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给苏的师兄打了电话,请他给小水打电话。对于小水和她的未来,我一直担忧着。电话中,苏的师兄声音极为亲切,从对话中知道苏还准备给她师兄的导师打电话推荐小水,这一份心意着实令人感动。电话毕,靠在窗台上,吹了很久的夜风,想了许多事。
当初雍介绍我认识砍柴,而砍柴介绍他的朋友舞雩和风满袖。砍柴对小水的才华是惊异的,因为小水的才气是金石样的。风满袖对小水的态度也如是。只有舞雩,看了小水的东西,说诗词还不错,随后转了谭伯牛的战天京给我,说,太浅薄了,看看我们要的东西的水准吧。明摆着是仗势欺人。他说,年纪不说明什么,我们是不看年纪的,还有,现在的人应该多吃些苦才成。我说起小水的经历(当时我真是拎不清!)时,他居然幽幽地说,她吃的苦有我多么?这种人简直就是bt,自己吃了苦,巴不得天下人都去吃比他更多的苦,就似旧时的婆婆,做媳妇时委屈了,待做了婆之后,更加变本加厉地虐待媳妇。立马与他反脸,这种人不但没有做朋友的资格,连利用价值也没有。
与碧的才华相比,小水还是生涩的,但也因为这样,令我更为怜惜。
至于我自己,也就这样了,我不会向任何人低头乞怜.
附,我所认识的小水,半个月前贴在苏的影音书上,没有存底,就存这边吧。
最初的时候,她叫梁元让。有人在网上同我说,六艺那边的梁元让笔力清健。于是就去找了诗来看,是出京二首:
甫想家山身已轻,一番清景几番更?凿空穹盖初接地,谈足流年忘记程。乡酒又悬千日醉,列车先下万山平。通城老柳从挥手,不向春风苦唤名。
草长船行春水轻,祈伊深梦到三更。觉来一日杂千日,问甚归程第几程。笔写路遥隔齐鲁,道看河冻自昌平。异时风露从头说,却数关山忘姓名。
沉实清健兼而有之,看罢心想,不是同我一个路数,走的是间乎宋元明清的路子。又仔细看了两遍,觉得不似时下的网络诗人那般嚣张,从容平和中有一种难得的辽阔。当时竟是想也没想过她会是女孩子,看笔力,有哪个女子能得到此。
随后查了一下梁元让的贴子,看到的是一些日文方面的东西,心想,可能是研究日文的吧,心里便略略勾勒了一下作者形象:清瘦又有些狷狂的中年男子,萧瑟的眼神,纤长的手指,沉默地在自己的世界中潜行。
贴子极少,但极有味。后来六艺那边不去了,也渐渐把梁元让淡忘了。
再次见到元让的贴子,是两年后,在光明顶的散文小说论坛里,她贴了一篇南国,笔致细腻而感伤,“当时便已逝去了的,是滔滔不绝的春天。人的机会仅此一次。事情过去,大雨落下,燕子飞来,而我们已被替代了,完完全全,连痕迹也无。”这话一下打动了我。我去问人,元让是不是当初六艺的梁元让。得到的回答是,是,就是梁元让,一个刚过十八岁生日的女孩子。
听完这话,当时的感觉是完全呆掉了:那个勾勒出来的中年学者形象怎么也没法与一个青春少女形象重合。梁元让竟然是个才十八岁的女孩子!网上能写古诗词的,必不擅长小说,擅长小说的,一般都不擅古诗词,而能将这两者都做到一流的,竟然是一个十八岁的女孩子!
