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建筑师——张雷

      空间魔术师 2006-6-12 15:4
张雷
  1964年,出生于中国江苏
  198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获得学士学位
  198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系,获得硕士学位
  1993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高工建筑系,获得硕士学位
  1988-1999年,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建筑系、瑞士苏黎世高工建筑系、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
  2000年至今,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教授、张雷建筑工作室主持人、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世界建筑》、《建筑细部》《现代城市研究》、《A+D建筑与设计》国际设计杂志编委。

--------------------------------------------------------------------------------
新建筑之旅@南京
张雷:围城内外,中西之间

改造宿舍楼的争议、"基本建筑"

  张雷跟王澍完全是另外一种风格。虽然他们读研究生时期同住一间宿舍。

  长发飘飘的"海龟",一派休闲的样子,这是我们对张雷的第一印象。听张雷说,王澍当年也是留过长发的愤青模样,后来才剪了的。研究生毕业后,同学俩走的路已完全不同,一中一西,却又都在2000年前后引起业内关注。

  2000年,8个教师从东南大学建筑系集体跳槽到南京大学成立建筑研究所,专攻建筑学研究生教育,张雷也是其中一位。不久以后,张雷就设计了那个引起诸多讨论的南京大学陶园02幢研究生公寓。

  这其实是一个建筑改造的作品,事隔两年,在专业的建筑论坛ABBS里,依然可以找到无数个对其表示质疑或赞美的帖子。

  4月2日下午,张雷站在南大陶园的那幢公寓下,显得有点无奈。就在旁边,盖起了另一幢同样的公寓,已经把张雷设计中最具特点的百叶窗全部取消掉,换成最普通的铝合金推拉窗。两幢相同的却不太和谐的楼相对而立,似乎仍在昭示着那场过去了的纷争。

  "我想这个作品引起争议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个建筑现在的使用与刚开始的要求不一样,原来是设想给硕士生住的4人一间的集体宿舍,现在却分给了博士生,演变成为相对独立的居室,这就使得原来预备给两个房间合用的阳台基本不能发挥作用,上面堆满了生活杂物硬把阳台分成两块,也因而影响了通风;另一个则反映光线比较暗,据说住在这里的学生因为不知道太阳出来而老是睡过头,这确是我们的问题。"

  不过张雷的百叶窗乃是针对南京的生活特性而设计的。"南京是一个夏季非常炎热并且湿度很大的城市,自然通风对于暂时还不能安装空调的学生公寓就显得非常重要,所以阳台外表面我采用了木百叶,它不但可以阻断两幢分别是男女宿舍的建筑之间的视线干扰,使学生们能在普通的公共生活中保有一份自己的隐私,还同时不影响通风这一基本功能的实现。"

  保护个人私密性的想法来自张雷亲身的观察,"学校在市中心,因此走在马路边就可以看到女生挂在外面的私人用品。更夸张的是,就连对面的商品楼都以'可以看见南大女生'作为卖点。"张雷笑道。

  而使用杉木制作百叶则是张雷在材质方面的特别用意,"除去其成本是铝合金百叶的一半外,木材还是有生命的,可以伴随你一起成长的,过多少年后回忆起那一个个黄昏的阳光打在桐油漆成的百叶窗,是很诗意的。"
--------------------------------------------------------------------------------
"可是他们对此没有感觉,这是挺悲哀的一件事。"种种原因,使张雷认为这个不能算是自己最喜欢的作品。他说,"在中国现在还不是谈论真正高水准建筑的时候,把房子建得没有很多的漏洞,就已经很满意了。"

  材质的运用和注重周围环境都是张雷建筑设计很重要的部分。

  在张雷一篇名为"基本建筑"的文章中,提出这样的要求,"房屋的建造应使用适当的材料和合理的结构。房屋的建造应与其所处的环境相和谐。"

  看起来似乎是很简单的观点,却是针对着中国建筑的现状。张雷的"基本建筑"其实是对建筑本质的回归,一种理性和简约的回归。在"基本建筑"的定义中,空间、建造、环境成为核心问题。"基本建筑体现的是诚实、合理、人性的建造过程,它不需要回答建筑到底是什么,也不暗示任何风格。"张雷对我们说目前自己的建筑作品成本都保持在1500元/平方米以下。

  "对我的建筑设计影响比较大的应该是在1998年的洪灾,我们几个人自愿跑到南昌去帮助灾后重建,那里非常困难,家给大水冲走了,什么也没有,马上要过冬了却没有房子住,政府给了每家5000元的费用,因此我们要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去面对这些问题,以前在大学里所学到的关于建筑的知识比如尺度、美学等等,此时统统没有用,我们想的只能是,怎样用最合理的方法最低的报价把房子盖起来……"

  "过了一年后再回去,看到造起房子已把我们的设计理念很好地运用并且见效时,我非常感动,我觉得它比那些精心设计的房子都要感人得多。从那以后,自己就对建筑的理解发生了改变。"

  一个办公楼、"围城"、对建筑应该轻松点

  4月4日星期天中午,依然忙碌的张雷抽空带我们去离市中心几十公里外的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参观他的一个新作品,为一家生物研究所专门设计的办公楼。

  "业主是从美国回来的,对设计要求有两个:园林式和光线明亮。"我们看到,在一块平整的空地上,张雷表达出了一个很独特的园林式写字楼,即开放又可让使用者拥有独自享受的感觉。

