄制原材料进口税,20%的拍摄、编辑、加工设备进口税和40%到60%的演职员个人所得税。
在完全自由也完全残酷的商业化环境中,泰国电影人必须去不断寻找新的故事,新的叙事方法,新的拍摄技巧,乃至新的市场运作和宣传策略,这些实际上也是“新浪潮”不断涌动的动力。当然,这种商业环境,也使得泰国电影开始呈现泡沫,一些水准不高的跟风之作,已经出现在影院之中,不过泰国的电影人并不担心,他们预测说,泰国电影已经经历了最艰难的时候,以后市场会有选择地淘汰那些不具有创造能力的电影公司,电影是商业,电影也是艺术,它自有不变的必然规律。
总之,泰国电影在徘徊了几十年之后,近年突然发力,得到了世界电影界的关注。其实,这并什么值得惊奇的,因为泰国本身就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并且富于创造力的国家,不信的话,看看每年戛纳广告节和亚太广告节有多少泰国制造获奖就知道了。与此同时,严格而残酷的商业化环境也是其成功的基础,事实上,泰国电影走过的是一条与韩国电影完全不同的路,更类似于香港电影,靠的不是国家的扶持,靠的是曼谷那300块一流设备的银幕创造的市场,也是战场。
二、配图和文字:
1、《曼谷危机》(Bangkok Dangerous),彭氏兄弟的成名作,获得了多伦多电影节最佳影片和西雅图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其对技法的炫耀和运用之熟练,可以用恣意二字形容。那种子弹飞出枪膛,摄影机纵轴快推,从被杀者的右边眼镜打入的视觉冲击,那种用灯光把一场强暴戏拍得扑朔迷离的效果,还有通过黑白录影带闪回交代过去来由的巧妙叙事,人们称这兄弟二人是新的“昆汀•塔兰迪诺”。
2、《大城武士》(Khunsuk),2003年,将泰国古代战场搬上银幕。
——武士。真正的武士,不为私人恩怨而死,只为民族存亡而生。
武士们的生死搏斗,也是人生态度的交锋,真正的武士须是勇敢的、忠诚的、善良的和热爱和平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有资格从容而骄傲地站在纳黎宣大帝的战象旁,为民族浴血向前。
3、《无边诱惑》(Blissfully Yours),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特别奖,该片讲述了一个泰国女工和一个缅甸非法劳工之间的爱情。从技法上和叙事上绝对是前卫的,电影似乎漫不经心地描述了一个世俗生活里典型的懒洋洋的下午,一对恋人——泰国女工和她的缅甸非法劳工男友在泰北的森林寻找快乐的故事。森林草绿青葱,日光变化多端,原始而神秘,恋人在观众的等待中走个不停,炽热的交欢场面又会突然被银幕上的涂鸦打断,最后女主人公在一种半睡半醒的状态。影片带给观众的那种不稳定、没把握,在原始与文明之间、在期待与失望之间、在快乐与不快乐之间的感觉,不正是一种非常真实的属于很多人的生存状态吗?
4、《湄公河满月Party》(Mekhong Full Moon Party),2002年独得泰国本国电影最佳成就“金娃娃”奖12项大奖,取材于湄公河每年11月满月出现火球喷射的真实事件,从表层看,影片仿佛是在试图展现这一神秘现象的背后故事,实际上导演却在不动声色中,阐述了变革时代宗教信仰与世俗生活之间的关系,大和尚那一句“信你所做的,做你所信的”,在影片落幕之时的确令人唏嘘不已。其深邃的哲学主题、优美的画面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对普通泰国人生活的忠实展现也成了吸引西方观众的卖点。
5、《二月》(February),拍摄于美国,导演委婉的叙事风格和优美熟练的镜头语言,以及出色的配乐,会让人联想起日本怪才岩井俊二的《情书》。
6、《雪莉安13年》(Sherry Ann),取材于轰动泰国社会的真实案件,以完全类似“大案记实”的现实手法揭露了泰国警察的腐败和司法制度的弊端。
7、《灰蝴蝶》(Butterfly in Grey),以细腻的电影语言刻划女囚犯复杂心理.