于是四处打听,逢人便问,哪有元让的东西可看。
我想,她在网上一定不仅仅用梁元让的名。最后终于在流觞亭网站上看到了浅井转载的小说云雾。浅井在跟贴中说,如果把这篇小说混入日本近代小说名家的小短篇中去,怕没几个人会认得出来。
确实确实。
最后浅井把她的坂东主页网址贴了出来。她在新战国联盟中的名字叫三浦寒川,又叫三浦义则,因为她自称春水斋,所以大家都亲切地称她小水。
坂东的东西多而杂,差不多都是她在战盟里玩的时候写的游戏之作。但无论怎么看,老练沉着都不似十八岁女孩子的手笔。
到底心里还是存留着一丝疑惑。
有一天,元让在流觞亭中贴了小说末路,讲的是明清换代时的旧事,第一眼看去,直觉上觉得老家当时也就是这样的情景吧。那时,我正开始动笔写乡贤传系列,在汉宫秋后面元让跟了一个贴:汗一个……看了她的跟贴,百思不解。后来才知道,她的末路写的正是我老家的事,她说,难得说人家的坏话,却偏偏给你这个人看到了。
就这样慢慢熟识了起来。
说起来,她与我近在咫尺,那时她正在上外读日语,我住浦东其昌栈渡口,却直到0四年三月两人才得以相见。之前,听战盟的人说她的种种,小水的人啊,第一眼看上去,你根本搞不清她的性别(寒一个)。又说,每次聚会小水只说三句话,一句是听不清的,一句是听不懂的,一句是听不到的。又说,小水有点邋遢,不修边幅,如果好好打扮的话,还是蛮漂亮的。总之,在众人嘴里听来,小水是怪胎一个。
越来越好奇,越来越想知道小水是怎么样一个人。和战盟众聚会了几次,偏偏小水一次也没来,最后,只得自己约她在鲁迅公园见面。
是风和日丽的早春下午,我从老家坐车出来,直接转18路车去鲁迅公园,心里想着5号口离上外比较近,就小跑着满头大汗跑到5号口,东张西望了半天,也没看到一个少女,手机又没电,只得在公用电话上找她。她居然等在3号口,她说,那边离18路站近。我于是又小跑着到了3号口,东瞅瞅西瞅瞅了半天,少女不少,但没一个像小水的。当时差点惨叫起来,糟了,她会不会是跑到5号口去了呢。
蓦地一回头,看到一个穿绿线绒外罩的女孩子正在苍绿的柏树下腼腆地朝我看着。我问,请问,你是春水吗。她微笑着低下了头去。
果然是春水,短短的头发,小小的椭圆的脸,极精致的五官,明明是一个瓷一样的人儿,天杀的战盟众,简直是有眼无珠嘛,这样一个美少女居然说搞不清性别!
小水也不是特别沉默,她的普通话讲得很好,没多少福州的口音,且语音轻柔和婉,只是太腼腆了,说话时总是低着头。那天我们一个饭馆点一个菜,吃了好几家饭馆,小水吃东西一点也不挑,一抬头,眼里总是放着天真的光,她一边吃一边同我讲讲家乡的事,还有中学同学以及北京发生的趣事。
她是一个完全沉溺在自己世界中的人。
以后与她一点一点来往,有时我去她那边玩,一次下大雨,我迟到了将近一小时,她明明已经返回宿舍,却还是大老远赶过来,甚至,一点怨言也没有。她极喜欢看碟,常去赤峰路的小店里逛,买自己喜欢的碟。她一直说想买一个手提电脑,后来终于买了,她说,以后可以好好写字了。我想,她的手提电脑看碟的用途也许比写字来得大。她也来我住处玩,上网非常疯狂,每次都几乎玩通宵。往往我一觉醒来,一翻身还能听到清晰的键盘声。
她同我说的最有趣的一句话是——有次我带她到我老家古镇上去玩,之后,我很得意地问她,我老家的民风淳朴吧,她当时是这样回答我的——那是因为像你这样的人都跑到了上海来了呀。我当场倒地不起。
然后,她还是落寞的。我知道,我也没法真正走近她。本来和她约好了,等暑假结束,我室友正好搬走,她可以来和我合租,上学的话,也方便,过了其昌栈渡口一部车就到校门口,不过半小时左右车程。但到了九月初,她却在网上告诉我,不想来上海了。
我知道原因,和她离开北京一样,是太寂寞了。他乡的寂寞,与故乡的寂寞终究是不同的。她想用离开来逃避属于她的寂寞。
我为此担心不已。
在我所有的朋友中,最不能让我放心的就是小水。曾经,小水来我住处作客,我做了许多菜,吃饭时,我不停地给她夹菜。以至室友倩倩在小水走后,愤愤地控诉我说,你什么时候对我这么好过,你都从来没有替我夹过一次菜。我说,你发现没,小水她不会用筷子呀。——这样的孩子怎么让人放心得下!
