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第一行中央三大报《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这三份报纸如果不看报头,根本就是“雌雄莫辨”,特别是《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从内容到版式一模一样,《经济日报》版式如果一定说有变化,那也只是细微之处,但内容一样:四大块内容,“胡连正式会谈”,“胡会见国民党访问团”,“新闻公报”,一幅压底的图。
显然,这几份报纸这样的编排并不是按新闻的本身的重要性来安排的(当天绝对有从重要性来看能放在这些报纸头版的稿件),而是我国新闻制度的一个特色:政治性是第一位的,作为党的报刊,更应该服务于政治。诚然,一份讲政治的报纸才能产生影响力,才能成为主流,但政治性放在首位就要如此的千人一面吗?国外许多主流的媒体,他们也常常会碰到同一重大事件,我就从来没见过如此雷同的版面和内容,除了版式是肯定不同的外,内容上也至少是要么新闻点变变,要么图片变变。当然,这也和我国对党的报刊管理严格有关,很长一段时期不会有改变。
第二行是国内两大官方网站:新华网和人民网关于连战此次来访的专题页面。目前这两大网站“谁是第一大官方网站”之争打得火热,这也能在双方的网页上看出来。
自从温总理在今年两会的记者会上提到上新华网,随后新华社记者说自己“既是新华社记者同时也是新华网记者”以后,人民网也开始积极在报道中突出人民网自己的“声音”,以及向官员推介人民网(如连战去南京之前让李源潮上人民网,然后放在首页要闻前几条几乎一天时间)。此次他们的专题用了很重要的一块篇幅突出“人民网记者”(其实这些记者就是人民日报的)。同时她还采取了多种语言的报道,这种多语言的报道,在其他网站没有的情况下,作为对外报道有一定意义,但是很大程度上还只是一个形象工程,作用不大。其他方面也就是很常规的最新报道,评论,图片,背景之类。
与“人民网”打江山要多做表面文章不同的是,新华网采取了守势,更注重挖掘新闻专题的内涵:与两会报道一样,新华网先期推出一个规模较小的专题,暂且说他是就事论事的常规性报道。连战到了大陆以后,该专题迅速改版扩容,添加了很多与国共两党有关的历史材料,人物资料等。不过,改版的痕迹过于明显,部分板块不衔接是该专题的一个毛病。
再来看看第三行的三大门户网站专题页面,这三个页面,相信经常登陆他们网站,看过他们比较多专题的都能一一分辨出来:依次是新浪,搜狐,网易。
新浪,作为中国网络新闻的“鼻祖”,在专题报道上现在也是炉火纯青了。新浪的特点就是,善于从众多的新闻中挖掘出很多新闻点,然后将其展示出来。同时他还有大量的外界资源可以利用,如对网友的诗《娘,大哥他回来了》的炒作,在新闻发生后最短时间里迅速请到嘉宾进行访谈,与访问团直接接触等。但是另一方面,新浪的专题模版是不是可以换一换了,不管什么专题,都是同一个模版,对于专题的快速成型可能很有好处,但对于这类重大事件的专题,适当的根据新闻本身调整一下,给人一点新鲜感,会更有好处。让人一看页面就能认出是某家网站或者某个人做的专题,并不是只靠固定的页面模式,重要的是从内容上,风格上去统一。
搜狐可能是此次报道三家中最出彩的一家。其专题页面清新,层次分明,动用多种网络表现形式,灵活性超过了其他几家网站。搜狐应该说是花了很大的气力组织此次报道,内容含量不低于其他网站,但有了更多自己的东西,如:动感行程,动感诗集这一系列的Flash报道,虽然也只是一种综合,汇集,但是表现形式上更胜人一筹,网友更爱看这种互动性强的报道;另外,该专题题头的Banner也是根据连战的行程更换的,拷屏时候的“怀亲之旅”已经变成了最后的“后会有期”了,这种方式是否值得提倡还有待商讨,经常更换可以突出当日新闻的要点,但是对于专题来说,更换频繁可能会让人产生不统一,不一致之感,有时可能使人不知所措。解决办法可以是,专题里面的分节点,分栏目采用不同的Banner,作为专题首页,不更换为妙。
相比较前两个商业网站,网易就把商业味摆在台面上了:最新报道下面就是一个“有奖征文”活动。其他方面网易没什么出众之处,倒是头条几条稿子,如“台独分子机场滋扰”不但新闻不新,而且有哗众取宠之嫌。
花了很大篇幅分析了网站的专题报道,下面再回来看看最后两行的报纸头版,无非还是一个内容,不过最后一行和倒数第二行分别代表了两地报纸的不同。新京报和南都是一个娘生的,所以都用了同一幅图片,这幅图片比北京的两家报纸京华时报和北青用的大胆(虽说都是新华社的),北京的两家图片都是两人握手摆姿势拍的,而另外的则是两人升出手但并未握住的动作,这幅图片从摄影角度来说,更具吸引力。标题和图片的切合度上,南都和京华更胜一筹;而北青的标题则官气十足。
五一加班,工作间隙凑了这篇。
回复Comments
作者:
{commentre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