8、《赌球会》(Goal Club),表现青少年问题。
9、《欲女5重罪》(Sin Sister) 表现女性性爱困惑。
10、《泰人街》(Province 77),描写飘流海外的泰国人,在帮会和家庭间,为生存和传统而苦苦挣扎的影片,是来源现实、反映现实的佳作。
11、《款莲:爱的传说》(Kwan-Raim: The Legend Of Love),青山绿水、荒草落花、夕阳炊烟、男女人家,整个色彩所展现的如油画般华丽的画面,辅之以如泣如诉、悠远流长的音乐,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因此更变得让人回味无穷。
12、《怒海深情》(Taloompuk),大规模的电脑特技,已经不逊于美国影片。
转载:From: Hanmedia - August 24, 2004 (10:19)
一、开篇:泰国电影在路上——解读泰国电影新浪潮
哲学家说,在路上是世界的生存状态,人和电影都不能例外。同样,就像世界的变化多样,在路上的状态也是千差万别的,有人在守望,有人在闲逛,有人在狂奔。
就泰国电影的历史来说,这是一个早早上路的孩子,却一直因为保守和胆怯而踟躇不远,直到最近的5年,在泰国“新浪潮”的推动下,泰国电影才开始奔跑,从戛纳到多伦多和香港,从斯皮尔博格、科波拉到贾彰柯和陈可辛,世界影坛都在谈论着一个越来越热的话题,使得人们对这个以前仅以旅游和色情著称于世的国家开始刮目相看。
事实上,很多艺术家和电影发行商都认为,泰国“新浪潮”有可能在艺术上和商业上同时树立亚洲本土电影的典范。
(一)
在1890年卢米艾尔兄弟发明电影后的5年之内,泰国的公主就把摄影机引进到了这个那是还叫“暹罗”的国家,为她的父亲拉玛五世拍摄皇家庆典,现在泰国国王活动的依然有一名电影拍摄官员相伴左右。
1922年,好莱坞导演亨利 麦克雷在泰国执导了第一部由泰国人担任主角的影片《苏婉姑娘》,该片于1924年上映。1927年,Bangkok Film电影公司拉开了泰国本土电影工业的帷幕,第一部国产默片《Chok Sorng Chan》上映。不知是什么原因,直到20世纪60年,默片一直在泰国比有声影片更受欢迎,直到1969年,还有新的默片在出品。
至今,很多人还在怀念60年代——泰国电影的黄金时代,当时泰国年产影片约75部,而且普遍票房收入要好于欧美影片。但是,这一阶段的电影艺术成就却不高,受到战后印度宝来坞歌舞片的影响,泰国影片的题材局限于爱情、喜剧、侦探和探险有限范畴。在60和70年代,泰国电影的代表作品是Mit-Petchara的《Mon Rak Luk Thung》,这部描绘了泰国人田园生活理想的音乐歌舞剧在院线放映了长达半年之久,其电影原声唱片也成为了那个年代的标志。事实上,它的影响一直在现在还可以看得到。
进入80年代,泰国电影依然沉浸在低成本的动作片和爱情剧浪潮中,大部分影片都成为了过往云烟,倒是1983年拍摄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Child of the Northeast》(《东北之子》),因为真实刻划了干旱的东北部人的艰苦生活,打破了影院里莺歌燕舞、才子佳人的幻影,而成为了泰国电影艺术史上的标志,这部影片开创了泰国电影的现实主义流派。
1985年的《蝴蝶与花》,讲述了一个南部的少年,为穷困所迫,不得不在泰国和马来西亚边界走私大米的故事。这一影片继承了现实主义的风格,并首次在荧幕上展现了本土佛教信徒与穆斯林之间的隔阂,引起巨大的轰动,获得当年在夏威夷举行的“东西方电影节”的最佳影片。
此后,在西方影片的冲击下,泰国影片开始走下坡路,1997年的经济危机后跌入谷底。从以前最多每年上映100多部国产片,下降到每年仅出产10部影片。不过,这种濒临死亡的打击,也给了泰国电影人再生的契机。由于竞争,国产影片开始关注质量而不是数量,在国内找不到工作的电影人开始大量走出国门,为国外摄制组打工,正是这些当年被迫出走的学徒掀起了现在的“新浪潮”运动。
(二)