她基本上是一个随心所欲的孩子,表面上非常从俗,几乎是柔弱的,对别人的建议言听计从,然而在骨子里,却是一个极有主见的人。十六岁时,她孤身一人离开福州,去到北京读书,结果读书未果,又展转到了上海。如今她又离开了上海,回到老家。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她自己的决定。不管她将来的人生会怎么样,她都会自己默默承担着,不后悔。
我是个俗人,所以一直担心着她世俗上的利益。见到人都会狠狠推举小水,希望,哪怕仅仅是商业炒作,能让世人知道有小水这么一个天才存在就好,我怕她会因为过于寂寞而被埋没了。非常非常怕。像小水这样的女孩子这个世界上不会很多,而我今生今世能够认识的,也只有她一个。有好几次,我向一些与书商有联系的人推举小水,却都碰了一鼻子灰。
几乎哭出来。
当世怜才谁似我,海天孤寂独遗君。
不知会不会真有那么一个有力量能助她一臂之力的人存在,会不会真有那么一个人能理解、赏识并发掘她的才华。也许,这一切仅仅是我一厢情愿的梦想,也也许,小水的才华只有在百年之后,人们才会真正懂得珍惜。
当初雍介绍我认识砍柴,而砍柴介绍他的朋友舞雩和风满袖。砍柴对小水的才华是惊异的,因为小水的才气是金石样的。风满袖对小水的态度也如是。只有舞雩,看了小水的东西,说诗词还不错,随后转了谭伯牛的战天京给我,说,太浅薄了,看看我们要的东西的水准吧。明摆着是仗势欺人。他说,年纪不说明什么,我们是不看年纪的,还有,现在的人应该多吃些苦才成。我说起小水的经历(当时我真是拎不清!)时,他居然幽幽地说,她吃的苦有我多么?这种人简直就是bt,自己吃了苦,巴不得天下人都去吃比他更多的苦,就似旧时的婆婆,做媳妇时委屈了,待做了婆之后,更加变本加厉地虐待媳妇。立马与他反脸,这种人不但没有做朋友的资格,连利用价值也没有。
与碧的才华相比,小水还是生涩的,但也因为这样,令我更为怜惜。
至于我自己,也就这样了,我不会向任何人低头乞怜.
附,我所认识的小水,半个月前贴在苏的影音书上,没有存底,就存这边吧。
最初的时候,她叫梁元让。有人在网上同我说,六艺那边的梁元让笔力清健。于是就去找了诗来看,是出京二首:
甫想家山身已轻,一番清景几番更?凿空穹盖初接地,谈足流年忘记程。乡酒又悬千日醉,列车先下万山平。通城老柳从挥手,不向春风苦唤名。
草长船行春水轻,祈伊深梦到三更。觉来一日杂千日,问甚归程第几程。笔写路遥隔齐鲁,道看河冻自昌平。异时风露从头说,却数关山忘姓名。
沉实清健兼而有之,看罢心想,不是同我一个路数,走的是间乎宋元明清的路子。又仔细看了两遍,觉得不似时下的网络诗人那般嚣张,从容平和中有一种难得的辽阔。当时竟是想也没想过她会是女孩子,看笔力,有哪个女子能得到此。
随后查了一下梁元让的贴子,看到的是一些日文方面的东西,心想,可能是研究日文的吧,心里便略略勾勒了一下作者形象:清瘦又有些狷狂的中年男子,萧瑟的眼神,纤长的手指,沉默地在自己的世界中潜行。
贴子极少,但极有味。后来六艺那边不去了,也渐渐把梁元让淡忘了。
再次见到元让的贴子,是两年后,在光明顶的散文小说论坛里,她贴了一篇南国,笔致细腻而感伤,“当时便已逝去了的,是滔滔不绝的春天。人的机会仅此一次。事情过去,大雨落下,燕子飞来,而我们已被替代了,完完全全,连痕迹也无。”这话一下打动了我。我去问人,元让是不是当初六艺的梁元让。得到的回答是,是,就是梁元让,一个刚过十八岁生日的女孩子。
听完这话,当时的感觉是完全呆掉了:那个勾勒出来的中年学者形象怎么也没法与一个青春少女形象重合。梁元让竟然是个才十八岁的女孩子!网上能写古诗词的,必不擅长小说,擅长小说的,一般都不擅古诗词,而能将这两者都做到一流的,竟然是一个十八岁的女孩子!
