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必须寂寞

      创造另一个世界 2004-7-24 16:17

作者:彭破(原载《卫视周刊》2001年总第50期)
编者按:笔者采访的赵刚先生从事动画工作已有20年之久。曾经参与众多日本、欧洲和美国迪斯尼的动画片制作。曾获亚洲MTV动画创作音乐节奖、97年被日本NHK电视台《今日中国》收入亚洲名人录。漫长的职业生涯,赵刚先生对中国动画的诸多感慨归纳下来也只一句:中国动画必须寂寞。



动画被称为“无烟重工业”

日本东京相当于北京下王府井地段的写字楼里,能买得起露天停车场的,除了几个世界知名的大公司以外,就数动画公司最多了。但动画工作并非人们想象中的一个坐在屋子里干,而是劳动密集型。一部同日本合作的《三国志》,当时动用中日将近2000人。迪斯尼每年同期工作的4个动画大片组,任意一个组都不会少于20000人左右,但能达到国际认证水平的不超过100人。在日本,动画从业人数却有10万之众。现在上海美术制片厂有大约三四百人。技术好的基本上都留在深圳、杭州和上海周边做来样加工。留在厂里的人是一些想搞自己的片子但是实际操作经验又不多的。从文学修养到影视能力都有很大欠缺。不管他们现在能出多少片子,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跟从业的老艺术家比较,实在是差距很大。 日本动画是从五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像咱们能看到的《龙子太郎》就是日本50年代的产品。与同期咱们的《大闹天宫》、《聪明的将军》比较,水平应该是伯仲之间。但后来日本的动画逐渐随着经济发展,成为了一项工业化的生产制作。而我们还完全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去认识动画片。所谓工业化,就是每一根线条都要遵从一个规定,而不是随意而为。标准会细化到做什么动画必须用什么样的铅笔和纸张。

而日本动一的欧化并非是潜移默化,跟现在国内漫画、动画被动的欧化、日化完全不同。日本动画是在主动出击。要占领欧洲市场就不能总用日本艺妓。再有一个原因是本地题材贫乏。从60年代开始,日本动画的年产量就是几万集,咱们现在才年产几百集。所以日本主动到欧洲还有咱们国家来收集素材。可是咱们时至今日还没有有效手段激活这个市场。

其实动画和武林江湖非常非常相像。一个师傅水平高,门下弟子的整体水平也强。而且门派决战到最后,肯定是两个掌门人的对决。就像霍元甲一样,有他才有能和日本人抗衡的精武门。没有他,精武门有再多的徒弟也不行。按工业角度来说,一个师傅坚持住一个标准,就能把住关。要不然,几个人画就是几个样。在国外都是一个导演或是一个制作总监把握一部片子。像迪斯尼的《唐老鸭》、日本的《机器猫》和《铁臂阿童木》等都是这样。所以说,动画片就是导演或监制一对一的拼杀,真正比拼的完全是个人功力。 外行人觉得故事不好看,在我们内行人看就是技术标准不统一。具体是什么问题观众看不出来,但观众会觉得看国外的动画片舒服,看国内的会很累,便又不明白是为什么。这就可能是一秒、两秒的技术漏洞造成的结果。比如是眼球上的颜色比例不对或是连续的图片相同位置的颜色不一致,看起来肯定不对劲儿。其实这就是技术问题。



中国动画差距很大

动画片是电影艺术的延伸。电影本身就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动画更是如此。动画并不像人们日常概念那样是漫画的延伸。在国外,是从动画向漫画发展,但咱们正相反。所以模仿不出国外卡通人物的别致造型。比如歪嘴,人家是头脑里有动画的三维立体结构线再落实到纸上。

动画最早生产是作为电影的加片。连当初《唐老鸭》的出现也是这样。咱们国内好像动画片就是给孩子看的。但在国外根本就没有这种观念。就是给观众看,什么人爱看电影,什么人就会爱看动画片。直到电视普及后,发现儿童对卡通有更大的兴趣,动画才开始转型迎合儿童市场。 中国动画的造型简单化、单一化给国人造成了国外的动画是电脑制作,而中国的动画是手工制作的印象,所以才会出现很大的差距。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首先,电脑的清晰度远远低于胶片。像《狮子王》的工艺过程,先手工上颜色,然后拍胶片,然后才上电脑加工。但电脑也有其不能替代的作用和价值。比如添加具有透明效果的阴影,这就是胶片无法做到的。