泰国“新浪潮”的特点是,秉承现实主义的创造原则,甚至不惜把现实的残酷性发挥到极点;在拍摄手法上强调利用先进的技术,实现美术设计和摄影的唯美感与创新性;在内容上则以商业化的外壳包装展现泰国民族文化的本土认同。这些特点有时融合在一起,有时又在某一部影片中有侧重地突出体现,由于其鲜明的艺术特点,已受到世界影坛的关注,被认为是即日本、韩国、伊朗、越南之后,新的亚洲电影的代表。
泰国新浪潮的最早的一批作品应该算是Pen-Ek Ratanaruang拍摄的《Fun Bar Karaoke》和Nonzee Nimibutr的《Dang Bireley's Young Gangsters (2499 Antaphan Krong Meuang) 》,这两部影片拍摄于1997年,都以现代手法展现了泰国城市生活的一个侧面,并都走的喜剧路线。虽然由于大环境的影响,在本地票房一般,但都为这两位初出茅庐的导演赢得了国际声誉,后者在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影片。
1999年,泰国“新浪潮”真正掀起了巨浪, Nonzee Nimibutr的影片《鬼妻》,以完全现代的手法和理解,演绎了这个在泰国电影史上被翻拍过无数遍的老故事,获得了巨大成功。本地票房成绩刷新了泰国票房记录,使得同期上映的《泰坦尼克》也相形见龊,同时,赢得了当年亚太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艺术执导、最佳音效三项大奖。这部影片直接影响了其后拍摄的“泰国式鬼片”《三更》和《见鬼》。
紧随着《鬼妻》的成功,2000年的《人妖打排球》(导演Yongyoot Thongkongtoon)创下了泰国票房新记录,而且在亚洲、欧洲和美国的艺术影院上映后得到了巨大的商业受益和好评。这部影片取材现实故事,又加入了更多的喜剧元素,为后来许多泰国影片在题材和手法上提供了样本。同年,来自香港的Oxide Danny和Oxide Pang兄弟以《曼谷危机》获得了多伦多电影节最佳影片和西雅图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这部影片因为对动作片和黑帮片的创新,为导演赢得了新“昆汀 塔兰迪诺”的称号。
不过,2000年泰国电影的真正嬴家是投资1500万美元,耗时40个月,由Chatrichalerm Yukol公主执导的《素里优泰》,该片刷新了泰国票房新记录,使原本计划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被迫推迟。该片的重新剪辑版,已由美国传奇导演弗兰克思 科波拉完成,于2003年在全美公映。这部战争历史片,即不同于传统的美式大片如《勇敢的心》,也不同于黑则明在《乱》中营造的东方战争场面,从此,泰国古代战场缕缕被搬上银幕,最新的成果就是2003年的《大城武士》。
2001年,Nonzee Nimibutr在沉寂1年后,以《晚娘》杀回国际影坛,这部影片取材于同名小说,全部在老挝的琅布拉邦实景拍摄。许多评论家认为,此片在拍摄技术和叙事风格上,可与越南导演陈英雄享誉世界的《青木瓜飘香》相媲美。
由于影片水准的提高,从2001年起,泰国电影工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2001年泰国制造了12部本土影片,2002年达到了30部,2003年突破了40部,而在本地票房,单片票房平均水平已经与美国大片差不多。
(三)
同时,泰国“新浪潮”的艺术成就在近年得到普遍认可和关注,例如温哥华电影节2001年邀请了3部泰国影片,到了2003和2003年,均邀请5部泰国影片参加。从2002年开始,英国伦敦每年开始举办为期1周的泰国电影周,一次放映16部影片。
