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结束的春季下午,我,Y,Z,三个人一起去迎宾馆。
这也是我很少的几次和别人一起走过某个地方的经历之一,还好并没有不习惯。
建筑的风格很像基督教堂,甚至连墙壁的质感都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它更大更气派。在转过树丛看到它的一瞬间,我就被震撼了。
因为是下午,游人并不多,我们的话也不多,各自拿着相机专心照相。
细部做得很漂亮,光滑的大理石柱上隐约着自然的纹理,连下水管这样的小细节也显得毫不突兀。
一进大门,我就开始有了一种时光错乱的感觉。
深褐色的家具。每一个房间和走廊都有不同的灯具散发暖黄色的光。老旧的钢琴。旋转而上的台阶。还有,慢慢微斜渐暗的阳光。
关于迎宾馆
迎宾馆坐落于信号山南麓,1905年10月-1907年10月建造,由德国建筑师马尔克设计,施特拉塞尔监督施工。因它是当年德国胶澳总督的官邸。故俗称"提督楼"。这是一座具有欧洲皇家风范的德国古堡式建筑,其造型之典雅,装饰之豪华,轮廓线条之优美,色彩之瑰丽,至今仍具居我国单体别墅建筑之前列,现在作为二十世纪初建造的这种风格的房屋在欧洲大陆甚至德国也不多见了。该建筑气势宏伟,建筑面积为4083平方米,高度为30米,厚达60多厘米的外墙以黄色为基调,局部以花岗岩石料作装饰,石面加工粗朴,正门墙饰以淡绿色、淡灰色花岗岩石,顶部石料雕以美丽的图案,于粗放之中见精巧。米红色筒瓦、蓝色鱼鳞瓦、绿色牛舌瓦铺设的楼顶,使大楼更加精美别致。
迎宾馆楼地下一层,地上三层,总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是砖石钢木结构,德国古典皇宫庭院建筑。屋顶设计丰富多变,墙身用大量石材料装饰,石雕刻花,券柱式外廊,石砌墙角和檐口,半透明木构墙,使建筑造型独特,气势雄伟,成为青岛近代建筑的奇葩。楼分四层,共有大小房间30个。底层为半地下房间,原为总督仆从及膳食用房。由西门进入既为第二层,习惯称为一楼,内设过门厅、中厅、大厅、会议室、舞厅、餐厅和花房等组成,大厅高为9米,顶部悬以华丽的吊灯。大厅的墙壁上装饰铜雕艺术品和油画,墙下部围以棕色的护板;一侧墙角处是一个嵌着绿色玉石的壁炉,另一角摆放着一架古老的德国三角架钢琴,大厅墙壁上挂有一只钟表是德国著名钟表设计家琼汉斯设计的,它有一个特点是一小时报四次时,每一刻响音乐,整点是敲钟点。整个大厅充满了古朴浓郁的西方情调。第三层习惯称为二楼,原为总督卧室和办公之处,装修的富丽堂皇。由于迎宾馆曾是政府接待贵宾的地方,在"文化大革命"没有遭到破坏,整个建筑大都保留着原来的模样,里面的家俱均为德国原装产品,这是德国一家曾经专为皇家贵族生产家俱的家俱店,据说至今尚在。
这座建筑历经沧桑近百年,曾几次易主。1914年11月日德交战,驻青德军战败离开,此处成为日本历任驻青守备军司令的住处;1922年12月我国收回主权,此处为胶澳商埠督办总办官邸,后为国民党历任青岛市长的官邸;1932年沈鸿烈任市长后,不再入住此处,这仅作为接待宾客之用,1934年此处正式命名为"迎宾馆";1938年--1945年日军第二次侵占青岛,此处为"国际俱乐部";日军投降后,又改为"迎宾馆"。
解放后,作为政府接待的宾馆,迎宾馆曾接待过许多国家领导人和贵宾。1957年7月12日至8月12日,毛泽东主席携夫人江青及女儿李纳、李敏来青岛时居住在此。当年总督住过的房间,亦曾经住过蒋经国、谢胡、胡志明、西哈努克亲王、前澳大利亚总理希尔等国家元首。
图片如下:
