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电影有关的涂鸦

      ::眼睛和耳朵:: 2004-8-14 8:33
路过报刊亭时,随手拿了份报纸,上面铺天盖地的关于《无间道3》的报道。确实不错嘛,在人民大会堂上映。没记错的话,〈英雄〉也有过类似的辉煌。这两部片子我都尚无幸瞻仰,但一想到人民大会堂,还是不由的生些敬意。
人民大会堂不是电影院,但具备电影院的功能,很够现代化!偶开始胡思乱想:要是在十六大召开间隙,放映一些雅俗共赏的电影放松放松,调节一下情绪,这未必不是个好主意??偶越来越为自己的丰富想象力得意起来。相比之下,布什就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偶从没听过白宫上映过什么好莱屋的大片。看来,偶确实可以为民主自豪一番。

每天出门时,要经过几家碟店,门、窗上贴满了海报,日新月异的速度让我感动时间的流动。现在的海报越来越精致了,风格全写在上面。有些看了,就会让人泛味,有些会激起观看的欲望,但通常是失望多于期望。但不管怎样,新的东西总能吸引一些目光,至于发泄的棒打口伐,那是后话。

一件最痛苦的事终于发生了:我的爱机挂彩了。那块慢的出奇的CPU终于报销了。之前一直坚持一个观念:那就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可能最近天天看政治书看的体会到了马克思的精髓,真的相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但精神总是受物质制约的,而我的口袋里孔方不多,于是只能用阿Q来自慰。想到硬盘上还有一些保留很久的节目。像孟京辉的几部话剧和《像鸡毛一样飞》、《十诫》、《小武》,还有前不久存的《小小偷的春天》----关于这布片子,偶很有侃侃的冲动。

习惯把对一部片子的第一印象建立在对片名的感官刺激上,由来以久,而且屡试不爽,就像这部。以前没听过,看了之后,去查了查资料,原来出自意大利一个颇有名气的导演之手。

毫无疑问的,平淡之极,没有丁点的煽情。但好几次眼眶里生出些泪水来。

故事的发展自然、简单,像每天吃早餐一样朴素。一些充满生活原味和接近生活本质的细节在慢慢的渗透。我觉得,这里面很多东西是超越时空和民族的。如抽象了的处于生活深处的人的常见的习性。

小女孩11岁被母亲强迫卖淫,导演对这个颇有吵作效果的新闻只做了简单处理,而把焦点集中在小女孩未来的命运上。这其中的人文味道决定了整体的风格和本片的价值。小女孩和九岁的弟弟,随同年轻的警官踏上了去“儿童之家”孤儿院的旅途,这是一次心灵之旅。

年轻的生命过早直面生活中阴暗冰冷的一面,如何让已经对生活绝望的孩子找到春天?对于生活的恐惧、对成年人的不信任甚至仇视、对爱的向往...事实是,无法自己控制的命运,左右幼小的生命。

交错疑惑的眼神、老人对于过去的回忆、新生命的降临、美丽的姑娘甜甜的笑容、海边赤脚打闹,旅途轻松起来,小女孩第一次笑了,小男孩第一次笑了。年轻的警官和孩子们成为了好朋友。孩子们在人们的微笑中快乐起来。这些细微的心理变化从孩子们的言行中体现出来。也许是导演的安排,也许生活本来就是不可琢磨的,快乐始终是短暂的。警官因为失职面临处分。,而孩子们,坐在清晨的马路边,风呼呼的刮,车来车往,一切不可知。

很久的蜷缩在椅子上,然后舒展开来。外面喧闹,一切如常。生活本就是这样啊!

2004年上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