2001年,Pen-Ek拍摄的《Mon Rak Transistor》(《走佬唱情歌》)不仅获得了2002年西雅图电影节最佳亚洲影片奖和2002维也纳电影节最佳影片,而且得到了戛纳电影节导演之夜放映的荣耀。2002年,泰国导演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的处女作Blissfully Yours (Sut Sanaeha)终于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特别奖,该片讲述了一个泰国女工和一个缅甸非法劳工之间的爱情,其拍摄手法融合了Demo95的移动和当年《蝴蝶与花》的冷静,不仅是泰国而且是亚洲新电影的典范。2002年还有一部优秀的艺术片就是《湄公河满月Party》,这部影片独得了泰国本国电影最佳成就“金娃娃”奖的12项大奖,其深邃的哲学主题、优美的画面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对普通泰国人生活的忠实展现也成了吸引西方观众的卖点。
进入2003年,泰国电影展现出更大的活力,影片的艺术能力开始与商业化有效地结合起来,风格日趋多元,拍摄了不少雅俗共赏的佳作。例如《一夜情迷》,本片的女导演原先为德国电影大师赫尔佐格做助理,因此从叙事到拍摄风格,都带了几分德国和北欧电影的风格;爱情片《二月》,本片拍摄于美国,导演委婉的叙事风格和优美熟练的镜头语言,以及出色的配乐,会让人联想起日本怪才岩井俊二的《情书》;《我的女孩》则类似伊朗影片《小鞋子》,在普通的故事和镜头中展现着生活的快乐和遗憾,不同的是这部制作成本极低的片子,还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本土票房已超过2亿泰铢(500万美元);《寻佛》是一部类似成龙喜剧功夫片的电影,但由于情节设计更加紧凑,节奏更快,而且是全部真功夫,也引起了世界各国观众,已经在多个国家上映,取得了非常不错的票房成绩。
随着电影业的复苏,越来越多的泰国新导演涌现出来,他们大量投身于电影电视的制作。由于泰国电影电视无需经过电检,所以导演发挥的空间更大,在2003年的作片中,比较出色的包括《阿一的幸福生活》、《欲女5重罪》、《再度成名》等。另外,还有一些泰国年轻人的实验电影也开始受到关注,使用DV拍摄的《东北特快》(《Isan Special》),以在世界数十个电影节放映,其试图在狭小固定空间展现时空转换的探索精神得到了不少称赞,但本片实在是过于艰涩和乏味了。
(四)
与亚洲很多国家的本土电影,特别是中国电影不同,泰国的“新浪潮”影片不仅在国际上频繁获奖,在本国的电影市场也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收益。更令人钦佩的是,泰国电影的成功并不依赖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可以说全靠自己的水准,在与好莱坞的较量中杀出了一条血路,这让人对其成长性和持久性充满了信心。
2002年,泰国电影工业利润额比2001年增长了4倍,达到20亿泰铢(5000万美元)。要知道,这一成绩不是在类似中国的保护性院线审批制度下取得的,每年泰国共上映大约250部影片,其中近200部好莱坞电影,大部分是和美国同步上映。在这种竞争下,泰国本土电影的数量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且保持了每年的本土票房冠军。
另外,和一些国家对本土电影的优惠保护也不同,泰国电影制片人面对的是高达30%的营业税,20%的摄制原材料进口税,20%的拍摄、编辑、加工设备进口税和40%到60%的演职员个人所得税。
在完全自由也完全残酷的商业化环境中,泰国电影人必须去不断寻找新的故事,新的叙事方法,新的拍摄技巧,乃至新的市场运作和宣传策略,这些实际上也是“新浪潮”不断涌动的动力。当然,这种商业环境,也使得泰国电影开始呈现泡沫,一些水准不高的跟风之作,已经出现在影院之中,不过泰国的电影人并不担心,他们预测说,泰国电影已经经历了最艰难的时候,以后市场会有选择地淘汰那些不具有创造能力的电影公司,电影是商业,电影也是艺术,它自有不变的必然规律。
总之,泰国电影在徘徊了几十年之后,近年突然发力,得到了世界电影界的关注。其实,这并什么值得惊奇的,因为泰国本身就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并且富于创造力的国家,不信的话,看看每年戛纳广告节和亚太广告节有多少泰国制造获奖就知道了。与此同时,严格而残酷的商业化环境也是其成功的基础,事实上,泰国电影走过的是一条与韩国电影完全不同的路,更类似于香港电影,靠的不是国家的扶持,靠的是曼谷那300块一流设备的银幕创造的市场,也是战场。