这也是我很少的几次和别人一起走过某个地方的经历之一,还好并没有不习惯。
建筑的风格很像基督教堂,甚至连墙壁的质感都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它更大更气派。在转过树丛看到它的一瞬间,我就被震撼了。
因为是下午,游人并不多,我们的话也不多,各自拿着相机专心照相。
细部做得很漂亮,光滑的大理石柱上隐约着自然的纹理,连下水管这样的小细节也显得毫不突兀。
一进大门,我就开始有了一种时光错乱的感觉。
深褐色的家具。每一个房间和走廊都有不同的灯具散发暖黄色的光。老旧的钢琴。旋转而上的台阶。还有,慢慢微斜渐暗的阳光。
关于迎宾馆
迎宾馆坐落于信号山南麓,1905年10月-1907年10月建造,由德国建筑师马尔克设计,施特拉塞尔监督施工。因它是当年德国胶澳总督的官邸。故俗称"提督楼"。这是一座具有欧洲皇家风范的德国古堡式建筑,其造型之典雅,装饰之豪华,轮廓线条之优美,色彩之瑰丽,至今仍具居我国单体别墅建筑之前列,现在作为二十世纪初建造的这种风格的房屋在欧洲大陆甚至德国也不多见了。该建筑气势宏伟,建筑面积为4083平方米,高度为30米,厚达60多厘米的外墙以黄色为基调,局部以花岗岩石料作装饰,石面加工粗朴,正门墙饰以淡绿色、淡灰色花岗岩石,顶部石料雕以美丽的图案,于粗放之中见精巧。米红色筒瓦、蓝色鱼鳞瓦、绿色牛舌瓦铺设的楼顶,使大楼更加精美别致。
迎宾馆楼地下一层,地上三层,总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是砖石钢木结构,德国古典皇宫庭院建筑。屋顶设计丰富多变,墙身用大量石材料装饰,石雕刻花,券柱式外廊,石砌墙角和檐口,半透明木构墙,使建筑造型独特,气势雄伟,成为青岛近代建筑的奇葩。楼分四层,共有大小房间30个。底层为半地下房间,原为总督仆从及膳食用房。由西门进入既为第二层,习惯称为一楼,内设过门厅、中厅、大厅、会议室、舞厅、餐厅和花房等组成,大厅高为9米,顶部悬以华丽的吊灯。大厅的墙壁上装饰铜雕艺术品和油画,墙下部围以棕色的护板;一侧墙角处是一个嵌着绿色玉石的壁炉,另一角摆放着一架古老的德国三角架钢琴,大厅墙壁上挂有一只钟表是德国著名钟表设计家琼汉斯设计的,它有一个特点是一小时报四次时,每一刻响音乐,整点是敲钟点。整个大厅充满了古朴浓郁的西方情调。第三层习惯称为二楼,原为总督卧室和办公之处,装修的富丽堂皇。由于迎宾馆曾是政府接待贵宾的地方,在"文化大革命"没有遭到破坏,整个建筑大都保留着原来的模样,里面的家俱均为德国原装产品,这是德国一家曾经专为皇家贵族生产家俱的家俱店,据说至今尚在。
这座建筑历经沧桑近百年,曾几次易主。1914年11月日德交战,驻青德军战败离开,此处成为日本历任驻青守备军司令的住处;1922年12月我国收回主权,此处为胶澳商埠督办总办官邸,后为国民党历任青岛市长的官邸;1932年沈鸿烈任市长后,不再入住此处,这仅作为接待宾客之用,1934年此处正式命名为"迎宾馆";1938年--1945年日军第二次侵占青岛,此处为"国际俱乐部";日军投降后,又改为"迎宾馆"。
解放后,作为政府接待的宾馆,迎宾馆曾接待过许多国家领导人和贵宾。1957年7月12日至8月12日,毛泽东主席携夫人江青及女儿李纳、李敏来青岛时居住在此。当年总督住过的房间,亦曾经住过蒋经国、谢胡、胡志明、西哈努克亲王、前澳大利亚总理希尔等国家元首。
图片如下:
回复Comments
{commenttime}{commentauthor}
{CommentUrl}
{comment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