  入口处一个四方荷花池,似乎被一堵简洁的大墙藏起,又与外界保持相通,正对门口的大厅景窗可以看到后院的园林景观,每个办公室都可以从窗户外看到独自的竹林,长长的走廊上是阴阳式天花板,自然光线透过半边的玻璃天花板撒下。

  张雷用"围城"来比喻这个设计。"我觉得中国人对自然采取的态度是非常简单的,有点像围城,先用最简单的墙区分内外,然后把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包在里面。景观是需要控制的,没有控制的景观是没有意义的。然后在一大片自然里要营造出一个人的尺度的空间,这是重要的。"

  "这里有很多的楼梯,它们和空间的节奏是一致的。和一般的只有交通功能的楼梯不一样,它们还是一种礼仪性的空间,成为工作者休闲和思考的地方。"张雷说他曾经看到一个资料,统计出大部分科学研究都来源于非工作环境。"所以我在建筑里尽可能地增加相遇的可能。"

  虽然这个作品最后还有点瑕疵,如园林景观比较粗糙(这是另一家公司的业务)、荷花池徒有虚名,但张雷认为,"这已经是个毛病稍为少一点的建筑,我基本能接受它。从设计到建造的过程我们是没办法完全控制的,业主和建筑师对建筑的理解不是一样的,能做到这个样子,我已经可以承认这是我的作品了。有些建筑做成后拍几张照片就算了。"

  再回到张雷的"基本建筑",他的意思,其实也就是希望能够解决在目前这个大量的过热性的建筑时代里,如何保证建筑质量的基本问题。

  虽然很注重建筑的基本元素,但张雷还有另一面的姿态。"我觉得对建筑应该要轻松一点,不一定要这么沉重。在这个高速度的建筑时代,我的思路是把问题简单化,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应对最复杂的东西,因为我觉得没有时间把问题搞得很复杂。在中国要工作好,必须要有这样的策略。"

  "我曾对学生讲——他们听了都笑——我觉得有电脑特别好,当我把一个细部研究好以后,再将之用到整体就很节省时间。"这是否也是张雷一个"基本"的现实问题呢。

  张雷说现在手上的项目有10个左右,从政府机关、商业区到博物馆,各种类型都有。正在成都安仁建造的,由张雷负责设计的***瓷器馆,外立面(像一个方盒子)上的冰裂纹以及内部空间的怪异曲折走廊,体现***的"破碎"与"扭曲",让人印象深刻;上海则有好几个项目,其中青浦的一个办公楼,是张雷第一个位于比较复杂城市环境里的设计,"如何处理新建筑与老街区,如何把结构关系延续下来……这个作品对我挺有挑战的。"张雷的解决方案是将之设计成一个个不规则的斜面,"这样的处理可以不破坏城市原来的肌理。"在南京,张雷参与了日本建筑师滨野安宏策划的"第壹区",负责其中三分之一的设计。这些作品都将在未来一两年陆续建成。

  "南京现在已经在拆上个世纪80年代的建筑了,更别说以后的西部地区。"张雷说在中国做建筑师会很忙,他的语气有喜亦有悲。"在中国做建筑师,与国外同行相比收入算是超高了,年轻人刚进这行赚钱都太容易,也容易浮躁。"

  张雷的留学经历让他很注重与国际之间的交流。"我每年都要到欧洲和一些同行交流,这是我不断前进的动力,看到了差距,才知道有很多事情要去做。我们和老一辈最大的区别就是,当年他们受到局限没有条件去接触这些,而我们已经可以把自己放在国际化这样一个氛围里去看待。"

  "中国的当代建筑,以前人家是根本不看你,因为不上路,但现在国外的同行会有探讨的兴趣了。"这也许就是中国新建筑带来的对话契机。

  我们问张雷,他认为中国何时会出现建筑大师,回答是,"在我这一辈还不可能。——最近看了一份历史资料,南京在上个世纪30年代,搞了一个国家博物馆的建筑竞标,当时有几个中国建筑师参加,有从美国回来的,有从德国回来的,美国回来的都做大屋顶,德国回来的做的是现代建筑……也就是说,在那时欧洲的教育已经是现代建筑的教育了。可是欧洲那派在中国并没有得到实施,我想一是因为人才比较少,二是因为当时传统势力也比较大,最终还是沉默下去了。"

  "如果这一派发展起来,今天中国建筑的状况也许就不是这样了。"张雷说

张雷在南京大学图书馆与校史展览馆(古典建筑)之间设计的防火墙和通廊。防火墙使用的是当代最普通的建筑材料——模板混凝土,设计既保证了图书馆的通风问题,也突出了新旧两种建筑的景观。

张雷作品
江苏省地税大厦(天目大厦)
泰州市级机关行政办公楼辅楼
南京大学陶园研究生公寓
南通外国语学校
徐州铜山宾馆
南通中学教学楼、科研楼、学生生活楼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食堂
南京师范大学陶艺馆
南京大学图书馆改扩建
南京大学雕塑研究所雕塑展厅
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研究中心
兴化新华建筑公司综合楼
兴化市政府2#-4#办公楼
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
广东东莞理工学院教工生活区
南京锦华大厦
南京红色经典艺术馆        
南京市玄武区看守所         
上海青浦财政税务局办公综合楼    
南京国际建筑实践展4#小住宅    
成都建川博物馆***瓷器馆及商业街坊 
杭州南都房产"玉鸟流苏"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