二、配图和文字:
1、《曼谷危机》(Bangkok Dangerous),彭氏兄弟的成名作,获得了多伦多电影节最佳影片和西雅图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其对技法的炫耀和运用之熟练,可以用恣意二字形容。那种子弹飞出枪膛,摄影机纵轴快推,从被杀者的右边眼镜打入的视觉冲击,那种用灯光把一场强暴戏拍得扑朔迷离的效果,还有通过黑白录影带闪回交代过去来由的巧妙叙事,人们称这兄弟二人是新的“昆汀•塔兰迪诺”。
2、《大城武士》(Khunsuk),2003年,将泰国古代战场搬上银幕。
——武士。真正的武士,不为私人恩怨而死,只为民族存亡而生。
武士们的生死搏斗,也是人生态度的交锋,真正的武士须是勇敢的、忠诚的、善良的和热爱和平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有资格从容而骄傲地站在纳黎宣大帝的战象旁,为民族浴血向前。
3、《无边诱惑》(Blissfully Yours),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特别奖,该片讲述了一个泰国女工和一个缅甸非法劳工之间的爱情。从技法上和叙事上绝对是前卫的,电影似乎漫不经心地描述了一个世俗生活里典型的懒洋洋的下午,一对恋人——泰国女工和她的缅甸非法劳工男友在泰北的森林寻找快乐的故事。森林草绿青葱,日光变化多端,原始而神秘,恋人在观众的等待中走个不停,炽热的交欢场面又会突然被银幕上的涂鸦打断,最后女主人公在一种半睡半醒的状态。影片带给观众的那种不稳定、没把握,在原始与文明之间、在期待与失望之间、在快乐与不快乐之间的感觉,不正是一种非常真实的属于很多人的生存状态吗?
4、《湄公河满月Party》(Mekhong Full Moon Party),2002年独得泰国本国电影最佳成就“金娃娃”奖12项大奖,取材于湄公河每年11月满月出现火球喷射的真实事件,从表层看,影片仿佛是在试图展现这一神秘现象的背后故事,实际上导演却在不动声色中,阐述了变革时代宗教信仰与世俗生活之间的关系,大和尚那一句“信你所做的,做你所信的”,在影片落幕之时的确令人唏嘘不已。其深邃的哲学主题、优美的画面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对普通泰国人生活的忠实展现也成了吸引西方观众的卖点。
5、《二月》(February),拍摄于美国,导演委婉的叙事风格和优美熟练的镜头语言,以及出色的配乐,会让人联想起日本怪才岩井俊二的《情书》。
6、《雪莉安13年》(Sherry Ann),取材于轰动泰国社会的真实案件,以完全类似“大案记实”的现实手法揭露了泰国警察的腐败和司法制度的弊端。
7、《灰蝴蝶》(Butterfly in Grey),以细腻的电影语言刻划女囚犯复杂心理.
8、《赌球会》(Goal Club),表现青少年问题。
9、《欲女5重罪》(Sin Sister) 表现女性性爱困惑。
10、《泰人街》(Province 77),描写飘流海外的泰国人,在帮会和家庭间,为生存和传统而苦苦挣扎的影片,是来源现实、反映现实的佳作。
11、《款莲:爱的传说》(Kwan-Raim: The Legend Of Love),青山绿水、荒草落花、夕阳炊烟、男女人家,整个色彩所展现的如油画般华丽的画面,辅之以如泣如诉、悠远流长的音乐,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因此更变得让人回味无穷。
12、《怒海深情》(Taloompuk),大规模的电脑特技,已经不逊于美国影片。
转载:From: Hanmedia - August 24, 2004 (10:19)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