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阿飞给人的感觉很低调,你明明就坐在她旁边,却可能一天都注意不到她的存在。从前汪跟我说她为人招摇是建立在有钱人必招摇的基础上,然而就像初中那样,我的观察力又一次给我以打击,死活没看出这点。而因为不招摇到乃至被忽略,那别的自私类的缺点自是难以发现。同桌两个月,我硬是没发现阿飞有什么缺点。
当然也没她发现有什么优点。
只有一次我无比强烈地意识到她的存在,是在第一次升国旗排队的时候。
我的一个几乎已经戳不到痛处的痛苦史,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是班内最矮的,哪怕第二矮的只比我高一、两毫米,可高就是高。我已经习惯了由小到大个站排时不假思索地站到第一个去,悠闲地等待后面一个班的人向我看齐。
然而在换到一班后的第一次站队,一个后脑勺出现在我的视线里,阿飞?
迅速我反应过来这是怎么一回事,生平第一次。虽然目测她只比我矮一、两毫米,可矮就是矮。我故作平淡地往后让了一步,心里开始得儿意地笑,得儿意地笑。
体委终于跑到了,站在队伍前高举两跟手指一比,我那笑容就凝固在心里了,这就是权威。
无奈前侧走回一步,二路纵队,我就又站回我的第一排,身侧是阿飞,只要我一转头,就可以平视她的眼睛。
高中时期有两个老师不得不说一下,我们高一下学期时的班主任大凤。我们学校有四个男老师名字犯凤,而那一代的学生又是极富乡土气息的,按认识的先后顺序将他们记名为大凤二凤三凤四凤。除了因雷雨而闻名的四凤,那三只凤都在不同时期教过我,但需要指名点出的,还是最牛的大凤。
因为大凤这个高级知识分子是澳大利亚给老外教英文回国的,结果回国以后又自甘贫困地留在我们这所小高中,此乃一中一传奇。话说大凤此人长相虽然气宇轩昂,但仍有北方人特有的壮硕体态,拿当代青少年的审美标准打分,也就一张不及格的英语卷,而她老婆又是个外表矮胖的老女人。偏偏这样两个人的结晶起名叫张帅。
现在推算,我们高一的时候张帅还应该上初二,一中的学生没几个见过他。但是名声响啊,有那样一个老爸,再起那样一个名字。当时每一个人没好意思说出来但都在想的一句话:缺啥起啥。
还有一个非常值得一提的老师,也是于我有重大影响的老师,教语文的马夫子,这个夫子是后来文科班----也就是阿飞她班人起的,绝对的尊称。这个马夫子在高一刚开学就强迫我们每日写日记,要上交,理所当然地反感。日子一久,发现她为人特随和,真得能跟学生交心,日记就大胆地多了,渐渐真得就发展成了“日记”,全班一起每日不写不行,还都写得洋洋洒洒。我高中时老对书店里的作文书嗤之以鼻,想我们班随便哪个人的日记拿出去一发都不知强过这个几倍,捧在手里的分量压根就是一新概念作文选。
因为马夫子,班内又刮起了一股日记风,就是同学的日记互相传阅,看到有趣的地方还动笔打下批注,下一个人再批注,在与网络隔绝的高中时代,日记本对我们的作用就好比BBS。在无数的打趣交心中,同学间也变得气氛前所未有的祥和,就这样走过高一。
高二重新分班,班的成员大都没有变,成绩单后面的流动流出都已漠然成习惯。班主任由大凤换成Skipal,教室从四楼换到一楼,因为身高的关系,我还是跟阿飞做同桌。
事情发生转折的起因是教室里飞进一只鸟。
阿飞给人的感觉很低调,你明明就坐在她旁边,却可能一天都注意不到她的存在。从前汪跟我说她为人招摇是建立在有钱人必招摇的基础上,然而就像初中那样,我的观察力又一次给我以打击,死活没看出这点。而因为不招摇到乃至被忽略,那别的自私类的缺点自是难以发现。同桌两个月,我硬是没发现阿飞有什么缺点。
当然也没她发现有什么优点。
只有一次我无比强烈地意识到她的存在,是在第一次升国旗排队的时候。
我的一个几乎已经戳不到痛处的痛苦史,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是班内最矮的,哪怕第二矮的只比我高一、两毫米,可高就是高。我已经习惯了由小到大个站排时不假思索地站到第一个去,悠闲地等待后面一个班的人向我看齐。
然而在换到一班后的第一次站队,一个后脑勺出现在我的视线里,阿飞?
迅速我反应过来这是怎么一回事,生平第一次。虽然目测她只比我矮一、两毫米,可矮就是矮。我故作平淡地往后让了一步,心里开始得儿意地笑,得儿意地笑。
体委终于跑到了,站在队伍前高举两跟手指一比,我那笑容就凝固在心里了,这就是权威。
无奈前侧走回一步,二路纵队,我就又站回我的第一排,身侧是阿飞,只要我一转头,就可以平视她的眼睛。
高中时期有两个老师不得不说一下,我们高一下学期时的班主任大凤。我们学校有四个男老师名字犯凤,而那一代的学生又是极富乡土气息的,按认识的先后顺序将他们记名为大凤二凤三凤四凤。除了因雷雨而闻名的四凤,那三只凤都在不同时期教过我,但需要指名点出的,还是最牛的大凤。
因为大凤这个高级知识分子是澳大利亚给老外教英文回国的,结果回国以后又自甘贫困地留在我们这所小高中,此乃一中一传奇。话说大凤此人长相虽然气宇轩昂,但仍有北方人特有的壮硕体态,拿当代青少年的审美标准打分,也就一张不及格的英语卷,而她老婆又是个外表矮胖的老女人。偏偏这样两个人的结晶起名叫张帅。
现在推算,我们高一的时候张帅还应该上初二,一中的学生没几个见过他。但是名声响啊,有那样一个老爸,再起那样一个名字。当时每一个人没好意思说出来但都在想的一句话:缺啥起啥。
还有一个非常值得一提的老师,也是于我有重大影响的老师,教语文的马夫子,这个夫子是后来文科班----也就是阿飞她班人起的,绝对的尊称。这个马夫子在高一刚开学就强迫我们每日写日记,要上交,理所当然地反感。日子一久,发现她为人特随和,真得能跟学生交心,日记就大胆地多了,渐渐真得就发展成了“日记”,全班一起每日不写不行,还都写得洋洋洒洒。我高中时老对书店里的作文书嗤之以鼻,想我们班随便哪个人的日记拿出去一发都不知强过这个几倍,捧在手里的分量压根就是一新概念作文选。
因为马夫子,班内又刮起了一股日记风,就是同学的日记互相传阅,看到有趣的地方还动笔打下批注,下一个人再批注,在与网络隔绝的高中时代,日记本对我们的作用就好比BBS。在无数的打趣交心中,同学间也变得气氛前所未有的祥和,就这样走过高一。
高二重新分班,班的成员大都没有变,成绩单后面的流动流出都已漠然成习惯。班主任由大凤换成Skipal,教室从四楼换到一楼,因为身高的关系,我还是跟阿飞做同桌。
事情发生转折的起因是教室里飞进一只鸟。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