于是四处打听,逢人便问,哪有元让的东西可看。
我想,她在网上一定不仅仅用梁元让的名。最后终于在流觞亭网站上看到了浅井转载的小说云雾。浅井在跟贴中说,如果把这篇小说混入日本近代小说名家的小短篇中去,怕没几个人会认得出来。
确实确实。
最后浅井把她的坂东主页网址贴了出来。她在新战国联盟中的名字叫三浦寒川,又叫三浦义则,因为她自称春水斋,所以大家都亲切地称她小水。
坂东的东西多而杂,差不多都是她在战盟里玩的时候写的游戏之作。但无论怎么看,老练沉着都不似十八岁女孩子的手笔。
到底心里还是存留着一丝疑惑。
有一天,元让在流觞亭中贴了小说末路,讲的是明清换代时的旧事,第一眼看去,直觉上觉得老家当时也就是这样的情景吧。那时,我正开始动笔写乡贤传系列,在汉宫秋后面元让跟了一个贴:汗一个……看了她的跟贴,百思不解。后来才知道,她的末路写的正是我老家的事,她说,难得说人家的坏话,却偏偏给你这个人看到了。
就这样慢慢熟识了起来。
说起来,她与我近在咫尺,那时她正在上外读日语,我住浦东其昌栈渡口,却直到0四年三月两人才得以相见。之前,听战盟的人说她的种种,小水的人啊,第一眼看上去,你根本搞不清她的性别(寒一个)。又说,每次聚会小水只说三句话,一句是听不清的,一句是听不懂的,一句是听不到的。又说,小水有点邋遢,不修边幅,如果好好打扮的话,还是蛮漂亮的。总之,在众人嘴里听来,小水是怪胎一个。
越来越好奇,越来越想知道小水是怎么样一个人。和战盟众聚会了几次,偏偏小水一次也没来,最后,只得自己约她在鲁迅公园见面。
是风和日丽的早春下午,我从老家坐车出来,直接转18路车去鲁迅公园,心里想着5号口离上外比较近,就小跑着满头大汗跑到5号口,东张西望了半天,也没看到一个少女,手机又没电,只得在公用电话上找她。她居然等在3号口,她说,那边离18路站近。我于是又小跑着到了3号口,东瞅瞅西瞅瞅了半天,少女不少,但没一个像小水的。当时差点惨叫起来,糟了,她会不会是跑到5号口去了呢。
蓦地一回头,看到一个穿绿线绒外罩的女孩子正在苍绿的柏树下腼腆地朝我看着。我问,请问,你是春水吗。她微笑着低下了头去。
果然是春水,短短的头发,小小的椭圆的脸,极精致的五官,明明是一个瓷一样的人儿,天杀的战盟众,简直是有眼无珠嘛,这样一个美少女居然说搞不清性别!
小水也不是特别沉默,她的普通话讲得很好,没多少福州的口音,且语音轻柔和婉,只是太腼腆了,说话时总是低着头。那天我们一个饭馆点一个菜,吃了好几家饭馆,小水吃东西一点也不挑,一抬头,眼里总是放着天真的光,她一边吃一边同我讲讲家乡的事,还有中学同学以及北京发生的趣事。
她是一个完全沉溺在自己世界中的人。
以后与她一点一点来往,有时我去她那边玩,一次下大雨,我迟到了将近一小时,她明明已经返回宿舍,却还是大老远赶过来,甚至,一点怨言也没有。她极喜欢看碟,常去赤峰路的小店里逛,买自己喜欢的碟。她一直说想买一个手提电脑,后来终于买了,她说,以后可以好好写字了。我想,她的手提电脑看碟的用途也许比写字来得大。她也来我住处玩,上网非常疯狂,每次都几乎玩通宵。往往我一觉醒来,一翻身还能听到清晰的键盘声。
她同我说的最有趣的一句话是——有次我带她到我老家古镇上去玩,之后,我很得意地问她,我老家的民风淳朴吧,她当时是这样回答我的——那是因为像你这样的人都跑到了上海来了呀。我当场倒地不起。
然后,她还是落寞的。我知道,我也没法真正走近她。本来和她约好了,等暑假结束,我室友正好搬走,她可以来和我合租,上学的话,也方便,过了其昌栈渡口一部车就到校门口,不过半小时左右车程。但到了九月初,她却在网上告诉我,不想来上海了。
我知道原因,和她离开北京一样,是太寂寞了。他乡的寂寞,与故乡的寂寞终究是不同的。她想用离开来逃避属于她的寂寞。
我为此担心不已。
在我所有的朋友中,最不能让我放心的就是小水。曾经,小水来我住处作客,我做了许多菜,吃饭时,我不停地给她夹菜。以至室友倩倩在小水走后,愤愤地控诉我说,你什么时候对我这么好过,你都从来没有替我夹过一次菜。我说,你发现没,小水她不会用筷子呀。——这样的孩子怎么让人放心得下!
她基本上是一个随心所欲的孩子,表面上非常从俗,几乎是柔弱的,对别人的建议言听计从,然而在骨子里,却是一个极有主见的人。十六岁时,她孤身一人离开福州,去到北京读书,结果读书未果,又展转到了上海。如今她又离开了上海,回到老家。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她自己的决定。不管她将来的人生会怎么样,她都会自己默默承担着,不后悔。
我是个俗人,所以一直担心着她世俗上的利益。见到人都会狠狠推举小水,希望,哪怕仅仅是商业炒作,能让世人知道有小水这么一个天才存在就好,我怕她会因为过于寂寞而被埋没了。非常非常怕。像小水这样的女孩子这个世界上不会很多,而我今生今世能够认识的,也只有她一个。有好几次,我向一些与书商有联系的人推举小水,却都碰了一鼻子灰。
几乎哭出来。
当世怜才谁似我,海天孤寂独遗君。
不知会不会真有那么一个有力量能助她一臂之力的人存在,会不会真有那么一个人能理解、赏识并发掘她的才华。也许,这一切仅仅是我一厢情愿的梦想,也也许,小水的才华只有在百年之后,人们才会真正懂得珍惜。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