而且不是国外用什么样的设备制作动画片咱们就同样可以用。这中间存在一个技术保密期的问题。1994年电影学院进口了一套当时国内最先进的动画制作设备。大家都以为可以开始和国外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当时来华访问的美国加州艺术学院动画系主任参观时看到设备什么也没说。在几天以后北京动画业人士的研讨会上,一个学生说我们已经有了世界上最好的设备,很快就可以做出超过美国动画的东西。结果那位美国老头说:“我看见了你们新买的设备。但是在我们那里,这种机器是学生实习时才用的。比美国现在落后整整8年。为什么?因为美国政府对中国有一个技术的解密期是8年,这是一个很难改变的政府硬性政策。我们现在用的设备只能在8年后再卖给你们。”而后讲起制作《侏罗纪公园》时用的就是这种设备。但是中国做不来。因为《侏罗纪公园》是同时启用300台同样的设备电脑联网制作,每台机器由一名电脑博士生和一名动画师合作控制,而他们每人年薪都在百万美金以上。平均下来,一部《侏罗纪公园》的造价是3000美元/秒!咱们现在也没有一家单位有这种能力,更不要说1994年了。

像日本的《樱桃小丸子》,是标准的垃圾动画。这种垃圾动画是动画公司免费送给电视台播出,占领固定时间段用的。这类片子只是低成本制作,千万别以为它真的是垃圾。国际惯例按照每分钟使用的原图张数分为A、B、C、D、E五级。像剧情取胜的《樱桃小丸子》就是标准的E级,每分钟800张左右的原片。我在日本时甚至还做过300张以下的。但是,国外的低成本绝对不是低质量,反而对质量要求更高。像以往比较好的合作单位,一天都出1秒的成片,而且还要事先设计好。按这样计算,一个月30秒,一年才十几分钟成品。所以咱们现在很难达到国外的动画制作水平。做是可以,但技术品质和质量上的差异太大。

硬件不行是因为经济实力原因。但软件又是另外一回事。创意、制作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也不具备可比性。首先国外信息量远远大于国内。日本的每一个专业动画工作者都有自己的资料室。他们个人的一屋子资料就很有可能比在咱们国内播出过的动画片总和还要多。 我们1986年刚到制片厂时,就知道一部《大闹天宫》是震惊世界的好东西。能与之媲美的也就《唐老鸭》了,可后来看了一部宫崎骏的作品,说实话,当时看完真是傻了。看完以后谁都没动,就想象不到动画片还可以拍成这样。其实,当时咱们看人家一部片子觉得特别好,非常有启发。但在国外这只是一个流派分支下面的一个点而已。

而且咱们的设计师一旦接触得多了,就不再在国内做了。还是因为经济问题,国内制作费最高的就是中央电视台,从前期创作到出成品,最高的是人民币18000元/分钟,但是在深圳和日本,把前期工作全部刨除,单来样加工,我曾经做过的最高报酬是20分钟40万美金,合2000美元/分钟,所以,好技术就慢慢的全走了。
中国动画从业者的综合素质也很成问题。成名画家有足够的底蕴但是极少接触动画。25岁惟下又对中国美术本身没有深入的了解。现代的年轻人艺术修养比较单一,从小喜欢画漫画的就画漫画,别的东西就很少涉及甚至不去接触。

而且专业学校的招生、教学方式也相当落后。美国动画专业的入学考试是要拍一部动画,而我们的现行方式是考色彩、绘画。这一点上差别太大了。国外老师会在讲爆炸场面时气浪和破碎物体的运动方式,然后再教你制作。他们真的会为了做一个鸵鸟的动画在动物园观察数周。单纯通过某些艺术技能选择是培养不出优秀的动画师的。深厚的生活阅历和对艺术的感觉是需要多长时间、多方面来完成的。 在日本,搞动画的中坚力量都是在40岁上下,年轻一点的根本就没有机会,除非有特别的本事。但是想从综合修养上有所比拼,就不可能了。

国内动画市场不成熟。现在即例网上有再好的FALSH动画也不能解决问题。动画作为一个产业,只有先打入国际市场,挣回钱来再投入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现在中国动画的第一个问题是资金,第二个问题是实力。依靠中国文化特色完全有进入国际的机会,像《大闹天宫》,到现在还在卖钱。像正在播出的《西游记》投入3700万人民币,卖出了2000万美元的成交额。

中国动画,除了寂寞我们无话可说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