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箱倒柜——大学不是最后一道槛l.p.

      YL.P. 2005-2-12 20:23
近日,一场原本乐观估计有两千人参加的讲座,最终只来了寥寥数人,这样的尴尬场面让举办方武汉某著名培训中心哭笑不得。

据了解,这场讲座是武汉首次举办的面向“准大学生”的入学教育讲座(首先解释一下“准大学生”,“准大学生”指的是高中毕业即将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由一个著名的教育培训中心和一家报社联合举办,培训中心的知名程度可以从历年考研培训,高考咨询活动的火爆看出,而那家报社在武汉的发行量也不在少数,两者联合在宣传攻势上可以说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而且此次活动的门票收入将全部捐献给贫困大学生。为什么这样一个公益性质的讲座,而且讲座的中心又是“准大学生”们应当关注的问题,会出现如此令人尴尬的场面呢?

首先从社会意识上来看。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成为社会中一个重要群体,而大学生中凸现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社会新闻舆论方面也认识到问题的日益严重,每每在一遇到大学生问题时,便大张旗鼓,分析辩论,虽然其中碰撞出不少很好的火花,能就事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往往只是持续三分钟热度,没有把大学生问题作为一项基础性的,长期的问题来看待。此次讲座仅仅有一家报社和一家电视台前去采访,就反映了社会舆论在入学教育这类源头性,基础性问题上的忽视。目前很多报纸电视等新闻机构在搞一些帮助贫困大学新生凑学费的活动。诚然,这类活动帮助不少贫寒学子走进大学校门,但是进了大学不意味着进了天堂,所以在帮他们走进校园之后,更多的应是让他们如何在校园中走好。新生教育可以说是第一步。

其二,从家长方面分析。一类情况是家长文化层次低,不懂得什么是新生入学教育,认为孩子进了大学就是跳进龙门,就成龙成凤了,以后的路上会一帆风顺,其实不然。大学有如一个小社会,这里什么都有,没有心理准备,在大学你可能成不了龙,会成虫。另一类情况是,家长有一定文化层次,可能也明白大学入学前教育有些重要,但是他们认为花几十元钱去听这样一个讲座恐怕不如他们花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为孩子请家庭教师,上辅导班,提高班值得。因为提高班,辅导班或多或少能让孩子获得一些很现实,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比如成绩的提高。这也反映了社会中一些急功近利的思想,注重的是眼前的得失,而忽视了长远的利益。

其三,从学生自身的心理来看。在高中阶段很多学生被灌输了这样一种思想:现在努力一把,进了大学什么都好了,未来一片光明。长期以来的这种教育,让一些学生认为大学就是最后一道门槛了,只要考进大学,意味着什么都有了。经过高考前的没天没夜的学习,终于考上大学了,也就是功成名就了。殊不知,大学里不是一路平坦,这里吃的苦可能比高考还要多。许多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没有丝毫心理准备,进了大学遇到问题不知如何解决,往往走上不归路。通过入学前教育,可以为学生找到一个高中与大学之间最佳的衔接点,使“准大学生”们能较好地从高中过渡到大学,同时,入学前教育可以通过已经在大学生活学习过的大学生之口,了解大学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去避免、解决。因此,大学入学教育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正是这批“准大学生”们。

只有社会,家庭,学生自身都去重视,才能使这项教育真正开展起来,才能让大学中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尽可能在入学时的源头处堵住。这样,现在看来的许多大学生问题就会相应的减少,也会给今后大学的管理带来一定的便利之处。
标签集:TAGS:
回复Comments() 点击Count()

回复Comments

{commentauthor}
{commentauthor}
{commenttime}
{commentnum}
{commentcontent}
作者:
{commentrecontent}